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孔庙到灵隐1600字
(一)命定
我虽饱览群书,却因家境贫寒仕途不顺惟有对月长叹世事不尽如人意。平日里甚至需帮乡人代写书信以维持生计。偶尔路过市边小巷会望见那些嘴角粘着馒头屑的孩子,无瑕的笑浸在阳光的流里,烂漫得竟让我心生嫉妒。儿时的回忆明晃晃回到眼前,仿佛便是自己在那边的树丛中上窜下跳,一会儿又像鱼般与溪水缠绵着挥霍时光……只是那样的日子终是犹如一滴泪似的坠落,不复追寻。
如今上苍令我待在乡里,纵使满腔抱负无法实现,我又有什么可以埋怨,又有什么能够埋怨的呢?经云:众生无我,苦乐随缘。由此观之,一切悲喜怕是仅由心生罢。且待,该来的总会出现,不属于你的无论如何追随都是枉然。
凤凰浴火,重生始然。倘若我是那只鸟,那么夫子是否就是那团烈焰呢?强烈的光芒吞噬着我的身心,侵蚀着我的脾肺。遇见老师是我一生的幸事——抑或说,是一种不幸。
(二)学堂
重又捧起书卷,仰头,“孔庙”二字赫然立于眼前。过桥进入学府,久违的书卷气息就像疾风一般将我牢牢圈住。老师以其博大的胸怀接纳了许多像我一样立志报国却苦于无处施展的青年。学生们总是围坐在厅堂,听老师抚琴高歌,交流心得,各言志向……他斑白的两鬓记录着岁月的痕迹,而他的学识若铺设成路,早已能延绵千里。我找寻到志趣相投的朋友,总是一同研读先人的典籍,评判国主的政治主张,不甚乐哉。
月黑风高,林寒涧肃。漫步至桥边,看到皓月星空下的自己,虽然渺小却坚定伫立。而低头,又分明看见了被水波分割了的倒影。于是蹲下,将心中所想写在水上。这样很好,风一过,无论什么都会消失得无影无踪,就像它从未存在。
是野心大了么?与好友结伴,一路走到殿试。总觉得需要证明自己的存在,不能白行一趟,不能白活一遭。很快的,又是与好友一同,接过第一顶乌纱帽。老师在我们最后一次回学堂的时候,只是抿着嘴,双目远眺天边越飞越远的孤雁。是秋天了吧,万物俱寂的时刻到了。
(三)阴霾
如花美眷,似水流年。花开了又谢,月圆了又缺,水泛了又枯,人来了又去。世间万物似在轮回履行着各自的使命,就像云层一直严严实实地包裹着湛蓝天空。多久了呢?一晃又是十年。
如今的我已是圣上的心腹,而吾之旧日好友,也成了圣上的左右臂膀。时间一长,所有的过去都变得不值一提,人情味缓慢又决绝得消散。从以前同寝一张床,共书一张纸,到现在见了面只剩虚伪的奉承。难道是因为朝中勾心斗角的事情实在太多,彼此都不敢再敞开心扉坦诚相对?有些累了,向圣上请明,想回一趟家乡。
十八抬大轿,七鼓奏乐,红绸飞舞。在下跪的百姓中,我泰然自若端坐轿中,尽情享受着平民的膜拜。待我踏着侍从的背脊落轿,命人将一箱又一箱的金银珠宝、丝绸锦缎抬进院中时,才发现近十年未见的老母亲正像一桩枯木般直立着,张眼望着这一切。心中窃喜,她该是为儿子我感到骄傲自豪了吧。不想踏进家门,她却是令我在祖辈的祭牌前跪下,静想三日。
又是寂静的夜晚无声。我望着先祖的祭牌,隔几个时辰续上香火,回忆像潮涌入脑海。童年时爬上大树,大声对年轻的母亲喊着,等自己长大定会让她吃好穿暖。而母亲不语,只是笑温柔地浮在颊边。青年时读书穷尽,险些一蹶不振,后遇见学涯中的伯乐,多少次面对面心向心的交谈,老师教我们要“泛爱众而亲仁”,同伴们在低迷时相互帮忙的景象又浮现眼前。到后来入朝做官,花天酒地,把以前什么“仁”啊“爱”啊的信仰抛至九霄云外,只看着圣上的脸色行事,只想着如何在朝廷中站稳脚跟……自己这是怎么了?母亲呵,儿子这是怎么了?
(四)出世
回京后,呈上奏折。圣上念我效力多年,虽是极力挽留,但见我意已决,终允我出家为僧。在座落于西湖边的灵隐寺剃度,吐纳着千年的风,心中是从未有过的宁静。天天敲着木鱼,念佛经的生活其实很安和美好。那位还在朝中的朋友偶尔也会绕道来吃素斋。现在的我们又和好如少年,他会与我说些世上的事,一同笑,一同伤怀,再一同感叹感叹人生的变化无常。
谁在风里细数谁的足迹,谁在雨中淡看世事如许。万物轮回,红尘滚滚,似乎也仅是前世的倩影。世间种种,到最后都幻化成空——就像多年前那个夜晚我书写在水中的字符一样。其实那时就该懂得,只是还太年少,一心只想着征伐。
开始尝试以豁达面对众生,平和的心境为我营造了许多思考的空间。夫子该是去世了吧,若不然,还真想再听听他的琴音。以我现在的心境,该是会更理 解 老师那变幻莫测又有理可循的音律中所蕴含的哲理。
罢,一切皆流,无物永驻。世人就是因为太在乎自己的感受,才会于水深火热之中无法脱身。
去爱众生,因即便殊途,而终究同归。
从孔庙到灵隐字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