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味飘香作文字1600字
年味飘香作文2000字
岁月悠悠,腊月翩然而至。年,又近了。儿时的腊月,是最幸福的时光。小时候期待过年,更像是期待一种幸福。那一串串鲜红的冰糖葫芦,那一粒粒淡黄的爆米花,那一块块橙色的橘子杂拌糖,那一盘盘的花生瓜子,那一双双千层底的棉鞋,那一件件带着母亲体温的新衣……无一不是孩子们的守望,幸福的守望。
那时,农村的寒冬腊月,大人们都赋闲在家。男人们转转走走,女人们则是围坐做在一起,唠着家常。东家长西家短念叨的同时,手里还不忘记拿着些许活计。比如纳鞋底,细细的针,穿上粗粗的绳子,在妈妈的手里飞舞着。针尖,在妈妈的头上不时地划拉一下,划拉出一份温暖,妈妈的温暖。
那时,农村的集市也是一年里最热闹的时候。因为,平日里的妈妈们非常节俭。节俭的原因,是因为日子还不够富裕。哪个妈妈,不想让自己的孩子吃得好穿得好呢?不够富裕的日子,花钱是需要克制的。只有勤俭节约,才会盼来好日子。勤俭持家的妈妈,不是吝啬的妈妈,而是会过日子的好妈妈。所以,逛集市在孩子们的心里是最奢侈的。牵着妈妈的手,女孩子们可以有一块梦想中的花头巾。牵着爸爸的手,男孩子们可以有几包劈啪作响的鞭炮。
腊月初期,是村里屠户家最忙碌的时候。因为,各家各户养了一年的大肥猪,都要急着赶着上案板。平日里,大多数人家是吃不上肉的。尽管,每年每家都养着两只大肥猪。头年傍近,一只卖出去,一只就留着过年喽。胖胖的猪,嗷嗷地叫唤着,被人们追着赶着。直到,亮霍霍的.尖刀,扎进猪粗粗的脖子里。鲜红的血,流出来,流到洗净的大盆里。然后,咽了气的猪被吹成圆鼓鼓的,皮球般放入烧着沸水的大锅中,褪毛。褪了毛的猪,光光的,秃秃的,白白的。接着,被倒挂在木头桩子上。开膛破肚,什么肠子肚子心肝肺,一嘟噜一嘟噜地冒着热气就出来了……爸爸们,妈妈们,在一旁忙活着,接了这个,收那个。孩子们,在一旁好奇地看着,不时地过来搭把手。女孩子们,比较安静,悄悄地会递给妈妈一个大盆子;男孩子,比较调皮,则是互相追赶着嬉闹着……
猪肉被抬进家,更成了孩子们馋羡的期待。什么时候,妈妈会煮肉呢?盼着,爸爸手里的刀,磨得最快最亮。看着,爸爸妈妈把猪肉分类切好,哪块剁肉馅,哪块做肉方……然后,在灶火上烧几锅开水,把每块肉烫了洗了……盼到那一天,风箱呜呜作响,火苗滋滋地往上冒,大锅里的水咕嘟着冒着泡,肉味就飘香了。整个农家小院里,弥漫着一种香香的味道。孩子们,不时地跑到灶台上,围着妈妈问,肉快熟了吗?妈妈会笑,说快了快了……
那时的肉香,是世上最好的美味。我从小就爱吃肉,过年时的肉是可以可着肚皮吃的。惟有猪腿,妈妈是不让吃的。妈妈说,吃了猪腿会写歪歪字,因为猪腿是歪歪的。爸爸说,那才是迷信呢。于是,在妈妈面前不吃,在爸爸面前狠吃。直到现在,丫头吃肘子的时候,我仍不时地想起小时候自己吃猪腿的情景。猪腿,还真是吃了不少。字,却写得十分周正非常漂亮。妈妈的担心,失灵了吧?
腊月中后期,每家每户要进行大扫除。家里,所有能藏的东西,都要规整起来。屋里,所有不能搬动的东西,要用大塑料布遮盖起来。爸爸妈妈,头上箍着毛巾,各自拿着一个绑着长棍子的笤帚,屋顶墙角旮旯,都要依次清扫一遍。这个工作,一般要持续一天。清扫完毕,所有物件,该搬回的搬回,该拿出的拿出。这时候,小孩子们派上了大用场。因为,跑跑跳跳,出出进进,来来去去,是孩子们的本性嘛。
房间里的卫生收拾好利索,妈妈们要开始洗洗涮涮。凡是所有能洗的该洗的,什么床单门帘缝纫机罩电视罩,在妈妈的手里揉啊搓啊,直到花花绿绿晒满一院子。另外,那些锅啊盆啊碗啊筷啊篦连啊案板啊,更是要清洗干净。这些,女孩子们是能帮上忙的。这个时候,我都会跟在妈妈身后,弄了这个又弄那个。直到现在,我仍清晰地记得我拿着刷好的篦连子、案板,依次把它们靠在门台上。门台上充满阳光,那种感觉真好!
每年,爸爸妈妈都给我们做花生粘。暂且,就叫它们花生粘吧,因为一直不知道它们应该叫什么。花生豆,在大锅里炒好。然后,用爸爸的大手搓成一瓣一瓣的。当然,有的花生依然顽固,保持完整。完整,也无所谓。芝麻,也在大锅里炒好。圆咕溜溜的关东糖,在大锅里熬成汁儿。还是叫关东糖吧,因为从小就这么叫它。把炒好的花生芝麻,依次搅入粘稠的糖汁儿里。搅匀,放在案板上,摁成寸把来高的大糖块。等到粘稠适中的时候,再用刀切成一块一块的,放在篦子里晾着。直到,彻底凝固,就可以入口了。之前,我和弟弟有时也会偷偷地抿上一小口儿。妈妈看见,也不说。这时候的妈妈,是最宽容的。
年根底下,各家各户是要炒花生的。花生,都是自己家地里长的,所以尽可量地炒。一大簸箕,两大簸箕,是最足够的零食。爸爸从房后收来些沙土,用细筛子筛在大铁锅中。灶膛里的火,温热绵软。一边烧火,一边搅和。直到尝着火候差不多了,就把混着沙土的花生用簸箕收出,一股脑儿倒入院子里。随即,用筛子把沙土筛出,就只剩下黄白花花喷香香的熟花生了。
等到除夕,鞭炮声声里,年就到了。中午熬肉菜,晚上包饺子。饺子,是要包两顿的,除夕的晚上吃了,初一的早上还要吃。饺子,饺子,岁更在子时。除夕的饺子是过去,初一的饺子是未来。日子,是过去,也是未来吧?
大年初一,一大早,大家族之内的小辈儿们是要给长辈们磕头拜年的。我家,就是个大辈儿。所以,一定要早早地起身开门迎接。否则,人们来拜年要是大门紧闭,那是万万不可的……这一天,孩子们都穿上了妈妈做的新衣新鞋。新衣新鞋,都是孩子们期望已久的。其实,多少天之前,就偷偷地看过摸过好几次了。如此期待,是因为平日里大多数的孩子都是穿哥哥姐姐们的旧衣服。新衣服,自然就是崭新的欢喜。新鞋,都是妈妈亲手做的千层底布棉鞋。男孩子的是深蓝条绒的,女孩子的是红底黑碎花条绒的。一脚踏进去,暖暖的……吃过早饭,大人孩子走出家门,各自找各自的朋友。孩子们可以尽情地去玩,就是玩到大中午,妈妈也不说。年的第一天,是要高高兴兴的。
大年初二,各家各户要忙着串亲戚。姑妈家啦,姨妈家啦,舅舅家啦,姥姥家啦,都是团聚热闹的地方。孩子们,还可以收到压岁钱。不管是一块,是两块,还是十块,都是欢喜。尽管,自己的压岁钱回到家,照例被妈妈收入囊中。那,也抵挡不了内心的欢喜。
正月里,各家各户还要邀请那些新媳妇来家吃饺子。就当,是熟悉的第一面。小村子的新媳妇,常常有好几个。但是,禁不住各家各户的邀请。往往,这家的饺子熟了,那家的饺子又熟了。所以,新媳妇们是在这家吃几个,赶着又去那家吃几个。走到哪家,都得吃几个,要不对不住每家女主人的热情。每年这个时候,妈妈就让我就去叫各家的新媳妇。小时候的我,见生人总是有一种小小的羞涩。那种羞涩,就好像自己是新媳妇似的。
正月十二,各家各户要炒豆子。叽里咕噜的黄豆青豆,放入热腾腾的大铁锅,蹦着跳着……我们这里的风俗,这一天要吃老鼠眼。豆子们,就好比老鼠的眼。吃了老鼠的眼,家里的粮仓就安稳了吧。晚上吃过饭,孩子们提着灯笼去串游着溜病根。妈妈说,出去溜病根,以后身上就没病了。谁想,自己有病呢?所以,孩子们都会争先恐后地跑出去。小时候,我还真想过,自己的病根溜出去了,真的就不得病了吗?
正月十五元宵节,年的尾声。集市上的元宵,馅小面多。黏黏的糯米面,糊在嘴里,是一种特殊的味道。这种味道,纯粹,古朴而又安静。就像家,就像年,更像岁月,轻轻流过,无声却值得我们用一生去回味。
年味飘香作文字字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