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尖上的科学900字
春风陌上惊微尘,学子初乐岁华新。4月23日下午,7(20)班同学们在家委会的精心筹备和陶老师的全程带领下,迎来了一场别开生面的“青松食品研学游”活动,品味着舌尖上的科学,严谨慎重而又妙趣横生,游中研,研中乐,乐中学。寓教于实践,回“味”无穷。
走进青松集团的大厅,白色的地砖一尘不染,映入眼帘的是四根洁白的柱子,还有一棵翠绿的松树。工作人员告诉我们:四根柱子代表“粮食”,松树代表“青松常青”,原来有这么多的讲究!
最令我们兴奋的DIY做包子的环节开始了,同学们涌入面食制作室,洗手、穿戴帽子、袖套和围裙,最后分组围坐在桌子面前。工作人员播放了如何制作包子的短视频,同时分发原材料和工具、面粉、馅料、擀面杖和刮刀。经过我们的不懈努力,各种三角包、圆形包、玫瑰包、柳叶包在我们手下栩栩如生,也让我们深切地体会到“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最终这些包子经过蒸制后,被我们拿回家。
随后我们参观了主监控室,工作人员为我们讲解了公司如何通过它把关产品生产过程的质量与安全问题,真是“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呀!
当我们迈进青松文化馆时,青松集团的文化像一张画卷,向我们缓缓展开。迈过涂着红漆的木门,迎面便是五颜六色的面塑:用面粉捏成的十二生肖、杨门女将、生日蛋糕,还有琳琅满目的3D仿真早餐产品,个个都惟妙惟肖,漂亮极了!我们向右手边看去,迎来了“青松包子铺”,它呈现了古代包子揉、捏、蒸,卖的一系列过程与制作工艺,让我们深刻地体会到中国面食文化。
出了包子铺继续向前,“千年美食,一面传承”八个大字遒劲有力,左眼一看便是十八根装满五谷的立柱,其名曰:“十八罗汉”,展示了青松产品的原材料,寓意着耕者的五谷丰登与食者的口口满足。边走边看,眼前竟是一碗鲜香的面条,据了解这是3D打印造成的,体现了传统美食与现代工艺信息的完美融合。
最后,我们还远观了食品制作的车间:生产,蒸煮,冷凝,每一步都一丝不苟而又恰到好处。
伴随着一份豆芽的发放,本次研学活动也接近了尾声,通过参观、动手体验、互动、品尝等立体式学习方式,让我们丰富了知识,拓展了视野,感受到中华美食文化的博大精深,体会到粮食的珍贵。同时教我们懂得了要“会学习,能创造,知感恩,爱生活”的道理。期待着下次研学的到来!
舌尖上的科学字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