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字,话天下1500字
窗外,潮起潮落,云卷云舒,花谢花开;窗内,火烛摇曳,墨香缭绕,昏黄纸张,只见上面写着“华夏字”。笔法刚劲,浑厚。而这其中,又似乎诉说着什么……
赏字中人:绝世红颜,羞花落雁。
说道“回头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我们便禁不住联想到那大唐的美人儿——“闭月羞花”的杨贵妃。这句中“百媚生”,“无颜色”更是形成鲜明的对比,而我们的眼前,也仿佛出现了些许的画面:长廊上的牡丹花,庭院中的牡丹花,都在大团大团地盛开着,编织出层层妩媚的色彩。而在这繁花紧簇的热闹景色中,也有着一个穿华锦,戴凤冠,笑靥如花的人儿,她的脸上,分明写着‘富贵’。看啊,仅凭着这诗中的点点字,我们便可以想象到整个画面的大概。
漠河的北面是广阔的大漠,草原,河流,湖泊;广袤的天幕中有极光不停地变换着色泽……昭君伴着匈奴人的号角声一步一步离开了自己的家乡。唐杜甫曾云:“画图省织春风面,环佩空归月夜魂,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凄凉,哀愁,无奈,不舍,这也许就是昭君出塞时心情的真实写照。一首诗,几行字,一个国家,一段历史,就这样轻描淡写地卷入了历史的长河之中……
悠哉之中,汉语,又何尝不是一种魅力呢?
研字中物:细流涓涓,残红点点。
“群芳过后西湖好,狼藉残红,飞絮蒙蒙,垂柳阑干尽日风。笙歌散尽游人去,始觉春空,垂下帘栊,双燕归来细雨中。”落英缤纷,柳絮纷飞的暮春景色,常常会引起我们的惋惜之情。而“始觉春空”四字既表现了若有若无的空虚感,又有一种繁华喧嚣过后的清醒感。“笙歌散尽游人去”乃指“绿水逶迤,芳草长堤,隐隐笙歌处处随”的花谢柳老。细雨蒙蒙中,大片的绿意遮掩住了视线,而这又不失另一种美感与韵味。
又有王右丞《出塞》里的“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这脍炙人口的名句,其中也是有着极深的道理的。正如《红楼梦》中香菱所说的:“想来烟如何直?日自然是圆的。这‘直’字似无理,‘园’字似太俗。合上书一想,倒像是见了这景的。若说再找两个字换这两个,竟再找不出两个字来。”
对此,我们更容不得自己小窥华夏民族语言的魅力了。
品字中意:愁肠已断,烟清人瘦。
李煜,低吟于轻歌曼舞之中,玉楼琼枝洒满了他狂欢后的醉意。于是,畅饮狂欢换来了“往事知多少”的愁苦,红尘一笑换来了“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的哀怨。每当我们目视淡云孤雁远,寒日暮天红,渐渐入夜的时候,是否会看到这样一个身影。他年少,他轻狂,他不羁,他“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无奈潮来寒雨晚来风”,他“胭脂泪,相留醉,几时重,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最后的最后,却也是孤守西楼,看到皎洁的月光从梧桐叶片的间隙中悄然流下,悄然攀上他的粗布青衣。四下,一片静谧。没有欢喜,也没有痛心疾首,只是安静地拿起笔,将满心的后悔,忧愁融入到浓浓的墨中,流淌到笔尖,流淌到纸上,流淌到所有华夏子孙的心畔,流淌到这片古老的华夏土地,最终注入到华夏的语言文化中去。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清新的文字,写给所爱的人。长长的茂盛,长长的绿色,长长的水草,长长的水流,长长的情思。熙熙攘攘地涌向我们身体里最柔软的地方。这时候,我们便有了触动,与作者产生了共鸣,像是看到了夏花清晰的脉络,轻轻一按,就冒出了最干净,最透明的汁液;看到了草籽编织的童话,微微飞翔,就扬起了沉甸甸,沉甸甸的思念;看到了小姑娘沾湿的裙摆,在大雨滂沱着的氤氲空气里,扬起脸,露出纯白的,年轻的笑靥。即使是再浓的情思,在这样的意境下,也变得含蓄,委婉而深沉了。
华夏文字,震颤人心,顿挫凄绝,如泣如咽,却也不失清新莞尔,语笑嫣然……
中华民族五千年文化历史,造就出五千年华夏文字。这是我们的灵魂,我们的骄傲。
我们写浑厚华夏字,观滚滚红尘,看天下万千!
华夏字,话天下字相关文章:
★ 华夏之怒,龙威天下——《南京大屠杀国家公祭日》观后感1000字
★ 字话9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