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师伴我一路前行1600字
我出身贫民家庭,父母老实懦弱。我的成长主要依赖于我的那些敬爱的老师!
在村小读小学二年级的时候,我遇上了第一个留给我深刻印象的老师——代课教师李老师,李老师平和纯善,一脸微笑,对孩子不打不骂,让我们倍感亲切。我的童年在是文革末期,那时,农村经济条件差,我们的父母读书又少,他们大多抱持着“黄荆棍下出好人”的教育信条,我等又生性顽皮,在家里经常被父母鞭笞教育。所以,和蔼的李老师一下子成了我们一班孩子的最亲近最留念的老师。只一期,李老师就被调走了。我清晰地记得:李老师走的时候,那一班泥小子们都哭了……而我,吵闹着,向家里要了一毛钱,为李老师买了一方手帕……
后来,我教书了,居然和李老师成了同事,我成了李老师的领导。但我依然敬他爱他,不希望有谁对他不敬。而李老师对我,也丝毫没有一点淡漠,他希望我进步,时不时地把我介绍给他的那些有一些身份的同学或者朋友……每每那个时候,我真的感动至极,我不知道该说一句什么话去感谢我的恩师!
读师范时候的班主任郭老师对学生也是一向宽厚。郭老师已经进入天国……但是,我对他的怀念却是永远的。郭老师一向是“君子动口不动手”的说服教育,世上的道理,他一定要向我们讲一遍,再讲一遍,却从不体罚我们。我们贪玩,打扫公区总是应付,郭老师就总是在课外活动打扫公区的时候,自己先扛着一把扫帚先在我们班的清洁区域打扫,然后,学生们慢慢去了……
那是一次班会课,老师调座位,我有些不满意,当场冲动地走上黑板,以大字报的方式向老师表达我的不满。当时的郭老师对我的举动只是淡淡的微笑着,没有批评我,没有指责我,没有打压我。当时,我自以为得胜,现在想来,却是惭愧之极……郭老师的宽容,则是在我成年的时候,不在他身边的时候,一点点地影响着我。在我成年工作的时候,在我遭遇挫折和尴尬的时候,在我面临别人的无理攻击和抱怨的时候……我却总是能想起郭老师面临我的无理无知时的那个淡定的笑容,往往此时,我的愤怒的情绪就能一下减弱很多!
李老师,郭老师,您们把您们自已的纯和、善良、宽容的品格的种子就这样播种在我的心田里,尽管她们发芽、开花的时间是在一、二十年之后,但是,那牙毕竟发了,那花毕竟在开放了!李老师,您要快乐地过您的后半生!郭老师,您在天堂也要快乐!
我一生别无所长,但是,骨子里,我自认为还是有一些责任感。这种责任感的起源也与我的两位老师密切有关。刘老师,既是我三年级时的老师,又是我的表哥;夏老师是我初三时的老师,又是我的大伯父。
读三年级的时候,我的表兄开始代课,并且当我的老师。因为这份亲缘关系,他让我不再走读,而是住到学校,与让同住,于是,吃、住、学习,他义无反顾地全管上了。
我读了两个初三,第一个初三毕业,因为偏科,没有考上师范,我的大伯父在另一所学校教书,恰好教下一届初三。我的大伯父就把我接到他的那所学校,让我住在他的宿舍里,对我关怀备至。我们那时要考上师范真有些艰难,不苦熬不行。在苦熬的时候,每天晚上十二点的时候,我的大伯父亲自为我煮上一晚热腾腾的面条,里面有一个荷包蛋,至今还清晰地记得那面的味道……当时,不觉得如何,后来成人了,细细回想,大伯父他自己的亲儿子还没有得到过这份关爱,而我,也没有能如此般照顾过我自己的孩子。
后来,我在家乡任教,我的那些亲戚、邻居、朋友的孩子,也自然多得到了一份我的关照,不论是学习还是生活。我想,这就是一份家族责任感,而这份责任感的由来就是表兄和大伯父的影响。正是这个最原始的最基本的家族责任感,让我逐渐对自己的工作有了比较强烈的责任意识。
敬业乐业,很多人认为难以做到。我也不能做的很好,但是我还算勉强能做到不怨天尤人,干一行适应一行,认真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这基本上算是我的一项本能。这项本能的形成,不在先天,就因为老师的影响。
我最初在平梁中学读书,年龄小,格外顽皮,很快就堕落成极“双差”的学生。第一个成功转化我的老师是周老师(可惜,周老师已经到了天堂,留给我的只是无尽的想念!)。周老师性格刚正严厉,是出了名的严师。第一次作业,我五道题错了三道,全是马虎使然,书写又潦草的难以辨认。上课时,周老师用他的楠竹戒尺打了我六个手板,直叫我的手红肿了起来,我怕的要命。但是,晚上,他却把我叫到他的宿舍(也就是老师的办公室,那时条件艰苦,只能有这条件)语重心长一席话让我感动不已。就这样,周老师对我,那时武攻文卫,齐头并进。我们害怕他的楠竹戒尺,但是,我们却留恋他宿舍里冬天的火炉、热开水,夏天的风扇。我们害怕他的楠竹戒尺,却难以忘记,生病时,他温暖的手抚摸着我们的额头,颓丧时,他热切的言语令我们振奋。我们害怕他的楠竹戒尺,却难以忘记,急需时,到他那里,借二毛三毛或者是五毛钱;肚子饿了能吃上一晚热面。我们害怕他的楠竹戒尺,却忘不了,暗夜孤灯,他伏案批改;忘不了,他一边讲课,一边咳着嗽;忘不了,他允许我们的数学本一面写完了,可以翻过一面写,他朱红的笔迹在模模糊糊的卷面上批改的认真与执着……我在周老师那里学了两年初中数学,时隔二十余年,我再很少接触过数学,却至今没有忘记初中数学的内容……
与周老师搭班的龚老师同样对我们影响深远。龚老师由于特定的历史原因,最初只是读了初一年级,就被迫辍学。之后,他刻苦自学,研究古典文学,渐渐地在古文界小有名气,于是开始代课,成为正式教师,他教了我一年,随后,我毕业了,他也到大学去任教了。龚老师的这段经历,对他的每一个学生的终身影响自不必言。重要的是,他教语文,他以一个语文老师的职业精神教语文,他的教学精神不仅让我热爱语文,而且,后来,我当语文教师了,竟然不自主地沿袭着他的教法。当时,是应试教育的高潮期,而龚老师却以一个语文老师的高见和职业精神教学。他每周给我们讲一节课的外界新闻,让我们眼界大开;他教导我们自己批改自己的作文;他在我近乎涂鸦的作文卷上大写的“写得好!”几个字的批语激励我一生爱好写作……
读师范的时候,黄老师、李老师两位文选老师对我特别关照。黄老师引导我读书。因自己家贫,难以买书,黄老师就带我进他的家,对我打开他的书柜,隔几周就去拿几本读,读了去换新的书读。就这样,几年师范,我在黄老师的书房里度过了大半时光。黄老师,不仅引导我的读,重要的是指导我写。凡我写的文稿,不论质量优劣,不论篇幅短长,黄老师都一一看过,一一评点。而教导我写演讲稿的时候,有一篇稿子,则反反复复让我写了几十次,他也就反反复复修改了几十次。李老师治学严谨,我写的稿子,他一律用红笔一字一句,认真修改。他的笔力苍劲,字迹工整,每每回忆,脑海里总是分明地记得他批改过的那些符号,那些字迹。读初中的时候,我是长于理科的,由于这两位老师的关系,在师范的时候,我的兴趣变从理转向于文科了。也正是这段经历,在参工以后,我做的一直都是文科教学或者是文秘性质的工作。可见,教师,对一个人一生的影响何其之大啊!
师生之间,一切源于爱。教师爱岗爱学生,这个爱促使教师能无私地奉献,对其学生一生呵护。这个爱是大爱,当一个教师对学生满怀关爱的时候,也许那个学生一点都没有觉察到呢。
杨老师对我,就是这种大爱。读书的时候,他对我关怀备至。带我们考试,一堂下来,连忙安排我们的伙食,我们吃完饭,他又张罗我们休息。二十年过去了,今天,我才开始问自己一个问题:当初,杨老师他们安排我们吃饭的时候,他们并没有吃饭,那么,他们什么时候吃饭呢?——我猜想:肯定是我们下午进入考场了,他们才回家吃午饭。晚上,我们休息了,他们才吃晚饭……这一瞬间,想到这,我泪眼模糊……
就这样,在杨老师那里,我完成了人生的第一次蜕变:由一个农村孩子成长为一个人民教师。但是,杨老师对我的关爱却并没有结束,即便是我工作的时候,他也从各个方面不断地关爱、关照、呵护,一直到今天。我想:这份感情,已经远远地超越了一般的师生关系……很多时候,我只能在心里,默默地想:老师,我该怎么报答您呢?!
几十年匆匆过去。回想过去的路,一路蹒跚,而扶着我走的就是一个一个不断接力着的老师!
恩师伴我一路前行字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