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津县经济社会发展情况汇报
下面,我代表县政府,将今年以来全县经济社会发展情况作一简要汇报,请各位代表提出宝贵意见。
今年以来,我们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各级人大的监督、支持下,坚持以科学的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落实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解放思想,干事创业,真抓实干,国民经济保持了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的良好势头。预计到年底,全县实现生产总值43.9亿元,同比增长29.7%。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30.8亿元,增长40%。消费品零售总额9.93亿元,增长15%。地方财政收入9600万元,按可比口径增长22.84%。金融机构存款余额22.42亿元,贷款余额27.17亿元,分别比年初增加4.29亿元、9.82亿元;其中,争取县外金融机构贷款5.8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231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900元,分别增长11.6%、15.8%。
(一)突出做大做强,工业发展全面提速。把推进“工业强县”战略放在重中之重的位置,实施重点突破,全力加快工业化进程,以工业经济的大发展带动经济总量的膨胀和经济结构的优化。预计到年底,全县限额以上工业完成增加值18.32亿元,增长42.8%;实现利税5.21亿元,增长34.6%。一是培植大产业,构筑合理的发展框架。立足比较优势和产业基础,重点发展石化、纺织、农副产品加工、医药和热电五大产业,不断拉长产业链条,提高产业协作配套能力,着力打造优势产业集群。目前,全县石化业年综合加工能力达到300万吨。纺织业规模达到40万纱锭,粮油加工业小麦、大豆日加工能力均达到2600吨。二是培育大项目,构筑强有力的发展支撑。面对产业资本在全球范围内大规模重组、产业竞争日趋激烈的新形势,把主要精力放在培育发展竞争力强的大企业、大项目上,不断提升区域经济实力和竞争力。引导县内重点骨干企业通过强强联合新上了三阳纺织、力能热电、阳光纺织等大项目,走出了强强联合发展规模经济的新路子。当前正在着力实施“1381”工程,即到2022年,培植起利华益集团1家销售收入过百亿元的企业,三阳纺织、凤凰制药、正和化工3家过10亿元的企业,雅美纺织、供电公司、阳光纺织、利富得食品、振利油料、顺利化工等8家过3亿元的企业,限额以上工业企业达到100家。目前利华益集团资产总值达到26亿元,年销售收入30亿元,利税2.2亿元,连续七年跻身全国石化行业经济效益百强企业。三是运作大投入,保持强劲的发展势头。坚持市场化运作,多条腿走路,多渠道筹集资金,以大投入促进大产出、大膨胀、大发展。在金融融资方面,坚持多元化,在发挥好县内金融机构融资主体作用的同时,积极面向县域外金融机构融资5.8亿元,有效缓解了发展资金不足的矛盾。今年通过市场融资、金融贷款、合资合作等方式,新上了57个市场前景好、带动能力强的工业项目,已完成工业固定资产投资18多亿元,全部投产后,可新增产值48.3亿元。利华益集团石化“6·5·3”技改项目(60万吨/年重油催化裂化、50万吨/年加氢精制、30万吨/年气体分离等项目)计划总投资5.5亿元,已完成3亿多元,投产后预计年增销售收入26亿元,利税4亿元;凤凰制药公司注射剂项目投资1亿元,已通过国家GMP认证并正式投产,填补了我市注射剂项目市场空白,可新增年销售收入3.6亿元、利税5200万元。三阳公司二期工程计划投资2亿元,已完成1.6亿元,投产后可实现年销售收入8亿元、利税8000万元。利津供电公司与沾化电厂合资成立了力能热电公司,其中一期工程投资1.85亿元,已完成投资1.2亿元,投产后预计年销售收入1.8亿元,利税1899万元。
(二)突出调优调活,“三农”工作全面发展。坚持用工业经济和市场经济的理念发展农业,主要抓了“三调一统”:一是龙头调大。多形式培育发展龙头企业,形成了粮、油、棉、果、菜、水产品和畜产品等七大农副产品加工体系,今年新上了盛海海产品加工、丰泽园现代渔业示范园等18个较大规模的农业龙头项目,全县销售收入过500万元的农业龙头企业发展到55家,年销售收入16.7亿元。二是产业调特。突出发展畜牧、水产、无公害瓜菜、优质棉等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进一步配套完善了3万亩现代农业示范区、万亩芦笋科技园、万亩“上农下渔”高效生态农业示范园等园区,全县高效农业生产基地面积达到38万亩,食用菌大棚2900个,芦笋2.8万亩,新增速生林6.8万亩、冬枣1.26万亩,48万亩优质棉喜获丰收,成为国家级优质棉基地建设试点县。三是机制调活。依托芦笋、棉花等产业,大力发展农村合作经济组织,探索出了以北宋镇“村支部+合作经济”为代表的新型协会发展模式,全县各类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到50多个,有力促进了市场农业的发展。在农业开发方面,研究创新多种投入机制,探索推广了“政府统一规划、农户入股开发、公司统一经营”的荒碱地开发机制,解决了一家一户办不了的问题,开发荒碱地5.8万亩,有力地促进了农民增收。四是统筹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小城镇建设,编制完善了9个乡镇的详细规划和近期规划,完成了100个村庄规划,新修乡、村公路135公里。大力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实施了宫家灌区延伸节水改造、沾利河疏浚治理、万亩沙区综合治理等一批重点工程,进一步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
(三)突出兴商活商,招商引资和民营经济总量全面膨胀。预计到年底,全县引进投产、在建项目276个,到位外来固定资产投资8.76亿元。抓住南方地区受土地、能源限制,项目加速向外转移的机遇,创新招商方式,突出专业招商、载体招商和园区招商。在选派40名素质高、事业心强的机关干部组建县专业招商小组的同时,9个乡镇和35个县直部门也抽调人员组建专业招商小组,在浙江、江苏、上海、福建、广东和青岛等地区设立了18个招商办事处,主动开展上门招商,取得了显著成效。在“2004东营经贸洽谈会”上,一次与外商签订合同、协议项目33个,计划总投资达25亿元。其中总投资8.6亿元的“钱江国际商贸城”项目已破土动工,投资5000万元的“森化化工”项目将于明年初建成投产。充分发挥企业招商载体作用,鼓励优强企业拿出优良资产开展对外合资、合作,建成了一批大项目。三阳纺织公司与韩国优世富公司合资200万美元成立的东营三阳优世富服装公司,与新疆天丰公司合资5000万元兴建的气流纺项目,都将于近期投产。坚持“政府引导、市场运作、一区多园、一园多制、利益共享”的运作模式,吸引各类投资主体参与园区建设,鼓励外商包片开发,建设“区中园”、“区中城”,先后引进了北大科技园、香港(利津)工业园、闽台工业园、钱江商贸物流工业园等项目。着力打造高标准的园区载体,增创招商引资优势,集全县之力加快开发区建设步伐,累计完成基本建设投资近8亿元,建成区面积达到了10平方公里。在发展民营经济上,坚持“有量为先、发展在前”,放宽政策,创优环境,最大限度地放开、激活民资,把民间闲置的资金转化为生产经营的资本。实施了“十百千万”工程,组织10名县级领导赴南方挂职学习,100名乡镇和县直部门科级、中层干部,分组赴各地挂职、蹲点招商、谋职锻炼,千名机关干部、村干部、民营大户分期分批赴外地参观学习、考察项目,引导万名干部群众从事民营经济,掀起了发展民营经济的新高潮。目前,全县民营企业达1030家,注册资金近10亿元,其中今年1-11月份新增固定资产投资50万元以上的民营企业90家,计划总投资3.6亿元。顺利公司今年投资3850万元,新上了甘油、蓖麻籽冷榨、浸出等项目,近期可全部投产,投产后每年可新增销售收入1.2亿元、利税800万元,被评为全国2003年度制造业1000家最具成长性中小企业之一。
(四)突出做优做美,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力度全面加大。一是坚持高起点规划。将规划作为城市建设的先导工程来抓,牢固树立“规划的盲目节省是最大的浪费”的观念,在规划上不惜投入,聘请一流规划机构、一流规划专家拟定科学合理的城市发展蓝图。投资150万元,进一步完善了县城总体规划和排水、绿化、环卫等11项专业规划。近期又投资400多万元,聘请上海同济大学规划设计院启动了“城区控规全覆盖工程”,计划用三年的时间,使县城总体规划区控制性详规覆盖率达到100%。二是坚持高标准建设。积极探索建立投资主体多元化、项目运作市场化的机制,不断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今年共投资6500多万元用于重点市政工程建设。高标准完成了大桥路西延、利八路、利九路、利十路建设工程,新增城区道路10公里,完善了城市交通功能;高起点完成了津二路景观改造和三里河沟绿化工程,新增绿化面积7.5万平方米,提高了城市主街道和中心城区景观档次,提升了城市品味;建设了城市西区排水强排站,使城市排水、防汛能力有了大幅度提高。同时,加强了城乡公路、交通、电力、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提高了经济承载能力。三是坚持高效能管理。按照建管并重的指导思想,成立了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加大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力度,创造了文明有序的城市环境。四是坚持以科学的发展观指导城市建设。把国家宏观调控作为加快城市发展的新机遇,适时调整了城市建设发展的思路和措施:由过去以扩展城市规模为主,转移到完善城市功能、提高城市档次上来;由过去以新增建设用地为主,转移到盘活存量土地和节约挖潜上来;由过去以政府投资为主,转移到多渠道、多元化投融资上来。以此为指导,明年的3项重点市政工程(环城水系北段建设工程、津五路北延工程、三里河景观改造工程)全部确定并已开工建设,其中“三里河景观改造工程”,集植物园、人工湖和高标准的商住区建设于一体,占地3250亩,计划总投资4.8亿元,将全部运用经营城市、招商引资的方式分期完成投资建设。
(五)突出统抓统管,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在加快经济发展的同时,同步推进各项社会事业。深入实施科教兴县战略,组织实施市级以上科研项目9项,与石油大学、同济大学等高校建立了密切的科技合作关系,新上了瓦楞纸、汽油添加剂等一批高新技术项目。按照“兼顾公益性、加快产业化、推进市场化”的思路,实施了乡镇卫生院股份合作制改革、职业教育“双元制”办学模式试点改革,开创了全市事业单位产权制度改革和职业教育市场化改革的先河。加大教育投入,实施了县职教中心、实验一校、实验二校改扩建工程和乡镇中心幼儿园建设工程。加快卫生事业发展,修订完善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启动了农村合作医疗大病补偿工作,实施了公共卫生安全体系建设工程。大力加强就业再就业和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工作,建立了劳动力资源共享平台,共转移新增农村劳动力2867人,安置城镇失业人员1064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1.82%。不断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两个确保”保持100%。倾心关注弱势群体,实施了农村贫困户危房改造试点工程、贫困学生救助工程和残疾人安居工程,建立了“五保”老人长效供养机制,为享受城市低保的居民发放了用热补贴,基本实现了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养老保险、医疗保险、五保老人集中供养和教育救助、残疾人救助、困难群众住房救助、灾害救助“四保四救助”。
(六)突出创优创新,发展环境全面改善。一是营造稳定的发展环境。正确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以“平安利津”建设为抓手,不断完善严打斗争经常性工作机制,加强信访工作“网底工程”建设,扎实做好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切实抓好安全生产,确保了社会持续稳定。在维护农村社会稳定方面,在全市率先探索实行了农村合同乡镇监管,走出了一条依法解决农村基层矛盾和纠纷的新路子。二是营造诚信的社会环境。大力推进“信用利津”建设,着力培育政府、企业、个人“三大信用主体”,切实加强信用道德、信用网络、信用制度“三大体系建设”,突出抓好金融信用、中介组织信用、产品质量信用“三个突破口”,进一步优化了金融发展环境,提高了全社会的文明程度,改善了投资环境。三是营造良好的用地环境。针对国家调整土地宏观政策,暂停农用地转用的实际,积极补办经济用地手续,于今年3月底,将已形成违法用地事实的在建项目用地和拟建项目用地共47个项目5300多亩土地,全部补办并上报了用地手续,为下一步项目用地打下了基础。加大了土地利用节约挖潜工作力度,对城区存量建设用地和可收回的土地,在排查建档的基础上,逐步纳入政府土地储备库,拓展了经济发展用地空间,提高了土地利用效率。四是营造优良的外经贸发展环境。应对国家出口退税政策调整,引导企业不断扩大“两头在外”的加工贸易出口,尽可能地规避出口退税的影响,同时,克服财力不足的困难,千方百计筹措资金兑现出口退税,为企业加快发展、扩大出口创造了条件。预计到年底,全县完成出口总额5560万美元,增长31.9%。五是营造高效的政务环境。大力推行政务公开,设立了县长信箱,强化了县长热线功能,拓宽了基层和群众反映情况的渠道。开展了“政府效率年”活动,完成了第三轮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完善了行政审批服务中心运行机制,启动了电子政务工程,进一步提高了政府的管理效率和服务效率。
各位代表,2004年,我县面对国家加强宏观调控的新形势,咬定发展不动摇,把困难和挑战当成机遇,不回避、不退缩、迎难而上,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比较显著的成绩。但是,在经济社会发展进程中,还存在一些比较突出的矛盾和问题。一是受国家控制信贷资金投放、严格控制建设用地等政策的影响,招商项目急需用地与土地供应滞后的矛盾、信贷资金控紧与企业需求的矛盾日趋加剧,加大了扩大固定资产投资的难度,制约了经济的加快发展。二是受农业税收政策调整、出口退税机制改革等因素影响,财政收支矛盾更加突出,保工资、保法定支出的压力进一步加大。出口退税政策调整,影响财政收入1100多万元;农业税收政策调整后,全县农业税减收942万元,农业税附加减收376.8万元,农业特产税减收474万元,特产税附加减收47.4万元,乡村两级税费收入减少1840.2万元。三是受现有财政税收体制影响,县域丰富的油、气资源优势难以体现到财政收入上来,财政增收困难。利津境内现有油气井3300余口,油气年产量约540万吨,但由于县域内没有油田二级单位,按照现有的税收征管体制,无法征收境内开采石油资源产生的税收,造成地方资源贡献与所得收益严重失衡,与市内其他县区财政收入差距越来越大。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以这次市人大代表视察为契机,坚持以科学的发展观和正确的政绩观为指导,按照“全党抓经济,重点抓工业,关键抓投入,突出抓招商”的发展思路,紧紧抓住工业经济发展这条主线,突出大企业带动、招商引资和民营经济发展、城市建设三个重点,全面加强“三农”、财税和社会保障三项工作,协调推进“三个文明”建设,促进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再上新的台阶。同时,也恳请各位代表对县政府的工作多提宝贵意见,进一步指导和帮助我们改进工作,提高水平,实现全县经济社会更快更好地发展。
利津县经济社会发展情况汇报相关文章:
利津县经济社会发展情况汇报
下一篇:快速缓解压力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