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远天高烟水寒 ——读《李煜词》有感1600字
李煜即李后主。关于他,但凡稍有些学问的,几乎无人不晓。一代亡国之君,千古词坛之帝。相对互补的评价,使他名声大噪。静安先生称其“生于深宫之中,长于妇人之手”,认为这既是为人君的短处,也是为词人的长处,我极为赞同。
李煜生于七夕,死于七夕,若照古人的观点,这意味着人生坎坷崎岖,而他的一生恰好也是大起大落,跌宕起伏,最终牵机穿肠,含恨而终。他生性温软,情真意切,与以往文人不同;遭受亡国之痛后,思路偏转凄婉,却不改骨子里的神秀。
世人拿纳兰容若与李煜相比,我认为是有些高抬了纳兰,实际比起来,仍是李煜更高一筹。读他的诗词,是一种心灵的沐浴,至今留香。
【喜迁莺】
晓月坠,宿云微,无语枕边倚。梦回芳草思依依,天远雁声稀。
啼莺散,余花乱,寂寞画堂深院。片红休扫尽从伊,留待舞人归。
这一首词作于南唐灭亡前,写的是宫中春季的绮丽柔美。弦月西斜,纤云摇荡,从庭中向天望去,夜色静谧,隐约有大雁低鸣,听得不真切。转身走入画廊,为脚步所惊,晓莺倏散,纷飞无迹,青石地上只剩落红如雨,沾着滴滴朝露,益发艳丽。聊聊十几字,便勾画出一片旖旎画面。这一地的残花暂且不要扫开,就等舞女莲足娉娉踏过,留下幽幽余香。李煜在位时的生活极度奢靡,笔下所写的自是别样华丽,有花间之宛转,却不似其香软,自成一家。
【破阵子】
四十年来家国,三千里地山河。凤阁龙楼连霄汉,玉树琼枝作烟萝。几曾识干戈。
一旦归为臣虏,沉腰潘鬓消磨。最是仓皇辞庙日,教坊犹奏离别歌。垂泪对宫娥。
我一向不喜欢这一首,总觉得有些头重脚轻的感觉——开句家国对山河,何等悲壮,往后却又成了垂泪断肠一类,未免有失意蕴。但是,毫无疑问,这是李煜的名篇之一,作于亡国后。那时李煜囚居在宋朝皇宫,成为俘虏。回想灿烂的过去,金梁玉瓦,锦衾罗被,而今却布衣粗服,韶容消颓。巨大的落差让李煜悔恨不已,念起国破家亡,仓惶离去的那一天,远处的教坊似乎还在演奏离歌,而他则面对同行宫女,泪水潸然而下,悲不能禁。那情景恍若隔世。
【相见欢】
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 胭脂泪,相留醉,几时重?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李煜的相见欢,是历代作的最好的。第一首由林花凋落,感叹世事之无情,又因与伊人咫尺天涯的离别,幽愁化作滔滔逝水,恒久不变,东流入海。第二首写在月下,颇有些“小楼吹彻玉笙寒”的意境:深院寂寞,梧桐隐绰,他的离愁如同万缕蛛丝,随风飘荡,欲剪不断,欲理还乱,心头的忧郁浓浓,染透了一秋寒色。这两首词,初读便已惊人神魂,再细细品味,更可体会出其中的苍凉之意。
【望江南】
多少恨,昨夜梦魂中。还似旧时游上苑,车如流水马如龙;花月正春风!
多少泪,断脸复横颐。心事莫将和泪说,凤笙休向泪时吹;肠断更无疑!
闲梦远,南国正芳春。船上管弦江面渌,满城飞絮滚轻尘,忙杀看花人!
闲梦远,南国正清秋。千里江山寒色远,芦花深处泊孤舟。笛在月明楼。
四支望江南,都是抒发离别之苦。前两首在梦境中忆昔生活的繁华,醒来时泪流满面,满腹心事无人可诉,满腔苦涩无处可发,听不得凤笙凄凉的音调,如泣如怨,寸寸断肠。后两首只是绘景。江水清澈碧绿,精雅船舫缓缓驶过,带来一阵箫管弦歌,江边杨柳落絮,飞拂空中,轻轻浮在水面,变作绿蘋,随波而行,这是江南芳春。孤光荧荧,明河隐隐,寒意弥漫,江山朦胧,一曲长笛在远处小楼中响起,满池芦花胜雪,小舟独泊其中,宁静凄婉,这是江南清秋。就我而言,我更赞赏后两首,看似简单的闲梦,实则有难言的清苦在其中,欲说还休。
【虞美人】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这是李煜的亡命辞,也是最为人知的一首。如若评选最有影响力的诗词,这恐怕当选第一。四十一岁的李煜在七夕生辰时做了这一曲,命宫娥昼夜歌唱,声动四殿。太宗赵光义听到歌声,心中大怒,遂遣人送去一杯酒。李煜就死于酒中的牵机毒。这首词仍是绕着恨楚,读来伤感。世间万物皆如镜花水月,弹指即逝,过去的事情该有多少呢?昨夜临风而立,清虚凄迷,心下感怀渐生,想起故国,雕栏玉砌、金碧辉煌的宫殿应当仍然存留山远天高烟水寒
山远天高烟水寒 ——读《李煜词》有感字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