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良的本源1500字
善是什么,是与恶相反的么?先追朔到远古的时光去看证一下“善”,在战国时期,儒家学派有两位重要代表分别提出不同看法,以论证人之间的善与恶。在伦理观上,孟子主张“性本善”,他认为人一开始都是善良的。可荀子不同,他提出“人之性恶”认为人生下来就是恶的。为什么会这样呢?善于恶难道就没有定义了,不,其实非也。从本质上看荀子的理论正是与我们当今社会符合,而他提出这一观点,也正在影响着我们一代又一代的人。当今社会现状正处于这种局势,人之性恶,字面意思可以理解,坏人很多。但就是上千年传下来的思想,到我们这一代还不能完全诠释。根据各流言,或者已证实事件,一天,地球上至少发生大大小小几万起悲剧。还记得那时候的小悦悦么,可如今悲剧仍不断的上演着。还记得在网上议论过的“假摔”事件么?到现在人人惊恐,老人倒了不敢扶,怕被骗。有人说,真实的社会就是这样,现实的可怕,还是管好自家的事再说。这种想法已经根生在大多数人的脑中,无法剔除。可想而知,这种类似于传染病的源头将在短时间内蔓延开来,由小地方扩散到大地方,在不久后的将来,可能还会掀袭到整个人类社会。医学上不是常说,病发现越早越好,因为来得及去治。可大多人他就是知道了,他还是纹丝不动。像“货车撞儿童,路人观看议论,无人上伸援手”这类的事,反映了一个时代的冷漠与悲哀,从法律上讲,他们无罪,是的,路人不伸援手也不关他们的事。但从良心上说,再怎么也对不起这颗活着并且跳动的心。自扫门前雪,对么?难道真的要回到古时代么,去信仰道家创始人老子强调的思想么?“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方可除去社会动荡,真是这样么?那人类也不必辛辛苦苦创造及改变到现在这种社会了。其实,解铃还需系铃人,既然社会符合荀子所提出的思想,那必然还有解决的方法。根据记载,他的理论是人们可以由恶向善的,用现在的话说就是:生活让我们看到了恶,那便要去学会向善。这句话是非常正确的,生活再怎么淡然,只要一心向善,就不会害怕于恶。要用勇气去做向善的事,不能说坏人很多,我们就不当好人了,不能说老人摔倒,根据推理,就不去扶了。这是我们该避免的,既然有一颗向善的心,为什么要害怕邪恶的。有勇气说出心中悲愤的,便要勇敢去做,去改变它,不喜欢恶,那便向善。生活之中,我们在追寻以及攀登着向上的真理。正是这样便忽略了善,这是绝不可原谅的,绝不会再让恶再次烧着我们的心了。按照荀子理论上的成立,便是源头。一件事有了方法,就要去解决。在2012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中,犹记得烈火锻造的铁血将帅——刘金国。在所有人面前,他是盾,矗立在危险前沿,寸步不退。他是剑,像邪恶扬眉出鞘,绝不姑息。在“7。16”大连新港火灾事故,他用勇敢证实了什么是善。并不是说许多人不去做,便没有人去做。这就是那黑暗中的微光,需要我们这一代人乃至万世继承并发扬。如何向善,如何带着一颗炽热的善心去点亮黑暗。人是最高级的物种,应该明白向善的力量,在如此社会正需要一类人举起他们的手,顶住天稳住地,死也不会弯了脊梁。“人之性恶”只是荀子当年提出的,却不曾想我们社会发展了,思想却落后了。这多么可怕,做为人类,我们竟然忘记了本质才是最重要的。然而,现在还不太晚,只要还有一线希望,便还是有成功的存在。善之源,恶也。有时候,善与恶就在半厘距离,且看我们如何去做,凭自己的心而论。任何阻碍都阻止不了一颗善心,就像恶再怎么多,也还是不断有善从中发出光芒。不改变就毁灭,这是我们共同应有的责任,任何人都不能推辞和闪避。善与恶,两者不同论。善亦善,恶亦恶。恶从善,两者得以相论。善亦是恶,恶却非善也。
高二:吴家小孩
善良的本源字相关文章:
善良的本源1500字
上一篇:胜利的果实
下一篇:读《蓝色的兔耳朵草》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