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刑台上的舞蹈1300字
四年前第一次接触《巴黎圣母院》,当时只是因为它顶着世界文学名著的光环而觉得它是一本伟大的书籍。而现在,又一次读起它,便觉得文字本身的魅力也不过如此,文学名著只是一个头衔而已,它的光芒远比它所内涵的文字要微弱得多。
雨果,这个浪漫主义作家所呈现给我们的精神世界是那么色彩斑斓。他以极小的隐喻揭示出社会的黑暗,以细腻的手法诠释一个时代的悲哀,以平静的语调来叙述惊人的故事。或许我们离那个时代很遥远,却能从他的字里行间读到那个时代的真谛。
这个故事里有太多人值得同情,敲钟人伽西莫多——一个大脑袋上长满了红头发,两个肩膀当中隆起一个驼背,两股和两腿长得别扭极了,就像刀柄连在一起的两把镰刀,拥有肥大的双脚和可怕的双手。被嘲笑,被愚弄,被施以笞刑,甚至被选为愚人王。在他身上,几乎看不到人性的温和,在大多数人看来,他太过趋向于自然状态,不懂得羞耻,不懂得反抗。与他的外表迥异的崇高内心,使他超然。这个驼背,独眼,又聋又跛的弃儿,从小就受世人的歧视与欺凌。于他而言,没有再多身体的不幸会令他失望,而仅仅只有那一个人,第一个怜悯自己的人,爱斯梅拉达,倘若她也开始逃避,则是让他绝望的刑台。
尽管同情着别人,但自己也显然十分无助,爱斯梅拉达——一个天真善良,富于同情心,乐于助人的少女。因为不忍心看见一个无辜者被处死,她接受误入“乞丐王国”的诗人甘果瓦为自己名义上的丈夫,以保全他的性命;看见伽西莫多在烈日下受笞刑,因口渴而呼号时,只有她对这个丑怪的敲钟人表示怜悯,把水送到他唇边。只是,她错误地选择了自己所爱——逢场作戏的贵公子弗比斯,还平白无故引来了杀身之祸。不择手段的克洛德副主教,因为自己罪恶的欲念得不到满足,便疯狂地陷害这个无辜的少女。宗教法庭以偏见迷信为依据,严刑逼供,制造冤案。弗比斯从精神上打击、摧残了这颗纯洁的灵魂。最后是封建专制制度的最高体现者——国王,亲自下令绞死“女巫”,并残酷镇压了企图救出爱斯梅拉达的人民群众,这样一个善与美的化身在强大的黑暗面前,最终被吞噬殆尽,这朵纯洁的鲜花凋败于十九世纪正处于“文明社会”的国度中矛盾存在的刑台上,这个被王权腐化的时代。
克洛德副主教表面上道貌岸然,德行高超,内心却渴求淫乐,对世俗的享受充满妒羡,他出于欲望指使敲钟人劫持爱斯梅拉达,他出于嫉妒刺伤弗比斯却嫁祸于爱斯梅拉达,他苦于得不到她的爱情便想方设法将她置于死地。这是一个扭曲的病态的灵魂。他愈是意识到自己失去了人间的欢乐,便愈是仇恨世人,敌视一切。他既是宗教伪善和教会恶势力的代表,又是中世纪禁欲主义的牺牲品。是他亲手将爱斯梅拉达推向万劫不复的深渊,同时他内心邪恶的占有欲也使他饱受“刑责”的痛苦。
在《巴黎圣母院》中,作者还怀着深厚的同情描写了巴黎社会底层人民——流浪者和乞丐群,他们衣衫褴褛,举止粗犷,但在他们的“社会”里,却可以找到上层社会罕见的互相友爱,正直勇敢和舍己为人的牺牲精神,与路易十一所领导的上流社会形成了鲜明的对照。在这些“卑贱者”当中,爱斯梅拉达受到尊重,爱护,而在那个有“教养”的社会里,她却受到惨无人道的凌辱,迫害。
全篇阐述了一个时代,关于自由美好生活的向往,关于人间温情的期盼以及对于封建专制制度的深恶痛绝。生活在这个时代的人民,要有多久才能逃出王权所铸就的刑台。
在刑台上的舞蹈字相关文章:
在刑台上的舞蹈1300字
上一篇:心急吃不了热豆腐
下一篇:我的启蒙老师——妈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