浓翠1300字
小时候会在诗文里读到“山路元无雨,空翠湿人衣”,只觉一种森森的绿意迎面而来。满身满心都是冰凉的欢喜。
看到故宫的纪录片。深夜的紫禁城,狭长的朱色宫墙,折叠错落的庭院前亮起一盏盏小小的宫灯,石柱子是冰凉的,执着灯笼排排走来的宫女的手也是冰凉的。啪嗒一声,是绿头签掉在地上的声音。满室的太监宫女乌压压跪满了一地。导演用了个聪明的慢镜头,眼睁睁地看那绿头签自半空里跌落。跌落的是后宫女子们一生的辛酸悲苦。莹莹的一点绿,闪在竹签子上。
大雨的夜晚,公交的末班车上乘客寥寥。空荡荡的座位,空荡荡的街道,空荡荡的公园。玻璃窗上滑落湿泽,仿佛模糊的女人的手,整个世间都在冰冷地啜泣。伸手出去,嘶嘶风声仿佛是天地尽头远古洪荒奔赴而来。落下又溅起,溅起又落下的雨花,蒸腾起茫茫的白雾。像是一百条河流从九天上奔腾而下。被风扬起的绿浪,一阵掀起一阵。簇簇的绿叶抖动声,每一声,都哭得那么伤心。森森的一点绿,凝在枝头。可是永远不会有人知道,它们是怎样的难过。
旧版的红楼很多情节都已忘记。但还记得,是那个炎炎的午后,旧时的世家院落百转千回,少年的宝玉自窗后悄无声息地过来。冰凉的芙蓉簟,细细的竹帘子被阳光晒得发白发热。黛玉懵懂地斜过眼,掀开帘子,正对上窗下笑脸盈盈的宝玉。一颗心仿佛在尘埃里,开出欢喜的花朵。十几岁的孩子,以为相知相守就能一生一世。自是心底纯如明镜,映出窗后横斜的数本芭蕉,盈盈的一点绿,在心头颤动,恍惚已是半生殊途。
在我的印象里,最为深刻和喜欢的字眼莫若“浓翠”。绿得快要溢出来,大概也是种奢侈不得的幸福。家乡是在江南的小城,沿途到了郊外,就会看见被人称作“大竹海”的地方。真的是竹海,放眼过去,都是森森的绿,不尽的波澜。微风拂过,竹叶飒飒,从高处山峰俯望,如一叶扁舟立于绿海之上。小时候喜欢看武侠小说,后来看电影《卧虎藏龙》,里面有一段李慕白与玉娇龙的打斗戏,尤为诗意精彩。白衣的剑客点足落在竹枝上,一把长剑舞得犹如飞虹游龙。自己也觉得魂飞九天外了。而关于竹海,记忆最深刻的是年少时自己动笔写的一个故事。故事的内容早已经忘得七七八八,但大意是一个初出江湖的少女与寂寞的白衣少侠的爱情。为了替这个当时心目中寂寞而深刻的高手取一个寂寞而深刻的名字,自己还煞有介事地搬了张凳子坐在门口翻新华字典。最终取了“颐临”二字。很多的镜头,仿佛在脑子里一闪而过。故事开始时,她坐在竹枝上怯怯如小鹿的眼神,而那时他刚杀了人,白衣如雪素洁地站在月光中。仿佛一场江湖传奇与杀戮就此拉开序幕。结局是惨烈的,在我的印象里,那是唯一一个把我自己也写哭的故事。所谓的江湖正义,所谓的名门正派,将这两个恋人逼得无处可逃。天下之大,他们竟无处可逃。千顷竹海,无边无尽的绿,浓艳欲滴的翠色。长箭从森森碧竹的四处射过来。月光也是惨碧的,照在如雪白衣上。最末的描写,不是生离死别的惨痛,而是一片竹叶自修竹上无声飘落。落在她的指尖,她抬手试图抓住,却使不出力,于是那叶子慢慢地穿过她的指间飘落,轻得仿佛一声叹息。写到这最后一幕时正是万家灯火的时候。厨房里母亲一遍又一遍叫着吃饭。但是自己趴在桌子上,眼睛哭成了肿肿的核桃壳,难过得连饭也吃不下。
从此后,浓翠成了我心中的一种隐痛。
浓翠字相关文章:
★ 翠枫山1000字
★ 浓翠13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