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制度
企业的安全生产教育,是提高全员的安全意识和安全技术水平,增强对生产事故的防范意识和处理能力,是实现生产安全、预防伤亡事故和职业病危害的一项重要措施。
新入厂人员的“三级安全教育”新入厂的人员在进入工作岗位之前,必须由厂、车间、班组对其进行劳动保护和安全知识的初步教育,以减少和避免他们由于安全技术知识缺乏而造成的各种人身伤害事故。
1. 厂级安全教育的主要内容
(1) 工厂的性质及其主要工艺过程;
(2) 我国安全生产的方针、政策法规和管理体制;
(3) 本企业劳动安全卫生规章制度及状况、劳动纪律和有关事故案例;
(4) 工厂内特别危险的地点和设备及其安全防护注意事项;
(5) 新工人的安全心理教育;
(6) 有关机械、电气、起重、运输等安全技术知识;
(7) 有关防火防爆和工厂消防规程的知识;
(8) 有关防尘防毒的注意事项;
(9) 安全防护装置和个人劳动防护用品的正确使用方法;
(10)新工人的安全生产责任制等内容。
2. 车间安全教育的主要内容
(1) 本车间的生产性质和主要的工艺流程;
(2) 本车间预防工伤事故和职业病的主要措施;
(3) 本车间的危险部位及其应注意事项;
(4) 本车间的安全生产的一般情况及其注意事项;
(5) 本车间的典型事故案例;
(6) 新工人的安全生产职责和遵章守纪的重要性。
3. 班组安全教育的主要内容
(1) 工段或班组的工作性质、工艺流程、安全生产的概况和安全生产职责范围;
(2) 新工人将要从事的生产性质、安全生产责任制、安全操作规程以及其它有 关安全知识和各种安全防护、保险装置的作用;
(3) 工作地点的安全生产和文明生产的具体要求;
(4) 容易发生工伤事故的工作地点、操作步骤和典型事故案例介绍;
(5) 个人防护用品的正确使用和保管;
(6) 发生事故以后的紧急救护和自救常识;
(7) 工厂、车间内常见的安全标志、安全色介绍;
(8) 遵章守纪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4. 三级教育合格后方能上岗操作,并填写好“三级教育”卡备案。
特种作业人员的安全教育特种作业人员必须接受与本工种相适应的、专门的安全技术培训,经安全技术理论考核和实际操作技能考核合格,取得特种作业操作证后,方可上岗作业;未经培训,或培训考核不合格者,不得上岗作业。
已按国家规定的本工种安全技术培训大纲及考核标准的要求进行教学,并接受过实际操作技能训练的职业高中、技工学校、中等专业学校毕业生,可不再进行培训,而直接参加考核。
其他安全教育形式1. 经常性的安全教育
是基于安全生产教育的长期性的艰巨性的特点。职工的经常性安全教育,应贯穿于生活活动之中。经常性安全生产教育的形式有多种,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采用。例如:安全活动日、班前班后会、安全会议、安全技术交底、广播、黑板报、事故现场会、安全教育陈列室、安全卫生展览会、放安全电影和录像、安全考试、安全讲演、安全竞赛等。在生产过程中坚持班前布置安全、班中检查安全、班后总结安全的制度和职工违章离岗安全教育、工伤事故责任者复工安全教育。
2. 安全“继续工程”教育
继续工程教育是指那些已经受过大专院校教育,并已在工作岗位上工作的科技、管理人员和企业的领导者,经过一定时期,必须继续接受安全知识和劳动保护新知识的教育。它是从不同专业、不同水平等具体情况出发安排学习内容,组织专修的,因此要求具有较强的针对性、理论性和实用性。这一层次的教育,主要是对专职从事安全管理的干部、企业主管安全的负责人领导、安全工程技术人员的培训教育,特别是对新任职的领导必须要经安全专业培训,考试合格后才能上岗工作。
3. “四新”和变换工种教育
“四新”教育,系指采用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新产品时或工人调换工种时,进行新操作方法和新工作岗位的安全教育。
“四新”安全教育由技术部门负责进行,其内容主要有:
(1) 新工艺、新产品、新设备、新材料的特点和使用方法;
(2) “四新”投产使用后可能导致的新的危害因素及其防护方法;
(3) 新产品、新设备的安全防护装置的特点和使用方法;
(4) 新制定的安全管理制度及安全操作规程的内容和要求。
“四新”和变换工种人员教育后要进行考试,合格后,要填写《“四新”和变换工种人员安全教育登记表》。
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制度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