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阿凡达——生活中的高科技1100字
揭秘《阿凡达》——生活中的高科技
提起《阿凡达》,大家肯定再熟悉不过了。那部3D大片,风靡了全世界,让无数的人为之震撼,也让本片的导演:詹姆斯·卡梅隆,成为无数影迷的偶像。《阿凡达》的3D效果、影片情节,都让我们大饱眼福。可是,这部高科技的电影,到底是怎么拍摄的呢?我带着问题,来到了中国科技馆,倾听张海霞教授的讲座,揭开谜底。
《阿凡达》属于3D电影。3D,是英语“Three Dimensions”的缩写,顾名思义,是指其中包含着3个维度,产生立体的效果。《阿凡达》使用的摄影机,就与普通电影截然不同,它采用了微纳米技术。电影中,各种人物的动作,都是先通过演员先在感应平台上做出,再通过摄影机传输到电脑上,与虚拟人物相结合,制成影片中的3D效果。而其中的特技效果,竟然达到3000个!这真是史无前例!真让人震惊!
说到《阿凡达》,你一定会联想到纳米技术。其实,像纳米这样的高科技,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神秘,其实,纳米在生活中的运用非常广泛。纳米可以去除衣物中的静电现象,利用纳米粉末,可以把废水变成干净的清水。在军事运用中,科学家可以用纳米制作成动力芯片,将芯片植入动物的身体中,这样一来,动物就具有了“侦察兵”的功效。你可以设想一下,假如你是一名指挥官,将作战部署都编写在电脑里,这时候,一只苍蝇飞过来,你正想把苍蝇赶走,一只植入芯片的松鼠往电脑里插入U盘,然后把所有资料都传输到U盘上后轻松地逃走,还在你的办公桌上留下半个坚果壳!这将是多么的防不胜防啊!
后来,张教授说的一段话,让我深有感触。张教授说:“为什么中国没有《阿凡达》?我们和国外的差距到底在哪里?是谁创造了《阿凡达》?谁起到了领军的作用?谁推开了一扇门,打开了一扇窗?这个人就是詹姆斯·卡梅隆,他拍摄了《泰坦尼克号》,当时,《泰坦尼克号》轰动了全世界,横扫了世界影坛。可能你们都记得,当他捧起奥斯卡金奖的时候,说过这样一句话:‘我是世界之王!’,很多人都说他狂妄至极,可就是这样,十几年后,他又推出了一场辉煌,一场震撼。它,就是我们谈到的《阿凡达》。卡梅隆原来的工作是什么?说出来可能会吓你一跳,他是美国航天局的科学顾问,专门负责火星探测任务。”张教授认为,我们缺的不光是技术,而是理想!是道德!是艺术!我们不光要注重“硬实力”,更要注重“软实力”。最后,张教授提出了一个科学计算公式:(+-道德)+(科学*艺术)=未来
张教授的讲座结束了,她提出的理论却印在我的心里。相信自己吧!朋友,未来并不遥远,只要我们插上理想的翅膀,相信未来,相信自己,未来还很模糊吗?不,未来就掌握在我们手中,我们应该按照自己的方式,一种不拘一格的方式,就一定会成功,一定会取得辉煌,取得震撼,创造出中国的阿凡达!
揭秘阿凡达——生活中的高科技字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