丢啥,都别丢了灵魂800字
“少年盛则国盛,少年强则国强”,可当今的中学生怎样了呢?其思想和行迹着实令人担忧,来看一看现在的一些中学生吧。
当下他们对鲁迅、卞之琳和马克·吐温的关注正在被周迅、关之琳和马克所代替,面对着西下的夕阳,再也找不到“断肠人在天涯”的感觉,却痴迷于花前月下的浪漫;对四大名着及优秀的文化遗产茫然不知,却对QQ、网恋情有独钟……面对此情此景,我已无批评指责之心,有的只是一种锥心之痛。
我领略到了落魄而失意的屈子怀揣“离骚”举身赴汨罗江的无奈;我听到了衣衫褴褛、背影沧桑的曹雪芹老人的喟然长叹;我心痛于手握匕首、胸怀利刃却化作黯然神伤的鲁迅……我看到了许许多多的古圣先贤渐渐离我们而去。耳畔里回响着“莫愁前路为知己”;空气中飘洒着“梧桐更兼细雨”。
是雨?是泪?
时下的中学生,一味地补充各种营养,健全的体魄是用不着人们担心了,可又有几个人能明白:“即使体格如何健全,如何茁壮,也只能做毫无意义的示众的材料。”我们的孩子所缺乏的不是丰厚的物质生活呀!
在漫长的文化历史长河中,不乏屈原、司马迁、鲁迅、郭沫若等文学巨匠,他们是丰碑,传承着民族文化,弘扬着民族精神。
可现如今呢?五千年华夏文明的传承靠的是什么呢?又有谁来延续我们今天的文化历史?人类要生存,民族要延续,淡化了古典精髓、远离了传统文化,我们无疑是原始森林里的大猩猩,祖祖辈辈仍是大猩猩,何谈人类的进化?
不是吗?当前文化的流俗,那些古圣先贤、那些古色古香、那些充满哲理和警世的言语,多年后谁还会记得?《史记》、《资治通鉴》、《鲁迅全集》等,早已被束之高阁,仅为装点门面而已。
曾经有位学者历经了一次“文化苦旅”,仅一次“文化旅行”,就给我们多了一份反思,少了几多奢靡;多了一份崇高,少了几多世俗;多了一份文明,少了几多蛮荒。
凭江而立,看无边落木,吟小桥流水,歌大江东去。孩子们,缺啥,都别缺了民族文化;丢啥,都别丢了民族灵魂!
初一:我是雪峰老人
丢啥,都别丢了灵魂字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