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节开幕式上的感言(教师手记之378)1000字
[案例]
在我们的语文词语手册的第24、25页上有这么一道题目,要求写出“五彩”、“五谷”、“五官”、“五金”分别指哪些、各泛指什么。我查阅了有关资料,进行了解答。可当我拿着自己的解答到班级上作说明、校对之时,却发生了意外。
我说:“‘五官’是指耳、眉、眼、鼻、口……”下面,立刻用人窃笑:“嘿,眉毛也是五官吗?”“哈哈,从来没听说过五官科还看眉毛的!”马上,响应的同学就此起彼伏,有人还搞笑似的故意做了一下动作以示修眉:“大夫,给我看一下眉毛!”我一下子楞住了,虽然我事先也怀疑这种说法,但未去细究,现在被他们一说,似乎也有道理。难道这个答案错了?我查的资料不正确?这时,学生中有家长在五官科的就发表了颇为“权威”的声明:“老师,我在医院里没有听说过有人到五官科来看眉毛的,肯定搞错了吧?”“就是。”喜欢起哄的人也随声附和。我只能临时采用他们的建议:“那么,你们说应该是哪五官呢?”于是就有人提出了“舌头”的说法,也有人说是“牙齿”,也有人说是“喉咙”,最后大家商量的结果是用“舌头”的说法,因为听起来比较通顺、合理。
下课后,我总觉得这个知识有点牵强,因为没时间去印证,就搁了几天。可它还是常常牵绊着我的心,一有空,我就上网进行了查找和比对。这一查,终于真相大白了。原来,此“五官”非彼“五官”,文学中的“五官”指的是“五官端正”的“五官”,它泛指人的面貌,应该从人的脸部特征上来找,也即我开始提出的“耳、眉、眼、鼻、口”之说,而“五官科”的“五官”是从医学角度来说的,医院里往往将五官科分为“眼科”、“耳鼻喉科”、“口腔科”,是具有不同意义的五官。我恍然大悟,立刻将这个知识告诉给了同学们。
[感悟]
我们常说教学相长,这就是一例。老师并不是全知全能者,很多时候往往由于知识的更替和变化跟不上时代的要求,因而显得落后或滞步了,相反,学生在接触众多的新事物的过程中越来越多新知识、新观点,这些师生之间的智慧碰撞就是教学相长的出发点。
第二方面,教师在教的过程中往往注重知识的传授,更多的时候会忽略知识的探究,所谓知其然,却不知其所以然。比如上面的例子中,我只知将自己的答案传授与学生,却没想到与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发生了矛盾,产生了碰撞,令他们引起了抵触的思想。他们无法理解这样的答案,而教师也无法给以完整而正确的解释,这时,对于教师来说就是一个学习的机会,是一个从学生到自身再到学生的发展过程,也即是教学相长的动力之一。
而且,有时候学生甚至能够提供给教师不少他所欠缺的东西。这是一种文化的逆向教学,“生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的说法也得到了印证。
从这个案例中,我不仅感受到了教学相长的关系,还体会到了作为教师锱珠必较的重要性。
在教学上,教师不能有“溜冰”的毛病。有时候,所谓的教学机智只是将存在的问题掩盖了、滑过了,是很不可取的。平时的课堂中,这样的问题会很多,教师如何正确对待它们是关键。做到一丝不苟地落实与查证对教学是非常重要的,任何错误的知识都可能误人子弟,作为教师,也不能只知其一,不知其二,或应付了事,或只注重课文知识而忽略相关知识。
在知识的传授上,教师要有“斤斤计较”的品质,这是备课充分性的体现,也是教师师德的表现,是对学生负责、对教学负责、对教师这一称谓的负责。类似案例中这些知识存在可讲可不讲的要求,那么,教师对这些问题或细节的重视度是否也体现了职业道德或精神呢?让我们为学生撑起一片蓝天,一片没有乌云的蓝天。
(时2006-10-10)
教科节开幕式上的感言(教师手记之378)字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