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市政调研报告
关于市政调研报告(精选7篇)
关于市政调研报告 篇1
县委把优化经济发展环境作为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主题之一,非常切合实际。从我县的情况看,当前制约发展的因素很多,但其中,发展环境特别是以行政服务为重点的软环境欠佳,是一个突出问题。最近,结合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我从自己熟悉的工作出发,就提高行政审批效率,加强政务中心建设,改善行政服务环境问题做了一些调查与思考。
一、县政务中心在改进行政审批服务方面取得的成效
县政务中心成立于20xx年3月,目前进驻中心的单位共29个审批部门和法定授权组织,现有工作人员73人,进入中心办理的审批服务事项236项,其中许可159项、非许可49项、初审22项、服务6项。截止20xx年3月底,中心成立来共累计办结各类审批服务事项25.7万件,累计征收各类行政事业性和服务性收费30.1亿元。
县政务中心成立以来,紧紧围绕“便民、规范、高效、廉洁”的服务宗旨,审批服务工作 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一)窗口办件的规范化水平不断提高。几年来中心始终把规范办件作为日常管理的重中之重。一是规范项目。根据县法制办的要求,先后对进入中心办理的所有项目进行了三次清理,分别在公示栏、中心网站和触摸屏上公示审批服务事项的项目名称、许可依据、实施机关、法定条件、办事程序、申报材料、承诺时限、收费依据及标准,接受申办对象的监督。同时对每个审批服务事项中受理、现场勘察、审查、审批、制证、盖章、发证、公示、归档等具体环节,本着合法、便民、高效的原则与窗口反复对接进行了规范。二是规范流程。先后对内资企业的一照三证、三资企业设立、建设工程项目和技术改造项目的流程进行了三次大的优化调整,不断提高窗口办件的规范化水平。去年牵头组织了工商、卫生等部门赴仪征中心和高邮中心学习办理食品加工企业证照等方面好的做法,完善了食品加工企业证
照办理流程,界定了食品卫生许可证的有效期,统一了工商、卫生、环保、发改等部门的相关术语。三是规范收费。每年对各窗口的收费项目进行调查核对,杜绝两头收费和超标准收费,去年初启动了新的收费月度报表,目前各窗口共89项行政事业性及服务性收费项目每月均有统计和汇总。四是规范报表。经过多年探索,基本建立了由8种统计表和8种汇总表组成的业务报表制度,有力推进了窗口的规范化管理,同时也为将来网上监管打下了基础。五是规范卷宗。去年6月底我们利用将近一个月的时间,对各窗口台帐、卷宗开展了百分检查考核,对台帐、卷宗检查发现的问题,通过与相关窗口的逐一对接,对有关审批程序和办理环节进行了进一步完善。今年我们打算上下半年各组织一次。
(二)重大项目的帮办服务力度不断加强。几年来,从开始的200万元以上招商引资项目绿色通道,到目前推行的重大项目审批“四办”制度,强化重点项目的服务一直是我们帮办服务的重点。一是建立组织。中心适时调整了投资工业企业500万元以上项目认定工作领导小组,先后成立了重大项目审批“直通车”工作领导小组和重大项目“四办”工作领导小组。二是制定方案。重新完善了500万元以上项目认定工作流程,先后出台了重大项目审批“直通车”实施方案和重大项目“四办”工作实施方案。三是做好服务。对申报的投资500万元以上重点项目,及时组织相关窗口工作人员进行现场勘察和认定,对重大项目牵头组织相关窗口进行联合审批。
(三)“两集中、两到位”工作有效推进。07年,在县“两集中、两到位”工作领导小组领导下,各相关部门通力合作,规范、有序地开展了这项工作。一是清理了审批事项。经清理,全县具有行政审批职能部门46家,审批事项470项,其中许可项目246项,非许可项目151项,初审项目73项,县政府已以宝政发〔20xx〕154号文公布。二是归并了审批职能。全县37个县属管理部门,挂行政服务科牌子的33个,撤销一个科室建立行政服务科的2个,行政服务科与其他科室合署办公的2个。三是新进驻了一批部门。进驻中心的审批部门和法定授权组织由原来20家增加到29家,窗口由原来23个增加到31个,审批服务事项由原来153项增加到236项,工作人员由56人增加到73人。四是组织了审批业务培训。
第一批进驻中心的人员到位后,为新进人员举办业务培训班,规范窗口办件管理,使窗口人员能积极履行工作职责,独立开展服务工作。五是开展了检查考核。07年12月份,领导小组办公室对各部门的两集中、两到位”工作进行了百分检查考核,考核结果已作为评选“最佳服务部门”重要依据之一。
(四)四四四工业企业集中联合年检工作不断完善。20xx年以来,连续三年牵头组织工商、环保、卫生、质监等部门,深入各镇和县开发区,对全县2383家工业企业工商执照、排污许可证、卫生许可证、代码证、优待证等证照进行了集中联合年检。企业反映开展集中联合年检有三大好处:一是提高了年检效率,方便了企业办事。二是规范了年检行为,减轻了企业负担。三是转变了工作人员思想观念,提高了部门服务水平。这项工作在省内尚属率先实质推行。
(五)审批业务素质不断提升。主要抓了两个方面的培训,首先是审批联络员培训。根据近年来,各镇及开发区帮办人员的现状,适时对有关审批联络员进行调整优化。去年3月份和12月份分别举办了两期镇(区)审批联络员业务培训班,对审批联络员就行政许可法、县政府近年来出台的投资兴业优惠政策及中心审批服务事项的办事流程等进行了系统培训,进一步提高了审批联络员的帮办服务水平。其次是窗口人员培训。去年7月份开始,利用9个月的时间组织了窗口业务交流会,26个窗口的负责人分别交流了各自窗口的审批业务,使中心工作人员对其他窗口办理事项的法律法规有了一个概要了解。窗口人员对开展窗口业务交流普遍反映良好,受到了较好的效果。
近年来,社会各界给予了中心及工作人员很多荣誉,中心先后收到申办对象赠送的锦旗150多面,感谢信230多封。中心连续多年被县委、县政府评为“文明单位”、“最佳服务部门”和“先进服务部门”。质监窗口在全省70多个县、市、区中综合考核名列第一,卫生窗口被评为省先进行政许可科室,工商等3个窗口分别被评为省巾帼文明岗、市党员先锋模
范岗。环保窗口负责人被评为市新长征突击手,工商窗口负责人当选为市人大代表。20xx年中心又被县委、县政府评为“文明单位”、“最佳服务部门”。
二、县政务中心在行政审批服务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
客观地讲,中心过去几年的工作与依法行政的要求相比、与广大申办对象的期望相比,还存在很大的差距,主要表现在:一是项目的集中度不高。进中心集中办理的审批事项只占全县公布审批事项的将近50%,而外地中心的项目进驻率一般都在80%左右,同时,部门内部审批事项的集中度也不够,有的部门内部审批职能未真正归并到行政服务科,审批事项仍分散在不同的科室,由不同的领导分管,这些都导致了申办对象往往在政务中心不能全部办妥审批手续。二是窗口授权不够到位。个别部门目前仍把窗口当作“收发室”,前后台配合不够协调,加之部门的少数负责人授权意识不强,导致个别窗口不能真正在窗口办结相关审批事项。三是机构建制未明确。尽管20xx年第5号县长办公会纪要已经明确政务服务中心为县政府派出机构,正科级设置,编制9人,但县编委一直未出文确认机构编制,致使中心管理层人员关系无法理顺。目前,中心管理层人员都是由县组织人事部门从县有关部门抽调而来,工作关系、工资关系、工作考核全部在原部门,这在全省县(市)级服务中心中是不多见的。四是办公场所偏小。目前,县政务中心的办公场所借用的是农林局的房子,面积仅20xxm2左右。由于建筑结构的限制,没有实行敞开式大厅化的服务。周边的高邮市行政审批中心面积为3600m2,江都市4200m2,邗江区3100m2。 “两集中、两到位”后,各县(市)都深感办公面积不足已成为影响“两集中、两到位”工作的制约因素,因而都考虑对中心扩容,江都、仪征两市已打算迁址新建,新建面积在1万m2左右。五是审批方式滞后。目前,外地中心都已运用电子手段,实行网上受理、网上审批、网上管理。而我县政务中心至目前还未建立局域网,对窗口的办件管理仍然依靠传统的制度约束、手工操作来进行。
三、关于进一步加强政务中心建设的建议
做好行政审批工作,努力营造让企业和群众满意的政务环境,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地方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保障。下一步,我们要在加强中心建设,提高行政效能上再下功夫,以实实在在的工作成效来推动我县的科学发展。为此,特提出如下建议:
(一)加强政务中心行政效能建设。首先,要转变观念,强化服务理念。结合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进一步推动政府职能转变,继续在工作人员中强化公仆意识和服务意识,引导大家真正把服务对象的满意程度作为衡量和检验工作的唯一标准。经常听取群众和企业的意见,不断加强和改进我们的.审批服务工作。其次,要深化改革,再造审批流程。要进一步科学设计审批流程,以项目最少、收费最低、时效最快、服务最优为目标,坚持能减则减,进一步简化程序,为群众和企业提供方便。坚持能并则并,把各部门的行政审批事项向一个科室集中,同时向窗口集中。坚持能进则进,原则上凡审批项目必须全部进入政务中心,实行一个窗口对外,杜绝“体外循环”。坚持能快则快,做到一次性告知,实行项目名称、法律依据、办理程序、申请条件、申办材料、承诺时限、收费标准依据等公开告知;提倡一条龙服务,实行联合办公,并联审批,坚持一个窗口收费;坚持首办负责,重大项目坚持实行“四办”制。第三,要强化监督,加强权力制约。进一步加强内部的权力制衡。充分发挥新闻媒体、投诉中心、行风热线的作用,进一步扩大社会监督。切实加强对审批过程中容易发生问题的部位和环节的监督,严禁无监督审批;加强效能监察,维护政令的统一性和严肃性,严厉查处不作为、乱作为的行为。
(二)加强政务中心办公场所建设。目前我县中心的办公场所远远落后于周边县、市、区,已远远不能适应本地形势发展的需要,特别是开展“两集中、两到位”工作后,由于受场所的限制,第一批进驻中心的只是选择了与经济建设、招商引资、项目建设和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关系密切的部门和项目,与市委、市政府的要求还有一定差距,如第二批部门和项目再进驻中心已没有一点空间。07年初公安局要求再进中心十名人员因场所问题没有实现。建议县委、县政府另选适宜场所,改善中心办公条件,确保审批项目的集中度和部门的进驻率。
关于市政调研报告 篇2
党的__届三中全会为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确定了方向。 如何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对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依法、自愿、规范、有序地流转,又如何通过有效的土地经营权流转,促进农业经济科学发展,是各级党委、政府都十分关注的问题。最近,就农村土地承包管理及经营权流转情况作了一次调研,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土地承包管理情况
各县(市、区)以稳定土地承包关系、维护好农民利益为基础,进一步加强和规范了土地承包工作,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管理取得了明显成效。
(一)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进一步落实。1998年以来,全市范围内开展了为期30年的第二轮土地承包工作,由村集体经济组织与农户签订了土地承包合同,县(区)统一发放土地承包经营权属证书。全市43个乡镇(管委会)518个行政村二轮土地承包合同应签214298份, 3528654亩,已签205973份,3431981亩,土地承包合同签订率96%;土地经营权属证书已颁发207328份,土地经营权证书发放率97%。
(二)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管理进一步加强。在土地承包30年工作基本完成后,及时将工作重点转移到土地承包的规范化管理上来,把加强制度化建设作为促进农村承包关系长期稳定的首要措施.一是规范土地承包档案管理。青铜峡市、盐池县对土地承包合同进行整理归档,统一编号,纳入县(市)一级统一管理,其他县(区)由乡镇统一管理,在此基础上,各县均制定了农村土地承包合同档案管理制度,明确责任,强化管理措施。二是妥善处理承包土地纠纷。以维护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为核心,建立和完善了农村土地承包纠纷定期报告、信访、调节、纠纷处理及反馈等制度,规范了农村土地承包纠纷处理程序,确保党在农村的土地政策得到切实落实。三是严格耕地保护,遏制违法违规征用农村土地行为。各县结合开展农村土地专项治理工作,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了土地承包自查和梳理工作。通过专项治理,土地承包规范管理得到加强,违法违规征占农村土地的突出问题得到明显遏制。同时,还通过强化征地补偿的审计监督工作,切实维护了农民利益。
二、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情况
(一)流转基本情况
目前,全市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总体上还处于初始阶段,规模较小。至20xx年涉及农户19821户,流转总面积168611亩,占承包农户的9.2%,占承包面积的4.8%,其中:转包的4927户,91131亩,占流转总户数的25%,占流转总面积的54%;转让的797户,4300亩,占流转总户数的4%,占流转总面积的3%;互换的741户,12373亩,占流转总户数的4%,占流转总面积的7%;出租的13356户,60807亩,占流转总户数的67%,占流转总面积的36%。
(二)流转特点
近年,承包土地经营权的流转呈现出以下特点:
一是流转的规模逐步扩大。20xx-20xx年间,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流转规模较为稳定,其中,20xx年全市流转总面积只占到承包耕地面积的1.9%左右。近几年呈加快趋势,特别是到20xx年末,全市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总面积达168611亩,比20xx年增长71655亩,增幅74%,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流转明显加快。
二是依法流转的意识明显增强。过去,农户间土地流转基本处于随意和无序状态,矛盾纠纷不断。《农村土地承包法》颁布实施后,各县(区)结合实际,在制定一系列管理制度的同时,加大宣传力度,提高了农民依法流转的意识。农户更信任以乡、村为中介的依法流转。去年以来,流转土地的农户大都签订了合同,部分过去随意流转土地的农户,也纷纷补签了合同,维权意识进一步增强。
三是流转对象呈多元化趋势。除农户之间流转外,近年来一些工商企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专业大户等规模经营主体作为受让方参与流转,并呈逐步增加趋势。
四是流转形式以转包、出租为主。尽管近几年流转的形式多样,但转包、出租一直是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主要形式。20xx年转包、出租面积151938亩,占流转总面积的90%。
五是流转带动了农业结构调整。特别是设施农业、养殖园区用地不断增加,仅利通区金积、高闸两镇近两年通过土地流转新增设施农业17000亩。同时促进了招商引资工作开展,构筑了加快发展的平台,推动了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流转。
(三)流转成效
土地流转对改造我市传统农业,优化农业农村经济结构,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和农民增收产生了积极而深远的影响:一是促进了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农村土地经营权的有序流转,为建设区域特色农业,形成布局合理,规模化经营奠定了基础,特色突出的甘草、奶牛、摊羊、高酸苹果、葡萄、优质粮食、设施农业等十大农业基地建设,都规模不等地涉及到土地流转。一些有资金有技术有意向扩大种养规模的大户、企业和合作组织有了较大的发展空间。二是促进了土地资源和劳动力资源的优化配置。通过农村土地流转,把农民从土地中解放出来,腾出精力,外出务工经商或从事二、三产业。实现了劳动力转移和农民增收的双赢。青铜峡大坝镇大坝、陈俊、利民等村,引进北京纯真种子公司、区农技公司、北京先仁达公司等3家企业,以租赁承包形式租赁农民耕地20xx亩,种植无公害蔬菜发展设施园艺,带动当地农民就业由原来的100人增加到800人,农民在得到每亩500元租金的基础上,还为企业提供劳务服务,每月至少可增加600元收入。盐池县绿海苜蓿产业公司,租赁土地8000余亩,发展牧草产业,沃能公司租赁1万亩土地种植甘草。农民不但获得部分土地租金,同时在公司打工,获得务工收入,较好地解决了该地区闲散土地多,粗放经营效益低的问题。三是促进了农业产业化、规模化发展。通过土地流转,建立了托牛所、奶牛养殖基地,形成占有半壁江山的奶产业。娃哈哈看好奶源来吴投资建厂。利通区高闸镇马兴西瓜协会通过自身规模种植带动周边农户种植早熟西瓜上万亩。企业与农户、协会与农户以合同订单把家庭经营过渡到公司+农户、科技+农户、协会+农户,农民接受企业现代经营理念和制度化管理方法,按照市场信息、经营战略、经营目标实施标准化生产。四是促进了农业提质增效。通过土地流转,全市仅设施农业面积累计达到20.37万亩,改善了我市农业生产条件,提高了农业经济效益,有力地推动了我市农村经济的健康发展和农民收入的稳定增长。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部分村组土地承包合同未签,经营权属证书未发。从各年度调查情况来看,二轮土地承包合同签订及管理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全市仍然有3%的二轮土地承包合同未签和4%的经营权属证书未发;特别是撤乡并镇等原因使合同丢失,土地台账不完善等问题均有存在,这些问题将为实施土地流转带来不利因素。
(二)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手续不完备,合同不规范。一是一些村对转包、出租、互换和其他流转形式不予备案,也不留存相关的流转资料和记录,发生流转纠纷后无据可查。二是对承包地经营权已经变更,当事人已提出申请的流转事项(转让)没有做完整的变更登记。一旦发生纠纷或征、占用承包地,势必造成转让方、受让方的责、权、利不清,土地纠纷日益增多。三是部分村土地流转合同格式不规范。流转合同文本存在随意制定、要素不全、条款不明、权利义务不平等和其它不符合法定要求的情况。
(三)流转短期行为较普遍,市场机制尚未形成。目前,农村二、三产业还不发达,农民仍把土地作为外出经营风险的退路,大多数采取短期流转的方式(1-5年),造成承租户在生产上的短期行为或掠夺经营,加之土地流转形式单一,承包土地的流转尚处于自发阶段,缺乏流转管理服务组织,没有形成有效的流转市场机制,通过各种流转方式实现土地资源优化配置的加快尚有难度。
(四)农民转移就业空间小,社会保障滞后。一方面,我市工业化和城市化发展比较弱,就业压力大,且平均工资水平比较低,缺乏吸引力。加之农村劳动力文化素质偏低,转移就业的能力较差,目前针对农民的职业培训、就业指导、维权服务等机制还不完善,要通过在城市和企业打工取得比经营土地更长久稳定的收益,难度仍然较大;另一方面,由于农村的养老、医疗、社会救助等社会保障体系不健全,农民主要还是依靠土地收入解决看病、上学、养老等问题,普遍把土地作为最基本的生活保障要素来看待,承包土地转出存在后顾之忧。
(五)机构职能弱化,执法力度不够。农村土地承包合同管理一直是由县市农经部门来负责的,近几年由于机构改革,各县(市)农经部门由原来的正科级单位变为农(牧)业局的副科级事业单位,乡农经站也因农业技术服务体系的改革成为无编机构,农经人员变为乡镇事业人员。虽然中央、自治区先后出台了一系列关于农村土地承包的政策法规和条例,赋予了农经部门行政执法权,但农村承包合同管理机构职能弱化、人员不稳定,在开展农村土地法律和政策执行方面缺乏强有力的行政手段和权威性,只能做一些指导性工作,一旦发生纠纷,农民利益受到侵害,将会影响农村社会的稳定。
四、对策及建议
(一)提高认识,落实政策。认真贯彻党的__届三中全会和中央一号文件精神,本着积极、稳妥、有序的思路,在坚持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和承包关系长久不变的前提下,按照科学发展的要求,指导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工作,正确把握流转的主体是农民而不是干部,流转的机制是市场而不是政府,流转的原则是依法自愿有偿,流转的形式可以在法律允许范围内多种多样,流转的底线是不得改变土地集体所有性质、不得改变土地用途、不得损害农民土地承包权益等政策界限,尊重农民的意愿,不搞一刀切,也不一哄而上,因势利导,循序渐进的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工作。
(二)扩大就业,完善保障。加快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推动土地流转。坚持以转移农民、减少农民来促进农村土地流转。要进一步加大我市“两大任务”工作力度,大力发展新型服务业和劳动密集型产业,吸纳更多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大力加强农村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农民转移就业能力;认真落实全民创业计划,培养造就更多的农民企业家和个体工商户,使更多的农民成为市民,带动土地流转;加大农村社会保障资金投入力度,完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机制,尽快把已经放弃经营土地、进城就业的农民纳入城镇社会保障体系,推进最低生活保障体系向农村延伸,特别要加快解决60岁以上和已经丧失劳动能力的农民社会保障问题,让农民放心流转土地。
(三)优化环境,培育龙头。加强土地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土地价值。改善土地生产条件,创造流转优势。一是加强农业综合开发,大力改造中低产田,配套完善水利排灌设施,建设稳产高产农田。二是以生态建设为中心,治理水土流失,防治污染。三是加强以道路、电信、电网、供水等为主体的生产生活设施建设,增强综合开发利用能力。四是以政策服务为中心,营造流转氛围。结合实际,制订鼓励流转的政策,特别明确土地开发利用政策,权益保障、环境、信贷、服务方面政策。五是综合规划,选好发展项目。以“十大产业基地”建设为牵引,按照区域化、特色化、产业化思路,进行规模经营、集约经营规划,着力招商引资,着眼农产品多层次增值,大力发展农副产品加工业、营销业、储藏、保鲜、包装产业。
(四)规范管理,强化服务。一是做好农村土地承包管理基础性工作。通过健全和完善农村土地承包合同管理、流转等制度,全面落实好农村土地承包法律政策。尽快做好承包面积、地块、合同和经营权属证书“四到户”工作。规范合同文书、档案,确保合同、经营权属证书、台账的一致性管理,为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工作奠定基础。二是做好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管理和服务工作。建立县、乡、村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管理和服务机构,明确职责、编制、人员;搭建土地流转信息服务、法律咨询、价格评估平台。规范土地流转程序,加强土地流转业务指导,在土地流转期限、流转价格、兑现方式等方面进行积极探索。三是建立土地行政主管部门与相关职能部门,检察机关、司法机关联合办案机制,落实各种行政处罚和责任追究,严厉打击各种土地违法违规行为。妥善处理承包土地纠纷。坚持以乡村调解、就地处理的原则,通过建立农村土地承包纠纷调解仲裁机构和运用法律手段予以解决,避免因承包土地纠纷而引发的上访案件的发生,确保土地经营者和参与土地流转的农民的利益不受损害。
关于市政调研报告 篇3
按照市政协加快推进全域旅游发展调研工作安排,市妇联结合实际,找准妇联组织与全域旅游发展的结合点,对全市巾帼农家乐发展情况进行了面上调研,并到河东区、沂南县、蒙阴县、莒南县进行了实地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现状及特点
(一)发展现状。从发展数量上看,目前,全市有巾帼农家乐39家,在工商部门注册的x9家。从经营及投资规模上看,经营面积大多数集中在300平以上,以经营餐饮业为主,有床位5400余张,xx0xx年,接待游客557万余人,经营总收入。46亿元,带动妇女就业xx180人。从分布区域上看,主要集中在中西部及北部县区,南部、东部较少;从经营模式及类型上看,有独户经营、“农户+合作社”、“公司+社区+农户”等形式,80%以上都是独户经营,有餐饮、住宿(民宿)、采摘、观光农业、休闲垂钓、农耕体验等多种形式,逐渐由单一的农家乐餐饮向综合休闲服务转变。
(二)基本特点。一是发展速度快。市及各县区妇联突出蒙山沂水资源优势,大力发展集现代乡村特色餐饮、民宿民居、休闲娱乐和农副产品销售为一体的“农家乐”旅游,通过打造“沂蒙大姐居家灵活就业”农家乐旅游示范基地,带动巾帼农家乐快速发展,尤其是餐饮业发展速度较快,范围已由县城周边郊区扩充到乡镇村落,仅沂南县就发展农家乐饭店500余家。二是经营特色各异。各县区巾帼农家乐发展注重突出县域特色,蒙阴县抓住“吃农家饭、住农家屋、干农家活、享农家乐”这一乡村旅游特点,指导扶持妇女开办巾帼农家乐,形成了以红色游为代表的孟良崮,以神奇地貌岱崮为代表的崮乡人家,以《舌尖上的中国--煎饼》为代表的椿树沟,以桂花为代表的蒙山桂花园,以休闲采摘体验为主要内容的山旺农庄、蔡庄等。郯城重坊镇立足中华银杏园,推出“三湾六园”乡村旅游发展框架,全力打造集观光、娱乐、垂钓、采摘、养生、福寿文化于一体的休闲观光型乡村旅游点。其中红枫缘巾帼农家乐,仅xx0xx年就接待游客xx万人,经营收入xx00多万元。三是品牌化发展。以“沂蒙人家”为统领,各县区纷纷推出农家乐品牌。沂南县推出了“红嫂人家”、蒙山旅游区推出“蒙山人家”、蒙阴县推出“崮乡人家”、兰陵县推出“兰陵人家”等,农家乐品牌已然叫响。四是发展不平衡。由于区域位置不同,县区重视程度不一,我市巾帼农家乐发展也极不平衡。沂水、沂南、平邑、费县、蒙阴、蒙山旅游区等北部、西部县区,巾帼农家乐发展迅速。河东、郯城、兰陵、莒南、临沭等县区巾帼农家乐发展规模档次有待提升,兰山、罗庄、经济开发区、高新区、临港区等巾帼农家乐发展相对缓慢一些。
二、工作措施
一是推动出台扶持政策。市及各县区妇联把发展巾帼农家乐作为解决妇女创业就业的有效抓手,作为推动全市全域旅游发展的重要载体,从政策上给予大力支持。市妇联推动市委办公室、市政府办公室下发《关于大力发展全市妇女居家灵活就业工作的意见》,联合市旅发委、市扶贫办、市广播电视台下发《关于开展巾帼乡村旅游扶贫公益行动的通知》,鼓励支持发展巾帼农家乐。蒙阴县出台《关于加快发展休闲农家乐的实施意见》、《蒙阴县旅游产业精准扶贫实施方案》,将乡镇旅游工作列入县委、县政府专项考核。沂南县出台《沂南县人民政府关于加快乡村旅游发展的意见》,县妇联积极引导妇女投身旅游开发,以农家庭院为阵地,开展“农家乐”型旅游休闲服务,鼓励妇女大力发展巾帼“农家乐”旅社、饭店。二是给予资金扶持奖励。市妇联争取财政每年从妇女创业就业资金中列支部分资金,对发展势头好、年营业收入80万元以上,年接待游客3000人次以上的巾帼农家乐每处给予5—8万元不等的资金奖补。从上级妇联争取到贫困母亲救助循环帮扶资金75万元,
扶持平邑、费县、蒙山旅游区等xx8名贫困妇女发展农家乐。蒙阴县对新发展农家乐、采摘园达到县级以上标准的贫困户、旅游企业、新型旅游合作组织分别给予一次性5000元、xx000元、xx00元的奖励。同时,积极为有发展愿望,但又缺少资金的农村妇女提供妇女创业担保贴息贷款,xx0xx年全市发放妇女创业担保贴息贷款3。45亿元。三是加大教育培训力度。各级妇联组织把巾帼农家乐经营培训作为新农村新生活培训的重要内容,全市共培训xx00万余人。同时,组织巾帼农家乐经营户负责人、巾帼乡村旅游带头人等参加全省乡村旅游女带头人培训,着力提升巾帼农家乐从业者水平。组织县区妇联主席、巾帼乡村旅游带头人到安徽、南京市、苏州、常熟学习考察巾帼农家乐经验,开阔眼界。四是强化示范带动引领。市妇联全员联系蒙山旅游区,每位班子成员联系一个村,指导xx户、帮扶3户,面对面授课,手把手指导,全力打造巾帼“农家乐”示范户。命名并认定了一批沂蒙大姐居家创业就业农家乐示范基地,以点带面,全面推进巾帼农家乐发展。
三、存在问题及不足
一是基础设施配套设施不够完善。农家乐用房多为农民自家住房经过加工改造而成,大多是个体经营,房屋自己投资兴建,早先建成的房子和设施早已老化,基础设施简陋。还有就是县区乡镇已实现道路硬化,但是存在公共交通不完善的现象,大多数乡村一天只有一趟公交车,还有部分无法实现公交直达,导致游客出行不便。
二是缺乏品种特色和文化内涵,项目单一。大多数“农家乐”规模较小,以农户为单位负责接待和服务,绝大部分是餐饮服务,只有很少一部分是垂钓、果蔬采摘、农业休闲观光等,品种特色和文化内涵不够丰富。对民俗文化、农家乐文化挖掘不够,菜色单一,菜品服务项目相似,经营特色不够明显,经营无个性。城市化现象正在蔓延,有的蔬菜、水果、粮、油、饮料等从城里购买,饭菜与城市区别不大,乡土风味不浓。
三是管理水平有待进一步完善。大部分巾帼农家乐属于“夫妻店”,家庭作坊式粗放管理、松散经营,小农思想严重,存在坐门等客现象。经营者文化水平普遍偏低,缺乏管理经验,市场意识淡薄,对农家乐管理跟不上,服务质量偏低。大部分未制定管理制度或者对于制定的制度难以落实,对顾客提出的问题,往往因为管理滞后、人员少等原因不能及时解决。
四是存在安全隐患。巾帼农家乐经营户缺乏卫生、治安、消防等方面知识,未定期进行消防方面的知识培训,不能及时处理突发事件;没有相应的夜间安保人员,夜间无人值班,住宿人员的人身、财产安全存在隐患;厨房存在用火隐患,在做农家饭菜的过程中,违规操作,有可能因漏电漏气引发火灾。
四、建议及对策
一是加强组织领导,部门协调联动。通过调研发现,巾帼农家乐发展各县区重视程度不一,推进发展的力度不同。建议多部门合作,建立联动机制,整体规划布局,
在扶持政策、金融资金、卫生安全、星级标准等方面形成合力,共同推进农家乐发展。
二是加强学习培训,提升服务水平。巾帼农家乐从业人员素质参差不齐,尤其是餐饮业农家乐,有的还处于较低水平。建议今后加大对农家乐从业人员厨艺、营销、管理、服务、礼仪、卫生等培训,全方位提高从业人员素质。组织农家乐负责人外出参观,学习成功的经营管理方法和经验,提高经理管理和服务水平。
三是注重打造品牌,形成区域特色。农家乐品牌运作,单靠个体农家乐发展进程缓慢,建议政府介入做整体策划宣传,抓住区域特点,突出本土特色,作为区域公共品牌运作发展,才会有影响力,才会发展长远。
关于市政调研报告 篇4
为全面了解掌握xx市青少年违法犯罪的情况,进一步促进《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在我市的贯彻落实,市政协于20xx年10月25日起,组织部分政协委员就xx市青少年违法犯罪情况进行了调查研究,现将xx市青少年违法犯罪情况和就我市如何进一步贯彻《两法》切实保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所提建议报告如下:
一、xx市近两年来青少年违法犯罪情况和特点
(一)xx市近两年来青少年违法犯罪的情况
从20xx年1月至20xx年10月,xx市共有574名青少年违法犯罪,占全部违法犯罪人员(1164人)的49.3%。
1、20xx年青少年违法犯罪情况
20xx年共抓获犯罪嫌疑人615人,青少年违法犯罪303人,青少年违法犯罪占49.2%。其中不满14岁的14人,占青少年违法犯罪的4.6%。14至15岁的51人,占青少年违法犯罪的16.8%。16至17岁的69人,占青少年违法犯罪的22.7%。18至25岁的169人,占青少年违法犯罪的55.7%。
2、20xx年青少年违法犯罪情况
20xx年1-10月共抓获犯罪嫌疑人549人,青少年违法犯罪271人,占49.3%,其中不满14岁的28人,占青少年违法犯罪的10.3%;14至15岁的41人,占青少年违法犯罪的15.1%;16至17岁的63人,占青少年违法犯罪的23.2%;18至25的131人,占青少年违法犯罪的48.3%。
(二)青少年违法犯罪的特点
1、青少年违法犯罪呈现上升趋势,18岁以下未成年人违法犯罪上升势头明显。
20xx年青少年违法犯罪占违法犯罪总数的49.2%,其中14至17岁的未成年人违法犯罪134人,占青少年违法犯罪的44.2%。
20xx年1-10月,青少年违法犯罪比率已高于20xx年全年。
2、青少年违法犯罪主要集中在盗窃、抢劫两类侵财案件。
20xx年破获盗窃案492起,抢劫案25起,其中青少年违法犯罪157起,占整个违法犯罪的30.3%。14岁以下违法犯罪人员14人,占青少年违法犯罪的6.35%。
20xx年1-10月20日,破获盗窃案430起,抢劫案22起,其中青少年违法犯罪258起,占整个违法犯罪的57%。14岁以下违法犯罪人员28人,占青少年违法犯罪的13.5%。
3、共同犯罪占有相当的比例。市法院20xx年受理的未成年人犯罪案件,共同犯罪的案件占未成年人犯罪案件的57%;20xx年为62%;20xx年截止到10月份为65%。团伙犯罪成为未成年人犯罪的主要形式,未成年人在结伙作案过程中,既互相壮胆,又逞强好胜,往往相互传习,形成交叉感染,使许多团伙成员很快从作案的“单面手”变成“多面手”,社会危害极大。
4、未成年人犯罪的年龄集中化。从市法院近两年来办理的未成年人犯罪案件来看,犯罪年龄多集中在16、17岁。此年龄段多为未成年人对社会有了一定的认知程度,但又较为模糊,极易受到不良社会现象的影响。如,20xx年5月破获的一起故意毁坏公私财物案,有犯罪嫌疑人17名,其中16至18岁的就有14人,还有在校高中学生3名。
5、未成年人犯罪主体以在校学生和辍学学生为主,学生占有相当的比重。20xx年学生占未成年人犯罪比例为68%,20xx年截止10月份为45%。
6、未成年人犯罪中男性占绝对主流,女性犯罪较为少见。20xx年女性未成年人犯罪案件3件3人;20xx年截止10月份为1件1人,案件类型为盗窃、抢劫。
7、单亲家庭易造成未成年人性格孤僻,心理承受力差,违法犯罪的可能性大。如:20xx年11月破获的二中学生王皓故意杀人案,就是因其父母离异,心理比较封闭,以致其母亲的一句话使其陷于犯罪深渊。
8、网络媒体上色情凶杀等不健康的信息,致使是非辨别能力较差的未成年人盲目模仿,造成违法犯罪。
二、预防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几点建议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全社会都应共同做好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预防工作。
1、公安、检察、法院、司法等部门,在办理未成年人违法犯罪案件过程中,要继续认真贯彻教育、感化、挽救的方针,充分发挥各自职能作用,使未成年人犯罪案件的办理工作独具特色,充分维护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为构建和谐社会做贡献。
2、建立预防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长效机制。坚持并完善已有的法制教育工作体系。如,学校设立法制副校长,法律教育进校院、进课堂,学校建立法制教育基地,聘请专家作为校外法律辅导员,少年法庭工作向社会延伸,新闻媒体设立少年法制宣传栏目,用形象生动的形式教育青少年等措施,增强青少年法律意识和防范意识,通过接受预防犯罪的教育使青少年来约束自己的行为,深刻认识到违法犯罪所应付出的代价,从而自警、自律、自强,远离犯罪,达到教育、预防与矫治相得益彰。
3、加大青少年课外活动设施投入力度,开展丰富多彩的教育文化活动。各学校要克服文体设施单一的状况,认真解决学生文体活动匮乏的问题,把有限的课外活动时间充分的利用起来,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健康向上的文化体育活动,达到德、智、体全面发展的要求。
4、加强网吧、游戏厅的有效控制,严厉打击违禁经营的网吧、游戏厅。定期或不定期的对网吧、游戏厅进行合法经营大检查,对违反国家有关规定,接纳未成年人的网吧、游戏厅予以重罚和坚决取缔,以净化青少年成长的社会环境。
5、依法对违法犯罪未成年人监护人予以必要的处罚,使监护人切实负起教育管理责任,形成社会家庭相结合的教育机制。
6、对已量刑的未成年人回归社会、学校、家庭时,全社会应一视同仁,不能另眼相看,社会各界应齐心协力,对未成年人犯罪者回归社会时,在工作、就学等方面给予照顾,使未成年人罪犯真正走出歧途,走向光明。
7、强化社区服务功能,做好预防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基础工作。
一是要逐步完善社区服务设施,建立社区青少年工作队伍,充分利用社区文化、教育资源,积极组织开展各种健康有益的文化体育活动。
二是要建立完善培训、就业机制,配合人事劳动部门开展对初、高中毕业而未升上学的学生的职业技术培训和就业扶持工作。
三是对流浪在社会上的少年儿童,要配合民政部门及时给予帮助,妥善处置。
四是切实落实社会保障措施,对因贫困而失、辍学的学生,要帮助他们重返学校就读。
五是管段(片)民警要随时掌握辖区内未成年人的动态,协同社区开展具体的帮教活动。
总之,要把各项预防措施落实到基层,把各种诱发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危险因素消灭在萌芽状态。
未成年人保护是一个系统工程,不是哪个部门或哪些人的事,需要社会各个方面的协调配合。只有把保护未成年人作为全社会的共同责任,切实落实好《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才能提高社会综合保护能力,为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环境。
关于市政调研报告 篇5
近日,县政协法制群团专委会组织部分委员就巴川城区市政管理开展了视察,并召开了座谈会。委员们认为,县市政管理局成立以来,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认真履行了城区市政、交通、环卫、路灯、园林绿化、街道标牌设置管理等17项职责。经过一年多的工作,巴川城区市政市容有了较明显改变,较好地塑造了龙乡铜梁的形象。
一、巴川城区市政管理的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现在的巴川城区,面积已从原来的不足3平方公里,发展至9平方公里。人口,从不到3万,增长到5万。市政局成立后,首先狠抓了城区环境卫生,改革了清扫保洁工作的运作方式,对主要街道的卫生,实行了面向社会公开招标承包制;支街巷道执行定人、定段、定责的分段包干责任制,奖惩逗硬。清除了陈年的暴露垃圾,巴川城区脏乱差现象得到有效治理。二是狠抓了市容市貌的综合整治,清除了过时陈旧广告招牌,乱张贴的印刷品,拆除了临街面有损市容的防盗网、违规建筑;协同有关单位对空中不规范的电力、通讯、广播电视线路进行整治。积极筹措资金更换街道地名标牌,设置城区道路交通标志线路和临时停车位。及时纠正查处各类违章。改变了原巴川城区市政管理松弛无序的状况。三是狠抓了路灯及灯饰工程的建设管理。安装路灯2390余盏,亮灯率98%。积极组织主要街道的部门完成了一期灯饰工程,为建国50周年和巴川城区夜晚增添了光彩。四是狠抓了园林建设和绿化管理,做到了建设一片,绿化一片,管好一片。现城区人均绿化面积已达3。5平方米,绿化覆盖率增至20.5%。
市政管理工作成绩显著,效果良好,值得充分肯定。但也还存在以下几个方面问题:
1、城区的市政公用设施数量少质量差,不能满足城市发展需要。有的新区方圆几百米或几条街没有公厕和垃圾台。有的建设单位在修建街道、下水管等市政基础设施中,偷工减料,加之竣工时又没有进行严格的质量验收,造成一些地方下水道排水不畅,人行道下沉,踩板缺损。特别是有的单位在人行道施工后,未对回填土方夯实,导致人行道凹凸不平。路灯的安装设置疏密不均,夜间有的地段浪费很大,有的地段又昏暗不明。广告乱拉乱扯和印刷品乱发乱送。
2、职能职责交叉错位,市政管理执法力度不够。市政管理局它不具备执法主体资格,城区房屋的乱搭乱建,摊点乱设乱摆等违规行为按铜编(19xx)25号文件规定市政局不负责执法,而在实际操作中统统由市政局负责,这样遇到的社会矛盾、焦点多,群众意见多,社会压力大,很容易引起“吃官司”,直接影响市政管理的力度。
3、市民和执法人员的素质都有待进一步提高。巴川镇属于农村县城,有相当一部分市民文明意识、环境意识、卫生意识和生活习惯都很差,有一个素质提高的问题。现在乱丢果皮、纸屑、烟头、乱倒垃圾、随地大小便等损害环境的不良现象随处可见。另一方面,有的执法人员和义管队员在市政管理和纠正违章中,方法简单粗暴,甚至出手打人,以罚代法倾向突出。依靠发动各单位、各部门和街道居委会对群众的宣传教育管理工作差。
4、市政管理资金严重不足。环卫保洁、园林绿化、市政设施设置,广场管理,路灯安装维护等资金缺口很大,人头经费都难以保证。现已欠水电费86万元,给市政管理的运作带来了一定困难。
二、几点建议:
1、应广泛依靠和发挥各单位、各部门和街道居委会的作用,对广大市民进行文明意识、环境意识、卫生意识、生活习惯和城市管理法规的宣传教育,努力提高广大市民的思想素质。借助报纸、电视、公益广告等在广大市民中开展“巴川城区是我家、共建洁净家园”的活动,树立起“讲卫生光荣、不讲卫生耻辱”的文明意识。动员广大市民行动起来,爱护市政公共设施,保护环境,做文明市民。
2、建议县委、县政府进一步理顺市政管理局的职能职责,如房屋乱搭乱建,摊点乱设乱摆的管理等应以具有行政执法的职能部门为主,市政局配合来管好市政市容。
3、提高执法人员和义管队员的政治思想素质、加强教育、培训、管理。执法人员在执法时,要依法行政、文明执法、注重长效管理,突出以教育为主,不能以罚代处。
4、加强对市政设施的监管,杜绝人为的不良后果发生。要保证已建好的车行道、人行道、下水道、厕所、垃圾台等公共设施作用的发挥,应随时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垃圾车运送垃圾时应密封,避免垃圾一路满天扬。公厕的管理人员不能只管厕所,应明确把垃圾台管好,坚持每天清扫。绿化体现多样性、观赏性,力争一条街一种树。抓好屋顶、墙面、门面立体绿化,实现城区处处有花香。抓好文化一条街的后期工作,以便早日发挥作用。
5、精打细算、节约开支,弥补经费不足。建议:一是上级拨给的城市维护费要到位;二是要落实专人依法按政策征收规费;三是要本着为市容市貌增光彩和节约的原则,对路灯应实行控时,控段、控盏开关,除节假日外,平时一组灯只开一盏灯照明。洒水车应想法自己开辟冲洗街道的水源。园林绿化应实行公开招标、承包、节省开支。
6、在新建的规划区内,应规划和修建公厕和垃圾台。
关于市政调研报告 篇6
市政道路是城市的命脉和载体,是城市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市政道路养护管理,关系到市民的出行安全及日常生活质量的提高,关系到城市容貌的改善和政府品牌形象的展现。随着我区城市规模的不断发展,城市基础设施维护工作越发严峻,维护人员短缺、设备机具落后、资金缺乏严重制约了市政日常维护管理工作。现将市政设施基本情况及养护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1、市政基础设施
我区现已建成城市道路67条(面积200余万平方米),城市桥梁18座,人行天桥7座,排水系统188.6公里(4大排水系:老城排水系、龙井沟、响水洞和虾子河、主干道边沟、13条独立干沟及其它支沟)。道路无障碍设施建设已通过国家无障碍建设城市验收。
2、养护管理单位
我区市政道路、桥梁、排污沟涵养护单位是“红花岗区市政养护管理处”,养护处在职职工80人,临时工20人;
工程车辆2台,无养护工程机械。区财政拨付业务经费每月1.5万元。
二、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一)市政设施存在的问题
1、城市道路
(1)混凝土路面
由于城区干道建成时间较长,临近使用寿命,虽然平均每年维修约8000平方米,但道路不断开裂、塌陷。此外,部分新建道路通行不久也出现大面积破损、塌陷现象,其中:南岭路12450平方米车行道存在不同程度的开裂,严重碎裂、塌陷的近6000平方米;银河南路实地测量,破损面积达到9000多平方米。
(2)沥青路面
银河北路、银河西路、官井西路及遵南大道的沥青路面存在不同程度的沥青表层脱落(图1)。
(3)人行道方面
城区人行道经不断改造,已基本完成了块料面层铺贴,但存在部分档次不高,地砖破损、松动维修不及时现象。
目前,尚未完全铺装硬化人行道的路段有银河路、东欣大道等(图2)。
2、排污系统
(1)排污系沟涵
老城排水系由两支水系组成:一支是源于红花岗北面的夹槽沟,经官井,图书馆,体育仓库至康石桥。另一支源于府后山东北面,由大井坎南行与水井湾和府后山东流来的三条沟汇合后,经捞沙巷至康石桥与磨刀溪汇合。(表2)由于捞沙巷排污系大部分已被建筑物覆盖,检查孔及具体走向已无法辩明,多年未清掏、维修,沟涵砂石已接近管顶,常年积淤致使排污系统失去大部功能,污水外流、道路积水。如遇洪涝灾害将对道路及周边居民造成严重影响,有路面爆裂塌陷、房屋倒塌的安全隐患。
(2)道路边沟
全区主干道边沟雨污合流,断面狭窄。除步行街为廊道结构外,其余均为砼管道和方沟,在全封闭情况下仅能对沉砂井进行清掏。由于使用空间有限地下管网种类及功能复杂,通信、供水、供电、燃气等管网公司管道侵占排污沟断面现象严重,极易造成下水道堵塞。路面检查井盖密集,一有缺损就会对行人及车辆造成隐患。目前,全区排污系统存在不同程度堵塞,其中北京路、中华北路两侧边沟和延安路北段最为严重。
(3)排污配套设施
我区各类检查井盖及雨水井箅被盗、损坏严重,给过往行人、车辆来了严重的安全隐患(图3、图4)。市政养护处虽利用政府配套资金进行了购更换,但由于资金缺口太大,无法完全修复,现仍缺失污水检查井井盖121座、雨水井箅573套(表7)。
(二)人员及业务经费不足1、管护面积增加,人员匹配不足
我区城市道路由上世纪90年代50余万平方米增至20xx年200余万平方米管护面积,养护处编制人员没有随之增加,缺员严重。区财政核批市政养护处临时工20人,加上在职职工80人,维护人员共计100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85)城乡劳字5号《城市建设各行业编制定员试行标准》,市政养护处配备养护人员应接近300人,缺额220人。
2、日常维护经费的不足
按照《1994年市政工程设施养护维修估算指标》测算,除道路中修、大修外,不计人工工资、材料上涨等因素,市政养护处日常维护经费每月应达到15万元以上。实际是区财政每月拨付市政养护处业务经费1.5万元,只及“估算指标”的十分之一,此经费只够生产用油、办公支出。根本不能满足日常市政设施维修保养等支出。红花岗区市政道路、排污沟由于资金严重短缺,造成道路破损不能及时修复,排污沟年久失修污水外流,既形成安全隐患,又严重影响市容市貌。
(三)设备、机具缺乏
养护处现有机具设备极为原始,除两台非封闭式运输车辆外,无任何现代化机具设备。
1、排污管沟堵塞污水外流后,仅靠手工疏通,工作效率底下,严重影响城市形象。
急需购下水道作业设备:高压冲洗车1台、吸污车1台、封闭式淤泥清运车2台。
2、缺乏沥青路面养护设备
由于沥青路面有吸尘、低噪音、易维修、养护周期短等优点,是城市道路铺装发展趋势。我区现有沥青路面已超过11万平方米,而市政养护处无沥青砼生产设备及摊铺机具,没有能力完成沥青路面维护维修任务。
三、意见和建议
红花岗区是遵义市政治、经济、文化、信息和服务的中心,为了进一步提高城区市政道路建设维护管理水平,针对存在的问题和困难,结合我区城区市政设施的现状,提出以下几点意见和建议。
1、政府要逐步增加道路养护经费的投入,根据市政设施养管事业机械化、科学化发展的需要,加快提升市政设施养管机械现代化水平。要按照现有道路等级和养护要求,及时购买沥青混凝土炒拌机、沥青摊铺机、混凝土路面施工机械等设备,提高我区市政设施养护机械化水平。增加日常管理维护经费预算,便于养护单位适时开展维修工作,避免专项资金集中大修,干扰城市交通正常秩序。增加养护编制,或增加临时聘用人员。
2、新建道路和管网改造要市政养管单位参与管理和监督,减少因抓工期或管理疏忽造成的道路施工质量、管网线路占用排污管道的问题。
3、新建成道路、桥梁等竣工资料应移交市政养护部门存档,便于数据统计、设施维护。
4、划拨生产场地,并拨付专项资金用于沥青混凝土搅拌站的建立、摊铺机具购。
四、经费概算
为切实改善我区市政基础设施破旧、养护工作欠账太多的状况,根据养护工作正常开展的需要,概算资金需20xx.11万元。
关于市政调研报告 篇7
12月3日至6日,省政府研究室(发展研究中心)专题调研组一行赴同为“两型”社会试验区的湖南长株潭城市群进行了实地考察,并与湖南省发改委、“两型办”、政府研究室等部门就“两型”建设的推进机制和考评机制等相关问题进行了座谈。现将情况报告如下:
一、长株潭试验区基本情况
长株潭城市群,位于湖南省东北部,是以长沙、株洲、湘潭三市为中心,辐射周边岳阳、常德、益阳、衡阳、娄底五市的区域,总面积9.68万平方公里,人口4110万,分别占全省的45.8%和60%。,城市群实现gdp8761亿元,占全省79%。其中,作为城市群核心的长株潭三市,沿湘江呈品字形分布,两两之间半小时车程,总面积2.8万平方公里,人口1334万,去年实现gdp4565亿元,占全省40.9%。 长株潭城市群提出及批复经历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1982年至1995年的舆论准备与初步试验阶段
1982年12月,长株潭一体化第一次进入湖南省决策层的视野。
1984年11月,湖南省委常委会议讨论了《关于建立长株潭经济区的方案》,形成了《关于建立长株潭三市经济区的问题》的会议纪要,正式启动了长株潭经济区的建设。
1985年到1986年6月期间,湖南省先后召开了三次市长联席会议和十二个行业的经济技术协调会,筛选出了需要联合开发的10大工程,包括建立三市资金拆借市场、实行票据的同城交换、在三市对重大项目组织银团贷款、解决三市间货车“空驶”问题、开通三地间公交车等。在此后长达十几年时间里,长株潭经济一体化大多停留在“坐而论道”层面上,尽管有计划、国土等部门做过相关规划方案,却被束之高阁,实际行动寥寥。直到1995年10月,中共湖南省第七次上,长株潭经济一体化发展的呼声再次高涨。
第二阶段:1996年至1999年的总体规划启动和边规划边实践阶段
1996年11月,长株潭三市和省社科院联合在株洲召开了“长株潭经济区发展研讨会”,这次会议引起了省委决策者的重视。
1997年3月,湖南召开长株潭一体化专题会议,达成“把长株潭城市群建成湖南经济发展的增长极”的战略共识,并成立长株潭经济一体化协调领导小组,再次启动了长株潭一体化进程。
1998年,湖南提出了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的“五同规划”,即交通同环、电力同网、金融同城、信息共享、环境共治(后修改为“新五同”)。随后又制定了《湘江生态经济带概念性规划》。
第三阶段:步入规划实施、重点突破、全面推进的新阶段
编制《长株潭经济一体化“十五”规划》。
编制实施《长株潭产业一体化规划》。邀请中国城市规划设计院着手编制《湘江生态经济带开发建设总体规划》、《长株潭城市群区域规划》。
湖南省政府颁布实施《长株潭城市群区域规划》,这是我国内地第一个城市群区域规划,被认为是长株潭一体化进程中最为重要的一个区域性规划。编制实施《长株潭经济一体化规划》。
6月,湖南省向国家发改委正式递交了关于在长株潭地区设立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申请。并举行长株潭三市市长联席会,制订了《联席会议议事规则》,签署了《长株潭区域合作框架协议》以及工业、科技、环保三个合作协议。
底,湖南省调整了“五同规划”的部分内容。将电力同网改为能源同体,金融同城改为生态同建。长株潭一体化建设的新目标就此确定,即大力推进长株潭交通同网、能源同体、信息同享、生态同建、环境同治,简称“新五同”。此后,湖南省委书记张春贤提出,加快以长株潭为中心,以一个半小时通勤距离为半径,包括岳阳、常德、益阳、娄底、衡阳在内的“3+5”城市群建设。
12月14日,经国务院同意,国家发改委正式下文批准,长株潭城市群和武汉城市圈同时获批为“全国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
从1997年湖南省委、省政府作出了推进长株潭经济一体化的战略决策,致力于把长株潭培育成为湖南经济发展的核心增长极,至12月14日,经国务院同意,长株潭城市群和武汉城市圈同时获批为“全国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十年以来,湖南省实施“规划引导、基础设施先行、重大项目跟进”的推进方式,与世界银行合作,开展世行在华的首批城市发展战略研究,邀请英国、德国等国家的机构进行咨询设计,形成了20多个规划。在交通、电力、金融、信息、环境等方面,建设了一大批重大项目,经济实力显著增强,去年湖南的经济总量突破1万亿。
二、试验区获批以来的主要做法
(一)注重顶层设计。湖南省委、省政府广泛借鉴国内外先进地区工业化、城市化的经验,广纳民智,对长株潭试验区科学论证、高端定位、明确目标、突出重点、全盘规划,并将改革方案和区域规划打捆上报,获得国家的一并审批。这在全国现有的改革试验区是第一例。方案的核心在“改革“,规划的重点是“发展“。规划和方案将改革试验区从长沙、株洲、湘潭三市拓展到“3+5“(岳阳、常德、益阳、衡阳、娄底)城市群,并突破传统开发区的概
念,设计了大河西、云龙、天易、昭山、滨湖五大示范区,为试验区建设拓展了空间,明确了模式载体,打造了“一化三基“(加速推进新型工业化,坚持一化带三化;加强三个基础,即加强基础设施、基础产业、基础工作,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更大平台。
(二)强化规划统领。提升城市群区域规划,确立区域规划的龙头地位,发挥理念上、思路上、行动上的抓总作用。紧扣“两型“主题,体现国际视野,彰显区域特色。针对建设重点,强化部门和地区专项规划。修订《长株潭城市群区域规划条例》,出台条例实施细则,强力保障和推进规划实施。顺应综合交通发展的新趋势、新理念,编制了全国首个城市群综合交通体系规划-《“3+5“城市群综合交通体系中长期规划》,提出了建设“能力充分、方式协调、布局合理、运行高效“的发展目标,并着重从点、线、面统筹规划水、陆、空交通布局,构建长株潭核心区同城交通系统、外围区城际复合走廊、中部国际航空枢纽、长江中上游航运中心、全国陆运大通道五大圈层的核心系统,明确了城市群综合交通未来发展的定位和建设的重点。
(三)实施五大工程。一是以“两型“为主导的产业支撑工程。按照战略性、先导性、传统性、限制性分类发展的思路,实施大项目、大企业、大产业战略。突出产业的“两型“化,加快促进新型工业化和信息化的融合,着力推进传统产业改造升级。突出两型的产业化,加快建设长株潭国家综合性高技术产业基地
关于市政调研报告相关文章:
★ 关于培训调研报告
★ 关于公司调研报告
★ 关于乡镇调研报告
关于市政调研报告
上一篇:学校食堂的调研报告集锦
下一篇:促销调研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