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离,不一定产生美900字
上述材料,让我想到时下有一句流行语,叫“距离产生美”。而我却不这么认为。两者之间因为距离的存在,相互的感知就会变得模糊,甚至产生错觉。这何来“美”之一说呢?因此,若要寻求真美,必得靠近审察,必得亲力亲为。
“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古人这句话实在精妙。它告诉我们只有近距离地亲身体验才能把握规律,只有零距离地亲身接触才能寻得真谛。是的,古往今来,大凡取得伟大成就的人,肯定脚踏实地,肯定实事求是,肯定因地制宜;而不是好高骛远,想入非非,华而不实,追求所谓梦幻般的“距离”!
法国昆虫学家法布尔,年轻时就喜欢与昆虫等打交道。有时候为了观察蚂蚁,甚至趴在地上一动不动,人们都说这个人疯了,同伴也不拿他当正常人看待。可是他后来却完成了旁人望其项背的生物名著《昆虫记》,弥补了生物学史上的空白。再说达尔文,为了完成《物种起源》一书,一生大部分时间都在全球考察。著书时遇到一个不明确的现象,他不是凭借记忆猜测,也不是捏造事实,而是再去亲自调查取证,从而写出了这部杰作。
法布尔,达尔文正是因为这种实事求是的精神,因为这种科学严谨的态度,才取得了令人惊艳的成就,也为后世留下了永恒的美丽。
相反,因为“距离”给我们带来许多遗憾的实例却太多了。比如中外扬名的水利工程都江堰,由于历史的原因,我们只知道它一直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却很难准确地知道李冰父子在几千年前是如何完成这项伟大工程的,因为我们无法穿越时空的距离回到当时的情景,去了解当时的建设情况,更无法明晰地打听到当初建设时许多可歌可泣的故事——时空拉开了我们与古人的距离,也阻隔了我们的认知视线。
所以,我们不必盲目追求距离,更重要的在于做好眼前的事。“感动中国”被称为“中国人的年度精神诗史”,每年被评选出来的人物都有一个很大的共性:他们用行动诠释爱的真谛,用行动弘扬责任的价值,用行动衡量承诺的份量。“感动中国”之所以感动中国,我认为根本原因就在于立足本职岗位,用真情真义去传递一个正能量。也许正因为如此,如今社会上流行一种“接地气”的说法。接地气不就是要我们脚踏实地,缩小彼此之间的距离吗?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我们只有迈开步子,把脚下的距离一步步地缩小,才能真正地发现美,也才能真正地创造美。因为人们处于遥远的地方,是看不见一棵在地平线上努力生长的小草的。
距离,不一定产生美字相关文章:
★ 距离产生美5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