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三国演义》和“三国志”有感600字
不读三国,不懂英雄寂寞。
《三国》有别,英雄亦有不同。作为一部国别体书籍。《三国志》以其简洁的语言,严肃的用词使得历史的严肃又添几分,历史的肃穆可谓在这体现得非常全面。相较于《三国演义》的话这篇文章就现得骨感了。《三国演义》具有很好的观赏性和阅读性。作为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肯定有其过人之处。
读了《三国演义》后就发现其内容非常丰富,构思也犹为巧妙,人物编排,情节设计,遣词造句都很考究。特别是与《三国志》相比较后就更凸显这些优势了。例如“三顾茅庐”这一情节:《三国志》中“凡三往,乃见”如此寥寥几字就带过了,表现极为枯燥。而《三国演义》则就不同了。在此情节作者洋洋洒洒写了近五千字,文章就被充实得丰富了,增添了文章的可观赏性、可阅读性,带给读者极为深刻的印象。人物描写颇为细腻:如此章节中对诸葛亮此人的描写:“孔明身长八尺,面如冠玉,头带纶巾,身披鹤氅,飘飘然有神仙之概。”这一外貌描写让诸葛亮的形象跃然于纸上,和《三国志》枯燥、骨感形成了巨大的反差。《三国演义》与《三国志》在真实性方面有区别。《三国演义》是七分真实,三分虚假的,虽然丰富了情节内容但同时对历史的真实性还是差些准确又如人物方面,《三国演义》中曹操的形象被丑化了,显然不符历史,诸葛亮的形象被神化了,这显然有失历史真实性,给后人误导,影响人们对历史人物,历史事件的认识与评价。
《三国演义》其实是一副连环画或者说是一部电影,那生动的场面犹如亲眼所见,亲耳所闻,亲身所感,那硝烟的战火弥漫在这书中,这不是一部电影又是什么呢? 三国,那战火纷飞的年代;三国,那庄严肃穆的历史;三国,那充满韵味的读本。真可谓是三国有别,英雄不同!
读《三国演义》和“三国志”有感字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