贞观记忆1500字
历史浮浮沉沉,在灿烂的朝晖中凝视我们迷离的双眼。
霓裳飘飘扬扬,在跃动的波光中舞动大唐天下的明艳。
秃笔顿顿点点,在醉人的晚照中抒发千年不变的信念。
——题记
人们对贞观的印象似乎总是停留在一个初级的阶段,总以为那是中国历史上最强盛的时期。实即不然。太宗治下的二十三年,国力远未达到唐朝的巅峰,许多经济指标都还非常落后,甚至远不及隋朝前期。但贞观的政治文明却达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太宗和后来被人们倍加推崇的几位柱国重臣制定的一套完善的政治制度,令后人无限景仰。
然而,我今天想说的,并不是贞观年中遥不可及的治国功绩,而是生长在这个兵荒马乱、艰难崛起时代的那些,铁血与红颜。
李世民——贞观之治的缔造者
史册上关于他的记载近乎完美。毕竟他已经成为中华民族千百年来的一个精神信仰。人们总是不自觉地将他与秦皇汉武相比,殊不知他功胜秦汉,心似文景。他严词拒绝封禅泰山,谦恭节俭;他海纳百川虚心纳谏,虚怀若谷;他文治武功驰骋天下,豪气冲天。这是人们所公认的,也正是他之所以扬名天下威震四海的理由。
小时“昔年怀壮气,提戈初仗节”,青年时连年征战,“慨然抚长剑,济世岂邀名”,这些都是人生中最惊心动魄的回忆。“继文遵后轨,循古鉴前王”,这却是他大展治国韬略时的铮铮誓言。气吞天下、胸怀大局、独具慧眼、工诗善文,这是他身上最浓重的标记,是历史所赋予他的。可毕竟人无完人,征伐高句丽,劳民伤财,似乎再步炀帝后尘;兴修宫殿,好在还有张玄素与魏征之良言劝谏;干预著史,但无伤唐初史实之基础。纵然如此,我们却可从中体味到,太宗的所作所为,无不体现着大唐开国的艰辛。
长孙无忌——两朝良佐
历史上对长孙无忌——这个辅佐了太宗高宗两朝君主的栋梁之臣总是存在着某种偏见,总以为是他的嫉妒与私心使得初唐出现了彪悍叛逆的废太子李承乾,仁厚但懦弱的高宗李治,甚至间接地导致了武后的红颜天下(当然,高宗和武后的功绩还是不可否认,没有他们,玄宗就不会开创出开元盛世)。然而却很少有人对他的功绩大加褒扬。他夺下了玄武门之变的首功,没有他,李世民的皇帝志向极有可能仅仅是个空想,从而也不会有后来几位高明的执政者,唐朝极有可能只是一个极不起眼的小小朝代。
他从不恃功自傲,虽然从小与太宗熟识,之后又成了国舅,为贞观之治更是立下了汗马功劳,被评为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首,却从不依靠“椒房之宠”贪名谋利,同时懂得于漩涡之中抽身,不至于卷入功利场中去。他是太宗最信任的伙伴及良佐,又不像历史上的诸多外戚骄横跋扈。虽最后仍免不了在废立皇后之争中落败,魂寄他乡,可太宗一篇情真的《威凤赋》,却依旧可以令他在初唐闪亮的宝冠上,成为一粒熠熠生辉的明珠。
高阳公主——红颜悲歌
如果说被太宗赞为“英果类我”的吴王李恪是贞观储位之争中最令人扼腕叹息的皇子,那高阳公主无可置疑的是最可惜的公主。如果不是生在如同漩涡一般的宫廷争斗之中,她或许还是个天真无邪的少女,与御花园的姹紫嫣红中与后妃宫女们嬉戏;或许也只是个聪慧贤良的少妇,在房遗爱的悉心呵护下延续她千年不变的美丽。她甚至还可以继续与玄奘的高徒辩机脉脉传情,或看着驸马遗爱与那些情同姐妹的侍女们眉来眼去。
然而,这些最终都没能留下。或许她的涉政正是与辩机的死有关,毕竟是辩机之死引发了她对太宗的仇恨,进而导致她与巴陵公主、荆王李元景共谋推翻李治,事败自刑。然而她的悲剧却在于她错生在了帝王之家。本属于少女的天真烂漫,在权力的倾轧下被碾为玉屑紫尘。她在大唐诸多红颜中极富悲剧色彩:她不像太平公主那样野心勃勃,却同样赐死家中;她不像上官婉儿那样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却免不了后世非议;她也不像杨玉环那样将玄宗迷得神魂颠倒,却从未获得过真正的爱情。这不止是她一人的悲剧,却正好映衬出了初唐红颜不可避免的结局。
历史可以带走太多,带不走的却是记忆。那些贞观的记忆,如流水般,永恒地诉说着千年无尽的繁华,与悲哀……
贞观记忆字相关文章:
★ 记忆。2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