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美术教育有感800字
如何点燃孩子的艺术火花让学生爱上美术课堂是每一位美术教师所追求的目标。那么如何引导孩子克服这种求知过程中的浮躁让他们爱上这个课堂?读了《美术教育》这本书后使得我找到了答案。
小学阶段的美术教育正是学习的启蒙阶段。此时的孩子由于受年龄和心理双重因素的正常制约往往在学习过程中一碰到困难和挫折便会产生畏惧的情绪注意力的持续性比较低对美术课堂上的创作缺乏理解。这些使得本来应该充满活力的艺术学科在孩子面前变得黯然失色。那么如何让学生爱上美术课堂呢?下面我就结合实际谈谈自己的感受。
一、寻找创作的源泉
在教学中我们往往被纯技能、技巧的追求所垄断并将此放在教学目标的首位用它作为衡量美术学科教学成与否的标尺在这样一种教学动机的指导下学生被动地跟在教师后面去模仿他们观察到什么?感受到什么?领悟到什么?一切很难找到答案。我认为在美术教学中首先应考虑的是孩子对生活经验的积累。没有对生活的接触、认识、体验就如同盲人摸象根本不能理解事物的构造、形象又何谈美术作品的创造呢?
我在教学“交通工具”一课时发现有很多学生的作业上出现了多次抹擦的痕迹还有学生在下面小声地自言自语:“我不画了我不会画!”我感到很奇怪明明刚才一个个兴趣盎然举着手争先恐后地告诉我自己知道的交通工具还告诉我要画一件怎样的交通工具呢。于是我把一个原先要画摩托车的小男孩找来问他为什么不画了他指着自己只画了几笔的摩托车告诉我不知道这个画那里不知道那里画什么。这时我才突然领悟:创作源于生活!没有生活中的接触与观察学生怎么画?连最基本的摩托车的部件、构造都不明确难道我还能要求学生凭空来设计、想象吗?创造不是闭门造车而是对已有知识经验的综合运用和提高。
生活中处处有美艺术家就善于从生活中捕捉。而孩子们还不是艺术家他们如同一头刚刚学习捕食的小狮子还必须在母狮的循循善诱下学习捕获的方法掌握捕获的时机。学生的各方面能力正处于发展阶段潜在的能力需要教师的引导、开发以提高学生对美的感受能力、欣赏能力和评价能力从而使学生能够感受到生活的美从生活中捕捉到美产生对美的表现欲望以达到创造美的目标。
读美术教育有感字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