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德演讲稿]多一点爱与责任,人格就多一份魅力
更新时间:
教育的目的是什么呢?在有了自己的孩子后,作为一个孩子成长的第一任老师,我陷入了思考。那作为许多学生人生导向的老师,也会象我这样在教育之初想过这样的问题吧?社会不断的发展,对人的要求也在不断的变化,应该教育孩子成为怎样的人呢?
(一、人格完善是教育的理想和追求)
在寻找答案过程中,一种回答让我心有所动。 1972年,国际教育发展委员会提交给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的报告中指出:“把一个人在体力、智力、情绪、伦理各方面的因素综合起来,使他成为一个完善的人,这就是对教育基本目的的一个广义的界说。”无独有偶,哈佛的校长在谈到大学教育的目的时也说到:“大学要提供无法用金钱衡量的最佳教育。这种教育不仅赋予学生较强的专业技能,而且使他们善于观察,勤于思考,勇于探索,塑造健全完美的人格。特别是通过不同学科领域知识的渗透,使从事科学研究的人懂得鉴赏艺术,从事艺术创造的人了解科学,使每个人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因此我认为:人格完善是教育的理想与追求。
(二、教师的人格魅力在教育事业中具有重要作用。)
要培养学生的完善人格,教师必先完善自己。因为只有人格才能培养人格,正如法国文学家罗曼·罗兰说过,“要播洒阳光到别人心中,总得自己心中有阳光”。汉代韩婴在《韩诗外传》中说得好:“智如泉涌,行可以为表仪者,人师也。”也就是说,教师须德才兼备,智慧如泉水喷涌,道德、言行可以作别人的榜样。
教师人格中的自我、责任心、态度、爱心、道德等,通过教师的一言一行作为一种榜样在学生人格中发挥着潜移默化的作用。教师人格完美,对学生的心灵就有感召作用。因为教育力量只能从人格的活的源泉中产生出来,任何规章制度,任何人为的机关,无论设想得如何巧妙,都不能代替教育事业中教师人格的作用。确实如此,凡是成功的教师无不以人格之光烛照学生的心灵,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的人格。鲁迅先生是伟人,他在教学生方面也是我们杰出的榜样。鲁迅在北平师范大学讲课,来听讲的人越来越多,礼堂容纳不下,只好临时挪到大操场上去。他站在一张方桌上,处于人群当中。他滔滔不绝地说,鼓励青年认识北洋军阀统治的黑暗,走自己的路。在秋风萧瑟中,没有扩音器,也没有扬声喇叭,但听者专心致志,激动感奋;听得一清二楚。何以有如此震撼人心的力量?是鲁迅先生人格的力量。这种人格魅力来自于品德崇高、学识渊博。这样的教师给我们以高山仰止的感觉,是我们学习的典范。那些把关心留给社会,把热心留给学校,把忠心留给教育,把爱心留给学生,把真心留给同事,把耐心留给自己,用心去工作,用爱去育人的教师不正闪烁着人格的巨大魅力吗?
事实上,不管教师自觉不自觉,情愿不情愿,对学生的影响都不可能是“零”。做几年班主任,有些学生走路、说话、写字都有班主任的影子,这就是“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结果。教师的一言一行影响学生成长、成人、成才。《论语·子路》中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故而,教师作为身负重任的社会一员,更应该积极地自我教育,在人格自我完善的道路上不断前进。那我们作为教师的教师,岂不是更该如此吗?!
(三、 用爱与责任铸师魂)
师德是教师人格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师德中爱与责任则是师德的灵魂。回到对孩子的教育上来,我想正是出于对孩子的爱与责任,我开始了对教育的深入思考,爱与责任是母亲的天性,其时爱与责任也是教师的天性,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小学特级教师陶淑范就曾这样说:“我把一生献给孩子们。我深感其乐无穷,很有价值。在小学教育的田野耕耘收获,给了我一生的充实。”优秀教师无不把教育事业看作是自己的生命。 也许正是以这种爱与责任为出发点,他们才能不停地教育自己,完善自己,才能更靠近学生.正所谓“大道无声”。冰心说:“情在左,爱在右,走在生命的两旁,随时撒种,随时开花。”陶行知说:“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 共2页,当前第1页1 2
教育的爱必须通过的教育的智慧表达出来,否则可能出现恨铁不成钢的体罚、侵占学生自习课、罚抄作业等现象的泛滥。如果说爱是一种内存的情感,那尊重则是外在的行为,尊重学生是师爱的底线,马卡连柯就曾说过:“如果有人问我,你怎样能够以简单的公式概括你教育经验的根本时,我就回答说,要尽可能多地要求一个人,也要尽可能多地尊重一个人。”
我们说爱与责任是师德的灵魂,其时责任也是一种爱,歌德说:“责任就是对自己要求去做的事情有一种爱”这不由得使我想起一名援藏教师在一篇名为《带着爱启程》的文章中写到:“当我爱到那些帮孩子背沉重行李的母亲那期待的眼光时,当紧紧握着家长的手,听家长一遍遍地说‘拜托、拜托’时,我的心灵一次次受到震撼,我感到了一种前所未有的责任。”这正是师爱的真挚的表白。但在金钱至上、物欲横流的今天,有不少人却把责任定位在升官发财上,在教师队伍中也出现了不和谐音。为了依大官、傍大款,有钱有势人家的孩子不管好不好,年年是三好;班上的核心座位也作为讨好别人的资源;对有“背景”的孩子犯了错姑息迁就,而对于不送礼、家长地位低的孩子则鄙夷不屑;更有甚者,为了金钱拿回扣、考场舞弊等置国家的法律与政策不顾者……我们说教师应是世界的良心,民族的良心。尽管现代教育技术日益高超,但在涉及学生人格的完善、特别是道德、价值观念形成方面教师的作用无法取代。 “至要莫如教子”是一个母亲的责任,“教书育人”就是一名教师的责任。“振兴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振兴教育的希望在教师”。对教师的职业多一点使命感,我们的生命就多了一份精彩。生命和使命同行,人格就能闪发出耀眼的光辉!
(一、人格完善是教育的理想和追求)
在寻找答案过程中,一种回答让我心有所动。 1972年,国际教育发展委员会提交给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的报告中指出:“把一个人在体力、智力、情绪、伦理各方面的因素综合起来,使他成为一个完善的人,这就是对教育基本目的的一个广义的界说。”无独有偶,哈佛的校长在谈到大学教育的目的时也说到:“大学要提供无法用金钱衡量的最佳教育。这种教育不仅赋予学生较强的专业技能,而且使他们善于观察,勤于思考,勇于探索,塑造健全完美的人格。特别是通过不同学科领域知识的渗透,使从事科学研究的人懂得鉴赏艺术,从事艺术创造的人了解科学,使每个人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因此我认为:人格完善是教育的理想与追求。
(二、教师的人格魅力在教育事业中具有重要作用。)
要培养学生的完善人格,教师必先完善自己。因为只有人格才能培养人格,正如法国文学家罗曼·罗兰说过,“要播洒阳光到别人心中,总得自己心中有阳光”。汉代韩婴在《韩诗外传》中说得好:“智如泉涌,行可以为表仪者,人师也。”也就是说,教师须德才兼备,智慧如泉水喷涌,道德、言行可以作别人的榜样。
教师人格中的自我、责任心、态度、爱心、道德等,通过教师的一言一行作为一种榜样在学生人格中发挥着潜移默化的作用。教师人格完美,对学生的心灵就有感召作用。因为教育力量只能从人格的活的源泉中产生出来,任何规章制度,任何人为的机关,无论设想得如何巧妙,都不能代替教育事业中教师人格的作用。确实如此,凡是成功的教师无不以人格之光烛照学生的心灵,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的人格。鲁迅先生是伟人,他在教学生方面也是我们杰出的榜样。鲁迅在北平师范大学讲课,来听讲的人越来越多,礼堂容纳不下,只好临时挪到大操场上去。他站在一张方桌上,处于人群当中。他滔滔不绝地说,鼓励青年认识北洋军阀统治的黑暗,走自己的路。在秋风萧瑟中,没有扩音器,也没有扬声喇叭,但听者专心致志,激动感奋;听得一清二楚。何以有如此震撼人心的力量?是鲁迅先生人格的力量。这种人格魅力来自于品德崇高、学识渊博。这样的教师给我们以高山仰止的感觉,是我们学习的典范。那些把关心留给社会,把热心留给学校,把忠心留给教育,把爱心留给学生,把真心留给同事,把耐心留给自己,用心去工作,用爱去育人的教师不正闪烁着人格的巨大魅力吗?
事实上,不管教师自觉不自觉,情愿不情愿,对学生的影响都不可能是“零”。做几年班主任,有些学生走路、说话、写字都有班主任的影子,这就是“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结果。教师的一言一行影响学生成长、成人、成才。《论语·子路》中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故而,教师作为身负重任的社会一员,更应该积极地自我教育,在人格自我完善的道路上不断前进。那我们作为教师的教师,岂不是更该如此吗?!
(三、 用爱与责任铸师魂)
师德是教师人格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师德中爱与责任则是师德的灵魂。回到对孩子的教育上来,我想正是出于对孩子的爱与责任,我开始了对教育的深入思考,爱与责任是母亲的天性,其时爱与责任也是教师的天性,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小学特级教师陶淑范就曾这样说:“我把一生献给孩子们。我深感其乐无穷,很有价值。在小学教育的田野耕耘收获,给了我一生的充实。”优秀教师无不把教育事业看作是自己的生命。 也许正是以这种爱与责任为出发点,他们才能不停地教育自己,完善自己,才能更靠近学生.正所谓“大道无声”。冰心说:“情在左,爱在右,走在生命的两旁,随时撒种,随时开花。”陶行知说:“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 共2页,当前第1页1 2
教育的爱必须通过的教育的智慧表达出来,否则可能出现恨铁不成钢的体罚、侵占学生自习课、罚抄作业等现象的泛滥。如果说爱是一种内存的情感,那尊重则是外在的行为,尊重学生是师爱的底线,马卡连柯就曾说过:“如果有人问我,你怎样能够以简单的公式概括你教育经验的根本时,我就回答说,要尽可能多地要求一个人,也要尽可能多地尊重一个人。”
我们说爱与责任是师德的灵魂,其时责任也是一种爱,歌德说:“责任就是对自己要求去做的事情有一种爱”这不由得使我想起一名援藏教师在一篇名为《带着爱启程》的文章中写到:“当我爱到那些帮孩子背沉重行李的母亲那期待的眼光时,当紧紧握着家长的手,听家长一遍遍地说‘拜托、拜托’时,我的心灵一次次受到震撼,我感到了一种前所未有的责任。”这正是师爱的真挚的表白。但在金钱至上、物欲横流的今天,有不少人却把责任定位在升官发财上,在教师队伍中也出现了不和谐音。为了依大官、傍大款,有钱有势人家的孩子不管好不好,年年是三好;班上的核心座位也作为讨好别人的资源;对有“背景”的孩子犯了错姑息迁就,而对于不送礼、家长地位低的孩子则鄙夷不屑;更有甚者,为了金钱拿回扣、考场舞弊等置国家的法律与政策不顾者……我们说教师应是世界的良心,民族的良心。尽管现代教育技术日益高超,但在涉及学生人格的完善、特别是道德、价值观念形成方面教师的作用无法取代。 “至要莫如教子”是一个母亲的责任,“教书育人”就是一名教师的责任。“振兴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振兴教育的希望在教师”。对教师的职业多一点使命感,我们的生命就多了一份精彩。生命和使命同行,人格就能闪发出耀眼的光辉!
[师德演讲稿]多一点爱与责任,人格就多一份魅力相关文章:
[师德演讲稿]多一点爱与责任,人格就多一份魅力
教育的目的是什么呢?在有了自己的孩子后,作为一个孩子成长的第一任老师,我陷入了思考。那作为许多学生人生导向的老师,也会象我这样在教育之初想过这样的问题吧?社会不...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上一篇:庆七一演讲稿2022
下一篇:党委党务工作安排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