害怕“好老师”(教师手记之195)1800字
我害怕那种“好老师”。
“好老师”的“好”在于他(她)总说“好”,特别是面对家长的时候,不论这个孩子有多大的缺点或问题总是能挑好的说,总是会让人感到自己孩子的可爱之处,并给人一种错觉:这个孩子在这个老师手里真是一个好孩子,至少老师是表扬这个孩子聪明、可爱的,哪怕是调皮得不行,也总是看到老师笑嘻嘻地以欣赏的眼光说他很能干。
与其说这是一种赏识教育,不如说这是一种误人教育。赏识一个孩子是发现他的优点或长处并加以肯定和鼓励,同时激发起学生的自信心、积极心,并对他的缺点进行引导,让优点来带动缺点的转化,在学生身上产生一种期待效应(又称罗森塔尔效应),使孩子朝着我们期望的方向发展。但是往往有些老师的做法是只用其一,不用其二,或者照搬照抄,不知变通。在对待孩子和家长上面,往往过于投其所好,从而掩盖或助长了其问题和错误的产生。
作为家长都是希望听到自己孩子的好话的,特别是说自己的孩子聪明之类的,似乎只有自己的孩子才是人才或者天才,其实,这是一种缺乏正确面对事实的勇气的表现。人本身就是有各种差异的,要想在班级里一直成为优秀者是有各种因素决定的,首先是学生自身的个性特点,其次是外界环境的影响,其三是后天人为的塑造。作为孩子的家长往往乐于沉浸在对自己孩子的欣赏中,容易迷失自己的客观评价,特别是当老师在出于习惯性地说好的时候,家长以为真是自己的孩子很好了,这样,往往忽视了发现孩子的问题和不足,从而错过了最佳的教育时期。这些问题往往会在小学高段时凸显出来。
“好老师”的产生是时代的需要,一个老师要想获得大家的喜欢,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因素是要让家长觉得孩子在你这里是进步了。因此,我常常会发现这样奇怪的事情:学生考试的成绩好了,教师就让家长签名,考试成绩差了,就不让家长签名了;开家长会了,老师会向家长展示学生作业中好的那些,不好的就不展示了;家长问及情况,总会以宽容的心态报以“平安”,不用说优秀生的大夸特夸,即使差生也是说上一大堆表扬的话后,才将缺点一带而过,让家长自己去思考了;班级总结时,总是挖出一大堆荣誉来说明,而对问题和矛盾却只字未提……这样的林林总总却都反映出一个“好好先生”的形象,这样的现象会让人觉得老师工作的精明能干、处理得当、善于教育,既让孩子喜欢,又让家长高兴。
“好老师”很清楚表面文章的重要性,因而注重在检查时的效果,至于平时就放任了,学生的习惯因此无法摆正。当另一类老师接收这样的班级或学生时,简直是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一方面是学生行为习惯等的纠正难,另一方面又是家长那里的说话难,碰上想说两句真话的老师,有时会被家长顶回去:“我们孩子在*老师那里时可是很乖的,他(她)经常说我们孩子很聪明的。”所以,在这种情况下,我们那些还想说些真话的老师就只能学会说谎来安慰家长了,要么告诉他们孩子很聪明很可爱(这两个词很好用,不致于太违心),要么夸赞他们孩子有进步,学习上表现很好。这样就可以皆大欢喜了。
为什么说老师要学会说好话呢?除了人人都喜欢听好话之外,我想好话即使说错了,别人也不会责怪你,相反,说别人不好的话说错了,你可就倒楣了,人家可不卖帐,有时会把气发出去,说明老师不会教育了。说好话还可以避免学校在社会的负面影响,因为某些品德不良教师的行为使学校蒙受不白之冤,要让更多的教师谨言微行才可补过。另外,说好话之后完全可以用调控手段来达到目标,比如为了让学生的成绩变好,可以降低试卷难度,可以放宽改卷要求,可以拔高优秀比例等等。
这样的“好”也确实很多。君不见各类私立学校为了招徕生意,不管什么学生进他们的学校,每学期的成绩必定是全优,语数考试都是90以上的,评语上面往往会有各类优秀的素质表现,比如生活技能的掌握和提高,外语能力的上升,器乐书画水平的进步等等。可事实上在那里读过的小学生告诉我们一张期末试卷他们往往要反复考上三四遍,只到全部优秀了才停止,这时他们早已将答案都背熟了。其它素质更是子虚乌有。而这里出产的“好老师”最多。
对于只说好话的“好老师”对学生的贻误是可想而知的,由于小学低段是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期,掩盖不足或缺点会让学生越滑越远而后难以更正。就像有些幼儿园的教师对幼儿的评价缺乏明确的指正性,总是以夸赞为主,让家长模糊得觉得孩子不错,只是不知道好在哪里。
我想每个老师都应该是尽职的天使,为了人类的灵魂重塑一个完整的自我。
(时2006-4-14)
害怕“好老师”(教师手记之195)字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