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墨的自述1100字
我叫徽墨,是驰名中外的文房四宝之一。由于我"落纸如漆,万载存真",被誉为"千秋光"。据《述古书法纂》记载,我的老祖宗是由刑夷偶然发现制得的。南唐时,我的鼻祖李廷硅在黄山南麓的歙县改进了烧烟、制墨的技艺,使我变得"丰肌腻理,光泽如漆",顿时身价百倍,得到文人墨客的青睐和皇帝的钟爱。我的诞生地--歙县,也就成为历代"负千斤贡墨之任"的名地,素有"墨都"之称。
我在烈火中诞生,磨难中成长,繁荣富贵中安度晚年。我要经历八道大工序,辗转十二三个车间,制作过程非常复杂。
首先,工人们把桐油等原料运进车间,并点起千百盏油灯,让浓烟熏凝在碗顶上,然后将烟灰收集起来,这些烟灰就是我的主要组成部分。炼烟师傅在高温的烟房中穿梭奔走,忙着拨灯芯、添油和扫烟,工作是极其辛苦的,无怪乎民间有诗叹曰:"千炼灯油烟,身如窑中炭。""熬尽灯油沥尽胆,留取乌金千秋照。"
然后,我们这些散发着烟熏味的"黑粒子"被运进了拌料间,工人们把皮胶、梅片、冰片、麝香、珍珠粉等名贵中药按一定比例掺在我们之中一同搅拌。顿时,我们浑身散发着浓郁的芳香。
之后,我们被运进了锤坯车间。师傅们把我们锤打成坯,几乎要敲打千万次才行。工人说,这可使我粘糯,让我投胎成形时筋骨硬朗而结实。
在压模车间,工人们把我们放进墨版模里用力一压,体态就显得仪表堂堂了。墨版模就是我们投胎成形的父母哩!这要感谢制模老艺人。他们在"坚如硬石"的石楠木上精雕细刻,简直是含辛茹苦、呕心沥血。所刻花鸟、人物无不栩栩如生,如《苍佩室》的图案精美绝伦,是当年清宫的供品,《圆明园图》是由圆明园64座亭台楼阁组成的,设计别具一格,还有《黄山图》《群仙祝寿图》……墨模艺术使我增辉添彩,变成特种工艺品了。
成形后我们便到了晾墨车间,这里可把我们身上多余的水分蒸发掉,以防霉烂变质。紧接着工人们给我们进行了"整容",把我们身上多余的墨边墨角去掉,这叫"挫边"。
这时的我们还是浑身黝黑,面目难看,于是被送进了"化妆室"--描金车间。心灵手巧的姑娘们把我们放在她们面前一字排开,旁边有几十只盛着各种颜色的小碟子,有金粉、银粉……她们用毛笔在我们身上细心地涂着,给我们穿上了五颜六色的"衣服"。经过这一打扮,我们再也不是黑糊糊的丑八怪了,而是"浓妆淡抹总相宜"的"西施"。为了保护我们,同时也让使用的人便于收藏,最后我们又被送入了包装车间,装进了饰有绸布、花纹精致的盒子里,过着繁荣富贵的晚年生活。
我喜欢待在阴凉、干燥、避风的地方。使用我的时候,最好用清水,切勿用热水,要现磨现用。我存放时间愈久,使用效果愈佳。我愿为祖国的文化艺术和中外文化交流而献身。
徽墨的自述字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