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请不要这样对待孩子的淘气1900字
总评:看了这篇作文,我的心情还真的不是滋味。本文的原标题是《请不要这样》,我改成了《老师,请不要这样对待孩子的淘气》。在文中,作者向我们叙述了发生在美术培训班上的一件事,这件事很简单,但在作者的笔端下却是高潮此起彼伏,老师从“低喝一声”到“火冒三丈”、从“劈手夺过家俊手里的悠悠球,狠狠地往地上摔去”到“示意大家别理他”,环环相扣、节节推进,而伴随着“家俊”的淘气与可爱,我们(读者)的心也吊到了嗓子眼上。从全文来看,尽管在主题提炼方面欠妥,但整件事详略得当,动作、神态、场景描写交相辉映,令人身临其境,可圈可点之处不少,尤其是“家俊愣了一下,突然大嚎了起来,眼泪如潮水一般涌了出来,连鼻涕也下来了,拉扯着老师的衣服,跳着去夺悠悠球”和“家俊松开手,发疯似地跑到外面,抱着悠悠球在雨中哭着”这两句很传神,当读到这里时,我也不禁想问:“作为一名老师,能着这样对待孩子的天真、淘气吗?”。建议转为精品。本文也告诉同学们,写作文,源自对生活的观察感悟,写自己熟悉的,写自己想写的,必然会奉献精彩大作。我们在这里期待着!
点评人:朱雨欣(小学高级教师)
今天,我去学画画时,看到了一件事,让我挺有感触的。 (一句“挺有感触”预示着这件事并不简单。)
当时,老师正在教一个同学画画,教室里十分安静(除了家俊外),大家都在认真的(地)画画,除了家俊。(瞧,)家俊独自一个人在那玩着悠悠球,他一会儿卷起悠悠球,一会儿又把它甩出去,看他玩得还真起劲。 (交代事情发生的起因。但既然有人在玩着悠悠球,那就不能说“教室里十分安静”了。)
“把悠悠球收起来!上课了!”突然,老师低喝一声,看来,老师是有些生气了。可是,家俊看也不看老师一眼,漫不经心的(地)回答:“我玩我的,又不会吵着他们。”老师火冒三丈,对着家俊大吼一声,说:“再给你一次机会,收不收!”这时(家俊一惊),悠悠球掉到地上,散架了。家俊把悠悠球拾起来,认真地装着悠悠球,对老师的话不理不睬。 (“老师”的行为把“家俊”的淘气劲展现得淋漓尽致。本文的情节冲突由此展开。)
这时,整个教室更加地安静了,大家都停下手中的画笔,转头看着他们,整个教室只听到家俊手中悠悠球“咔咔”的声音。窗外,雨细细的,不紧不慢地下着,无声无息的。时间,仿佛在这一刻被凝住了。 (场景描写渲染了当时紧张窒息的气氛。)
老师的脸色铁青铁青的,看样子生气到了极点了,停了一会儿,他用低沉的声音说:“你再不收起来,我没收了!”家俊把老师的话当成了耳边风,(只顾)低着头,手里一下一下地绕着悠悠球的绳子,一句话也不说。 (承接上段,再次渲染气氛,本文的情节冲突由此升级。)
老师见他无动于衷,(便)一个大步,走(冲)上前去,劈手夺过家俊手里的悠悠球,狠狠地往地上摔去,“啪”的一声,悠悠球又散成两片了。
家俊一见,急忙捡起悠悠球,仔仔细细地看了一遍,说了声:“没——坏!”又修理起来了。 (上一段“老师”的“气急败坏”与这一段“家俊”的“悠悠然”形成鲜明对比。)
老师(又)一把又抢过悠悠球,抓在手里。家俊愣了一下,突然大嚎了起来,眼泪如潮水一般涌了出来,连鼻涕也下来了,拉扯着老师的衣服,跳着去夺悠悠球。 (“老师”的生气伴随着“家俊”的淘气与天真而不断升级,让读者的心也吊到了嗓子眼上。“家俊愣了一下……拉扯着老师的衣服,跳着去夺悠悠球。”这句描写很传神,还真的让人于心不忍。)
只见老师一扬手,悠悠球就到门外去了。 (本段承前启后,这个“一扬手”将带给孩子的是什么?前面的情节描写让读者不得不继续往下看。)
外面,秋雨细细的、细细地飘着,无声无息。家俊松开手,发疯似地跑到外面,抱着悠悠球在雨中哭着(……)。这时,一个人提着水,从他面前经过,家俊朝他身上踢了几下,接着大哭。 (承接前两段,动作、神态、场景描写一下子抓住人心,全文至此进入高潮,让人不由耐心看下去。但“这时,一个人提着水,……接着大哭”表达不够完整,不如删去,以省略号收尾,更能触动读者的心绪。)
老师示意大家别理他。过了一会儿,家俊自己进来了,接着,他就(仍然独自)一直在那儿玩着悠悠球,老师也没有再理过他了。 (“家俊”的无邪,是这件事情不是结束的结束,读到这里不免让人感怀。)
看着家俊,我心里十分别扭,真想对他说:“家俊,请不要这样!做错了,我们就要改,可不要一错再错!” (这样的结尾显得很生硬,而更重要的是,前文展现出来的“家俊”是一个淘气但天真无邪的孩童形象,因此“做错了,我们就要改,可不要一错再错”来作为本文的主题欠妥,不如改成:“看看家俊,望望老师,我真想对老师说:“请不要这样对待孩子的淘气与天真! ”)
老师,请不要这样对待孩子的淘气字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