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档>范文大全>心得体会>学习心得体会

小组合作学习心得

更新时间:

小组合作学习心得(精选26篇)

小组合作学习心得 篇1

  通过聆听富源一小张老师的《落花生》,真切体验到了小组合作学习的课堂模式。通过老师们的交流以及自己的思考,我有如下心得体会:

  一、导学案的制定是小组合作学习的前提和基础。

  只有老师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导学案,让学生看到学案,就使他们有了方向,就知道本堂课的学习目标是什么,小组内应该解决哪些问题,本堂课的重难点是什么。学生们有目的地进行知识点的预习并搜集资料,同时也找出不明白的地方,为合作探究和成果展示做好充分的准备。

  导学案的制定,对我们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只有认真研究教材,吃透教材,做最充分的备课,才能把握本堂课的目标以及重难点,才能提出最为核心、科学的问题。

  二、小组划分是小组合作学习的重要形式。

  通过去富源一小听课,我看到了小组划分的形式。每一组都有一个展示牌,上面标有组名、组长以及各组员的名字,名字后紧跟其职责。而且每一位成员都担任着组长,有的是学习组长,有的是卫生组长,有的是宣传组长,有的.是纪律组长。只有小组内的成员都担任着职务,明确其职责,才能监督组员以及达到自律。通过交流,我知道了小组之间要实力均衡,座位要以互利、讨论为利。以优带弱,合作进步。

  三、小组合作学习的流程是小组合作学习的重要内容。

  首先让学生们进行独学,在独学中学会独立思考,完成导学案。然后是对学,先同质生交流,把导学案的问题全部解决,再异质生交流,以优生带差生。再就是组学,小组长对重点进行强调、展示。最后,小组进行展示。展示自己本组的研究成果,让全班同学都问题过关。

  四、展示评价是小组合作学习的关键。

  在小组讨论后,进行成果展示,也就是全班各组同学一起交流。先让讨论的比较成熟的小组代表发言,汇报该组对知识的理解程度,其他小组作出补充、评价。在讨论的过程中,老师一定要做好调控,让学生的讨论始终围绕学习目标。老师要不失时机地进行引导,师生共同对所学内容进行归纳,形成一致意见。最后,教师要进行评比量化。

  小组合作学习的模式需要不断探索,我们教师要结合自己的实际,充分发挥该模式的优势,以此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小组合作学习心得 篇2

  通过学习“小组合作培养学生能力”、“怎样培养小学生的小组合作学习的能力”、“小组合作学习中注意的问题”的学习。我深刻的感到了小组合作学习对学生有很大的帮助,不但技术掌握的比较好,而且学习目标也能预定达到,既有学习的兴趣,也有学生的创新,课堂纪律有了很好的改变,学生的学习兴趣变得浓厚,这些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能力的培养。

  由于在课堂中暴露出来的问题,所以在小学体育课中我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因为互相合作学生能不断的互相帮助中,学生不但要为自己的学习负责,而且要为本小组的任务负责。因此每个同学都要尽自己的最大努力去学习,从而完成学习任务。并且小组合作学习则为学生营造了一种自主学习的良好氛围,很大程度上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且课堂气氛热烈活跃,不但轻松愉快地掌握了体育课的技术和技能,还大大拓展了学生的`自我创新,为终身体育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2、小组合作学习促进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

  通过学习和几位老师的探讨下,我在在教学过程中提高要求,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以学生的学习为本,让学生体验合作学习的快乐,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使学生对学习充满热情。只有这样才能建立互帮互学的师生关系,使课堂充满热情和快乐。如教学两人三足跑时,在以往学生只知道玩,而现在学生为了本小组荣誉去思考怎么去很好的完成,小组合作有了很大的提升。合作学习真正能启发自己,帮助别人。通过相互配合,动作协同,默契合作,建立起特殊的关系和友谊,它不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还培养了良好的个性品质。

  3、让每个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通过学习一致认为小组成员间加强了合作意识,调动了每个成员的积极性,发挥了每个人的最大潜能,增加了成功的机会,同时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集体意识。同时小组合作学习强调学生间的相互合作,取长补短,它特别强调互帮互助,而且帮助应该是贯穿整个学习过程中的。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评价重心从鼓励个人优胜转向了小组成员合作成功,激发了团队精神,学生间容易产生互帮互学的心理。

  小学体育小组合作学习注意的问题

  1、要以发展学生身体素质为主

  通过学习在体育教学中要遵循、发展学生身体,掌握运动技能,培养学生相关的心理品质为主要目标。所以,在体育小组合作学习中,仍须致力于学生身体素质、运动技能、体育意识和能力、运动兴趣等的培养,这些都是为学生的终身体育服务的,为其一生健康的可持续发展服务的。以后还要继续加强这方面的练习。

  2、要重视学生实际

  在体育教学中开展研究性学习,学生必须具备必要的经验和知识储备,不能忽视学生的实际而急于求成。所以教师要对学生做到了如指掌。

  相信小组合作会更加能突出学生的学习自主地位,培养学生自我能力的培养,还能促进小组合作学习能力,更主要是能让学生在学习中让学生该注意的问题。

小组合作学习心得 篇3

  小组合作学习的评价的主体最重要的是学习者对学习过程的自我评价。只有学习者的自我评价才最能起到反思的作用,引起自我的改进。因此,评价一定要遵循以下原则:

  一、评价的目的不是"区分"而是促进"转变性发展"

  在传统教学中,评价基本用于区别胜利者和失败者,而不是作为一种转变性的协调发展过程。为了区分,人们自然依赖于一种具体的划一标准,而这种整齐划一的标准无法应因个体多样化的发展。学习的目的不单纯是理解前人发现的知识,而是让学生进入主动探求知识的过程。因此,对于学习者来说,学习是探索未知领域的活动。面对不同的问题情境与学习个体,不存在简单划一的评价标准。学习者面对未知的领域,目标是方向性的,但没有已知的答案。因此,学习者需要的更应是一种新起点下的"挑战性"驱动,而不是面对已知标准的受"欠缺"驱动。评价不是区分,而是为了调节学习者的行为。在具体的实践中,我们仍可以采用"区分",但这仅仅是手段而不是目的。从本质上讲,这种"区分"仍应成为研究性学习中转变性发展过程。

  二、评价主要通过学习者的自我反思而最终实现

  在学习中,评价的主体不是一元而是多元的。学习者、导师、学习伙伴等都可以成为评价的主体,主动的探索者本身是最重要的评价者。当然,教师可以成为"平等者中的首席",他是一个促进有效评价的积极参与者和组织者。另外,合作小组中的互评也是不可缺少的。尤其需要重视的是,在学习中,亲身体验贯穿探索的始终,评价致力于促进经验的转变,但任何人的评价都必须建立在学习者自我反思的基础上,最终才能实现自我意义的建构。

  三、有效性的评价的主体

  小组合作学习的评价的主体最重要的是学习者对学习过程的自我评价。只有学习者的自我评价才最能起到反思的作用,引起自我的改进。因此学生必须是评价的中心对象、主要的`评价者。协作者或者同学、教师等重要参与者也应当在评价的主要实施者。评价中的首先应当是考虑的是自我评价;然后是协作者或者同学的评价;最后是教师或者家长、社会对学习者的评价。

  因此,使用量表对学习的评价将应当是以学生自身为评价的重要主体,以学习过程为评价的主要内容。根据每项研究活动的不同实施情况,在评价中还会出现对研究计划的评价、对研究过程实施的评价、对研究成果的评价、对协作者的评价等等不同专项评价量规表。

小组合作学习心得 篇4

  小班化教学,是我校一直以来提倡的一种教学方式,这种教学方式,能关注每位学生的个体,使多数学生同步发展,而小组合作学习是实现小班化教学的重要途径之一。

  开学前期,我就查阅了大量小组合作学习的有关资料,对成功与失败的案例做了详细的研究与分析,借鉴前辈的一些教学经验,制定了一份详细的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方案。方案中制定了明确的分组标准,组长的`选择,组员的组成,都是经过和班主任进行多次商讨,进行了认真细致的分析,每组成员的搭配都本着均衡,科学,互补的原则。为了充分调动每组成员的积极性和学习热情,培养他们竞争的意识,分组完成后,就开始制定详细的评价机制。在课堂上,为不同层次的学生设置不同的问题,把问题分为ABC三个等级,由相对应层次的学生回答,并进行得分记录,每个星期累计一次,取总分排在前两名的组为获胜组,进行奖励。在评价过程中注重关注到不同层次的学生,让全体学生都参与到问题讨论当中,使每个学生根据个人的能力获取他能接受知识。经过一个多月的探究教学,在小组合作互助学习的过程中,学生思维活跃,学习积极性空前高涨,同组成员之间交流非常频繁,非常和谐,原来数学基础较为薄弱,对数学没有兴趣的同学,也开始参与到讨论中,而在自主学习和自主交流的过程中,学生不仅拓展了自己的活动思维空间,而且每一个同学都有平等的发言机会,使每一个同学都得到了锻炼,我觉得只有在这样的课堂中才能够真正实现使班级的每一个成员都参与其中。

  当然,在这个教学过程中,也会经常出现一些问题,比如例题设立有时不合理,学生之间会出现配合不好,组长的积极性有时不够高,等等,然后我会随时调整,改进,只有在探索中前行,才会使我们的研究朝着更加完美的方向发展。

  春天已经向我们招手,温暖的春风徐徐吹来,将化做绵绵细雨,滋润着万物。我们为学生创造的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也将如这春风一般,终将化作春雨,滋润着每个学生的心田,让他们在秋季收获累累硕果,我期待着与他们共同分享丰收的喜悦!

小组合作学习心得 篇5

  随着新课堂的开展,我参与了学校的生本新课堂实验。通过一段时间的实践与反思,我开展小组合作学习,以合作学习小组为基本形式,系统利用教学中动态因素之间的互动促进学生的学习,以团体的成绩为评价标准,共同达成教学目标的教学活动,提高了孩子们的学习积极性,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小组合作学习,首先使学生在小集体中相互适应,通过适应这个小集体,逐步过渡到适应大集体,从而培养了学生的社会适应性。

  (一)小组学合作习创造了学生互相认识、相互交流、相互了解的机会。

  在合作学习中,学生学会了把自我融于群体之中,小组的成员成了他或她的几个好朋友,一起学习,一起活动。使学生感觉自己难以离开这个群体,从而培养了他们的合群性。这也是一个人具有社会适应性所具备的基本素质。

  (二)小组学合作习培养了学生善于听取别人的意见的好品质。

  要想适应社会,能与别人密切交往,其中重要的一点就是对他人能热心帮助,真诚相待。通过小组合作学习,使学生感到要想使自己在学习上有所收获,必须做到小组之间的每一个成员相互帮助,相互取长补短,虚心听取别人的意见,从而培养了小组成员善于倾听别人的'意见,帮助本组成员共同提高的好品质,成为他们在适应社会中所必备的条件。

  (三)小组学合作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和独立性

  一个具有自觉能动性、自主性和独立性的人,是一个对事物有自己独创的思维与见解,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具有社会交往能力的开放型人才。小组合作学习是培养这类人才的有效途径,小组成员能够在小组内进行充分的语言、思维及胆量的训练。通过小组成员之间的交流,他们能够大胆地将自己的见解通过语言表达出来在交流中逐步培养学生能主动与别人交往,形成自己的独立见解。

  (四)小组学合作习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锻炼机会

  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需要满足论”认为,学校是满足学生需要的最主要场所。学生到学校里学习和生活,主要的需要是自尊和归属。小组合作学习在课堂教学中为学生创设一个能够充分表现自我的氛围,为每个学生个体提供更多的机遇。人人都有自我表现的机会和条件,使之在小组中相互交流,彼此尊重,共同分享成功的快乐,使每个学生进一步发现自我,认识自我,他们的主体地位被大大地肯定与提高,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五)小组学合作习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正确率

  在问答式的课堂教学中,老师提出问题时,经常会出现以下几种情况:一是不思考;二是结果完全错误或结果正确但方法单一。小组合作学习,可使思考结果不正确的学生及时得到纠正;不愿思考的学生在小组学习的氛围中不得不去思考、讨论找到问题的答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组内的每一位学生都树立起集体中心意识,增强学生为捍卫集体荣誉而学习的强烈动机,这种学习积极性的提高,正是发挥个体主观能动性的具体体现。

  在实际教学中使用小组合作学习时,我也遇到一些操作起来有很大难度的问题,我的困惑主要有:

  困惑一:成绩好的学生是小组活动的权威

  小组合作学习确实增加了学生表现的机会,但是往往容易走向极端,成绩好的学生什么都说了算,成绩中等或较差的学生依赖严重,甚至会导致学生之间无法友好相处。

  目前的对策:第一,要合理组建小组。组建学习小组时,应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力求使“组内异质,组间同质”,将个人竞争转化为小组间的竞争。这样分好的小组在一段时间内应当保持相对稳定,但不能一成不变,一段时间后,组际间成员应做适当调整,以扩大合作面。第二,组内要进行合理分工。每组应设立组长、主持人、汇总人、发言人各一名,并且每周组内岗位轮换一次。第三,要建立合作规则。如交流前要独立思考,形成自己的想法;成绩好的学生后发表意见;别人发表意见时要尊重对方.注意倾听;要敢于质疑,敢于争辩等。第四,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让学生在合作中既尊重、理解和欣赏他人,又能得到他人的尊重、理解和欣赏。

  困惑二:合作过滥忽视了学生的自主学习

  有些课堂合作过滥,整堂课学生几乎都在合作学习。但一堂课合作交流的次数多了,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就少了,长此以往,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将被削弱。

  目前的对策:教学内容有的适于合作交流,有的适于自主探究,有的适于教师讲解,教师要从教材出发,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选择适宜的教学方式来设计教学。

  虽然有很多的困惑,但我也尝试着不断的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在新课堂的路上不断探索,收获成功,收获成长。

小组合作学习心得 篇6

  自从学校强力推进小组合作学习以来,本人也开始在课堂教学中尝试采用小组合作学习,并于3月2日在九(三)班上了一节探究课(《拥抱美好未来》),通过对这节课和在其他班的教学状况进行反思,我认为在课堂教学中用好小组合作学习方式需要从下列三个方面努力。

  一、扎实自主学习,充分独立思考是小组合作学习成功的基础。

  自主学习、独立思考是小组合作学习的基础,只有学生在自主学习、独立思考之后才会发现问题,才会提出问题,才能为小组合作探究提供素材和探究的依据。

  思想品德学科要求学生能利用掌握的知识观察社会、分析社会现象,在教学中有一条原则就是在分析时要回归教材,即用教材中的观点来解答、分析。学生在自主学习中通过思考发现的疑问往往就是对社会的观察和教材的观点感到矛盾的方面,这恰恰是需要教学中突破的重点,更是小组合作探究需要解决的重点。

  反思我在九(三)班上的课,就忽视了学生的独立思考,自主学习的效果并不好。当课堂采用小组合作探究“你知道的新名词或新事物”导入后,安排学生自主学习,要求是学生阅读教材,将教材中自己认为重要或关键的信息找出来,之后安排学生分小组在一起交流各自找出的信息,在一起对本节课内容进行归纳后在全班交流。看起来是让学生自主学习了,其实是一种肤浅的学习,尽管学生在阅读教材的过程中找出了一些重要的知识点,但没有给学生进一步独立思考的机会,通过阅读教材后哪些是自己理解了的?哪些是自己有不同看法的?哪些是自己还有迷惑的?如果在学生自主学习时增加一个内容:在找出关键信息的基础上想一想还有哪些疑问?然后再组织小组合作交流,既交流找出的信息又交流各自的疑问,并把各组的疑问提出来作为小组探究的问题,效果应当更好。

  同时,学生自主学习后还要加强对基础知识的识记,只有对基本观点扎实掌握后才能在小组合作探究时使用学科术语对问题进行分析。如果我上课时让学生全班交流对基础知识、重要观点归纳后组织一次识记竞赛,小组内相互督促,小组间相互竞赛,那么学生自主学习与独立思考得到充分体现,就会为后面的小组合作探究奠定良好基础。

  二、情景设置、问题层次推进是小组合作探究成功的关键。

  小组合作探究需要在课堂中提供探究情景和问题,当情景设置符合学生认知水平,与学生实际生活密切相关,问题设置有层次,让不同水平的学生均有话可说,合作探究才有效,也才能保证小组合作探究达到预期目标。

  情景和问题设置可以由老师在设计教学预案时准备,也可以在课堂教学中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来设置,不论哪种设置方式都要把有效性放在第一位,即设置的情景和问题时为了解答学生疑问、突破教学重难点、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不能为了追求课堂气氛热烈而设置问题。

  设置情景时首先要弄清楚需要解决的问题和达到的目的是什么?其次要根据待解决的问题和目的选择情景,要符合学生认知水平和实际,对思想品德学科而言还要注意导向性,尽量避免带有负面影像的情景。其三是使用一个连贯情景还是采用多组情景需要根据教材内容确定,一般不宜超过三个。

  问题设置要具有层次性,一个组三个四个同学,基础学力不一样,需要设置至少三个层次的问题,由浅到深。开始的时候对于浅显的问题可由基础学力较差的同学进行主要探究,基础学力较好的同学指导,深一些的问题由基础学力较好的同学进行主要探究,基础学力较差的同学做好记载,再逐步推进。当然问题提出后还要给学生预留一定时间独立思考再组织合作交流与探究。

  反思近期上的几节课,在情景设置和问题设置时有满意的地方也有不满意的地方。九(二)班上《拥抱美好未来》时设置的一个小组合作探究“拥抱美好未来,我们的宣言”较好。具体的做法是:将本节课的总结由学生来完成。总结的题目是“拥抱美好未来,我们的宣言”,首先学生在组内总结交流,然后在全班交流。由4号同学代表本组发言,时间一分钟以内。在全班交流展示时,4号主动跑上讲台,将“终身学习、创新精神、团队精神、珍惜在校学习机会、担负民族振兴使命”等关键信息表达得很充分,教室里学生自发鼓掌达五次。通过这种形式总结学习内容效果较好。

  同样在上这一课时还设置了一个情景个人认为较满意:一位老人临终时对子孙说:“我这一生:好读书时不好读书,不好读书时好读书。千万别学我呀!”问题:1、“好读书时不好读书,不好读书时好读书”这句话怎样读?怎样理解?2、为了避免出现老人这样的.遗憾,我们现在该怎么做?3、为了适应社会发展,我们应该具备怎样的观念和生活方式?请说明理由。主要是为了帮助学生加深理解对终身学习的认识、要求、意义,这也是本课的重点。问题设置由浅到深,第一问看起来不是思想品德学科的问题,但基础学力较差的同学可以通过读和理解意思,感受到要终身学习,第二问让他们知道要珍惜在校学习机会,第三问则可让基础学力较好的同学引导他们明白终身学习的意义。而且这个素材取自八年级思想品德教材,较符合学生认知水平,学生在小组合作中有话可说,并能用学科术语回答,效果较好。

  不满意的也是在这一课中设置的一个情景和问题,为帮助学生理解创新精神的重要性,设计了一个“黄河水·中国结”的探究情景:著名作家张贤亮创办西部影视城,游客如潮。他在小瓷瓶里装上2毫升从壶口瀑布取的黄河水,每个卖10元,被号称天价黄河水。后来他又在中国结中装上小瓷瓶,里面装2毫升从壶口瀑布取的黄河水,这样一组合,一个中国结最高可卖出200元。几乎所有前去旅游的人都会购买。问题:1、张贤亮的这种成功的经商方式是怎样抓住消费者心理的?2、你从这一事例中得到什么启示?原本是想达到启迪学生发散思维、掌握创新精神的重要意义。但我在之后即兴加了一个探究:如何把冰卖给因纽特人?如何把梳子卖给寺庙?学生确实感兴趣,探究的热火朝天,交流展示时也很有激情。但过后反思时总感觉有不对的地方,现在想想,这个问题本就不该出现在这里,应该在学习科教兴国内容时设置,本节课的创新精神不是重点内容。之所以出现这种状况,还是在于不相信学生,总害怕漏掉了内容,总想把所有内容都在自己主导下让学生过一遍。

  仔细想想,要改变这种状况只有把问题设置不提前预设,在备课时收集足够的与本节课内容有关的素材备用(思想品德学科教学要求设置情景进行问题探究),在课堂中通过学生自主学习发现问题,对学生需要突破的问题选用情景进行合作探究,以学生的学习需要为宗旨开展探究。当然这就需要老师在备课时花大力气研究,确实做到勤于课前。

  三、加强学法指导和学习习惯培养式小组合作学习成功的保障。

  由于各班推进的进度不一样,培训的力度不一样,在小组合作学习中需要老师不断加强学法指导和习惯培养,老师还要参与学生的合作探究,真正做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合作者、参与者。

  刚开始尝试时,有的小组组长不组织组员开展探究,组员间进行交流,组长不管不顾,有的个别组员不理会组长的安排,不参与小组活动。在课堂中便经常强调:我们三个人、四个人在一起组成了一个小组,就是一个团队,任何人都要为团队负责,不能因为自己个人原因影响团队的成绩和荣誉。组长不仅自己要学会,更重要的是要让组员都会学习。相对其他学科,一般情况下,组长对思想品德学科的学习难度不大,更多的是担负小组组织、管理、督促、检查任务。在教学中一定要引导学生培养团队意识,组内合作,组间竞赛,最终共同提高。

  在开展小组合作探究时,老师要告诉学生方法并参与学生探究。我在上《未来道路我选择》时,在学生自主学习后组织学生探究、归纳本课内容。我到刘逸的组参与学生活动,首先问他们采用的办法,刘逸告诉我,先由个人说出找出的关键信息,对大家共同找出来的要点进行归纳,再对个别的信息进行分析,看是独立的要点还是主要观点的解答,若是独立要点就要归纳到知识体系中。我对她的做法表示赞同,并和他们一起对教材内容归纳为“选择前、选择中、选择后”。然后我到黄梅组和他们一起探究,将教材内容归纳为“面临选择、怎样选择,选择后怎么办”。尽管两种归纳的表述不一样,但引导学生学会了归纳的办法,在全班交流展示时得到认可。

  同样在学这一课时,组织学生对《课堂作业》中“刘杉的苦恼”进行合作探究,组织前进行了探究提示:1、苦恼的实质是什么?2、科学的策略和方法是什么?(教材中的观点表述)3、具体的办法有哪些?(列举越多越好)。学生合作探究时,我走到谢枫组时,便弯下腰问他们探究到第几个问题(共四个苦恼),他们说正在探究第二个。我便要该组的四号同学周浪告诉我第一问的苦恼实质、科学策略和方法、具体办法,周浪基本能按要求回答出来,后来我又问了陈卓、李欣颖、马俊杰组,基本都能按要求回答。说明告诉了学生方法,学生在探究过程中的效果才会有保证。

  同样在该班上课时,组织学生对内容进行小结,其他组全部发言了,唯独陈冠文组没有代表发言。我便说“还有一个组没有代表,请赶快派代表发言!”冷场了一会儿,见我继续等待,组长陈冠文站起来开始发言。他发言结束后我说:“组长陈冠文绝对是有团队意识的同学,但一个好汉三个帮,我希望你们这个组能在组长带领下,有让我惊喜的表现!”在后面的学习中,该组只要有举手的同学,便让他发言。后来上课时各组发言都有好转。

  其实关注学生学法指导,培养学生学习习惯本就是教师的基本职责。当小组合作学习成为一种习惯时,更要当老师的履行职责。

小组合作学习心得 篇7

  初次接触小组合作学习,只感觉到这种学习方式的新颖,并尝试着去实践,但从中发现许多次的合作只流于形式,没有真正发挥小组合作的作用。在教学实践中我渐渐地悟出教学中不能为合作学习而合作学习,应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恰当的时机进行,才能提高合作学习的有效性。下面是我对小组合作学习的几点建议:

  1.明确分工,各尽其职

  教师在组建合作小组时,需遵循合理性的原则。一是小组成员人数要合理,以4——6人为宜。人太多不利于学生间的交流和个体才能的充分展示,人太少互动不足;二是可以采用“组内异质,组间同质,优势互补”的原则。依照学生的组织能力、语文学习能力、性别等方面进行优化组合,使每个组都有各个层次的学生,为各小组的公平竞争打下基础;三是成员的角色分工应该是动态的,采取轮流担任的方法。每小组大致确定好主持人、记录员、报告员、检查员等职位。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合作兴趣,也可以改变学生在组中长期形成的地位,给每个学生都提供发展的机会。

  2.适当介入,关爱弱势

  首先,教师应有意识地创设宽松的交流氛围,要求合作小组的同学对每一位发言者都给予感情上的支持。如“你一定能行!”“我们支持你,你大胆表现吧!”“某某必胜!”让学生大胆表达。

  其次,教师要适当地介入合作学习。由于学生的个体差异,小组合作学习极容易成了“优生唱主角,差生跑龙套”的局面。所以要避免只求热闹不求实质的弊端,关注每一个学生的成长,特别要关爱那些极少发言的“弱小者”。对一个问题,学生往往会有自己的.看法,却不一定能够很好地表达。我们在课堂教学实践中常会发现一些总是沉默的学生,他们有的是不敢表达,对自己的见解有种种顾虑:自己的意见会不会让同学笑话?和大多数同学有没有矛盾?有的是不擅长表达,他们的表达总是只有片言只语。另外,俗话说“一鸟入林,百鸟压声”,在小组讨论或全班交流时,如果是学习优秀的学生先发言,另外的学生就会不敢再发言。因此,在组织学生合作学习时,教师要重视激发“弱小者”的自信心,给予他们更多的关爱和鼓励,创造机会让他们多表现、先表现,善于捕捉、放大他们学习过程中的闪光点,使弱势转化为优势,参与到小组学习中来。如果老师不断地发现弱势,真诚地关爱弱势,不懈地转化弱势,那么必定能使合作学习呈现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从而也能更有效地增强学生的集体荣誉感。

  3.有机结合,灵活调控

  目前,许多教师为了赶时髦,活跃课堂,取悦学生,生搬硬套,“穿新鞋走老路”,导致合作学习形式化、表演化。有的教师对一些简单易懂、不容质疑、无需讨论的内容也开展合作学习,使合作学习泛滥成灾,浪费了学生宝贵的时间,而且影响了课堂纪律;也有的教师把一些脱离实际、玄而又玄的内容让学生讨论,从而让学生失去自信,丧失信心。所以合作要有节制,要把合作学习放在有讨论空间的问题上,放在学生易混淆处;难度要适宜,符合学生思维的最近发展规律,这样的小组讨论才能让学生有收获、有发展。

  总之,合作学习是在新课程理念下学生的一种重要学习方式。有效的合作学习,能够唤醒学生沉睡的潜能,激活封存的记忆,开启幽闭的心智。教师在新的课程环境下,必须重新审视合作学习的价值,积极营造适合学生进行合作学习的环境,呼唤教师在实践中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时刻把握“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这根主线,让小组合作学习在新课标的改革中焕发独特的魅力。

  “小组合作学习”这一名词被广泛应用,它好像是能适应任何一门学科的一种学习风格,能促进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过程的一种既流行又有效的学习方法。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小组合作学习确实有着自身的优点。

  一、分组学习的目的是在有限的时间内,让每一个学生都主动参与学习,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得到发展树立信心,养成良好的习惯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我认为,小组学习最大的优点在于,培养了学生们的合作精神,使他们学会了与他人合作,具备了合作完成问题的能力。合作是人类相互作用的基本形式,在人的发展中没有一种发展是与别人无关的。从小培养学生与人合作的能力是老师义不容辞的职责。分组之后任何一位组内成员都有责任掌握教学内容,只有每位成员的积极性都调动起来,学生之间才能互相帮助,互相合作。比如我们的综合实践活动课需要大量的实际数据,如此大的工作量靠一个人的力量是不行的,只有分组,各负其责然后交流分享成果,才能共赢。这种合作的意义远远超过了学习本身。另外,小组合作学习,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使每一位学生都有了主动学习和创新的机会。由于学生的好胜心理和集体荣誉感,所以在分配到任务后,他们都自发的积极的去完成。在这期间,学生始终处于一种主动、积极的心态,使学生有原来的被动听讲变成了主动学习者、研究者、参与者,从而有了“我要学”的强烈愿望。小组合作学习给他们提供了一个独立思考发现和解决问题的空间,更能体现学生的主题地位。

  小组合作学习固然有很多优点,然而在平时实际运用过程中,总会出现一些问题,如果我们不能及时处理,找出对策势必会影响到教学效果甚至有负面的影响。

  二、我们的学生学习能力不均匀,这样,在一个组里学习水平势必参差不齐,学习水平高的学生发言的机会要多,部分学习水平低的学生不敢轻易发表自己的见解,怕出错让同学笑话,长此以往学生的发展会极不平衡,出现社会上的贫富差距,而且会越来越大,逐渐产生厌学情绪。还有的同学会出现盲从,迷信学习好的学生,认为,他学习成绩好分析的肯定是对的,人云亦云。另为。由于分组教学广泛流行,被很多教师当作每一节课的必不可少的教学环节,无论需要不需要,都要讨论,片面追求热闹的课堂气氛,这样有些不自律的学生借机玩耍,没有养成动脑思考的好习惯反而学会了课堂起哄,降低了学生对讨论的兴趣,更会影响学生思维的深度。时间一长会给学生的发展带来消极的影响,难以培养他们独立思考创新的能力。如果这样就失去了分组学习的初衷,我们本来想的是要“1+1”大于2,出现了上述问题,我们的分组合作学习就流于形式,浮于表面了。

  因此,分组合作学习,既有优点也存在不足之处,如何运用这一新兴的学习形式创造出最优的学习效果,使我们教师当前最应当思考的问题。

小组合作学习心得 篇8

  我在上一学年有幸到李、xx县xx中学去观摩了他们的小组合作教学模式。给我的印象是:震撼!很有成效。我也在网上收看了一些小组合作模式视频,和书籍、博客。使我抛弃了以往的看法,我认为小组合作学习模式是值得推广地。但要想有成效必须师生统一思想、步调一致、共同努力,绝非一朝一夕能够成功。

  我觉得我们学校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各班参差不齐,效果不好的原因可能有以下几个方面:

  1、学校应该制定一套成熟的、可操作性强的各学科小组合作模式,一套对班级学生的管理、考核、奖励方案。而非各老师自行摸索,各班、各科步调不一。

  2、学校是否可以单独对课改年级老师进行单独考核和政策倾斜。如可否对课改年级同学科

  老师进行捆绑考核,以缩小差距。避免某些老师“留一手”,真正达到团结、互助共同进步的目的。像上期大家按小组合作模式非常努力地工作,结果大家考核分比较低,经济受损。今又再坚持,何来动力?

  3、对各老师小组合作模式培训(无论是理论上的'还是实际操作模式方面)都有待加强,我有时都觉得小组合作模式必须呈现的规定动作,我脑海里是模糊的。以致上课模式,随心所欲、前后不一,到最后就是杂乱无章。

  4、对各班学生小组合作模式的培训有待加强。特别是各小组长的培训。没有经过训练的合作小组是散乱的,这样的学习肯定是失败的,最起码对大多数学生是没有效果的。合作学习决不是学生一朝一夕就能掌握的,需要我们长期不懈的训练。每一个人都需要在无数次反复演练中找到自己合适的位置,或者说去适应某个角色如讨论的形式、集体展示的要求、移动的要求、小组发言的要求等,各班不统一。最起码各班的各学科要统一。合作学习,不教给学生方法,小组学习就会在一张张叽叽喳喳小嘴的废话中耗掉学习时间,学习行为和方式并没有得到实质的转变,到头来仍然是几个优秀学生在发言,而其他学生并没有参与体验学习的过程。

  5、思想是行动的指南。老师们要统一思想,落实行动,把小组合作模式理念真正贯彻到每节课堂中.。平时要认真的编写好学案,用好学案。要全面的备课特别是备学生、备讨论问题。

  6、学生课前预习普遍不到位,家长督促不到位;也可能是学科作业较多,等其他原因。

  7、某些课没必要用小组模式,某些问题根本没有讨论的价值。如果课课都合作、都讨论,那样会使小组合作模式流于形式,反而适得其反。

  我个人觉得自己应做好这几点:

  1、我无法阻挡教育浪潮,就只有主动接受而非被动。无法改变家长教育观念,就改进管理措施。多学习、多观摩、多交流互相促进,从思想上、行动上统一起来。

  2、每一天课前多构思一下上课环节、思路。课后多反思一下上课的得失。以更好指导下一节课。

  3、多走进学生倾听他们的声音,以更好推进分组模式;关爱每一位学生,以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合作关系。

  4、上课的小组合作教学与下课的个别辅导相结合,这样教学效果可能会好些。

  以上言论、观点仅代表我个人的粗浅看法,如有不对请大家批评指正,耽搁大家的时间,感谢大家的聆听!

小组合作学习心得 篇9

  “小组合作学习”这一教学模式的应用给课堂教学注入了活力,它不仅充分发挥了师生间、生生间的相互交流,协作功能;而且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团队精神,让学生由被动变为主动,把个人自学、小组交流、全班讨论、教师指点等有机地结合起来,进而促使小组之间合作、竞争,激发了学习热情,挖掘了个体学习潜能,增大了信息量,使学生在互补促进中共同提高。下面是我在具体实践过程中的几点收获:

  一、小组合作学习拓宽了学生学习的空间

  小组合作学习不仅将学生个体间的学习竞争关系改变为“组内合作”、“组间竞争”的关系,还将传统教学中的师生之间单向或双向交流改变为师生、生生之间的多向交流,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发表自己的看法,为他们提供一个较为轻松、自主的学习环境,提高了学生创造思维的能力,而且还将学生课内学习延伸到课外,使他们在参与学习的活动中得到愉悦的情感体验。

  二、小组合作学习更能体现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主动参与的

  意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小组合作学习要求学生向组内成员阐述自己的看法,这不但可以增加学生学以致用的机会,还可以增强他们对学习的爱好,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还可以使他们接受不同的观点,扩展他们的视野,促进思维的发展。 三、小组合作学习有利于提高学习效率。

  在合作学习过程中,强调小组中每个成员都要积极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并且每个成员都带有极大的热情,学习任务由大家共同分担,集思广益,各抒己见,人人都尽其所能,这样问题就变得较容易解决了。它为每位学生参与学习提供良好的教学氛围,为发展学生的合作品质、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以及终身学习的能力打下坚实的基础。小组合作学习是同学之间互帮互学,彼此交流知识的过程,也是互爱互助,相互沟通感情的过程。它使每一成员都溶入集体中,增强了集体意识。

  四、小组合作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合作学习把学生由旁观者变为参与者。它要求那些已经掌握某种知识和技能的学生把知识和技能教给其它成员。作为讲授者的学生,为了能够教得更清楚、透彻,必须对所学的材料进行认真的阅读和分析。其它学生也希望在课堂上表现出色,因此他们就要做好充分的预习工作。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了,自学能力自然就提高了。

  总之,在教学中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形成了师生、生生之间的全方位、多层次、多角度的交流模式,使小组中每个人都有机会发表自己的观点与看法,也乐于倾听他人的意见,使学生感受到学习是一种愉快的事情,从而满足了学生的心理需要,促进学生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和谐发展,最终达到使学生爱学、会学、乐学的目标,进而有效地提高了教学质量。

小组合作学习心得 篇10

  学分化教学模式将小组合作学习推到了课堂教学模式改革的最前沿,虽然在以前的课堂上,小组讨论等合作方式也被经常运用,但学分化教学模式更加注重小组合作学习对每一位学生学习的实效性,并且由外及内地强化了很多内容来帮助达成这种实效性,如:学生的学习习惯、倾听的习惯、小组分工和职责以及互相评价等等。

  对我而言,我很清楚真正的小组合作学习对学生学习巨大的促进作用,也很向往小组合作学习这种很理想化的学生学习的境界,但在实践过程中我们大多数人还只是本着模仿的态度开展工作。在形式上我们将学生分成了学习小组,合围而坐,利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来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原本以为一帆风顺的学习却遇到了重重困难,使我们不得不放慢脚步,蹒跚而行,问题就在于小组合作之外的这些环节没有跟上。我想如果我们一开始便一味的追求形式上的到位,而忽略学生学习习惯和态度等的养成,则应属于舍本逐末,我们前进路上的困难尚未扫除,行进起来怎能畅通?那我们怎样才能使其畅通呢?

  首先,要明确学习目的。

  小组合作是一种开放性、自由性较强的学习方式。在学习时一定要有明确的目的,否则就会流于形式。当遇到学生的确不能独自解决的问题时,合作才有必要;当观点可能出现分歧,思路可能有多样时,探讨才有价值。有的教师在课堂上组织学生分好了组,提出一些问题或任务,然后让学生分组进行探索交流,可是,大部分学生在合作学习是流于形式,针对教师提出的问题讨论开来———好,各组代表进行汇报一下你们组交流的情况。这是一种情况,教师在布置合作学习的任务时,小组内分工不明确,导致出现没有合作实效的情况。

  其次,要把握好合作时机。

  合作学习的内容要有价值。教师为了让学生能有广泛的参与,一有问题,都要学生合作讨论,一些没有思维容量,甚至是一些根本就不屑一顾的问题充斥其中,学生没有参与讨论的兴趣,课堂时间大量浪费,教学效率事半功倍。这样的合作学习不但解决不了疑难,反而在无意中剥夺了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学习的机会,有悖于合作学习之真谛。因此小组学习必须建立在独立学习的基础上,否则就会产生依赖心理。时时合作、时时探究,也会使人产生厌倦的心理。

  第三,优等生在小组中处于主宰地位,承担了主要的职责,后进生则处于从属或忽略地位。而一些后进生因为基础薄弱,参与性主动性欠缺,思维的敏捷性深刻性稍逊,往往总是落后优等生半步,无形中失去了思考、发言、表现的机会,在一定程度上被变相剥夺了学习的权利。

  总之,小组合作学习的良好学习品质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形成的,要通过不断的指导,长期的熏陶,通过相互探讨,不断反思、校正,才能逐步走向成熟。

小组合作学习心得 篇11

  小组合作学习是新课程倡导的一种学习方式,怎样更有效地开展好合作小组学习是我们面临的新课题。课堂教学中教师一定要把握时机,当好"导演",让学生当好"演员"。同时教师要注意整合各种资源,组织好小组合作学习。19世纪早期,美国的一些学者开始研究合作学习并运用于实践,杜威创办的芝加哥实验学校就运用了小组合作学习。《新课程标准》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的重要方式。所谓小组合作学习是指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经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是有明确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小组合作学习的主要特征是:以讨论的形式研讨某个问题的解决方案,学生在讨论中要倾听(认真听取别人的意见)、交流(发表自己的看法并对别人的意见进行评价和补充)、协作(用不同形式展示问题的解决过程)、分享(让每个人获得成功的体验,并从中反思自己的学习行为)。小组合作学习一般以4-6人为一组,将同一班级的学生按成绩、能力、性格诸方面的差异组建成若干个最优化的"同组异质、组间同质"的合作学习小组。它强调学生学习的亲历性、参与性、合作性,是一种具有典型意义的学习方式。在《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和课程实施建议中,小组合作学习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概念。因而,在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我们倡导将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尽可能地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独立获取新知的机会,尽可能多地让学生体验尝试成功、探索与发现的快乐。现在广大的教师都在尝试运用这种新的教学理念,怎样更有效地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现就结合平时的听课情况和自己的教学经验来谈谈我的一些做法。

  一、优化组合,准备“合作”

  在数学学习中,小组成员的组合要怎样才能达到有凝聚力、才能共同促进呢?前苏联著名的心理学家维果斯基将儿童的最近发展区界定为:由独立解决问题所决定的实际发展水平与通过成人指导或能力更强的同伴合作解决问题所确定的潜在发展水平之间的距离。在他看来,儿童间的合作活动之所以能够促进成长是因为年龄相近的儿童间的最近发展区内操作,表现出较单独活动时更高级的行为。长期以来关于同伴互教活动的研究发现,在学业成绩方面,教者与被教者都能从中受益。可见小组合作通常采用异质分组是有着它的科学性的。在实践教学中,我在尊重学生自愿的原则下,尽量使各组的成员在性别、性格、个性特征、学习成绩等诸方面保持合理的差异,突出它的异质性。每小组由一般由6人组成,每个小组中都有优等生2名、中等生2名、和学困生2名组成,让他们主动参与、互教互学、合作探讨。学习小组经过合理、优化地重新组合,由学习小组民主推荐一名组织能力强、学习基础好的学生担任小组长。另外,各组内还设有不同的角色,如记录员、资料员、审核员、汇报员等。不定期的互换角色,保证每个学生的积极参与性。组间搭配力求做到均衡,无明显差异,便于公平竞争。并要求各小组的成员相互友爱,坦诚相待,民主平等。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组内学生的探究和互助活动,共同完成学习任务。

  二、明确任务,运用“合作”

  小组合作学习前,教师要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因为"呈现问题"是合作学习的第一步。然后师生共同梳理、整合问题。如在教学《圆锥的体积》一课时,我与学生共整合出了三个问题:"圆锥的体积如何求?""它和圆柱体积可能有什么关系?""如何得出它的体积公式?"然后,请同学们自由选择自己最想解决的一个问题,然后请选择相同问题的同学组成一个学习小组,到指定地点,选出一位临时组长。这样,既给了学生明确的学习任务,又给了他们自由的内容选择和活动的空间,使学生明白怎样学习,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把握时机,体验“合作”

  开展合作学习,要结合学生和教师的实际水平以及教学内容的特点,不能滥用。因为并不是所有性质的教学内容都适合合作学习的。例如简单的学习内容,可以让学生独立学习,快速解决问题;而复杂的知识内容,则需要教师的精讲,所以合作内容的确定需要我们每一个教师慎重考虑。一般来说,重点的问题,应多采用小组合作学习。“重点的问题”指对学生数学素养形成和发展关系密切的内容,包括对有关概念的理解,对解题方法的把握以及运用数学的规律等。如教学《正比例的意义》时,当学习了例1、后,我让生自学例2",让学生以小组合作形式展开比赛,比一比哪一组的同学最会迁移,最具有创造性。同学们经过合作讨论,得出了结论:“第一有哪两种相关联的量;第二它们都是一种量扩大另一种量也随着扩大,一种量缩小另一种量也随着缩小;第三它们的比值一定。”合作性学习可以集中大家的智慧,有利于问题的解决和学生团队精神的培养。

  三、评价激励,延伸“合作”

  积极的评价,将不断增强学生参与合作的意识,也使学生不断获得成功的喜悦。因此,合理运用小组成员互评与自评,对于保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强其学习的自信心尤为有效。同时,正确的评价与被评也正是学生将来走上社会所必须具有的基本素质之一评价可以是个人评价、小组互评、教师评价。评价的内容包括小组合作中行为表现、积极性、参与度以及学生在活动中情感、态度、能力的变化。奖励,有利于激励学生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做。奖励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可采用口头表扬、鼓掌祝贺、授予小组荣誉称号等。通过奖励使学生知道什么行为是有价值的,是能得到认可的,激发学生尽可能地展示自己的才华,开发他们的潜能,乐意为共同的学习目标而努力,从而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提高合作技能。

  但是,小组合作学习不是万能的钥匙,需要我们不断地进行研究,不断探索有效合作学习的途径和方法,以实现学习方式的转变,促进学生不断发展。

小组合作学习心得 篇12

  在我区课程改革不断推进中,就是要求教师的教学方法和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是对传统教学方法的一次革命,学生要建立学习小组,小组合作学习就是以合作学习小组为基本形式,系统利用教学中动态因素之间的互动,促进学生的学习,以团体的成绩为评价标准,共同达成教学目标的教学活动。

  小组合作学习这一教学模式的应用给课堂教学注入了活力,它不仅充分发挥了师生间、生生间的相互交流,协作功能;而且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团队精神,进而促使小组之间合作、竞争,激发了学习热情,挖掘了个体学习潜能,增大了信息量,使学生在互补促进中共同提高。

  一、建立小组合作学习,增进同学间的友谊

  在互助、合作的学习中,增进了彼此之间的感情交流,会使学生相互之间能够取长补短,这有利班级管理,营造和谐的班级气氛,每个同学都融入集体中,增强集体意识,培养了学生的 集体主义精神。

  二、建立小组合作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建立小组合作学习,让课堂活起来,通过学生动脑、动口、动手,使课堂气氛充满激情和自由,在小组合作学习讨论争辩过程中,学生的思维呈开放状态,不同程度的思维相互碰撞,往往会引发创造的火花,从而开阔学生思路,同时产生不同的见解,不同的思路也可以进行广泛的交流,正确的、错误的、全面的、片面的、简单的、复杂的各种认识差异都展现在这个过程中。 这不仅符合教育的宗旨,更能激发学生求知、向善、爱美的潜能,使他们积极主动,合理有效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在这样的教学观念影响下,课堂上学生同伴群体的资源得到了充分重视。学生在小组合作的具体实践活动中,用心去体验合作的无穷魅力,用心去感悟集体的伟大力量,使他们体验到合作成功的快乐,激发学习兴趣。

  三、建立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合作探究的精神

  问题是教学的核心,是学生学习的出发点,学习中学生总是以“问题中心”的心理参与探究的过程。没有问题就不能为学生探究知识提供自主参与的目标,难以激起学生的探究欲望。教学中应营造合适的问题情境,这要求教师要根据教材特点、认知对象的不同,创设适宜学生探究的问题情境。从而使问题蕴含在情境中,让学生感到新颖、困惑,以便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探究知识的热情,从而使学生产生出期盼解决问题的强烈动机,为学生自主构建新知识注入活力。

  新课程改革要求在学习的过程中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的精神,所以教师在课堂中应注意创设必要的问题情境,营造一种探究的氛围,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合作讨论、共同探究,尝试合作学习知识的乐趣。问题情境的设置要求我们在教学中,应有意识地创设一种民主的、宽松的、和谐的课堂气氛。学生在心情愉快,精神振奋,没有压力的状态下容易打开思维的闸门,萌发创造力。

  小组合作学习的关键是:教师提供的合作学习的内容必须明确,必须适合每位学生参与,使学生能围绕实质性的内容有一定的探索性。合作学习不仅使学生自己找出问题的解决方法,而且在探求知识的过程加深了他们对知识的理解、对知识保持的强度,使他们的思维得到相互启发和训练,提高了语言表达能力、自学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和团结协作能力。

  四、建立小组合作学习,提高合作学习的效率

  在个人独立学习思考的基础上进行的合作学习才是有价值的合作学习,合作动机与个人责任是合作学习产生良好教学效果的关键。老师应明确规定一些基本的合作学习的任务,养成良好的小组合作学习的习惯,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每个成员都带着极大的热情,学习任务由大家共同分担,集思广益,各抒己见,人人各尽其能,这样的问题就迎刃而解,这样为每个同学提供了学习机会,为发展学生合作品质,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以及终身学习能力打下坚实的基础。

  五、建立小组合作学习,是课程改革充分体现

  合作学习有利于更好地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在学习新知识时,首先学生通过自学,如有疑问,然后在学习小组里面进行互学,有利于调动中差生的积极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和独立性;有利于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增强。这样这种小组合作学习,学生得到的不仅仅是知识本身,而是学习兴趣的养成,知识形成的过程。有人通过研究表明,学生通过自学,然后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学生学到的知识印象极为深刻,长时间内不会忘记。

  总之,建立小组合作学习,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教学质量。学生通过合作学习学会合作,这个过程能培养学生合作精神,集体主义精神,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探究和创造精神。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和竞争能力,适应社会的发展需求。

小组合作学习心得 篇13

  我们开展小组合作学习从四年级到现在已经两年多了,我深深的体会到了小组合作学习的益处。

  刚开始,老师说要给四年级每个班六块白板,并且把座位调成一组一组的。当时,同学们都很奇怪,我们为什么要发白板,为什么要做成一组一组的呢?老师告诉我们,从今天起,我们将开展小组合作学习。

  什么是小组合作学习呢?就是把全班分成几个小组,每组都有一个小组长来组织小组里的同学。老师上课时不用说太多话,只是引导我们学习,把课堂的时间真正的还给了同学们。

  最初,我们还不太习惯。在老师的带领下,我们渐渐地熟悉了这种学习方法,让我们变得更团结,更友爱。同时也培养了每个学生的责任感。

  我们小组叫团结组,是我们组的同学一起想的,我们希望大家可以团结一心,共同努力。我们组的口号是:快乐快乐,永远快乐!我们要用快乐的心态面对每一天。

  身为一名小组长,我感觉肩上的责任很重,给我带来了一定的压力。我总是管不住组内的人,不会组织大家。不过,我慢慢的学会了组织大家。

  另外,小组评比也对我们的学习带来了很大的帮助。在竞赛中,同学们都想得到奖品,所以就产生了“我要学”想法,然而产生竞争。

  小组合作学习是一项很有意义的活动,他让我们更好的学习,更好的成长!

小组合作学习心得 篇14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和新课程的实施,小组合作学习在我们的课堂教学中已经成为重要的教学组织形式之一。通过合作学习,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能力得到培养,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减轻了压力、增强了自信心,增加了动手实践的机会,因此能够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同时促进全体学生的个性发展。

  如何提高学生的交流能力呢?下面谈谈几点看法:

  一、做好合作学习的分组

  教师对全班同学的分组要进行认真的研究,要确定每个成员的分工。在实践教学中,我曾经借鉴有些老师的方法,尝试让学生自己组合,目的是使成员彼此间在熟悉的前提下,主动参与、互帮互学、合作探讨。通过一段时间的合作学习,我发现,小组成员间确定是很有默契,活动也有共同目标,但组间活动效果差别大,有的组在短短时间内就已高效地完成任务,而有的组却丝毫不为所动,无从下手。其中原因在于学生的组合往往是优生与优生走在一起;调皮的与好玩的走在一起;学习基础较差的走在一起。如此一来,小组的合作就难于达到取长补短的效果。于是,我在尊重学生自愿的原则下,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兴趣爱好、学习能力、心理素质等对学生进行综合评定,并适当运用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原则。将全班学生重新搭配成若干异质学习小组,组间搭配力求做到均衡,无明显差异,便于公平竞争。

  在小组合作中可以采取轮流制,如组长、纪录员、报告员等职位的轮换。组长负责组织、管理工作,纪录员负责合作过程的纪录工作,报告员负责写学习报告,代表小组进行学习成果汇报。

  二、培养学生良好的交流品质

  1、善于倾听。培养学生专心倾听别人发言的习惯,要能听出别人发言的重点,对别人的发言做出判断,要善于在别人的见解上完善自己的见解。

  2、敢于表达。培养学生敢说的勇气,引导学生用数学语言进行表达,说话时声音响亮,条理清楚,语句完整,语言精练且重点突出。

  3、善于交往。在交往中,首先要尊重人,讲文明礼貌,善于采纳别人的意见,修改和补充自己原来的想法;其次,既要善于认识自己的情感,并能调控自己的情感状态,又要善于觉察别人的情感,以使彼此间的交往更加有效;第三,要加强交往中具体技能的训练,比如,人说话时,自己应如何注视对方;在恰当的地方,打断别人的话,陈述自己的观点;自己说话时又如何让别人有插话的机会等。特别是成绩好的学生,教育他们要尊重别人的想法,并能帮助他人。

  三、创设有利于学生交流的平台

  首先,做好合作交流学习的教学设计。教师备课时要深入研究教材,明确要体现哪些新理念。合作学习的内容要有一定难度,有一定探究和讨论价值,问题要有一定的开放性。一堂课的每个环节大约用多少时间,什么内容需要合作学习,合作学习的时间是多少等等。如统计过程中数据的收集和整理过程一般需要合作,简单的问题可由学生独立思考。

  其次,加强对学生交流的指导,适时“引”“放”。“引”是指教师在小组合作学习时,适时地考虑学生需要什么,创设有针对性,具有挑战性的问题,让学生“跳起来”能“摘到果子”;创设有趣味性的问题,设法让学生“欲罢不能”。

  “放”是指教师不要怕孩子暴露问题,要解放孩子的身心,要尊重学生的思维成果。一些看似错误的回答也可能蕴含着创新的火花,教师不要轻易否定学生在深思熟虑的基础上的答案,要允许学生对问题有独特的见解。任何知识的学习都要经历由不完整到完整的过程。同时,在引导学习进行发散思维的基础上,我们还要


小组合作学习心得相关文章:

小组合作学习心得

小组合作学习心得(精选26篇)小组合作学习心得篇1通过聆听富源一小张老师的《落花生》,真切体验到了小组合作学习的课堂模式。通过老师们的交流以及自己的思考,我有如...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精选图文

  • 2024幼儿园班务工作心得体会
    2024幼儿园班务工作心得体会

    幼儿在现实生活中,通过与大量的人、事物相互作用,从而获得知识、习得态度;体验情感,形成个性。因此,幼儿园课程必然带有浓厚...

  • 初中老师工作心得体会
    初中老师工作心得体会

    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提高民族素质的使命,教师应当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下面...

  • 幼儿教师工作心得体会博客
    幼儿教师工作心得体会博客

    我们在一些事情上受到启发后,作为一名幼儿教师,需要记录下自己的真实感受。那么,心得体会到底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

  • 眼科护士年终工作心得体会
    眼科护士年终工作心得体会

    护士的职业素质是指从事护理专业所需要的特殊性质方面的要求,具有一定的文化修养、护理理论及人文科学知识,以及参与护理教育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