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化”,我们在哪里?600字
当“全球化”这个词变得耳熟能详,周围的一切已经完全变了模样。且不说打开电脑就是微软的“WINDOWS”;手中的“NOKIA”响起了铃声;情侣之间深情的一吻却留下“MAYBELIAN”的香味儿;就是一部魔幻小说《HARRY•PORTER》吧,在中国可是有许许多多的超级“粉丝”,而在全市的书店中,几乎找不到中国的古典神话集《山海经》。
似乎还不止这些。在农村观光的老外想与当地居民合影时,却发现对方早已换上了整整齐齐的西装,他想听听当地独特的民族语言时,无奈耳边却是熟悉的标准国语。
或许在中国的任何一个城市中,只有单纯的一个现象:川流不息的车辆,高大而呆滞的长方体似的大厦,玻璃墙反射着强烈的光芒;而行人们都是急匆匆的,在这似乎异彩纷呈的服装中,却都标注着同样的品牌——时装。看着这一切,有一股远古的阴冷在心中荡漾。
这就像一座巨大宏伟的海边沙雕,抵挡不住海浪的一次次侵袭,最终融于浩渺的海中,不复存在,中国文化给中国人的似乎只剩下了历史的回忆。
扼杀再复制是我们对“全球化”的理解,至少现在是这样实践的:“扼杀”古老沧桑的中国文化,去复制一个西方文明。结果呢?我们需要的是纯正的中国文化,而不是不伦不类的所谓的“西化”。
我们试图登上“全球化”这班车,却忽略了这张登车的车票正是我们所特有的文化,是属于我们自己的东西!别人的东西就是别人的,贸然拿来,只能是碍脚的盗版,成为诸多复制品了里的一个。若是变化得连我们自己也认不清楚自己,“全球化”又有什么意义?若是失去了其真正的自我,我们又有什么继续存在的价值?
站在这辆“全球化”的列车的门口,“全球化”的我们将何去何从呢?
“全球化”,我们在哪里?字相关文章:
“全球化”,我们在哪里?600字
上一篇:爸爸
下一篇:读《梦里花落知多少》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