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不灭的明灯900字
在中华文明发展的繁荣历史长河中,有没有一个学派流传至今依然大放光芒?有没有一位伟人被读书人尊为“圣人”?有没有一本书成为不同阶层人物研究的对象?答案是有的:儒家学派、孔子、《论语》。
回顾一下那段历史吧:春秋时期,儒家学派创立并兴起;秦始皇时期,发动了“焚书坑儒”的文化浩劫;汉武帝时期,提出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观点……由于鄙人才疏学浅,目前记住的只有这些,乞请见谅!但我知道,两千年来,它们——尤其是《论语》一书,一直影响着整个社会、整个民族。上至臣子帝王,下至文人墨客,有哪一个没有读过《论语》?我猜想,就连正在上私塾的黄口孺童,也一定能流利地背上一两句《论语》吧?两千多年呀!《论语》的诞生是将政治、伦理、教育、礼乐、文艺等穿插在了一起,是将文学性与实用性合二为一了:“言必信,行必果”是做人的真谛;“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是做事的真谛;“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是治国的真谛;“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是学习的真谛;“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其志也”是勇气的真谛;“仁者不扰,智者不惑,勇者不惧”是君子的真谛……一句句经典,一句句名言,《论语》涵盖了整个中华民族的智慧与精神!两千多年呀!《论语》的又一大靓点在于它的创新精神。看吧,“未知生,焉知事鬼”、“不知命,无以为君子也”是对迷信的存疑;“有教无类”、“君子学道则爱人,小人学道则易使也”是因材施教的主张;“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强调了个人修养;“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表明了社会需要安宁公正……这样看来,孔子不一定是个板着面孔的“圣人”,而是个敢于创新的智者吧?
我们设想一下这样一种情景:假如你手中捧着一杯香茗,面前摆着一本《论语》,细细品味,茶香、书香、墨香,相掩成趣,淡淡的,定会令你心旷神怡。就如同《侍坐》一篇所记:“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这是何等畅快,何等潇洒啊!也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品出《论语》的内涵、《论语》的真谛!作为封建社会的产物,《论语》也不可避免地拥有一些瑕疵,但它依然是块金子,是块“无足赤”的金子!它是中华儿女的骄傲!去走进书房读一读吧,体会一下知识的博大精深、新社会发展的艰难历程,这才不愧于我们的名字——中华儿女!
心有明灯,就绝不会迷路。而你——《论语》,就是一盏不灭的明灯,指引着更多的中华儿女披荆斩棘,走向更美好的明天!
《论语》——不灭的明灯字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