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需求调研报告范文
关于需求调研报告范文(通用31篇)
关于需求调研报告范文 篇1
为全面了解xx市困境儿童的生存、发展现状,积极探索新农村贫困儿童帮扶助学的有效途径,根据省妇联《关于开展儿童慈善需求调研的通知》要求,市妇联利用一周时间,专门深入各县(市、区),村组、学校进行调研,采取以座谈、走访、问卷调查等形式,对全市贫困儿童现状进行了深入调查。现将调查情况报告如下:
我市辖11个县(市、区),全市总人口540万。我市的困境儿童共有115328名,主要包括单亲儿童、孤儿、残疾儿童、留守儿童、患大病儿童以及因父母残疾、家庭遭遇意外事故或者父母患大病等原因导致的特困儿童等6个群体类型。这些儿童在全市11个县(市、区)均有分布。他们的生活都很困难,多数单亲家庭儿童生活在贫困之中,62.8%的农村留守儿童家庭年人均收入在1500元以下,他们在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及生活方面都存在许多困难和需求。
二、困境儿童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
困境儿童的这些问题形成,既有家庭原因,也有学校原因,还有社会方面的原因,现具体分析如下。
近年来,随着农村留守儿童的日益增多,市妇联在市委、政府的正确领导和支持下,高度重视留守儿童的教育管理工作,围绕建立以学校为主导,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困境儿童教育管理体系,结合各地的实际,采取了许多行之有效又各具特色的政策措施,创造了一系列成功的典型经验。
1、广泛建立困境儿童档案与联系卡制度作为加强困境儿童教育管理的一项基础性工作,为每一个困境儿童建立了内容详尽的学习与生活档案或成长袋,以便于对留守儿童进行动态管理和跟踪服务。
2、全面构建留守儿童情感呵护工程:一是广泛推行“代理家长”制度,形成了四支关爱工作队伍(即“爱心妈妈”关爱队伍、“五老”关爱队伍、代理家长关爱队伍、家教指导服务关爱队伍);二是建立留守儿童帮扶制度,形成了四种关爱工作模式(即结对帮扶式、学校托管式、站所服务式、项目运作式);三是建立“留守儿童之家”;四是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为疏导与调适“留守儿童”因亲情缺失、学习压力过大以及青春期等导致的各种心理障碍,开通心理热线等方式,积极开展了有针对性的心理健康教育与学生心理障碍干预,为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3、整合多方资源,实施关爱救助。妇联利用妇联组织机构健全、联系领域宽泛的优势,充分发挥“红凤工程”、“春蕾计划”、贫困妇女儿童维权救助行动、托幼园所补助等各类项目资源的综合效应,帮助农村留守儿童解决实际困难,使她们真正得实惠、普受惠、长受惠。多渠道筹集救助资金帮扶救助贫困儿童。
根据初步的摸底调查,就全市范围来看,随着城镇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对于经济欠发达的而言,当前及今后一段时期内,困境儿童仍将呈现稳步、缓慢增长的趋势。因此,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农民工子女特别是留守儿童学习、生活、教育工作,仍将是xx市面临的一项重要任务。下面,根据上述调查结果及初步分析提出如下建议:
1、加快区域经济发展,努力发展支柱产业和非公有制企业,以服务当地为基本指针,出台相对优越的条件,吸纳当地农村富余劳动力,实现劳动力的就地转移,从而减少留守儿童的数量。
2、建立困境儿童基本生活救助制度,为困境儿童生存提供制度性保障。
3、加大对困境儿童的教育救助力度,为他们自强自立奠定基础。形成以政府资助为主体,以社会捐助为补充,惠及所有贫困学生的助学保障体系。建立爱心助学基金,切实保障困难儿童和残疾儿童接受9年义务教育,并资助其高中阶段教育。对考上大中专学校的困难学生实施帮困助学
4、村级组织也要加大对留守儿童的关注度。村组干部应对贫困的留守儿童进行走访慰问,了解他们的学习,生活情况,看哪些地方需要帮助。另外,村组干部要组织留守儿童的监护人进行学习,让他们真正承担起这份责任,不仅要给予他们物质上的满足,还要给予他们精神上的鼓励;同时还可以号召年轻党员行动起来,让他们去帮助那些留守儿童、困难儿童,关心他们的学习、生活。
5、家庭的作用也至关重大。在外务工的父母也需要经常和孩子进行交流,了解情况,然后这些父母也需要定期和学校进行交流沟通,反映情况,了解情况,这样有利于留守儿童、困难儿童的健康成长。
关于需求调研报告范文 篇2
高职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人才需求调研报告为适应市场经济发展需要,掌握社会现有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人才状况,了解社会未来三年对计算机应用技术人才的需求及培养要求,从而为确定我院计算机应用技术的培养目标和专业设置提供基本的依据。我们对高职计算机应用技术人才需求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
20xx年3月,我系采用走访用人单位、问卷调查、资料收集与分析等手段,就相关行业和企业对计算机应用技术人才的需求进行调查和分析。
现就调研情况总结如下。
一、计算机应用技术人才需求的宏观背景
对计算机应用技术人才的需求是由社会发展大环境决定的,我国的国家信息化进程已经并将继续对计算机应用技术人才的需求产生重要的影响。
目前,我国计算机市场的主体仍然是行业应用市场。在国家“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战略的指导下,行业应用市场总体上保持稳定增长,但行业间需求不一,增长各异。国家信息化进程已经涉及到各行各业。企事业单位信息系统的建设与运行,是目前和今后采购、应用计算机产品的主流需求。这些用人单位需要高校培养大批计算机应用技术人才。
计算机应用技术人才的社会需求总量在计算机行业属于排名靠前的,每年大约需求100万各种类型的毕业生,高职院校毕业生主要从事计算机应用行业的基础工作,特别优秀的可以从事一些开发研究工作,但大部分是从事计算机应用工作。
二、相关行业和企业对计算机应用技术人才的需求
1.在国家“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战略的指导下,我省企业信息化也在全面进行,急需企业信息化专业人才。
目前从计算机专业毕业生所从事工作的性质来划分,大致上可以将计算机人才分为以下三类:
(1)从事研究型工作的专门人才。他们主要(在攻读更高学位后)从事计算机基础理论、新一代计算机及其软件核心技术与产品等方面的研究工作。对他们的基本要求是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2)从事工程型工作的专门人才。他们主要从事计算机软硬件产品的工程性开发和实现工作。对他们的主要要求是技术原理的熟练应用(包括创造性应用)、在性能等诸因素和代价之间的权衡、职业道德、社会责任感、团队精神等。
(3)从事应用型(信息化类型)工作的专门人才。他们主要从事企业与政府信息系统的建设、管理、运行、维护的技术工作,以及在计算机与软件企业中从事系统集成或售前售后服务的技术工作。对他们的要求是熟悉多种计算机软硬件系统的工作原理,能够从技术上实施信息化系统的构成和配置。
从调查结果中我们可以看出来,目前我省高校计算机专业对第(1)、(2)类人才的培养已有一定的基础,而对于第(3)类人才的专门培养则是非常薄弱的。社会对计算机人才的需求呈金字塔结构。例如,教育部关于紧缺人才的报告称,到20xx年,我国需要高级计算机人才6万人,中级计算机人才28万人,初级计算机人才46万人。但是,目前计算机行业从业人员的结构呈橄榄型,高级计算机人才和初级计算机人才都十分缺乏,尤其是从事计算机行业应用型工作的专门人才。因此目前的人才供应情况还远远不能满足社会对计算机专业人才的需求。
关于需求调研报告范文 篇3
一、行业规模及发展目标
据中国建筑装饰协会初步统计,20xx年我国建筑装饰行业总产值14700亿元;其中公共建筑装饰装修(含幕墙)6200亿元;住宅装饰装修产值8500亿元。按照《中国建筑装饰行业发展规划纲要》的预测,到20xx年,我国建筑装饰工程产值将达到21000亿元,其中公共建筑装饰装修8000亿元,住宅装饰装修达到13000亿元。
建筑装饰行业虽然拥有较大的产值规模,但存在着行业组织化程度低、技术等级低和人员素质低的现实问题,成为行业又好又快发展的主要障碍。为了实现行业发展规划纲要确定的目标,建筑装饰行业就必须走产业化的道路,全面提升行业运作质量,基本措施和要实现的目标分别有以下几个方面:
1.以工厂化加工,现场装配式施工,实现行业的技术升级。
2.以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行业建设,提升行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3.以行业诚信体系建设,提升行业的社会地位,改善行业形象。
4.以教育、培训体系建设,提高从业者队伍素质。
5.以文化创意、设计创作,带动行业发展方式的转变。
6.以实施“走出去”的发展战略,提高行业的国际化竞争能力。
7.以发挥大型骨干企业的作用,推动行业的内部合作与创利能力的提高。
8.以集成、整合既有技术和二次研发,建立行业的技术创新体系。
在实施以上措施和实现相应目标中,必然需要一支爱岗敬业、受过正规教育、有专业技术特长的人才队伍支撑,才能得以实现。所以,建筑装饰行业又好又快发展的关键,是人力资源的优质化。我国每年完成公共建筑装饰工程项目350万个左右,其中合同额超过200万元的大约80万个;完成住宅装饰装修项目大约在20xx万个。从设计、施工、选材、配饰等环节分析,都有极大的发展空间。 由于建筑装饰装修需求带有很强的钢性,特别是住宅装饰装修,直接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和社会的安定团结。因此,受到社会的高度重视。但由于长期以来,行业管理关系没有理顺,在发展中还存在着很多桎肘,影响到行业的正常秩序。因此,理顺行业管理关系,是更好的促进人力资源优质化的基础。
二、行业发展中的人才需求与供给
建筑装饰行业作为一个新兴的行业,人才的需求是多元化、多层次的。根据中国高等院校学科设置的统计,全国有近200所高等院校开设有与行业相关的专业,在校生约为20万人,每年毕业生约5万人。当前行业内共有受过专业系统教育的人,总数约在120万人左右,其中从事创作及技术工作的人数约为80万人。
按全国行业从业人数1200万人计算,受过系统教育的约占10%,主要集中在设计和项目管理、企业管理层面,按照行业发展的要求,现在需求人才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高端人才:主要需求有文化创意、设计创作能力的设计人才;既懂技术又懂管理的复合型人才;有带领团队进行自主研发的科技人才。按行业17万家企业和当前技术水平和急需解决的技术瓶颈测算,设计人才需要5万人、管理人才需要15万人(其中国际商务与工程管理人才3万人),科技人才需要5万人。这部分人才需要在行业内,经过10年左右时间的锻炼,在大、专毕业生中培养。
2.其他人才:主要需求是设计的细化、深化人才,根据行业发展的要求,大约需要50万人左右;企业管理中各种职能实现的人才大约需要20万人左右;项目管理人才,大约需要30万人左右(其中境外工程项目管理人才2万人左右);科技人才,大约需要50万人左右,主要集中在机械、化工、电子、智能化专业;营销人才,大约需要10 万人左右(其中国际工程市场营销人才1万人左右);有专业技术特长的施工人员,大约需要500万左右。
由于建筑装饰行业是以民营经济为主导的行业,企业规模普遍偏小,进入的技术门槛很低,行业内部竞争激烈,造成行业内人才流动性很大,人才使用很不规范,复合型人才、高端人才的培养难度极大。
三、当前国内院校的专业设置
高等院校是培养行业人才的主要基地。由于建筑装饰属于边缘学科,形成的时间又很短,所以专业名称非常杂乱,现在与行业有关的专业名称包括:环境艺术、室内设计、建筑装饰、景观设计、艺术设计、公共设计、时尚设计、空间设计、实验艺术、影视美术设计等。主要设置在设计与艺术学院内。当前主要院校相关专业设置状况如下: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设计系部设置环艺系(设室内设计、景观设计两个专业)、工业系(设展示、交通工具、工业类产品设计三个专业)、染服系(设染织、服装设计两个专业)、装潢系(设书籍装祯,商业装祯两个专业)、工艺美术系(设玻璃、漆艺、金属工艺、编织设计四个专业)、陶瓷系(设艺术陶瓷、日用陶瓷设计两个专业)。
中央美术学院建筑学院:(设建筑、室内、景观设计三个专业)、设计学院(设视觉传达、数码媒体、工业设计、时尚设计、摄影五个专业)、城市设计学院(设信息设计、产品设计、空间设计三个专业)、造型学院(设油画、壁画、版画、雕塑、实验艺术五个专业)。
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工业设计系(设汽车、工业产品两个专业)、艺术设计系(设环境、视觉、数字媒体三个专业)、建筑学系(设建筑学、历史建筑保护两个专业)、景观学系(设景观规划设计、旅游规划管理两个专业)。
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设计与艺术学科(设置建筑装饰、室内设计、展示设计、环境与景观设计、公共设计、广告设计六个专业)、影视学科(设影视、数字多媒体两个专业)。
北京工业大学艺术设计学院:工业设计系(设产品、家具、展示、室内、景观艺术设计五个专业)、装饰艺术系(设金工手饰、艺术设计两个专业),同时该院有视觉传达设计系、数字媒体艺术设计系、服装设计系。
其他与建筑装饰行业配套的专业建筑学、风景园林、城市规划、电气工程、智能技术、信息工程、计算机及应用、给排水、水务,市政、建筑环境与设备、热力工程、制冷、空调、工民建、土木工程等,分别在其他理工类学院设置;投资经济、建设经济、企业管理、财会、统计等专业,一般在文科经济类院校设置,有些大学在扩张中,经济类专业也有在理、工类院校设置。
四、当前人才培训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解决建议
当前,建筑装饰行业人才培养中主要存在品质退化、高端人才培养困难,教学形式传统等主要障碍,对这些因素进行研究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建议,将有助于人才培养和聚集速度的加快。
近几年,社会普遍反映设计师水平的退化。主要表现为设计作品雷同或相似;对高端需求无法满足设计需求;原创作品罕见等。同时,对新进入行业项目管理、企业管理专业人才的品质,也越来越表现出品质下降,无论是在组织管理能力还是在敬业精神上,都越来越难适应当前行业的需要。这种现象的出现,一方面反映我国高校教学机制中的问题,如近亲繁殖、师生比例失调、课程结构不合理等因素;另一方面也反映出与行业脱节、思想陈旧等管理体制中的问题。
提高院校培养人才的品质,关键是处理好静心学习和接触市场、理论知识和技能能力、秉承传统与创作活力之间的关系。要通过校企合作、校间合作、系间合作和国际合作等形式,加强师资交流和学科的渗透,在提高学生思想品德和行业认知水平的基础,加大社会实践、专业实践的力度。要以社会、企业现实的项目、课题为载体,融合多学科的知识,结合工程实践,提高学生的创作激情和创作能力,增强其动手实战技能。
高端人才的培养,需要有一个良好的学术环境,使人们能够在争鸣中提高,在思想不断解放中,吸取新的营养,这就需要有一个公平的社会评价体系、和谐的学术辩论平台,奖励或鼓励原创的激励机制,尊重创新、创作的社会风气,在以民营为主导的劳动密集型行业就尤为重要。
企业家,特别是大企业家在培养、汇聚高端人才中具有关键作用,要敢于放权,善于授权,给人才更多的展现、锻炼的机会和空间。要有发现人才的睿智,科学使用人才的技艺,激励人才脱颖而出的气魄,才能加强高端人才的生成。要有战略发展目标,、策划和设计课题,合理调配人才攻关,特别是组织有志青年人才发挥作用,才能在企业发展、市场开拓的过程中,造就了高端人才。
建筑装饰行业教育已经有20多年历史了,但教学基础建设滞后,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特别是教材建设很不完备。要改革传统的教学形式,加快学科基础建设,着力培养具有复合型人才发展潜力的教育资源整合,形成人才一专多能的教育体系,为行业尽快解决发展瓶颈,实现又好又快发展输送人才。
关于需求调研报告范文 篇4
人口老龄化是世界人口发展的一大趋势,预计在二十一世纪三、四十年代将达到高潮。目前,这一问题受到世界各国的普遍关注。
北京市在80年代末就已经步入老龄化社会,90年代以来,人口老龄化程度不断加剧,人口老化形势日益严峻,老年人口无论是在数量上还是在总人口中的比重都在不断提高。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的加剧,老龄问题即老年人的需求问题和人口老龄化所带来的社会经济问题日益突出,对社会经济发展产生了不容忽视的影响。解决北京市的老龄问题,北京市统计局最近在全市范围内进行了老年人生活现状及需求的抽样调查。
(一)老年人的生活现状
大多数老年人与子女居住在一起。从老年人的居住方式看,70%的老年人与子女居住在一起;近三分之二的老年人享受离退休待遇;老年人的就业比例较低;老年人的经济来源主要是离退休金;80%以上的老年人生活能够自理;老年人公费医疗的比例达到60%;老年人的娱乐活动较为单一。
(二)老年人对一些问题的看法
老年人大多愿意与子妇住在一起;三分之一的老年人对自己的经济状况表示满意;绝大多数老年人选择家庭养老;半数以上的老年人赞同再婚;大多数老年人没有学习的兴趣;60%的老年人肯定自己的社会价值。
(三)老年人最需要解决的问题
老年人提及最多的问题是“生活有人照料”,其次是“有宽敞的住房”,第三是“经济上有人帮助”和“看病就医方便”,另外,还有一定比例的老年人提出要“增加服务社区”,而提到其它问题的老年人较少。老年人所提出的问题存在着地区差异、年龄差异和文化差异。
地区差异:城近郊区的老年人对目前生活状况的满意度要低于远郊区县,城近郊区老年人提及最多的问题是“有宽敞的住房”,位于第二位的是“看病就医方便”和“增加服务社区”,位于第三位的是“合法权益受到保护”;而远郊区县老年人提及最多的问题是“生活有人照料”,其次是“经济上有人帮助”,第三是“看病就医方便”。
年龄差异:60-69岁老年人提出的需要解决的问题很多,主要涉及六个方面,根据老年人提及的多少来排序,这六个方面依次是:“生活有人照料”、“有宽敞的住房”、“看病就医方便”、“增加服务社区”、“经济上有人帮助”和“合法权益受到保护”;而7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所提的问题比较集中,主要是一个,即“生活有人照料”,而对其它问题提及的较少。
文化差异:老年人的受教育程度越高,没有问题的人数比例越低。受教育程度在小学及以下的老年人提及最多的问题是“生活有人照料”,受教育程度为初中和高中的老年人提及最多的问题是“有宽敞的住房”,而受过大专及以上教育的老年人提及最多的问题则是“增加服务社区”。
(四)中青年人的观点
大多数中青人愿意与老年人住在一起;近60%的中青年人不赞同老年人就业,主要原因是老人年龄偏高、身体不好以及老人应该享受生活;中青年人中90%以上在生活中都帮助老年人;中青年人认为老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不是很丰富;在养老方面,中青年人的看法与老年人一致,87%的人选择家庭作为老年人的养老场所;将近70%的中青年人赞同老年人再婚;中青年人认为老年人是社会的一笔宝贵财富,不是家庭的社会的负担。
(五)结论及对策
1、加强养老保障体系的建立,制定符合北京市情的养老政策。
养老问题是老龄问题中最重要的问题,它包括两项基本内容,即养老期间的经济保障和服务保障。关于经济保障,由于我市的老年人口以离退休人员为主,他们经济收入的主要来源是离退休金,因此,在发放离退休金时,一方面要保证离退休人员按时领到离退休金,另一方面要随着就业人员工资水平以及物价指数的变化,及时调整离退休金的金额,以保证老年人的实际生活水平。与此同时,还要不断完善北京市的养老保险制度,逐步减轻企业和个人的负担,使我市的养老工作步入良性循环。关于服务保障,目前北京市的养老方式主要是居家养老,这是我国传统的养老方式。调查发现,无论是老年人还是年轻人都倾向于这种养老方式,但是由于现在的家庭结构、规模正在发生变化,家庭的养老功能已趋于
弱化,不能完全满足老年人的各种需求,因此,应该把居家养老和规范化的社区服务相结合,把社区服务引入家庭,以弥补家庭养老的不足。只有做到家庭养老和社区养老的有机结合,才能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
2、发展老年教育,提高老年人口素质;
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真正做到老有所乐;拓宽老年人的就业渠道,实现老年人的社会价值。
3、搞好社区建设,发挥社区的助老服务功能
社区是老年人的主要活动场所和生活空间,随着家庭养老功能的减弱,老年人对社区的依赖性越来越强,对社区服务的需求也越来越多,因此,加强社区建设,充分发挥社区对老年人的服务功能是解决老龄问题的重要途径。目前,北京市的社区建设比较薄弱,不能适应老年人的各种需求,因此,在进行社区建设时,首先要加大对社区养老服务业的投入,通过多方位、多渠道筹集资金,加大投资力度。其次,增加社区老年人的服务设施和服务内容,主要包括医疗保健、家政服务、健康娱乐、学习教育、法律咨询等服务项目。第三,要培养一批高素质的社区管理人员和服务人员,提高社区为老年人的服务质量,不仅让老年人享受到有关的照顾资源,还要让老年人享受到高质量的服务。
关于需求调研报告范文 篇5
当今社会信息瞬息万变,人才竞争也愈趋激烈,如何在社会中定位,找到自身的坐标成了许多高校师生关注的问题,而在高职教育中,市场对高职学生各方面的要求是我们探索这片教育领域不可或缺的要素之一。为此,我系会计专业开展了市场调研活动,这次参与调查的人员主要有本专业的专业老师,调查的对象以企业为主,我们选取的企业有22家大、中、小型企业,其中大型企业2家,占9.09%,中型企业8家,占36.36%,小型企业12家,占54.55%。通过这次的调研,目的是希望能够了解市场对高职高专会计人才的需求状况,现将调查结果分析如下:
一、人才需求量分析
就我省的优势、支柱、特色和基础产业来看,发展非常迅速,据了解20xx年在建筑业中全省完成总产值达1888.3亿元,同比增长28%,增幅为历年之最;装备制造集中资源重点发展工程机械、电工电器、汽车、轨道交通设备4个优势产业,取得了喜人的效果,如工程机械产业20xx年实现销售收入130.48亿元,是20xx年的6.6倍多,全国10大工程机械基地,目前长沙销售收入居第二位,仅次于徐州,20xx年上述4大优势产业的工业总产值、主营业务收入和利润,占全行业比重已分别达67.01%、68.34%和64.96%。此外,还有旅游、文化、烟草、钢铁有色金属等行业增长态势发展前景非常乐观。从湖南省发改委获悉,20xx年起到20xx年,全省将全面实施基础产业发展工程,重点建设252个大项目,培育50个以上百亿企业集团,实现产业增加值1.2万亿元。湖南省针对本省5大类产业现状制定了基础产业发展工程规划,在这项“万亿产业”规划中,先进装备制造﹑精品钢材和有色金属材料﹑食品等三大产业,6年内将实现总销售收入逾2万亿元发展目标。湖南省基础产业发展规划“清单”中,5到10年内销售收入过千亿元的产业项目包括电子信息﹑新材料﹑石油化工﹑生物和医药﹑现代物流﹑文化和旅游等11个大产业,其中,引人注目的文化产业增加值将突破1200亿元。同时,湖南省还将通过提升生产工艺﹑产品质量和市场品牌等措施,大力改造传统产业项目。
另外,据中国新闻网公布的国家工商总局最新发布的一项统计表明,截止20xx年上半年,全国私营企业已达到了300万户,同比增长20%,增加近35万户,湖南私营企业达17万户,同比增长23%,增加近4万户,按调查结果推算,根据企业发规模的需要,每个企业配置1-2名会计人员,我省会计行业每年就需要增加5万人。湖南近几年高职高专类会计专业毕业生近7000人,加之外地毕业回湘学生人每年约1000人,根据往年毕业生就业调查得知,我院毕业生大多集中在中小企业的私营企业就业,通过我们电话调查、发放调查问卷、个别走访等形式的得知,中小企业,特别是小型的私营企业招聘的会计人员主要以高职高专的为主,他们认为高职高专的学生手能力强、敬业精神强,社会实践经验丰富,通过一段时间的环境熟悉后就能上手,符合企业发展的需要。
就本省统计局调查显示:在20xx年春季人才交流会上,共有250余家企事业单位进场招聘,提供了5000多个工作岗位,其中,需求量前三名的行业是汽贸、餐饮、医药保健,会计岗位需求量排在第三名,说明本专业人才市场需求旺盛。
以上情况说明,我们设置的本专业具备比较强的行业背景,市场对高职会计人才的需求比较大。
二、学历需求情况
根据调查时对单位了解的情况得知,用人单位在人才的使用上逐步趋于理智,用人浪费的现象得到了很大的改善,不再只注重文凭,而是以企业自身发展及节约成本为原则,注重用人的'实用性,希望应聘的人员能够一来就上手,从调查统计的结果得知,大专及以下的占69.6%,本科占16.7%,研究生占13.7%,所以中小企业特别是小型企业是高职高专人才需求的主体(学历需求的比例构成如图1所示):
三、岗位需求情况
企业对会计专业人才的岗位需求是我们确定专业方向的重要依据。根据调查资料的企业会计岗位有出纳、会计核算(包括主要包括成本会计、往来会计)、会计主管、预算会计、税务会计、财务预算、财务控制、财务分析、财务管理、审计和财务咨询、仓库管理等,其中企业特别是中小型企业的会计专业岗位主要有出纳、会计核算(包括主要包括成本会计、往来会计)、会计主管、税务会计,这将是我们高职类学生主要的岗位。
关于需求调研报告范文 篇6
近年来,县委、县政府深入实施“工业立县”的战略,把主攻工业作为经济工作的重心,工业区在经济发展中的地位日渐突出。经过几年的开发建设,工业区已成为我县工业经济发展的主战场,是县域经济发展的希望所在、增长点所在、推动力所在,是招商引资、提高经济开放度的有效载体,是调整产业结构、推进产业集聚的主要平台。但随着招商引资“一号工程”地位的确立,引进项目逐年增多,工业区的要素承载能力受到越来越严峻的考验。如何顺应形势,强化工业区的功能建设是当前亟待研究的重要问题。为此,我们对龙游经济开发区进行了走访调查,并根据开发区现有招商企业开工、建设、投产进度和招商趋势,综合开发区空间拓展和产业布局情况,对今后二年的要素需求进行分析预测,提出加强工业区建设的初步设想。
一、工业区现状
1、企业要素需求
(1)用工需求。工业区现有投产企业10家,职工1235人;预计到20xx年底新增投产企业13家,职工需求总数5000人左右;20xx年底投产企业总数27家,职工需求总数8000人左右。
(2)用水需求。20xx年,投产企业用水量119万吨;预计20xx年底投产企业日用水量1万吨左右,20xx年底将达1.5万吨左右。
(3)用电需求。到20xx年底,装机容量1.3万千伏·安,投产企业用电量2300万千瓦时;预计20xx年底装机容量2万千伏·安,全年用电量4500万千瓦时左右;20xx年底装机容量2.5万千伏·安,全年用电量6000万千瓦时左右。
2、工业区要素承载能力
(1)用工。随着企业的发展,我县已由劳务输出地向劳务输入转变,劳动力优势已不复存在,企业用工基本上以外地引进为主,招工难是我县部分劳动密集型企业遇到的普遍现象。开发区企业到20xx年底将新增6800名职工,如何帮助企业突破招工瓶颈是摆在相关部门面前的一道难题。
(2)用水。开发区已完成了工业、生活供水管网及日供应2.5万吨工业水厂建设,并正常投入供水,能满足20xx年底企业日用水量1.5万吨左右的需求。
(3)用电。现有企业线路由城北变电所接入,随着入区企业的增多,35千伏城北变电所已不能满足企业生产的需要。
3、工业区综合配套设施
(1)交通。到目前止,开发区无专门的公交线路,职工上班、进城只能依赖自备交通工具或现有农村线路营运车辆。
(2)治安。开发区外地职工多,人员复杂,偷盗现象时有发生,而企业对外来职工情况不了解,管理难度大。
(3)生活设施。开发区职工吃、住、娱乐、购物等生活设施还未配套,职工住宿只能分散在当地百姓家,业余生活单调,既不利于社会治安管理,更不利于职工队伍的稳定。
(4)公益设施。开发区路灯未投入使用,夜班职工上下班安全得不到保障;医院、学校等设施不配套,给职工就医、子女入学带来很大困难。
二、开发区亟待解决的问题
1、基础设施方面
(1)开发区亮化工程。开发区已完成了五纵八横道路中粒层沥青面的浇筑,铺设长度近23公里,但路灯设施建设未跟上,开发区夜晚漆黑一片,给企业生产生活带来很大困难。
(2)变电所建设。35千伏的城北变电所已达满负荷,不能再满足后续投产企业的需要;而且由城北接入企业供电线路过长,投入成本高。开发区建设110千伏变电所既可降低企业投入成本,也可满足日益增多的投产企业的需求。
2、综合配套设施方面
(1)公共交通。到目前止,开发区已有1200多职工,到年底将增至5000人左右,没有专门的公交车,职工上下班极为不便,交通问题给职工生活、企业招工、生产都带来较大影响。
(2)区内治安。开发区从外地引进职工多,如浙昕钻饰90以上是外地职工,随着投产企业的增多,外地职工比例还将进一步增大,暂住人口依靠企业自身力量难以管理;由于区内无治安管理单位,偷盗现象时有发生,影响了企业的正常生产。
(3)污水处理。特种纸是龙游经济开发区规划的一大产业,环境保护对造纸企业的污水排放提出越来越高的要求。因污水处理设施不完备,开发区现有造纸企业污水经排污管网直接排放,对环境产生了一定的影响,随着投产企业的增多,这一矛盾必将越来越突出。要加快建立污水处理系统,解决工业区企业污水出路问题。
3、职能部门服务方面
(1)企业用工。招工难已成为入区企业的共性问题,有关部门应将破解招工难题作为服务企业的当务之急,采取积极有效措施,使企业招工难题得以缓和。同时引智和培育并举提高劳动者质量,在制定出台人才引进和培育政策时,优先考虑产业发展对人才和技术的要求,积极引导企业与职业技能教育联合,实施特色学校工程,提高劳动者质量。
(2)项目审批。去年工业服务月以来,项目审批一改过去的串联式审批为并联式审批,办事时限压缩了35左右。但有的职能部门服务上还存在一定问题,在审批过程中急事急办做得不到位,影响了业主的投资积极性。
(3)302国道收费站问题。开发区企业的煤、原材料、产品进出均需通过320国道收费站,过多的过路费使企业运输成本大幅上升,加重了企业负担。
三、对策及建议
针对目前开发区建设中存在的问题,要坚持工业区经济主战场的地位不动摇,进一步创新思路,深挖潜力,在转变职能和资源整合上狠下功夫,全力推进开发区繁荣工程,加快构筑环境更加优越、条件更加良好的工业经济发展平台。
(一)职能转变
1、转变部门职能,强化责任机制。
(1)公交车。加强引导,促进交通部门适时起动开发区公交线路,以方便职工上下班为主要目的,安排车辆班次。
(2)收费站。开辟开发区企业运输绿色通道,通过对企业原材物料及产品运输量的调研,确定每家企业免费通行车辆数,及时发放免费通行证。
(3)治安管理。建议小南海派出所搬迁至开发区,或由派出所向开发区派出驻勤点,增强开发区治安管理力度。经常性开展开发区及周边治安要素调查和不稳定因素的排查化解工作,积极推进工业区治安防控建设,依法打击各类偷盗企业财物、阻挠建设施工等违法犯罪活动,最大限度地遏制、減少案件的发生,保障工业区建设顺利进行。
2、整合部门力量,推进开发区建设。
相关部门要加强对开发区建设的扶持力度,整合优势资源向开发区倾斜。一是多方筹集资金,加大投入力度。开发区建设速度慢的很大因素是投入不足,纯靠县财政的资金是有限的。政府要加强与金融部门协调,筹措信贷资金,或鼓励社会资本投资、吸引外商投资等方式筹资。二是加强项目包装,争取上级支持。相关职能部门都有一定的资源优势,政府要加以引导,尽可能将优势引向开发区。如电力线路建设,加以包装,争取列入农网或城网改造项目;道路网络建设争取列入交通部门的改造项目;浙西渡假村可争取列入水利部门的改造项目,等等,以上级的政策支持推动开发区的建设,降低开发区自身投入成本,加快建设进度。
(二)繁荣开发区工程
1、政府推动。将原模环、士元和兰塘三个乡的办公楼转让,统筹规划,联合建造模环乡和开发区办公大楼,提高资源利用率。
2、部门配合。公安部门应将小南海派出所搬迁至开发区,既有利于解决茗皇公司与派出所的用地纠纷,有利于开发区的治安管理。电信、移动、广电、交通、电力等部门也应加强与开发区的沟通,加快开发区配套工程建设,促进开发区功能设施进一步完善,增强开发区吸聚能力。
3、企业自建。征求企业意见,为有能力、有意向的企业规划生活用地,由企业自行投资建造,方便职工生活。
4、开发商建设。采用市场化运作手段,转让区内综合配套场所用地,由开发商投资建设区内生活、娱乐、商业等设施场所,再向企业出租或拍卖职工住房。
关于需求调研报告范文 篇7
摘要:本文以社区居民的教育需求和教育参与为主题开展了调研。经过对社区居民教育需求现状的分析,对社区居民教育参与行为选择的调查,本文认为当前的社区教育存在的问题主要有:社区居民的学习观念还不够深;社区居民的社区教育意识还不够强;社区居民参与教育培训活动不普及。社区内各种群体层次上的差异,也是影响居民参与社区教育的重要原因。针对上述问题,就今后社区教育工作应如何开展,提出了社区教育应以教为学习者提供服务,以适应学习者特征及其需求为教育培训活动的目标和内容。社区教育一是要注意针对成人学习需求的特点;二是要引导教育需求,关注弱势群体,提高社区教育参与率;三是要营造社区教育的良好环境;四是要有财政和政策的支撑,把终身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
xx街道位于xx区的,是一个典型的老城厢。随着旧区改造进程的加快,社区中居民的文化层次和文化需求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为了建设学习型社区,使社区教育工作的开展有针对性,让居民的教育需求得到最大的满足,我们对社区内居民开展了专项调查。调查方式包括问卷调查、座谈调查、典型调查和个别访谈。以下是调研后的反馈结果和情况分析:
一、调研结果及分析
(一) 社区居民基本特点
xx社区居民多元化的生活和教育背景,形成多元的教育需求。调查显示:
接受调查的社区居民中,以女性居多,女性占%,男性占%;年龄结构跨度较大,其中30岁以下x人、30-40岁x人、40-50岁x人、50-60岁x人、60岁以上x人;文化程度不同,,初中文化x人、高中文化x人,大专文化程度x人,大学极其以上文化程度x人。接受调查的社区居民的职业分布:党政机关干部xx人、事业单位职工x人、企业经营者xx人、外资企业职工xx人、国营企业职工x人、民营企业职工xx人、个体工商业者xx人、自由职业者xx人,下待岗人员x人,其他x人。接受调查的社区居民的收入分布:家庭年收入3万以下x户、3-3万x户、家庭年收入5-10万xx户、10-20万xx户,20万以上x户。每月学习费用支出50元以下x人、50-100元x人、100-200元x人、支出200-500元xx人、500-1000元xx人、1000元以上xx人。调查显示:(1)社区居民的家庭经济收入和生活水平大多相对稳定;(2)社区居民素质具有基础性、潜在性、相对稳定性与可发展性,构成了居民未来发展的重要基础,对社区居民的学习活动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和能动的作用。
(二)社区居民教育需求现状
1、社区居民的学习观念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在人的一生中接受各种形式的教育正在成为现代人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教育改变生活的观念,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人所认同。终身学习理念不断深入人心,大大转变了传统的教育观和学习观。调查显示,社区居民中,普遍赞同“活到老、学到老”,认可“工作生活中需要知识和能力,所以要不断学习”的观点,选择“实践是学习,与人交流也是学习”、“所有人都能学习,但存在个体差异”的主张。只有少数人对学习的本质缺少正确、全面的理解,极少数的人固守“学习就是上学念书,学书本知识”,“学习只是年轻人的事”这一观念。
社区居民对工作后的继续学习提高的认同程度有所提升,日益增长的学习需求是社区居民参与市民学校的学习活动,主动、持续学习的内在动因和决定因素。社区居民比较普遍地认识了继续学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在询问“持续不断的学习对自己有什么意义”时,根据意义的重要程度排序,列在前3位的是
排在第一位:可以更新知识,增长才干,充实自己,使生活更有意义
排在第二位:不学习就要落伍,会被社会淘汰
排在第三位:提高个人修养,满足个人兴趣、爱好
对于是否有继续学习和提高的必要,在被访者中认为很有必要和有必要的占%,其中前者占%,后者占%。x%的人认为无所谓,x%的人认为必要性不大或没必要。文化程度越高的社区居民对终身学习、持续学习的的认同度越高。
2、社区居民对子女的教育期望
社区居民对子女文化程度的预期处于较高的水平。有%的希望自己的子女至少要大专毕业,其中,%的人希望自己的子女接受大学本科及以上的教育。本项调查显示,被调查者的受教育程度与经济收入成正比,与对孩子的受教育期望值也成正比。值得注意的是一些学历较低、经济困难的家庭对孩子的教育呈放任态度,认为孩子读不读书无所谓。个别家庭想让孩子早些工作,放弃继续学习的机会。
社区居民对子女教育关注的另一个偏向,就是家庭文化教育消费支出主要用于子女,有%的家庭主要用于子女,仅有%用于自己。
3、社区居民的社区教育意识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社区建设的地位日益突出,社区越来越成为社区居民工作、学习、生活以及休闲娱乐的重要场所。人们的社区教育理想体现出对社区教育价值的追求。经过几年的广泛宣传,社区教育已经产生一定的影响力,人们的社区教育意识在不断提升,但离家喻户晓、深入人心,还存在一定差距。据调查统计,有90%以上的被调查居民知道社区教育,但真正参加社区教育的不足4%。
社区居民对社区教育抱有多方面的期待,他们企盼“组织更多不同层次的志愿者,参与社区教育”,渴望就近“开办图书馆(阅览室),设立少年、老年活动中心”,希望“社区内的教育文化设施向社会开放,方便居民学习、娱乐、健身”,其中最希望解决的问题是“扩大社区教育的受益面,加大资金的投入,使教育设施、活动场地更多一些”。
社区居民不满足于以往封闭的生活,希望主动参与社区交往和社区活动。选择愿意参加社区的公益活动的占%,愿意参加社区文化教育活动的占%,愿意增进邻里之间的交往的占%。愿意为小区建设出谋划策的占%,
4、社区居民的学习意愿
参与社区教育的目的多种多样,性别、年龄、职业、教育程度以及经济状况等方面的差异都会影响个体教育需求。人们对提高自身知识水平的愿望迫切,渴望通过学习,使自身的知识结构得到调节和优化,同时健康观念在发生变化,珍视生命健康,重视生活质量,关注法律,成为社区居民学习取向和精神追求的主流。
社区居民多元的教育需求中,青年人对知识和技能的需求愿望强烈,调查显示,社区中青年人主要青睐计算机、外语和科技,选择前瞻性和实用性特点突出;中年人倾向于计算机、健康与卫生保健和外语;老年人主要选择与老年人密切相关的安全、赡养、医疗保健、心理调适等休闲类课程科目,而且他们希望参加没有压力、较少功利性的学习活动。
社区居民选择社区教育的学习方式呈现分散而多元的趋势,多数倾向于采用业余的、短期培训的、讲座式的、远程式的方式进行自主、选择性学习。
(三)社区居民教育参与行为的选择
1、看电视、读书看报是社区居民最主要、最便捷的学习方式
随着我国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闲暇时间的增多,闲暇生活聚焦于学习是一种必然的选择,社区居民日益增长的教育需求和学习时间的增多,为社区教育提供了可能性。
调查显示,看电视、听广播、读书看报是社区居民与社会互动的主要中介,也是他们获得信息、愉悦性情、追求精神生活的重要渠道。
本次调查将社区居民喜爱的余暇活动分为8类,被调查者选择前5位的排序为:第一,看电视;第二,阅读书报;第三,体育健身;第四,与朋友交往;第五,文化活动。询问家庭成员闲暇时间主要的`学习活动,收听收看广播电视的占%,在家阅读报刊杂志,获取知识信息的占%。
看电视、读书看报作为社区居民最主要、最便捷的学习方式,其优势,具有大众性、普及性、灵活自主性。其局限性在于,它以散居在家的“受传型活动为主”,即以看电视、听广播、读书看报等方式接受大众传媒学习活动为主,反映社区居民的教育活动比较单一,学习方式较为被动。
2、社区居民上网学习、获取信息与年龄成反比,与文化程度成正比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计算机和网络迅速发展,互联网进入社区和家庭,使人们实现了信息上的平等和资源上的共享,对社区教育产生全方位的影响,成为社区教育和终身学习的重要途径。积极利用互联网,开展网络远程教育,创设网络社区、网络图书馆,实现教育资源多元化,正在成为社区教育的重要载体和发展趋势。
互联网是社区居民接触较少的媒介,不会使用计算机,对互联网陌生、文化程度和经济条件的影响是最主要的因素。要使社区居民尽可能地与时代同步,需要通过社区信息化水准的提升,提高社区居民参与信息化的程度,向社区居民普及网络知识和计算机操作技术,增加适合社区居民的网络内容及信息方式,使有条件的街道都能开展现代远程教育,搭建起社区居民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平台。
上网学习,对于较快接受新事物、追赶潮流的青年人,吸引力更大。据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有关“社区青年与网络关系”调研报告显示:社区青年对信息化服务需求中,位居榜首的是“网络学习”(%),列在2-5位的是:网上交流(%)、信息浏览与发布(%)、网上购物(%)、网上求职(%)。从中可以看出,网上学习和网上交流是社区青年需求方面的一个特点。
本次调查显示,社区居民上网学习、获取信息与年龄成反比,与文化程度成正比。在被调查的社区居民中,个人业余时间选择上网的仅占x%,家庭成员上网学习知识、获得信息的占x%。
3、社区居民参与教育培训活动不普及
社区居民选择闲暇时间的支配意向比较集中于媒体接触,对于去社区接受“教育培训”选择率偏低,仅占x%。
调查表明:社区居民参与社区教育的广度和深度相对比较低,参与者的广泛性不够,大多数是离退休人员,社区单位参与和在职人员参与率不高。这种状况的形成主要是目前的社区教育缺乏吸引他们参与的师资和条件。
社区居民参与社区各项活动的比率相对也比较低。在调查参加过社区教育中的哪些培训活动时,参加居委会组织的文化娱乐和体育健身活动的占%,参加市民学校学习的占%,参加各类社会文化培训班或讲座的占%,参加学历教育、资格证书培训的占x%,参加社会力量办学培训的占x%,参加其他活动项目的占%。接受调查者的数据与社区实际居住人口的参与社区教育的比例有较大的出入,主要是接受调查者主要是一些社区活动的积极分子。
4.影响社区居民参与学习的主要原因
影响社区居民参与社区教育主要原因,排在首位的是“工作忙,生活负担重,没有精力”,主要集中于31-50岁的社区居民,他们中%是在职人员,%为临时工。第二位的是“社区没有开设所需的课程和培训项目”,其中,%是在学人员,%是在职人员。第三位的是“年纪大,记忆力差,学习吃力”,%为离退休人员;在离退休人员中近三分之一的人怕参与社区教育会跟不上。
值得注意的是,在随机调查的失业或下岗人员中,这部分人群是社区中的弱势群体,他们经济地位较低,并最容易失业、下岗,自身学历偏低,技能结构单一、不能适应急剧变化的社会是。但这部分人群却游离与社区教育之外,不愿参加市民学校的学习和接受终身教育的理念。
二、思考与建议
教育是为学习者服务的。学习者的特征及其需求决定教育培训活动的目标和内容,也应该成为改进教育教学活动的依据。
1、要注意针对成人学习需求的特点
社区教育的主体主要是成人,成人的学习意向产生于生活、职业的实际需要,学习目标和内容与职业需要同步发展,成人学习带有鲜明的现实性和针对性。在确定社区教育课程目标时,需要综合考虑社区居民个体需求、社会需求。因此,社区教育课程要多样化,学历的与非学历的,功利性的与非功利性的、休闲性的与职业性的,基础性的、提高性的与创造性的统筹兼顾,并形成特色,以适应不同群体、不同目的的需求。
2、引导教育需求,关注弱势群体,提高社区教育参与率
主动参与是开展社区教育的一个基本条件。这里主动参与既是指学习者参与教学活动,更是指通过学习,提高社区居民对社会以及社区的参与。要研究社区成人学习者的意愿,研究通过什么样的教学媒体、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帮助学习者实现自己的目标,并把各种教育资源优化组合,互为补充地提供给学习者。
在引导社区居民教育需求时,要帮助他们排除参与学习的各种障碍,包括学业素质障碍,心理准备障碍和支持体系的障碍等,提高社区居民的培训参与率。
社区弱势群体的学习驱动力相对比较低,需要在组织策略、培训内容、活动方式等方面体现出“教育关怀”。要深入调查和分析弱势群体的状况及其分布,掌握弱势群体对社区教育的需求,有针对性地提供各种补偿性、提高性的教育培训,着力开发各种灵活的培训课程,实施菜单式培训,以多种途径满足需求。同时要认真研究有关的政策。比如学习成果的评估和认定,就业指导,救助性措施等。
3、营造社区教育的良好环境
营造社区教育的良好环境,就是要创造一个充满学习氛围和学习机会的环境,以满足社区成员的学习需求,其目标就是构建学习型的社区。
要强调整个社会的参与,即社会各个部门、单位、组织及社会方方面面均应为终身学习提供服务,充分发掘社会各方面的资源转化为教育资源、教育手段,形成终身学习的网络。终身学习、多元化学习要求的内涵是“全”,它是通过网络来实现的,通过技术和组织的网络来实现。社区教育资源的整合,也需要通过协调、引导、优化来实现。
4、财政和政策的支撑,把终身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
目前要建设学习型城市,终身教育的理念在广大市民中正逐步形成,终身教育的工作主体是社区市民学校,但是终身教育并没有纳入国民教育体系,使得社区市民学校在经费、师资、设施上与广大市民的需求不相适应。在师资方面;市民学校的教师基本上是一些中学教师和社会自愿者,他们精神可嘉但是缺乏市民学校教育的经验。往往教学都感到很累,没有一支专业的市民学校师资队伍。设施方面,市民学校办学场所主要利用中学的教学场所,在时间和功能上存在着不便和矛盾。市民学校的学员是以55-70岁的老年人为主体,他们普遍反映,双休日是三代人团聚的时间,也是最繁忙的时间。随着上海经济的增长,普教经费也在同步增长,但学生在减少;而社区市民学校潜在学生的增加,则不能得到相应的投入的增长。因此,希望能把市民的终身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以便在经费、师资、设施上得到更好的保证。
关于需求调研报告范文 篇8
人口老龄化是世界人口发展的一大趋势,预计在二十一世纪三、四十年代将达到高潮。目前,这一问题受到世界各国的普遍关注。
北京市在80年代末就已经步入老龄化社会,90年代以来,人口老龄化程度不断加剧,人口老化形势日益严峻,老年人口无论是在数量上还是在总人口中的比重都在不断提高。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的加剧,老龄问题即老年人的需求问题和人口老龄化所带来的社会经济问题日益突出,对社会经济发展产生了不容忽视的影响。解决北京市的老龄问题,北京市统计局最近在全市范围内进行了老年人生活现状及需求的抽样调查。
(一)老年人的生活现状
大多数老年人与子女居住在一起。从老年人的居住方式看,70%的老年人与子女居住在一起;近三分之二的老年人享受离退休待遇;老年人的就业比例较低;老年人的经济来源主要是离退休金;80%以上的老年人生活能够自理;老年人公费医疗的比例达到60%;老年人的娱乐活动较为单一。
(二)老年人对一些问题的看法
老年人大多愿意与子妇住在一起;三分之一的老年人对自己的经济状况表示满意;绝大多数老年人选择家庭养老;半数以上的老年人赞同再婚;大多数老年人没有学习的兴趣;60%的老年人肯定自己的社会价值。
(三)老年人最需要解决的问题
老年人提及最多的问题是“生活有人照料”,其次是“有宽敞的住房”,第三是“经济上有人帮助”和“看病就医方便”,另外,还有一定比例的老年人提出要“增加服务社区”,而提到其它问题的老年人较少。老年人所提出的问题存在着地区差异、年龄差异和文化差异。
地区差异:城近郊区的老年人对目前生活状况的满意度要低于远郊区县,城近郊区老年人提及最多的问题是“有宽敞的住房”,位于第二位的是“看病就医方便”和“增加服务社区”,位于第三位的是“合法权益受到保护”;而远郊区县老年人提及最多的问题是“生活有人照料”,其次是“经济上有人帮助”,第三是“看病就医方便”。
年龄差异:60-69岁老年人提出的需要解决的问题很多,主要涉及六个方面,根据老年人提及的多少来排序,这六个方面依次是:“生活有人照料”、“有宽敞的住房”、“看病就医方便”、“增加服务社区”、“经济上有人帮助”和“合法权益受到保护”;而7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所提的问题比较集中,主要是一个,即“生活有人照料”,而对其它问题提及的较少。
文化差异:老年人的受教育程度越高,没有问题的人数比例越低。受教育程度在小学及以下的老年人提及最多的问题是“生活有人照料”,受教育程度为初中和高中的老年人提及最多的问题是“有宽敞的住房”,而受过大专及以上教育的老年人提及最多的问题则是“增加服务社区”。
(四)中青年人的观点
大多数中青人愿意与老年人住在一起;近60%的中青年人不赞同老年人就业,主要原因是老人年龄偏高、身体不好以及老人应该享受生活;中青年人中90%以上在生活中都帮助老年人;中青年人认为老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不是很丰富;在养老方面,中青年人的看法与老年人一致,87%的人选择家庭作为老年人的养老场所;将近70%的中青年人赞同老年人再婚;中青年人认为老年人是社会的一笔宝贵财富,不是家庭的社会的负担。
(五)结论及对策
1、加强养老保障体系的建立,制定符合北京市情的养老政策。
养老问题是老龄问题中最重要的问题,它包括两项基本内容,即养老期间的经济保障和服务保障。关于经济保障,由于我市的老年人口以离退休人员为主,他们经济收入的主要来源是离退休金,因此,在发放离退休金时,一方面要保证离退休人员按时领到离退休金,另一方面要随着就业人员工资水平以及物价指数的变化,及时调整离退休金的金额,以保证老年人的实际生活水平。与此同时,还要不断完善北京市的养老保险制度,逐步减轻企业和个人的负担,使我市的养老工作步入良性循环。关于服务保障,目前北京市的养老方式主要是居家养老,这是我国传统的养老方式。调查发现,无论是老年人还是年轻人都倾向于这种养老方式,但是由于现在的家庭结构、规模正在发生变化,家庭的养老功能已趋于
弱化,不能完全满足老年人的各种需求,因此,应该把居家养老和规范化的社区服务相结合,把社区服务引入家庭,以弥补家庭养老的不足。只有做到家庭养老和社区养老的有机结合,才能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
2、发展老年教育,提高老年人口素质;
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真正做到老有所乐;拓宽老年人的就业渠道,实现老年人的社会价值。
3、搞好社区建设,发挥社区的助老服务功能
社区是老年人的主要活动场所和生活空间,随着家庭养老功能的减弱,老年人对社区的依赖性越来越强,对社区服务的需求也越来越多,因此,加强社区建设,充分发挥社区对老年人的服务功能是解决老龄问题的重要途径。目前,北京市的社区建设比较薄弱,不能适应老年人的各种需求,因此,在进行社区建设时,首先要加大对社区养老服务业的投入,通过多方位、多渠道筹集资金,加大投资力度。其次,增加社区老年人的服务设施和服务内容,主要包括医疗保健、家政服务、健康娱乐、学习教育、法律咨询等服务项目。第三,要培养一批高素质的社区管理人员和服务人员,提高社区为老年人的服务质量,不仅让老年人享受到有关的照顾资源,还要让老年人享受到高质量的服务。
关于需求调研报告范文 篇9
一、当前促进消费的潜力分析
(一)主要收入分析
就我县农村来讲,收入主要有经济作物收入、外出打工收入两大块。单纯靠农业收入(经济作物为主)的农民不到总数的一半。经济作物发展起来的镇(街道),农民收入主要是靠销售苹果、樱桃、葡萄等经济作物,经济作物没有发展起来的镇(街道),农民收入主要靠在当地或外地企业打工工资。
我县是山区县,也是农业大县,农民在人口中占比达到70%,增加农民收入是增加我县居民消费能力的重要举措。
全面增加农民收入的根本还是增加农民从土地上的收入。就我县来说种植经济作物,经济效益不错,有部分农民依靠勤劳吃苦走上了富裕的道路。但是从整个面上来说,农民整体收入不高。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我县是山区县,人均土地少;二是机械化程度低,农民生产效率低,经济作物效益还好,种植粮食基本是亏本;三是土地流转规模小,没有规模化生产优势。目前我县种植小麦不到5000亩,在没有发展经济作物的镇(街道),大批良田闲置或者荒废。
我县是山区县,通过近十几年的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的实施,农业机械化程度越来越高。但是由于我县人均耕地少,土地分散,种植农艺粗放,农业机械使用效率并不高,作用也仅仅是替代了原来的镢头和锄头。
土地流转是改变土地分散的办法,但是目前由于土地种植效率不高
关于需求调研报告范文相关文章:
★ 调研报告范文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