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尽因山穷700字
第一次领略到水的气势磅礴是入校的第一次夏令营。那时正值7月丰水期,于是,我眼中的黄果树瀑布,毫无旅游部门介绍的那般诗情画意。因水中夹带大量南部地区酸性的红壤而水质发黄且混浊不堪,在加上此时的水流量肉眼看来几乎是数月前的三倍以上,使得整个瀑布更像是山洪暴发加上泥石流。面对此情此景,我突然有了一种不祥的预感:瀑布上游地区是否即将不能承受如此巨大的水流量,现在只是“回光返照”?我问过导游,得到的答案是黄果树瀑布自古便有了丰水期与枯水期划分。近年来由于发展旅游业,政府在瀑布上游修建了三个蓄水库,等到枯水期就开闸放水,于是瀑布美景全年可见。当时我也就只有相信。
可是,直到今年暑期,我无意中发现了《中国国家地理》杂志上的一篇文章《莫把“黄果树”变成人造景观》,此文作者在今年四月下旬来到黄果树,为其拍下照片:只见原本悬挂着白色水帘的峭壁上,如今只有一线游丝般的细流从崖顶飘下。纵然是枯水期,据作者说八十年代时仍然水流不减,但今年仅剩一线,实在不愿亲见。自古国人就对黄果树深有好评,尤其是徐霞客。解放后国家领导开始对其重视,国际上的地理爱好者也对它情有独钟。1982年,这里正式成为国家名胜风景区,从此游人不断,成为了贵州人的骄傲。
二十多年来,黄果树为贵州取得的旅游收入共十多亿元。近几年平均每年收入8000万元。但同时当地人对森林与水源的破坏,造成了今天唯有节假日或有重要来宾才开闸放水,而且即使开闸水量也甚小。相对的,我联想到加拿大尼加拉瓜大瀑布因水源过于充足而不得不只允许一半水量经过瀑布(可想而知,若游客知道这内情会何等气愤),同是瀑布,一个因山林植被破坏而断流,另一个却是水多为患。因水的冲刷会不断侵蚀悬崖使瀑布不断后退直至消失。想到这里,再想到那位王兴国同志所看到的“不到一米宽的细流,有气无力地从崖顶悄然落下”,怎不令人心痛?
毕竟,有山青才能有水秀。
水尽因山穷字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