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险物体废物管理制度
危险物体废物管理制度(精选4篇)
危险物体废物管理制度 篇1
1、目的
为了贯彻国家《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加强危险废物的管理,防止污染环境、危害人体健康,特制定本制度。
2、适用范围
公司所有危险废物的产生、收集、储存、转移、利用及处置活动。
3、职责
3.1、各车间负责本车间产生危险废物的收集、分类、标示和数量的统计,及危险废物台账的建立。
3.2、生产技术部和安全环保部负责对各车间危险废物各环节的管理工作进行监督和指导,及不定期检查。
3.3、生产技术部负责公司自己可利用的危险废物的协调处理工作。
3.4、销售部负责确需外协处置的危险废物的外协工作。确保由具备危险废物处置资质的单位进行处置,保证按国家规定由具备相关资质的运输方依法运输。
3.5安全环保部负责对由车间提出的危险废物的转运储存、回收利用、外协处置申请的批准。还负责危险废物相关资料在当地环保局的备案及相关处理的报批工作。
3.6、分管副总经理负责对安全环保部批准工作的审核。
4、管理内容与要求
4.1、危险废物的生产管理
4.1.1、生产技术部要积极改进生产工艺和做好生产管理工作,最大限度地减少危险废物的产生。
4.1.2、产生危险废物的工序班组长及岗位操作工负责危险废物的初始收集及日常管理,发现异常及时处理、及时上报。
4.1.2、各车间主任对本车间的危险废物负责,坚决杜绝跑、冒、滴、漏现象。
4.1.3、生产区危险废物收集装置应有醒目的警示标志。
4.2、危险废物的转运
4.2.1、各车间及时向安全环保部提出对将达到车间储存临界值需转运处理危险废物的申请。
4.2.2、经安全环保部及分管领导批准后方可进行转运。
4.2.3、由专人、专车进行转运,车间负责对转运危险废物进行统计上账。
4.2.4、危险废物储存场所必须符合国家标准,并有醒目的警示标示。
4.3、危险废物的利用
4.3.1、可利用为公司生产原料的危险废物,由车间申请,生产技术部协调,安全环保部和分管领导批准分批返回生产系统。
4.3.2、可利用危险废物返回生产系统的转运工作由专人、专车负责,车间进行统计上账。
4.3.3、生产技术部对整个过程进行监管。
4.4、危险废物的处置
4.3.1、对车间提出的危险废物处理申请,经由安全环保部认为需外协处置的,经由分管领导和总经理批准,方可进行下一步处置工作。
4.3.2、经领导批准后,由销售部协调具有危险废物运输、处置资质的单位进行运输、处置。
4.3.2、车间进行统计上帐。
4.5、危险废物的应急处理
4.5.1、由生产车间、生产技术部、安全环保部联合制定危险废物突发情况应急预案,并保单地环保局备案,并组织演练。
4.5.2、发现危险废物产生、收集、储存、转移、利用及处置出现异常情况,及时汇报,第一时间处理,必要时由领导启动应急预案。
4.6、其他
4.6.1、危险废物情况(生产工艺、处理办法、处理计划)发生变化前,安全环保部应先向当地环保局提出申请,经批准后方可进行。
4.6.2、危险废物的转移必须先得到当地环保局的批准。
4.6.3、禁止危险废物与一般废物混放、混存、混运。
危险物体废物管理制度 篇2
1、目的
为了贯彻“安全生产、安全供气”的生产、供应方针,使煤气管道在各区域内时时处在安全状态,进一步规范管理部门和操作人员的检查、操作环节,及时发现不安全因素,从而使外送煤气安全管理工作防患于未然,为公司正常连续生产和安全供气提供保障。严格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冶金部颁发的煤气安全规程的规定。
2、煤气管道的结构与施工
2.1煤气管道和附件的连接可采用法兰、螺纹,其它部位应尽量采用焊接。
2.2煤气管道的垂直焊缝距去座边端不小于300mm,水平焊缝应位于支座的上方。
2.3煤气管道应采取消除静电和防雷的措施。
3、煤气管道的敷设
3.1煤气管道应架空敷设,若架空有困难,可埋地敷设。
3.2煤气管道敷设应遵守下列规定:应敷设在非燃烧体的支柱或桥架上;不应在存放易燃易爆物品的堆(场)和仓库区域敷设;煤气输送主管管底离地面距离不宜低于6米,煤气分配主管不宜低于4.5米。
3.3地下煤气管道的敷设:煤气管道应视具体情况,考虑是否设置排液装置,应在地面上设有明显标志。
3.4严禁在煤气设备和管道附近设置易燃及有腐蚀液体的管道。
4、煤气管道的日常管理
4.1架空的桥架煤气管道,安装完毕后应在外表涂刷防锈涂料,定期做防腐处理。
4.2煤气设备、管道、阀门应有定期检修,按期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4.3煤气及附属设备,每班定期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不得拖延时间,煤气区域维修人员不得少于两人。
4.4冬季对煤气设备、煤气排液管道进行保温。
5、煤气管道的检修
5.1煤气管道发生冻结或堵塞时,可用蒸汽加热管道,绝对禁止用明火烘烤管道,防止发生起火或爆炸。
5.2凡处理煤气设备内部时,要取样进行氧含量分析。
5.3在有煤气的管道上,抽、堵盲板时,必须佩带空气呼吸器,并且要有监护人员。
5.4凡处理煤气设备和煤气管道时,当放散管开着时,不准在管道附近有明火,以防引起火灾或爆炸。
5.5煤气设施停煤气检修时,必须可靠地切断煤气来源,并将内部煤气吹净,长期检修或停用煤气设施,必须打开上下孔,放散管,保持设施内的自然通风。
5.6煤气管道、设备严禁用铁器敲打,以保证设备完好并防止产生火花引起煤气着火或爆炸。
5.7煤气检修高空作业时,一定要系好安全带,注意安全。
5.8煤气管道动火检修时,应按照规定办理动火作业审批手续,落实各项防范措施,监护人员要在现场监督指导。
6、煤气管道应急处置
6.1抢救煤气事故的所有人员,都必须服从统一领导和指挥。事故现场应划出危险区域。
6.2发生煤气爆炸事故后,应立即切断煤气来源,迅速将残余煤气处理干净。
6.3煤气管道、设备发生故障时,应立即报告公司生产调度中心,并采取应急处置措施。
7、煤气巡线工职责
7.1在工段长的领导下,承担外线煤气管道的安全运行工作。
7.2熟悉管道系统位置和结构,掌握安全操作规程
7.3执行岗位操作规程,认真做好外线煤气管道巡查工作。
7.4按时巡检,及时抽水、放液,防止凝水缸积水堵塞、管道泄露,排查安全隐患,发现异常及时汇报。
7.5加强沿线煤气控制阀及凝水缸的维护,保证阀门灵活好用,并监护野外煤气管线周围严禁取土、挖坑等。
7.6严格遵守交通规则,做好吸污车的使用和保养。
7.7按时认真填写巡检工作日志。
7.8完成领导交办的其他工作。
8、巡线工排放煤气冷凝液注意事项:
8.1排液时不要将煤气放出,以防煤气中毒;
8.2经常定期排放,以保证煤气质量及安全,排放完后应及时将阀门关闭。
8.3非工作人员严禁开动煤气管道阀门。
危险物体废物管理制度 篇3
1、目的
为了减少跑、冒、滴、漏,提高效益,降低消耗,消除污染,加强密封管理,保证员工身体健康,实现安全文明生产的目的,特制定本制度。
2、适用范围
本制度适应于本公司实施特种作业的安全许可证管理、现场监护、安全操作的管理。
3、职责
设备科负责公司全部密封点的监督管理工作,使用车间负责密封点的日常管理工作。
4、密封点的分类和统计范围
化工机器与设备及其它(辅助生产)设备的密封点分为两类,即动密封和静密封。
4.1动密封
(1)定义:各种机电设备(包括机床)连续运动的(旋转和往复的)两个偶合件之间的密封属于动密封。
(2)统计范围:各类压缩机轴、泵轴、填料和轴密封处,减速机输出入轴、阀门杆、各桶、罐类的搅拌轴等的密封均属动密封点。
4.2静密封
(1) 定义:各种设备及其附属管线和附件,在运动过程中,两个没有相对运动的偶合件之间的密封属于静密封。
(2)统计范围:设备上的人孔、手孔、清理孔、视镜、静止机件的接合面;设备管线上的法兰、各种阀门、丝堵、活接头;机泵设备上的油标、附属管线,加热炉、水冷器的外露张口,电气设备的变压器、油开关、电缆头、仪表孔板、调节阀、附属引线,机床上的各种变速箱、立轴、各种变速手柄;以及其它设备的静结合部位,均属静密封点。
5、密封点的计算方法:
(1)动密封点的计算方法:
一对连续运动(旋转或往复)的两个偶合件之间的密封,算一个动密封点。
(2)静密封点的计算方法:
一个静密封接合处,一个密封点。如一对法兰不论其规格大小均算一个静密封点;一个阀门一般算四个静密封点,如阀门后有丝堵或阀后有放空,则应各多算一个密封点;一个丝扣活接头算三个密封点;特别部位,如连接法兰的螺栓孔与设备内部是连通的,除了接合而算一个密封点外有几个螺栓孔应加几个密封点。
6、泄漏点的计算方法:
(1)有一处泄漏,就算一个泄漏点,不论是密封点或因焊缝裂纹、砂眼、腐蚀以及其它原因造成的泄漏均作泄漏点统计。
(2)泄漏率公式:
静(动)密封点泄漏率(‰)=静(动)密封泄漏点数/静(动)密封点数1000‰。
7、静密封泄漏标准:
7.1静密封泄漏标准:
(1)设备及管线的接合部位用肉眼观察,不结焦、不冒烟、无漏痕、无滲迹、无污垢。
(2)仪表设备及风引线焊接及其它连接部位用肥皂水试漏无气泡(真空部位用吸薄纸条的方法)。
(3)电气设备变压器油开关、油浸纸绝缘电缆头等结合部位,用肉眼观察无渗漏。
(4)乙炔气、氧气、二氧化碳气等易燃易爆或有毒气体系统,用肥皂水试漏无气泡,或用精密试纸试漏不变色。
(5)空气系统(含真空部分),用长薄纸条试漏,无吹动吸引现象或用肥皂水检查无气泡。
(6)蒸汽系统用肉眼观察不漏气,无水垢。
(7)酸、碱等化学物料系统,用肉眼观察无渗迹,无漏痕,不结垢,不冒烟,或用精密试纸试漏不变色。
(8)水、油系统,宏观检查或用手摸无渗漏,无水垢。
(9)各种机床的变速箱,主轴变速手柄,宏观检查无明显渗漏。裸露运动部件润滑(如机床等)不进行统计和考核。
(10)物料运输设备盖子宏观检查无明显溢漏。
7.2动密封检验标准
(1)各类往复压缩机曲轴箱盖允许有微渗油,但要经常擦干净,填料使用初期不允许泄漏,到运行间隔期末允许有微漏。填料函不允许漏油,而活塞杆应带有油膜,对有毒、易燃、易爆介质的填料函,在距离填料外盖300亳米内,取样分析,有毒气体浓度不得超过安全规定范围。
(2)各种注油器允许油微漏现象,但要经常擦净。
(3)各种传动设备采用油环润滑的轴承不允许漏油,采用注油的轴承允许有微渗,并应随时擦净。
(4)供油泵允许有微漏现象,范围为每分钟不超过一滴。
(5)水泵填料允许泄漏范围,初期每分钟不多于20滴,末期不多于40滴。
(6)输送物料介质的填料处,每分钟不多于15滴。
(7)凡使用机械密封的各类泵,初期不允许有泄漏,末期每分钟不超过5滴。
8、密封管理区域的划分
8.1各场所所属设备、管线阀门等的静、动密封管理,由各设备管线阀门所在单位负责管理,公共管线根据供出和接收单位维护划分区域分别负责。
8.2生产设备及辅助设备装置内的仪表工艺管路、风管、仪表专用伴热管线(包括一次手阀及阀后引线),压力表的密封管理,由电仪车间负责。
8.3消火栓的密封管理,由所在单位负责管理。
8.4电气设备、变压器、油开关、电缆头等的密封管理由电仪车进负责。
9、密封管理措施
9.1密封管理
(1)凡投入运行的生产装置、设备都必须由各部门建立设备、管道静动密封点登记簿,设备管理台帐。密封点统计无误。
(2)设备科对生产现场密封管理的实际状况进行检查、考核、奖优罚劣。
(3)设备科要组织各种密封技术的研究,推广应用密封新技术、新材料。
9.2巩固无泄漏管理
(1)各车间结合本车间管理状况,健全无泄漏的管理制度,并组织实施。
(2)各车间要开展和巩固无泄漏工段活动,消漏堵漏工作要经常化、具体化、制度化。静密封点泄漏率保持在万分之五以下,动密封点泄漏率保持在千分之二以下,暂不能消除的泄漏点应挂红牌示意,并做出消除计划。
(3)各车间要认真执行设备的定期保养,按时做好设备管线密封泄漏点的检查、统计工作。
(4)各车间要定时定点进行巡回检查,发现泄漏及时处理,并认真执行挂牌制度。机电动力部每月对部门进行不定期的检查,检查中若发现泄漏点未挂牌者,一律按泄漏点对待。每月的检查结果将作为考评设备管理好坏的主要依据之一。
(5)设备科人员应经常监督巡回检查、挂牌制度的执行情况,并应用奖惩手段加以控制泄漏。
(6)各车间在巩固无泄漏管理制度成果的同时,要积极做好设备清洁文明生产活动。
危险物体废物管理制度 篇4
1、目的
为加强危险化学品销售、装卸过程中的安全管理,防止意外安全事故的发生,做到危险化学品的销售、装卸安全,按照《安全生产法》、《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及相关法规、规章、标准的规定,结合自身实际,特制定本制度。
2、适用范围
公司内所有危险化学品的销售、装卸环节。
3、职责
3.1销售部负责在开具提货单前对提货单位及车辆的各项资质进行查验,装载后对装载质量进行检查核准,并建立查验、销售台帐和客户档案(一户一档)。
3.2供应部负责在购进危险化学品前对供货单位、运输单位的资质进行审查,并向供货企业索取有关规定必需的说明书、标签等。
3.3化产车间负责装载前对车辆的安全状况进行查验,对运输车辆驾驶员、押运员进行所运输危险化学品的危害性、应急措施等安全知识的教育和现场考试,负责装卸过程中随车人员及本单位操作人员按要求操作。装载后对装载安全防护设施配置等情况进行检查核准,并进行登记,建立相应台帐。
3.4安全环保部负责定期对危险化学品运输车辆状况、人员资质及销售、装卸环节过程中部门、车间安全管理制度执行情况进行检查。
3.5销售部、化产车间要严格执行《山西省危险化学品生产经营企业经营环节“十严禁”规定》,履行危险化学品发货装车查验、核准登记流程。
4、控制程序
4.1销售部在开具提货单前的资质查验
销售部在开具提货单据前要认真查验提货单位以下五项资质和要求:
4.1.1购货单位的资质
具备:《危险化学品安全生产许可证》或《经营许可证》
4.1.2运输车辆所在运输企业的资质
具备:《道路危险货物运输经营许可证》
4.1.3运输车辆的资质
具备:(1)机动车辆行驶证
(2)与核准经营范围相一致的《道路运输证》
(3)运输车辆及罐体与行驶证照片一致
(4)《道路运输证》核定载质量与行驶证标注的载质量一致
(5)运输车辆罐体检验合格有效报告书
(6)《道路运输危险货物安全卡》
4.1.4驾驶员和押运员的资质
具备:(1)驾驶员驾驶证、《营业性道路运输驾驶员从业资格证》
(2)押运员《道路危险货物运输操作证》
4.1.5安全警示标志、标识
车辆罐体定期进行检验,符合GB21668《危险货物运输车辆结构要求》、GB13392《道路运输车辆标志》要求,罐体安装告示牌和喷涂“毒”、“爆”、“腐”等文字及道路运输危险货物标志、标志灯,粘贴喷涂反光带等。
缺少上述任何一种证件和不符合要求的,均不予开具提货单。
4.2装载前的车辆安全状况查验制度
装载危险化学品前,随车人员和车间工作人员要认真检查运输车辆安全状况,车间工作人员还应查验运输车辆消防、抢修、防护等应急器材安全配置情况(如阻火器、灭火器、 三角顶灯、矩形标牌、导静电带、呼吸阀等),运输粗苯车辆充装前必须查验紧急切断阀,达不到国家规定条件的,不予装载危险化学品。
4.3装载过程中的操作制度
装载过程中,运输车辆发动机必须熄灭,必须有提货(或运输)单位驾驶员、押运员和装载单位操作人员在场,严守工作岗位,严格操作规程,严格控制进场车辆数量,严禁超装、混装、错装,充装量不得超过《危险化学品道路运输证》核定载质量,且承压罐车充装量不得超过移动式压力容器使用登记证最大充装量。
4.4车辆出厂前的安全核准制度
装载完毕后,化产车间工作人员必须对装载安全防护设施配置情况进行检查、核准,销售部门工作人员必须对装载质量进行检查、核准,并为运输车辆依法提供“一书一签”,对不符合规定的,严禁驶离单位。
4.5登记制度
销售部门、化产车间要以《危险化学品发货装车查验、核准登记表》(详见附表)为基础,结合实际对发货和装载环节的查验、核准工作进行认真登记,流通手续,建立工作台帐,并明确责任,确保危险化学品发货、装载环节的安全,相关记录保存期不得少于1年。
4.6 装卸作业要求
(1)装卸作业前,作业人员先用手触摸静电接地装置,消除人体静电,然后连接好静电接地,穿戴好劳保用品,使用铜或铜合金工具按操作规程进行操作。
(2)装卸作业时,操作人员应全面了解各项安全措施是否到位,包括静电接地线良好接触,充装、卸料软管、阀门对接良好,槽车停靠固定物到位等。
(3)在装卸过程中操作人员一定要坚守岗位,以防止意外泄漏。在装卸物料的过程中严禁车辆随便开动,如需开动爬坡卸料时,必须关闭车槽出口的出口阀,拆除软管,所采用的爬坡设施必须有防止产生火花的安全措施。
(4)卸车作业时,必须先将车体有效接地,静止2分钟后取样卸料。
(5)夏季充装粗苯时,应在上午10时前,下午17时后进行,避免在阳光直射天气炎热的情况下充装。
(6)作业完毕,要经过规定的静止时间,才能进行拆除接地线等其他作业。
(7)充装过程中时刻注意槽车液位、压力,坚守现场,随时处置突发情况。
(8)操作人员要自始至终坚守充装现场,充装完毕后检查各有关阀门是否关严,确认无误后方可离开现场。
4.7 不适宜装卸的情况。
凡出现下述情况时,必须立即停止装卸作业,采取相应的安全措施:
(1)雷雨天气
(2)附近有明火
(3)检测出介质泄漏
(4)液压异常
(5)其他不安全因素
5、工作要求
5.1对装卸操作人员的工作要求
(1)装卸操作人员,必须由经过培训合格的人员负责,其他人不得擅自操作。
(2)在作业过程中,工作人员必须按有关规定正确佩戴和使用劳动防护用品,按操作规程正确操作,确保装卸现场安全。
(3)操作人员在装卸期间不得脱离岗位,当班不能装卸完毕或有紧急情况需交下一班次或其他人继续装卸时,一定要以书面的形式交代清楚,防止发生物料的泄漏。
(4)装卸硫酸、烧碱时,操作时操作人员应戴防护眼睛、佩戴胶皮手套和相应的防毒口罩或面具,穿防护服。
(5)装卸洗油、粗苯、焦油时,需穿防静电工作服,禁止穿带铁钉的鞋子。
(6)各项操作不得使用沾染油污及异物和能产生火花的机具,作业现场需远离热源和火源。
(7)作业时操作人员不得做与工作无关的事情,集中精力注意装卸的情况,以便于出现异常情况时,及时采取应急措施。
(8)公司内各车辆装卸点所配备的消防器材及急救药品,要进行经常性的检查,确保其有效完好。
(9)应熟练掌握装卸过程中的一般事故处理方法和防护用具、消防器材的使用方法。
5.2对作业驾驶员、押运员的工作要求
(1)汽车危险货物运输、装卸应符合《汽车危险货物运输规则》的有关规定。
(2)从事危险货物运输、装卸的人员,必须按国家有关规定进行岗位培训,凭专业岗位操作证书上岗作业。
(3)进入装卸作业区前,必须安装阻火器,不准随身携带火种,不准穿带有铁钉的工作鞋和穿着易产生静电的工作服。
(4)装载作业前,驾驶员、押运员必须进行安全知识现场考试。
(5)装卸过程中,车辆的发动机必须熄灭并切断总电源。
(6)装卸作业时,必须正确使用劳动防护用品。
(7)禁止在作业现场打手机。
(8)禁止在装卸作业区内维修车辆。
(9)在装卸点作业时不得擅自脱离车辆,干与工作无关的事,更不得进入公司其他的区域。
6.相关记录
《危险化学品发货装车查验、核准登记表》
《提货单位及车辆的资质查验记录》
《粗苯销售记录》
《煤焦油销售记录》
《驾驶员、押运员安全知识教育和考试记录》
《运输车辆安全状况、安全防护设施配置检查核准记录》
《危化品装车、卸车记录》
《销售装载环节安全管理制度执行情况检查记录》
危险物体废物管理制度相关文章:
危险物体废物管理制度
上一篇:薪酬制度2024
下一篇:2024乡村安全奖惩考核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