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说中国节》读后感800字
书陶冶了我的性情;书,丰富了我的知识;书,开阔了我的视野;书,给予了我人生的启迪。以书相伴,人生就会有大不同。生活可以清贫,但不可以无书。我读了《图说中国节》后对我感触很大。
这本书讲述的是节日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秋去冬来,岁月匆匆,时光流逝,一个个的中国节在井然有序地轮替着。人们依照时节,付出辛勤的劳作,收获丰稔的果实,感受生活的美好,缅怀逝去的亲人…… 鞭春催农,新春拜年,元宵花灯,三月拜祖,端午龙舟,七夕乞巧,中秋望月,三秋尝新,重九登高,冬至馄饨,腊八腊粥,糖瓜祭灶,团年守岁……说明了传统中国节日的历史渊源、丰富寓意,展示了中国节日的各种民俗活动。
清明节拜祭祖先是我国最能体现孝敬先人的礼俗,是一个对祖先的尊敬的隆重节日。户外的墓祭表示家族兴旺,坟头纸钱、花圈是后继有人的意思,贡品多而讲究是家道勤实的象征……看,古时候的人很重视感恩逝去的亲人,而我们现代人呢,认为扫墓等于迷信神鬼。其实不是这样的,在古时候,扫墓是尊敬先人的意思,把祭奠做得讲究再加上一些先人的做人做事的典故使自己更明白是非。清明节的时候长辈把柳条给我们,结果我们把柳条扔掉,其实清明节中插柳、戴柳也并不是迷信,而是寄托着免毒、驻送颜信仰。古时候清明节有放风筝的习惯。其实古时候风筝不是一种娱乐工具。春秋时期的公输发明的木鸢只是一种侦察工具。到了唐代,风筝才成为娱乐工具,但是只限于皇宫和贵族子弟玩。现在,放风筝还有一些讲究。例如在上海忌讳断线,断线风筝落人家被视为不吉。以前人们在风筝上写祝福语,想把这些话传给先人,表达自己的心愿或理想,但是现在人放风筝纯粹是玩。
现在的很多青少年把中国的传统节日的意义逐渐淡薄。把这些传统节日都淡化成为一个可以放假睡懒觉的日子。更有甚者在清明节的时候叫不出去世者的名字。如此下去,我们的传统将会逐渐失传,我们源远流长的文化精华将难以为计。中华失掉自己的文化图腾--凝聚力。将继承和发扬中国的传统文化是我们义不容辞之本份!
《图说中国节》读后感字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