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水利局长会议上的讲话
在水利局长会议上的讲话(精选5篇)
在水利局长会议上的讲话 篇1同志们:
利用这次全市农村工作会议的机会,我们召开全市水利局长座谈会,主要任务是:深入贯彻落实全省水利局长会议和全市农村工作会议精神,总结20xx年水利工作成绩,安排部署20xx年水利重点工作。刚才,各地总结交流了过去一年的特色亮点工作,提出了很好的工作建议,局领导对分管工作讲了具体要求,我都赞同。下面,我再强调三点:
一、20xx年水利工作成绩显著
一年来,全市水利系统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开拓创新,扎实工作,治水兴水掀起新高潮,水利工作取得新成效,为全市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奠定了坚实的水利基础。市水利局荣获全国水利系统先进集体、全省河道采砂管理工作考核第一名,当阳市、枝江市、秭归县、长阳自治县和市东风渠灌区管理局荣获全省水利工作先进集体。
(一)项目工作再创佳绩。全年争取国家水利建设补助资金11.4亿元,同比增长16.3%。市政府专题研究农村饮水安全工作,落实6190万元用于宜昌城郊饮水安全工程建设补助和县市区“以奖代补”。市、县、乡三级水利部门扎实开展 “安全饮水惠农家”活动,赢得广泛好评。沮漳河防洪治理、向家草坝水闸除险加固工程顺利开工,三峡后续规划长江崩岸治理及五峰、远安新建中型水库等重大项目已下达中央投资计划。宜都、远安、五峰进入全国第六批“小农水”重点县,全市“小农水”重点县再次实现全覆盖。
(二)水生态文明建设加快推进。全国节水型社会试点顺利通过验收。全市水功能区划定,县级“三条红线”管理控制指标分解下达、考核办法出台,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体系基本建立。全市集中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达到93.8%以上。开展黄柏河东支流域综合治理,完成西北口网箱养殖设施清理,启动西北口水资源保护“两减一扶”工程,开展流域磷矿开采总量控制和排污总量控制研究,建立磷矿企业环境监管、水质监测等长效机制。水保方案审批纳入市级重点项目并联审批,兴山、秭归、远安、宜都、五峰获评全国第二批水土保持监督管理能力县。夷陵获评国家水土保持生态文明综合治理示范县。
(三)深化改革全面启动。会同市环保局编制上报“河长制”实施方案,启动城区河道水库勘界工作。积极推进简政放权,首批下放15项行政权力。研究黄柏河流域水源地保护综合执法改革方案,探索跨行业、跨部门的水资源保护综合执法新机制。夷陵区、宜都市分别纳入全国农田水利设施产权制度改革试点和全国首批水权改革试点。推进事业单位分类改革,新增设立市农村供水管理中心、市水资源管理中心,市局直属事业单位全额拨款编制由22名增加到55名,长期以来制约市直水利改革发展的机构人员问题得到合理解决。8个县(市、区)经编制部门批准成立质量与安监机构,6个县(市、区)成立农村饮水安全专管机构。
(四)防汛抗旱再夺胜利。汛期有效应对15场次较强降雨,第一时间处置各类突发事件,全市未发生一起因洪涝灾害死亡事件。兴山县成功处置“9.4”石家坝山体坍塌堵塞河道险情,受到省厅通报表扬。战胜持续高温干旱灾害,协调漳河水库在死水位情况下向当阳抽水抗旱。全市累计提供抗旱用水9000多万立方米,实现浇灌面积77.4万亩,临时解决2.7万人饮水困难,为粮食生产“十一连增”及全市六大农业特色产业发展提供了用水保障。
(五)依法治水上新台阶。市级水利综合执法全面实施。加强长江禁采管理,落实乡镇政府对小型采砂船只的监管责任,严格巡查通报、季度测评制度,完善联合执法、目标考核机制,长江禁采管理秩序持续可控。狠抓在建工程质量与安全管理,加大质量“飞检”工作力度,联合质监部门对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小农水”重点县项目管材质量进行检测,严肃查处违规行为,全市水利工程建设质量保持稳定,全年未发生较大以上质量和安全事故。全市2个项目荣获“江汉杯”。
(六)作风建设不断加强。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积极整改“四风”问题,全市水利系统作风建设得到明显加强。聚焦政务效能提升,市水利局制定《政务督查管理办法》、《工作计划管理办法》、《科室年度目标管理综合考评办法》和《机关工作人员考核办法》,将全局性工作纳入科室、个人工作计划,落实责任领导、责任科室和责任人,建立责任传导机制;重点工作推行“工作路线图”管理,按时间节点督办落实,完成情况纳入科室月度、年度考核和个人绩效考核,并与评先选优挂钩,狠抓工作落实,着力提质增效。
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认识到水利工作还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是水生态环境恶化。长期以来重开发轻保护、重水量轻水质的管理模式,导致水资源质量下降,饮用水水源地保护与地方经济发展矛盾突出,小型水库因投肥养殖水质状况堪忧,部分河道因水电站生态流量监管缺乏而断流。二是城区水利薄弱。城区水利管理体制不顺,事权划分不清,水利设施建设滞后,水利管理问题突出。三是农村水利需要加强。农村饮水安全工程难以满足群众的迫切需求,农田排灌设施与农业特色产业发展需求不配套问题严重。四是水利建设市场亟需规范。水利工程围标串标、非法转包问题突出,在建工程现场监管力量不足,存在质量与安全隐患。五是队伍建设需要加强。基层水利专业人才缺乏,建管机构不健全,不适应大规模水利建设管理的需要。这些问题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水利工作需要解决的重大任务,各地各单位必须高度重视、全力以赴、加快推进。
二、扎实做好20xx年水利工作
20xx年是实施水利发展“”规划的收官之年,也是为“十三五”水利发展奠定基础的关键一年。做好今年的工作,要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及xx届三中、四中全会和全省水利局长会议精神,坚持法治引领、改革创新、城乡统筹、建管并举,大力建设水生态文明,努力在转型发展上寻求新突破,在提质增效上迈出新步伐,在改善民生上取得新进展,为加快建设现代化特大城市提供有力水利支撑。
总的工作目标是:确保防洪安全、供水安全、资金安全、生产安全、干部安全;争取国家水利资金8亿元以上;力争水资源“三条红线”管理达到控制指标,江河湖库水质达标率稳中有升;水利工程项目质量明显提升,杜绝较大及以上质量与生产安全事故;力争全面解决农村饮水安全问题;新增、恢复和改善灌溉面积20万亩;人为水土流失得到有效遏制;水事管理秩序持续稳定;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全面落实。重点抓好六个方面的工作:
(一)突出项目兴水,着力抓好水利项目工作。一是抓好水利规划工作。完成城区现代水利发展规划、“十三五”全市水利发展规划、黄柏河流域及东风渠灌区水资源配置规划、三峡库区水资源保护规划、黄柏河流域水资源保护规划、水生态文明建设规划、宜昌城区水土保持规划、全市湖泊保护规划及点军桥边河、联棚河流域综合规划。二是加快项目前期工作。推进沮漳河防洪治理(当阳下段、枝江段)、三峡后续规划长江崩岸治理、清江干流综合治理、秭归泗溪和兴山两河口新建水库工程、新建小型水库工程、官庄水库至周家嘴水库引调水工程、东宜供水改造工程、东风渠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等重点项目前期工作,确保项目拿得出、报得上。开展黄柏河东支流域及东风渠灌区生态补偿研究、宜昌城区江滩综合整治研究。三是大力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各地要按照“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实施、高质量建设、高水平管理”的要求,确保年底完成30个特困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和“”农村饮水安全规划建设任务。同时要按照水利部、省政府的要求,自筹资金同步解决规划外的饮水不安全人口;已解决但标准不高、入户率不够的纳入“十三五”提质增效目标任务。农村饮水安全工作纳入今年全市“三万”活动,有关县市区要按照统一部署,确保在5月中旬前完成“三万”活动10万人饮水安全工程建设任务。宜昌城区4.69万人饮水安全提质增效项目,西陵区、点军区、猇亭区和宜昌高新区要在今年3月份前完成建设方案,确保年底完成总体任务的50%,明年全部完成。要建立县级农村饮水安全维修养护基金,落实集中供水工程管护单位,切实加强工程建后管护。要迅速启动全市农村饮水安全普查工作,7月底以前建立全市联网共享的农村饮水安全管理信息系统。要科学编制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提质增效“十三五”规划,逐步实现“户户通自来水、人人饮放心水”的目标。四是抓好重点水利工程建设。抓好9个全国“小农水”重点县、3个现代省级农业重点县项目建设,改造末级渠系500公里,确保在全省绩效考评中继续保持领先地位。完成东风渠灌区、枝江三洲灌区、远安沮东灌区节水改造和续建配套项目年度建设任务,进一步提高农田灌排保障能力。中小河流治理是当前国家水利投入的重点,要抓住机遇,加快建设步伐,要加快实施三峡后续工作长江中下游影响处理河道整治工程20xx年度项目、沮漳河近期防洪治理工程(当阳上段)、香溪河防洪综合治理工程(古夫河段),完成11个中小河流治理项目建设任务,并启动宜都市全国中小河流治理重点县项目建设。点军区、伍家岗区要加大桥边河、柏临河治理工作力度,保障项目顺利实施。五峰关门岩、远安付家河都是为县城供水的水源工程,两地要高度重视,优化施工组织,力争尽早完工受益。完成53座一般小(2)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推进20座农村水电站安全生产标准化达标评级,完成“”农村水电电气化项目、小水电以电代燃项目和58个农村水电增效扩容改造项目建设,新增、改造小水电装机4万千瓦。
(二)突出生态护水,着力推进水生态文明建设。一是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从今年开始市政府将对各县市区政府 “三条红线”落实情况进行全面考核,各地要高度重视,进一步加强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取水许可管理,全面掌握取水情况,确保用水总量不超红线。要大力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抓好用水计划管理和水平衡测试工作,创建节水型载体30家以上。要加强水功能区管理,强化入河排污口设置论证工作,建立入河排污口管理台账,确保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达80%以上。二是加强饮用水水源地保护。水源地保护工作纳入市委市政府对县市区综合目标考核,各地要对照考核细则抓好集中式饮用水源地达标建设,确保水质达标率100%。远安县、夷陵区及市黄柏河流域管理局要加强黄柏河东支流域综合治理,完成流域水质在线监测系统建设,大力实施西北口水库水资源保护“两减一扶”工程,配合市政协研究黄柏河东支流域磷矿开采消减水污染的关键技术措施,推动落实流域磷矿开采总量、纳污总量控制,建立黄柏河东支流域磷矿开采项目水保、涉河、防汛、水质等内部联合审核机制,确保黄柏河东支流域水质达到II类以上标准。三是开展水生态文明试点建设。宜昌市已纳入全国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水生态文明是其中的重要内容,要抓紧编制全市水生态文明年度计划,按阶段扎实推进。宜都市、长阳自治县要抓好省级水生态文明城市试点建设实施方案编制工作,确保今年上半年通过省级审查,并启动相关工程建设。四是加强江河湖库保护管理。尽快完成全市江河湖库确权划界调研普查,推进 “河(库)长制”,落实分级管理责任。实施宜昌城区河道水库界碑建设,推进建立河道巡查保洁制度,实施城区水库功能转换,推进东山运河功能调整,切实加强城区河道水库保护管理。研究取缔河库投肥养殖和围栏围网,确保水质好转。开展柏临河、桥边河等河流纳污总量研究。研究推进小型水电站生态流量泄放和停止审批新建引水式电站工作。五是抓好水土保持生态治理。实施水土流失重点治理工程、坡耕地综合治理工程、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工程。加强重点项目水土保持预防监督,有效遏制人为水土流失。宜昌城区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编审率和落实率要达到80%以上,确保所有开挖坡面实行绿色生态护坡,确保弃渣不填河、不占库。
(三)突出改革活水,着力深化重点领域改革。一是推进水资源保护综合执法。以探索黄柏河流域水资源保护综合执法为试点,尽快完善实施方案,积极探索跨行业、跨部门综合执法新机制,切实加强水资源保护,确保水安全。二是进一步推进简政放权。加大市级行政权力下放力度,出台第二批权力下放清单,强化事中事后监管。实施行政审批“三集中”改革,推动市局科室职能转变。三是研究推进城区水利管理体制改革。组织专班开展调研,明确市、区水利事权划分,提出城区水利管理体制改革建议。城区各农林水局要认真准备,积极为改革出谋划策。四是深化农村水利改革。要办好宜都市水权制度改革试点,争创全国典型示范。全面推广宜都市“受益户产权共有制”和夷陵区“五小水利”改革经验,落实工程运行管护主体、责任和维修养护经费,加快建立产权明晰、责任落实、管理科学的小型水利设施运行管护机制。五是推进事业单位分类改革。落实市水利局直属事业单位职责和人员,健全完善人事、财务、文档管理制度,推进独立运转。研究市黄柏河流域管理局、市东风渠灌区管理局事企分离方案,实施设计院整体改制。各地也要利用事业单位分类改革机遇,积极向编制部门争取汇报,健全机构,充实人员,建强队伍。
(四)突出安全立水,全力抓好防汛抗旱工作。小型水库水雨情自动测报系统是水库防汛的“耳目”,要加快市级平台建设和数据整合,为防汛决策提供有力支持。要加强防汛抗旱应急管理,优化山洪预警和转移设置标准,明确落实预警和转移责任。完善旱情监测预警体系,完成小流域暴雨洪水规律研究,推进山洪灾害防治项目建设,加快提升防汛抗旱预报预警能力,努力避免人员因汛伤亡。
(五)突出依法治水,着力提升水利管理能力。一是强化普法依法治理。建立经常性学法制度,促进水利系统干部职工运用法律思维,研究解决工作难题。“世界水日”、“中国水周”期间举办全市水利系统法律法规知识竞赛。修订《宜昌市中小河流管理办法》,争取市政府出台《东山运河保护管理办法》。二是强化水行政执法管理。建立健全权责明确、行为规范、监督有效、保障有力的水行政执法体制。依法征收水利规费,确保应收尽收。以水资源保护、江河湖库保护、水土保持、水利工程管理为重点,严厉打击水事违法行为,维护良好水事秩序。加强长江禁采工作目标责任考核,落实乡镇(街办)对小型采砂船只的监管责任,加强中小河流采砂监督管理,加大巡查打击力度,推动非法采砂入刑,确保长江禁采秩序稳定可控。三是强化水利工程建设管理。规范市级项目评审和验收管理,深化水利工程建设领域专项治理,狠抓整改落实,不断提升水利工程质量和效益。建立水利市场主体诚信考评体系,开展不良行为记录公告工作,严格水利建设市场监督管理。研究规范县级水利项目法人组建,探索执行与监督分离的建管体制,杜绝既当“裁判员”又当“运动员”的现象。健全质量和安全监管工作制度,出台《全市水利工程质量管理意见》,加强行业安全生产和消防安全监管,坚决防止发生安全责任事故。市质监站要全面履行宜昌城区水利工程质量与安全监督职责,加强城区工程建设管理。
(六)突出“两个责任”,着力加强党风廉政建设。近年来,随着大规模水利建设全面推进和水利管理服务领域不断拓展,水利廉政风险加大,水利党风廉政建设面临严峻形势。我们要切实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忧患意识、责任意识,自觉主动适应党风廉政建设的新常态。一是落实党委(党组)领导班子集体责任。党风廉政建设责任能不能担起来,关键在党委(党组)主体责任这个“牛鼻子”抓住没抓住,各级党委(党组)不能当“甩手掌柜”,要切实把党风廉政建设当作分内之事、应尽之责,真正把担子担起来,种好自己的责任田。要坚持党风廉政建设与业务工作同研究、同部署、同检查、同落实、同考核。要加强反腐倡廉制度建设和体制机制创新,扎紧制度笼子,防止权力寻租。要进一步细化招标投标、资金使用、评审验收等各项管理制度,规范决策行为、管理行为和从政行为。要加强党纪国法、廉政法规和典型案件警示教育,开展从政道德教育,筑牢思想防线。要选好用好管好干部,建立健全科学的选人用人机制,坚决防止和严肃查处选人用人上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要加强党员干部日常管理监督,坚持抓早抓小、治病救人,对党员干部身上的倾向性、苗头性问题早发现、早教育、早查处。要坚决防止“四风”反弹、回潮。要加大明察暗访工作力度,严肃处理“庸”、“懒”、“散”、“软”行为,大力营造人人争做贡献的良好氛围。二是落实党委(党组)主要负责人的第一责任。党委(党组)主要负责人要时刻把责任扛在肩上,实现两个“转变”,即由被动抓向主动抓转变,以前是拉拉队,现在要当运动员;由强调纪检组责任向强调党组责任、强调第一责任人的责任转变,以前是导演,现在要当主角。要及时安排部署党风廉政工作,定期听取工作汇报,分析研究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现状,及时解决存在的突出问题。要加强调查研究,准确把握其他领导班子成员、下级领导班子及领导干部的廉洁从政状况。要积极支持纪检工作,加强对案件查处工作的领导,对重要工作要亲自部署、重大问题要亲自过问、重要环节要亲自协调、重要案件要亲自督办、检查考核要亲自参与。三是做廉洁从政的表率。要带头认清当前反腐倡廉的严峻形势,结合身边的人、身边的事,时刻警醒自已,自觉汲取经验教训,认真落实廉政清单“十个必须”和“十个严禁”,做政治上的明白人;要坚持民主集中制,重大事项、重要人事、重大项目、重大事件和大额资金安排都要经过党委(党组)讨论决策,所有的招投标要做到不打招呼,不搞权钱交易,做经济上的清白人;要带头整改“四风”方面问题,始终保持知足常乐的良好心态,不攀比、不虚荣、不奢华,严格要求自己的家人和身边工作人员,做作风上的正派人。
三、奋力开创水利工作新局面
各地各单位要紧紧围绕工作目标,始终坚持问题导向和结果导向,提高责任意识、进取意识和机遇意识,进一步强化措施,落实保障,奋力开创工作新局面。
(一)推动转型发展。当前水利的内涵发生了很大变化,水安全、水生态已经上升为国家战略高度,水利保障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的支撑地位越来越突出。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建设现代化特大城市决策部署,水利应当有所作为。我们必须顺应时代的要求,加快推进转型发展,着力抓好“五转”:一是转目标。即大力建设水生态文明。二是转重点。即由建设为主向建管并举转变、由开发利用为主向节约保护转变,由农村水利为主向城乡统筹转变,由传统水利向现代水利转变,由工程水利向生态水利转变,着力保障水安全、改善水环境、建设水景观、加强水管理。三是转职能。即大力简政放权,推动行政职能向编制规划、执行政策转变。四是转手段。即坚持山水林田湖系统治理,加快改善水生态环境;注重政府和市场“两手”发力,多渠道加大水利投入。五是转作风。即主动研究问题、解决问题,努力创造价值、提质增效。今年市局将联合市委政研室就市局如何服务县级水利工作开展调研,会后即将印发通知。请各地积极支持,认真准备,提出意见建议,我们将在调研的基础上研究出台服务县级水利工作的指导意见。
(二)加强队伍建设。各地要利用事业单位改革的机遇,积极争取当地党委政府支持,建立健全农村饮水安全、质量监督与安全监管、水政监察、水资源管理等专职机构,落实人员编制,经费纳入财政预算,为切实履行水利管理职责奠定基础。枝江市要再加力度,尽快争取编制部门批复成立质量监督与安全监管机构;当阳市、兴山县、秭归县、点军区要利用好市政府农村饮水安全政策,抓紧落实农村饮水安全专管机构,为“”农村饮水安全顺利收官提供保障。各地要高度重视乡镇水利站队伍建设,大力扶持农民用水户协会,落实村级管水员、河管员、库管员制度,建立健全基层水利服务体系。同时,要利用一切可能的渠道引进水利专业人才,加强人才培训和轮岗交流力度,着力提升工作能力。
(三)加大水利投入。根据《国务院关于改革和完善中央对地方转移支付制度的意见》,中央专项转移支付占比将减至40%以下,一般性转移支付占比逐步提高到60%以上。今后地方在获得中央财力支持的同时,对资金统筹使用有了更多自主权。各地在积极对接中央、省级水利规划的同时,要统筹做好本级水利规划编制和项目谋划工作,落实更多水利投资。要积极争取政府支持,将本级水资源费、水利建设基金和从土地出让收益中收入计提农田水利建设资金用于水利建设。要认真研究贷款融资项目,落实一批融资项目。要进一步扩大水利向社会资本开放的领域,积极引导社会资本投入。继续实行“以奖代补”,充分发挥“一事一议”作用,积极引导受益农户和其它经济组织投入水利建设。
(四)加强沟通协调。水利工作任务重、难点多,必须紧紧依靠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和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比如去年我们积极汇报农村饮水安全工作,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分管领导高度重视,市财政、编办、农发行等部门大力支持,研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我们积极开展黄柏河流域综合治理,与市环保、国土部门建立了全市矿产资源开发联合审批机制,有力地促进了水资源保护工作。各地要加大对上汇报、部门协调工作力度,积极争取各方支持,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同时,要加强水利宣传工作,在继续抓好市级媒体宣传的基础上,善于在中国水利报、湖北日报及更高层次的媒体上宣传工作亮点和特色,打造水利服务品牌,扩大水利工作影响力。
(五)突出系统治理。我市水情特殊,水生态环境容量有限,加之很多地方重开发建设,轻生态保护,开山造田,毁林开荒,侵占河道,填埋湖库,造成生态系统严重损害。我们要坚持从山水林田湖是一个生命共同体出发,统筹谋划治水兴水节水管水各项工作,重点突出水利工程的防洪、民生、生态三大功能,确保建一个工程,成一处景观,惠一方百姓。
同志们,在充满希望与挑战的20xx年里,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起来,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以更加自觉主动的担当意识、更加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更加扎实有力的工作举措,奋力推进治水兴水事业再上新台阶,为加快建设现代化特大城市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在水利局长会议上的讲话 篇2同志们:
今天会议的主要任务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和xx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按照全国农田水利改革现场会、全国水利厅局长会议等部署,总结我省20xx年及“”水利成绩,分析今后水利发展形势,谋划“十三五”水利安排,部署20xx年重点任务。刚才,丕龙同志传达了全国农田水利改革现场会、全国水利厅局长会议精神,宣读了尹建业副省长对全省水利局长会议的批示,我们要认真学习领会,着力抓好贯彻落实。
下面,我讲四点意见。
一、20xx年及“”全省水利工作回顾
20xx年是完成“”规划的最后一年,也是五年来水利建设任务最重、时间要求最紧的一年,在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坚强领导下,各级水利部门积极践行治水新思路,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奋力拼搏、排除万难,圆满完成20xx年各项任务,“”规划目标完美收官。12月25日,水利部陈雷部长对我省水利工作专门作出批示:建业、小云同志,今年水利建设任务重,时间紧,要求高,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你们加大工作力度,全力攻坚克难,采取多项措施,圆满完成了年度目标任务,十分不易。望认真总结经验,把20xx年江西水利工作抓实做好。12月29日,省委书记强卫批示:感谢陈雷部长对我省水利工作的支持和关心,一定要按照陈部长批示要求,把明年我省水利工作抓实做好。1月4日,尹建业副省长批示:请水利厅在全省水利工作会上认真传达学习强卫书记和陈雷部长重要批示,要扎实做好今年的水利工作。总的来说,20xx年我省水利工作有以下特色和亮点。
(一)防汛工作取得全面胜利,防灾减灾成效显著。20xx年,我省平均降雨量20xx毫米,比多年均值偏多23%。汛期先后出现7次强降雨过程,梅川江发生超历史大洪水。入冬后又发生历史罕见冬汛,多条河流发生超警戒洪水。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防汛工作,强卫书记、鹿心社省长以及原省委副书记莫建成,副省长李炳军、尹建业等省领导先后30多次作出重要批示,并亲临防汛一线指导抗灾救灾工作。省防总和各级党委、政府以及防汛抗旱指挥部门超前部署、周密安排、精心调度,及时启动应急响应,积极迎战每一场暴雨洪水,实现了 “一个中心,三个重点,五个确保”的防汛总目标,取得了防汛工作的全面胜利。
(二)重大水利工程加快实施,江河洪水防御能力增强。峡江水利枢纽工程基本完工,9台机组全部并网发电,累计发电超过11亿度,工程全面发挥经济效益。伦潭水利枢纽工程正式并网发电。浯溪口水利枢纽工程建设提速,截至12月底,累计完成投资16.07亿元,完成混凝土总浇筑量的94%。太湖水库PPP项目正式启动,寒山水库开工建设。鄱阳湖区二期防洪治理工程第五个、第六个单项基本完成,五河治理防洪工程建设进度加快,江河洪水防御能力进一步提高。
(三)农村饮水安全任务圆满完成,民生水利全面发展。全面完成农村饮水安全工作年度目标任务,建成1057处集中供水工程,解决197.04万农村居民和48.88万农村学校师生的饮水安全问题。强化水质检测能力建设,对全省108个县级水质检测中心进行检测能力提升。农田水利建设扎实推进,大型灌区节水改造项目和规模化节水灌溉增效示范项目分别完成中央投资计划的93.56%和96.42%。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连续6年全国考评优秀,20xx年农田水利项目完成总投资80%以上。规划内4928座小(2)型病险水库主体工程全部完工,252座新增小型病险水库全部开工。20xx-20xx年282个中小河流治理规划项目,开工276个,完工129个。完成2200平方公里水土保持综合防治年度任务。全面推进485处农村水电站增效扩容改造。
(四)最严格水资源制度加快建立,水生态文明建设成效初显。水资源管理考核制度进一步落实,20xx年度国家水资源管理考核我省获“良好”等次。开展规划水资源论证,完成《昌九新区总体方案水资源论证》。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南昌市获“全国节水型社会建设示范区”称号,东乡等10县(区)获“全省节水型社会建设示范区”称号,第一批9家省级公共机构节水型单位通过验收并命名。开展全省水功能区确界立牌和省级水功能区复核调整,全省水功能区监测覆盖率达到93%。工业园区入河排污口设置审批实现零突破。加强地下水管理,省政府批复同意《江西省地下水超采区治理方案》。加快水生态文明试点建设和自主创建,推进南昌、新余、萍乡3个国家水生态文明试点建设,省级第一批3个试点县和23个试点乡(镇)、124个试点村水生态文明建设加快推进。完成首批5个省级水生态文明乡(镇)和14个水生态文明村命名授牌。确定第二批省级水生态文明试点乡(镇)26个、试点村133个,遴选代表性强的14个试点村,实行厅领导挂点指导。大力开展水库养殖专项整治,全省10819座水库中有9460座水库水质达到Ⅲ类水标准,水质达标率为87.4%,如期完成省政府确定的目标任务。
(五)深化水利改革稳步开展,体制机制创新步伐加快。高位推动“河长制”工作,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联合出台《江西省实施“河长制”工作方案》,构建省、市、县、乡、村五级“河长”组织体系。公布了省级“河长”名单,由省委书记亲自担任总河长,省长担任副总河长,党政四套班子分管或联系农口、环保的省领导分别担任赣江、抚河、信江、饶河、修河、鄱阳湖、长江江西段的河长。在完成10个省级小型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试点基础上,与财政厅联合出台《江西省全面铺开深化小型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实施方案》,并在全省全面推开。水权改革获重大突破,《江西省水权试点方案》获水利部、省政府批复,启动了新干县、高安市、东乡县3个水资源确权登记试点;萍乡市山口岩水库水权交易试点基本完成,成为南方丰水地区首例政府和企业多主体参与的水权交易实例。赣州全国水土保持改革试验区建设初见成效。政府购买水利服务试点、国有水利工程物业化管理试点、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农田水利设施产权制度改革和创新运行管护机制试点等稳步推进。
(六)依法治水管水得到加强,水利管理能力有效提升。水法规体系进一步健全,《江西省水资源条例(修订草案)》经省人大会一审,《江西省河道采砂管理条例》呈报省政府。简政放权力度加大,取消行政审批事项3项,部分下放5项,保留19项;组建厅法律顾问队伍,开展规范性文件清理,全面完成161项权责清单梳理并对外公布。推广河道采砂“政府统管”模式,推动九江市由鄱阳湖采砂统管向长江延伸,南昌市由赣江下游采砂统管向抚河、抚河故道、锦江、潦河延伸,受到省领导高度肯定。继续推进过剩采砂船切割淘汰,深入研究非法采砂入刑。水利管理水平进一步提高,修订《江西省水利工程建设项目招标投标管理办法》,实行项目招标建管合一的归位管理。推进全省水利建设诚信体系建设,开展水利建设市场主体在赣信用等级升降级。加强水利工程运行管理和考核,制定《江西省国有公益性水利工程典型管理单位管理办法》。新开工建设水利项目做到质量安全监督全覆盖,主体工程在建项目质量安全监督巡查覆盖率达100%,全省水利工程建设质量总体处于可控状态。
(七)党风廉政建设深入推进,廉政风险防控体系日趋完善。 “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有特色,先后安排9位厅级领导和11位支部书记讲党课,组织7期党委中心组专题学习研讨,查摆出的12个“不严不实”问题全部完成整改,召开了“三严三实”专题民主生活会。认真落实廉政建设“两个责任”,着力强化廉政教育,开展6次廉政教育专题学习和1期廉内助学习班。扎实推进制度建设,修订或制定《关于进一步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意见》《关于加强作风建设营造良好水利从政环境的意见》等8项制度文件。扎实抓好监督防控,开展3次党风廉政建设监督检查,进行5次明查暗访。着力抓好中央巡视组和省委巡视组反馈意见的整改落实,深入开展“红包”治理、小金库治理、干部档案专项审核等7项整治和检查活动,41项整改任务完成情况向社会和党内进行了通报。开展领导干部插手工程专项整治,全厅172名处级干部认真进行自查自纠。严厉查处违纪行为,建立了问题线索沟通联系制度。
(八)水利基础工作扎实开展,行业能力建设不断加强。水利科技创新能力不断加强,打造区域性水利科研中心取得共识,申报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1个,获批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水利科研成果荣获大禹奖二等奖1项、三等奖2项,获得国家发明专利2项。水利前期工作扎实有效,列入全国172项重大水利工程的8个拟建项目前期工作扎实推进,《江西省水利发展“十三五”规划》初步编制完成。进一步健全水利基层服务体系,出台《江西省乡镇水务站能力建设标准》。继续开展基层水利技术人员 “三定向”培养,从20xx年起提高定向培养层次。出台《关于支持江西水利职业学院发展的决定》,强化水利职业教育。水利宣传亮点纷呈,开通微信公众号、江西手机报水利栏目,开展重点水利工程、防汛、水生态文明建设等专题报道,召开防汛、“河长制”新闻发布会。大力开展精神文明及水文化建设,制定《江西省水利厅直属机关党建五年规划(20xx-20xx)》,出版《水利江西——风景独好》《五河一湖画册之信江篇》,举办第九届江西水利桂花节。此外,人大建议和政协提案办理、组织人事、综治信访、水利扶贫、离退休干部、机要保密、档案管理、公务接待、绩效考核、机关财务、社团组织等工作均卓有成效。
20xx年为“”水利改革发展划上了圆满句号。“”期间,我省抓住国家高度重视水利和不断加大水利投入的有利时机,持续开展大规模水利建设,加强水利管理,深化水利改革,水利实现了重大跨越。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是治水兴水思路进一步完善。积极践行提出的“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治水新思路,从我省水情出发,省委省政府出台《关于加快我省水利改革发展的实施意见》,提出力争通过5到20xx年努力,基本建成“五大水利保障体系”,从根本上扭转水利建设明显滞后的局面。省水利厅出台《关于加快推进水生态文明建设的指导意见》,提出高举生态文明大旗,把水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的战略位置,以水生态文明建设统领水利改革发展。我省水利工作思路更趋完善,目标更加明确。
二是防汛抗旱减灾能力显著提高。有效抗御了20xx年春夏连旱、旱涝急转的严重灾情,战胜了20xx年大范围的严重伏秋旱,成功抗击了20xx年德安县超历史特大洪水和20xx年梅川江超50年一遇特大洪水,保障了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城乡供水安全。“”我省水旱灾害损失率平均值为0.55%,较“”的1.28%有大幅下降。
三是水利基础设施进一步夯实。峡江、伦潭、山口岩、浯溪口等大型水利枢纽工程开工建设或建成,全面完成47座重点圩堤应急防渗加固、五河重点段防洪应急整治工程。累计解决1408万农村人口安全饮水问题,完成7297座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基本完成396个中小河流治理项目,在全国率先实现小农水重点县建设全省覆盖。
四是水生态文明建设进一步推进。水生态文明建设理念逐渐深入人心,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开始落实,初步建立覆盖省、市、县三级的“三条红线”控制指标体系,178个全国重要水功能区实现全覆盖监测,市、县、乡、村四级联动水生态文明建设格局基本形成,新增水土流失综合治理面积1万平方公里,新增农村水电装机53万千瓦。
五是水利管理能力进一步提升。出台了农田水利条例、水文管理办法等多项法规规章。第一次水利普查圆满完成。推进全省水利工程公共资源网上交易平台建设,水利电子招投标实现全覆盖。水利建设信用体系基本建立。成立水利工程建设项目稽查专门机构。创新河道采砂管理模式,处置过剩采砂船舶,河道采砂管理实现入刑责任追究。
六是水利重点领域改革进一步深化。省委省政府出台《关于深化水利改革的意见》,从10个重要方面提出具体改革意见。“河长制”为核心的河湖管护体制机制、小型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水权制度、国有水利工程物业化管理、政府购买水利服务、农业水价、农田水利设施产权制度及管护机制等改革快速推进。
七是水利建设投资规模进一步加大。 “”全省共落实水利投资888亿元,是“”的3倍多。水利融资能力显著增强,通过金融授信、险资债权、企业债券、中期票据、外资融资等多种融资方式,累计融资达139.5亿元,有效保障了我省水利建设的顺利实施。
八是基层水利服务体系基本建立。恢复或新建乡镇水务站1474个,全部覆盖有水利建设任务的乡镇。现有农民用水户合作组织7463家,参与农户达到484万户。出台基层水利专业技术人员三定向培养政策,4年时间共定向培养841名基层水利技术人员。建立小型堤防安全管理员制度。
“”是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水利的五年,是我省水利投资规模最大、水利建设步伐最快、抗灾减灾成效最大、发展目标实现最好、人民群众受益最多的五年。回顾五年来的工作,主要有以下“五点启示”:
一是始终坚持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五年来,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水利,先后出台《关于加快我省水利改革发展的实施意见》《关于深化水利改革的意见》,为做好我省水利工作提供了行动纲领。强卫书记、鹿心社省长等省领导多次就防汛抗旱、水利建设管理等作出重要批示,并亲临防汛、水利建设一线检查指导工作。尤其在“河长制”工作和省级水利投资上,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更是高位推动,亲自研究落实。在各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省水利工作扎实推进,成效显著。
二是始终坚持防汛为第一要务。针对我省特殊的雨水情,全省各级水利部门始终坚持防汛工作为第一要务,把防汛保安全放在水利工作的突出位置。五年来,面临严峻的水旱灾害形势,我省各级水利部门坚持防汛第一要务不动摇,扎实做好汛前准备工作,汛期坚持24小时值班制和领导带班制,密切关注雨水情,及时启动应急响应,加强巡堤查险,强化督导检查,优化调度方案,有效组织抗洪抢险,保障了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城乡供水安全。
三是始终坚持民生水利为重点。五年来,我们始终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水利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着力解决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水利问题,实施了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病险水库水闸除险加固、中小河流治理、水土保持等一大批民生水利项目,水利基础保障能力迈上了新台阶,为人民群众带来了更多实惠,也为水利事业发展增添了强大活力。
四是始终坚持改革创新为动力。改革是推动发展的力量源泉。五年来,我们坚持解放思想、与时俱进、两手发力,全面加大水利改革创新力度,深入推进水利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攻坚,长期制约水利发展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正在逐步破解,水利改革体制机制不断健全完善,水利改革红利不断释放,水利发展的生机不断迸发、活力不断增强、质量不断提高。
五是始终坚持干部队伍建设为保障。五年来,我们在抓好水利建设的同时,高度重视干部队伍建设,不断提高水利系统领导班子的整体素质和领导水平。加强干部队伍党风廉政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大力弘扬“献身、负责、求实”的行业精神,特别是面对水利建设力度大、项目点多面广的新形势,把党风廉政建设作为经常性重要工作来抓,一岗双责,着力培养造就一支政治坚定、业务精通、勇于创新、作风扎实、爱岗敬业、勤政廉洁的高素质水利干部队伍,行业凝聚力进一步增强。
过去五年的成绩来之不易,水利工作得到了水利部和省委、省政府的充分肯定。成绩的取得是水利部大力支持的结果,是省委、省政府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全省水利干部职工团结一心、奋力拼搏的结果。在此,我谨代表省水利厅,向全省水利系统广大干部职工致以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二、准确把握“十三五”我省水利改革发展面临的新形势
“十三五”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后冲刺的五年,是根本扭转水利建设滞后局面、加快推进水生态文明建设的关键时期。党的xx届五中全会把水利作为推进五大发展的重要内容,提出了新的明确要求。省委、省政府也提出绿色崛起和建设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的战略部署,对水生态文明建设提出了具体要求,江西水利改革发展面临新的形势和要求。
第一,适应经济社会发展新常态,如期实现我省五年同步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对提高水安全保障能力提出了新要求。党的xx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要求,阐述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实现我省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加快融入长江经济带建设、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和推进昌九一体化、打造南昌核心增长极等重大区域发展战略,如期实现我省五年同步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必须加快推进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更加有效发挥水利建设的投资拉动作用及对区域协同发展的先行先导作用,全面提升水利保障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实现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普遍提高,让人民群众共同迈入小康社会,必须着力解决好水利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问题,着力推进城乡水利基础设施均衡配置和水利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提高城乡供水保障和应急能力建设,强化保障和改善民生。推动循环经济、绿色经济和低碳经济发展,必须落实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加快转变用水方式,充分发挥水资源管理红线的刚性约束作用,以用水方式转变倒逼产业结构调整和区域经济布局优化。
第二,中央和省委、省政府一系列决策部署,全省治水兴水的热潮空前高涨,水利改革发展面临难得的机遇。提出了新时期十六字治水新思路,国务院做出了加快节水供水重大水利工程建设的决策部署,出台了《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党的xx届五中全会把水利摆在八大基础设施网络建设的首要位置,提出明确的任务要求。省委、省政府出台《关于深化水利改革的意见》,着力推进水利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攻坚。《江西省“十三五”规划建议》明确提出“加强水利设施建设。围绕防灾减灾、改善民生、促进发展,不断提高水安全保障能力、水资源和水环境承载能力,保障防洪安全、供水安全和水生态安全”。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出台了《江西省实施河长制的工作方案》,要求全面推进河长制。中央和省委、省政府一系列决策部署,为我省水利改革发展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有力的政策支持。全省各地大规模兴修水利,全社会对水利高度关注,公众节水爱水意识不断增强,为水利工作营造了良好氛围。我们要紧紧抓住“十三五”的战略机遇,加快推进我省水利改革发展。
第三,实现我省绿色崛起战略,打造绿水青山,对我省水生态文明建设提出更高的要求。20xx年我省提出“发展升级、小康提速、绿色崛起、实干兴赣”的战略目标。20xx年我省全境纳入全国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建设生态文明,实现绿色崛起,打造绿水青山,全省上下形成高度共识。水生态文明是生态文明的重要组成和基础保障。在我省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目标体系中,43%评价指标和一半以上重点建设任务与水有关。充分发挥水优势、妥善解决水问题,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是我省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的关键。这就要求我们抓住我省建设全国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的机遇,将水生态文明理念融入到水利规划、建设、管理、改革的各环节和水资源开发、利用、治理、配置、节约、保护的各方面,完善水生态文明建设格局,优化水资源配置,建立水生态文明建设制度体系,促进水利可持续发展,提高生态文明水平。
第四,水利发展体制机制不完善,水资源管理制度和水利工程建设管理体制等改革亟待突破。统一高效协调的水治理体系尚不完善,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有待进一步落实,水资源要素对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倒逼机制尚未形成。水权、水价等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节约保护中的作用没有充分发挥。水利项目公益性强,融资能力不足,社会资本投资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的活力需要进一步激发,水利建设投资需求仍有较大缺口。农田水利建设管理体制与农业经营方式转变仍不相适应,河湖管理、水利工程管理等亟待加强。水生态文明建设体制机制有待建立和完善。水利创新能力不强,水利科技和信息化水平还不高。这些问题,迫切需要创新水利发展体制机制,深化水利重点领域改革,强化依法治水管水,构建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普惠共享、法制保障的水利发展体制机制。
三、关于“十三五”水利发展的几个问题
“十三五”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江西省水利发展“十三五”规划报告》基本明确了今后五年水利改革发展的总体思路和目标任务。这里,就我省“十三五”水利发展的几个重大问题谈点意见。
(一)关于定位问题
今后五年,我省水利工作要走什么路,我们必须把努力方向搞明白,做到心中有数,才能牢牢掌握前进航向。结合我省水情实际,我认为“十三五”我省水利总体定位是:转变治水管水理念,高举生态文明大旗,把水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的战略位置,以水生态文明建设统领江西水利改革发展,促进水利可持续发展,提高生态文明水平,努力走出一条具有江西特色、人水和谐的水生态文明建设道路。这样的定位主要基于以下几方面原因:
一是党中央对生态文明建设的高度重视,要求我们必须加快推进水生态文明建设。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先后出台了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党的把生态文明建设提到前所未有的战略高度,将其纳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从10个方面描绘出生态文明建设的宏伟蓝图,提出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20xx年党中央、国务院出台《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随着xx届五中全会的召开,生态文明建设首度被写入国家五年规划,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必须加快推进水生态文明建设。
二是我省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要求我们必须加快推进水生态文明建设。20xx年我省全境被列为全国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标志着我省生态文明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国家六部委批复《江西省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实施方案》后,省委、省政府及时出台《关于建设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的实施意见》及《建设目标体系》《建设任务分解落实方案》,召开高规格建设启动大会和现场推进会,确立我省生态文明建设的总体格局,明确树立“既要金山银山,更要绿水青山”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定不移走生态文明发展道路。当前我省正处在爬坡过坎关键时期,实现稳中求进、发展升级目标,必须转变工作思路,努力将生态优势转变为发展优势,为实现绿色崛起提供强大动力和可靠保障。
三是我省水资源禀赋条件,要求我们必须加快推进水生态文明建设。我省降雨丰沛,山清水秀,生态环境优良,水量水质、森林覆盖率、空气质量等全国领先。作为生态之基的水,更是我省发展的最可靠优势资源。我省水量多,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1565亿m3、人均量3700m3,均列全国第七;水质好,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稳定在80%以上,远高于全国46.4%的平均水平;好利用,城镇和耕地多沿江沿湖分布,生产生活可就近取水,有利于经济社会发展布局;干扰少,鄱阳湖流域面积的96.6%在我省境内,相当于全省国土面积的93.9%,形成一个“封闭圈”,有利于水资源开发利用和保护。良好的生态环境,量丰质优的水资源,是我省生态文明建设独特的优势。
四是人民群众对绿水青山的渴望,要求我们必须加快推进水生态文明建设。尽管我省生态环境良好,但在协调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方面也走过弯路,一些地方片面追求GDP增长,对生态环境造成较大破坏,部分地区甚至非常严重,如乐安河流域重金属污染、赣南部分地区稀土开采面源污染、中小型水库畜禽养殖污染等给当地群众生产生活造成不利影响。一些地方招商引资引进淘汰落后企业,造成水、空气、土壤严重污染,当地群众意见很大。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社会公众对良好生存环境的期待越来越高,对生态文明建设有着强烈意愿。水利部门开展的水生态文明试点建设得到积极响应,各地积极申报水生态文明建设试点就是很好的证明。
(二)关于融入问题
水利改革发展不是孤立的,是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解决水利发展融入问题,也就是厘清水利发展方向问题。“十三五”期间,全省水利工作必须更加紧密地围绕“发展升级、小康提速、绿色崛起、实干兴赣”十六字方针,主动融入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优生态、惠民生、防风险等各项工作。
1.要融入发展升级这个大局。当前,国内外经济形势严峻复杂,经济下行压力将持续加大,今后五年我国经济将保持中高速增长,经济年均增长不低于6.5%。省委提出,我省“十三五”力争年均增速明显高于全国平均水平。顶住经济下行压力,必须着力扩大有效投资,继续实施一批管长远、增后劲、补短板、惠民生的重大项目。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是推动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引擎之一,要着力实施一批水利大项目,更好地发挥水利投资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记得去年我上任前,强卫书记找我谈话时就强调,要对接中央政策,合理包装大项目,解决江西水利上一些突出的问题。把这番话放在当前经济发展态势上来看,尤其值得我们深思。就是水利工作要深度融入省委经济发展战略,坚定不移地抓大项目、争大投资,集中力量促成一批重大项目早落地、早开工、早建设、早见效,以重大项目推进带动经济大发展,以更大投资力度夯实稳增长基础,形成“水利促发展”的增长点、增长极和增长带。
2.要融入民生这个大根本。“民惟邦本、本固邦宁”,解决好民生问题是社会和谐的重要基础,也是水利工作的最终追求。我们一直在强调,水利是“赢民心”“施德政”的工程。民生连着民心,民心凝聚民力。“十三五”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期,我们必须紧紧围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新要求,认真总结水利改革发展实践,以共享发展理念推进水利民生建设,坚持普惠性、均等化、可持续方向,更好地造福人民群众。要深入查找水利突出问题和软肋,切实回应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需要,尤其是要着力解决城乡供水安全、农田水利建设、水生态文明建设等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提高水利发展成果的共享水平,提升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同时,实施民生水利工程,要多深入田间调研,多征求百姓意见,多了解百姓需求,真正做到水利建设为了人民、依靠人民、成果由人民共享。
3.要融入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这个大战略。省委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出台了《关于建设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的实施意见》,启动“六大体系”“十大工程”共60个项目包建设。对接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60个项目包建设,我们水利部门还要深入研究,提出具体详细的对策方案,不仅要在生态建设和保护上走在前面,而且要在生态文明体制机制创新上创造经验。在“防”方面,要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三条红线”,让红线真正成为高压线,谁都不敢越雷池半步。在“治”方面,要加大“五河一湖”及东江源头水生态治理力度,推进水土流失综合防治。在“建”方面,实施重点区域水系连通工程等建设,按照强卫书记的要求,水利工程建设必须重生态,充分考虑对自然环境的影响,切实保持区域系统生态平衡。在“用”方面,加强用水需求管理,抵制不合理用水,建设节水型社会。
4.要融入扶贫攻坚这个大行动。去年11月底,中央召开扶贫开发工作会议,向全党全国全社会发出齐心协力脱贫攻坚的动员令。12月底,在全省经济工作会议总结暨扶贫开发工作动员部署会议上,强卫书记代表省委作出承诺:举全省之力打赢产业扶贫、安居扶贫、保障扶贫三大攻坚战,确保到20xx年现行扶贫标准下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各级水利部门要高度重视水利扶贫攻坚,高度融入扶贫攻坚工作,按照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要求,对贫困地区在政策、项目、资金、技术帮扶上要有特殊倾斜,补齐贫困地区水利基础设施短板,加快改善当地发展条件。今年上半年,由水利厅牵头,组织各级水利部门,重新调查并规划贫困地区水利需求,要确保精确到每一个贫困县、贫困乡、贫困村、贫困群众,重点是加强与贫困群众生产直接相关的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让每一个贫困群众都能喝上干净水。
(三)关于框架问题
根据“十三五”水利改革发展的定位和方向,今后五年我省水利改革发展的总体框架为:转变一个理念,夯实三大安全,强化六大管理,深化五大改革。总的来说,未来五年我省水生态文明建设就是“365行动”。
1.转变一个理念,完善水生态文明建设思路。立足于“山水林田湖生命共同体”的认识,积极转变治水管水理念,高举生态文明大旗,以水生态文明建设统领江西水利改革发展,从以人为主转变为人水和谐,从人力为要转变为自然力为要,从单一治理转变为系统治理,加快推进传统水利向现代水利、可持续发展水利转变。在水旱灾害防治方面,逐步实现从控制洪水向管理洪水转变;在水利工程建设方面,逐步实现从重建设、轻管理向管理优先、建管并举转变;在水资源开发利用方面,逐步实现从重开发、轻保护向重视保护、科学开发转变;在水生态环境保护方面,逐步实现从重治理、轻预防向预防保护优先、防治并重转变;在涉水事务管理方面,逐步实现从分散管理向统一管理转变。
2.建设三大安全工程,夯实水生态文明建设基础。加快防洪安全工程建设,重视水利工程与生态环境保护的结合,科学布局一批重大水利工程建设,重点实施“一江一湖”“百河千圩”等防洪整治工程。推进供水安全工程建设,着力优化水资源配置,全面增强水资源合理调配与高效利用能力,重点实施“十亿水源”“百万灌溉”和“农饮巩固”等供水安全工程。实施生态安全工程建设,重点实施“一湖两百”“千库万塘”工程,推进市县乡村“四级联动”水生态文明建设。
3.强化六大管理,提升水生态文明建设效力。强化水资源红线管理,严守水资源管理“三条红线”,以水定城、以水定地、以水定人、以水定产。强化河湖管理,以尊重河湖自然规律、维护河湖生命健康为出发点,推进河湖管理“河长制”。强化水利建设管理,优化水利建设方案,实现工程建设与生态保护双赢,加强水利建设市场准入、市场信用制度建设等。强化水利工程管理,明确水利工程管理责任主体,落实公益性小型水利工程管护经费补助政策,推进水利工程管理现代化。强化节水管理,坚持节水优先,加快建设节水型社会,加大农业节水工程投入,加强工业节水技术改造和循环用水。强化应急监测管理,健全水资源水生态环境应急保障体系,加强应急队伍建设和应急物资设备的储备管理。
4.深化五大改革,激发水生态文明建设活力。建立健全水权制度,开展水资源使用权确权登记,形成归属清晰、权责明确、监管有效的水资源资产产权制度。创新河湖管理模式,积极推进省、市、县、乡、村五级“河长制”,发挥省、市、县党政四套班子齐抓共管“河长制”作用。深化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积极推行国有水利工程“管养分离”,深化小型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探索适合农田水利工程特点的产权制度和建设管理模式。建立水生态文明建设市场化机制,坚持两手发力,充分发挥政府作用和市场机制,加快建立以政府为主导、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多元水生态文明建设市场化机制。推动水利科技创新,加强水生态文明建设重大科学技术问题研究,破解水生态文明建设中的技术难点难题。
(四)关于保障问题
加快推进水生态文明建设与党的xx届五中全会倡导的“创新、绿色、协调、开放、共享”的理念高度契合。水利人以生态文明建设先行示范区为契机,强化措施保障,坚定不移、深入持久地推进水生态文明建设。
一是组织领导保障。建立有效工作机制和协调机制。依法理顺事权关系,合理划分省、市、县三级涉水事权,加强行业指导和事中事后监管。健全省、市、县三级信息共享和会商协调等机制,发挥各方面积极性。严格履行水利部门职责,做到不缺位、不越位、主动补位。
二是干部队伍保障。紧紧围绕建设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坚定不移落实“两个责任”,大力弘扬“三严三实”作风,努力锻造一支信念坚定、敢打敢拼、乐于奉献、遵纪守法的水利干部队伍。培养造就一批水利科技带头人、拔尖人才,加强基层水利人才队伍建设,强化水利技术实用人才培训。
三是依法治水保障。健全完善水资源配置、节约保护和河湖管理等方面的法规制度,推进水生态文明制度建设。健全省、市、县三级联动水行政监督执法机制,建立部门联合执法机制。严肃查处水事违法违规行为,对非法取排水、非法采砂、侵占河湖水域岸线等破坏水生态环境的违法违规行为实行“零容忍”。
四是宣传教育保障。开展水生态文明建设宣传教育,提升公众对水生态文明建设的认知和认可。大力宣传水生态文明建设实践中的好做法、好经验,及时反映公众对水生态文明建设的新要求、新期待,增强全社会的水资源意识、水生态意识、水危机意识,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和参与水生态文明建设的良好氛围。
五是考评机制保障。建立水生态文明建设评估制度,把水生态文明建设作为水利改革发展考核的“绿色标尺”,加大水资源消耗、水环境
在水利局长会议上的讲话相关文章:
在水利局长会议上的讲话
上一篇:监督员聘任会议上的讲话
下一篇:宣传工作会议上的讲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