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则通用的“校训”1100字
按理,学校就是学习,学习嘛,就得吃苦,“勤奋、吃苦”不就是学校的校训?但事实却不是这样。因为,人有不有用,成不成才,往往并非光看成绩,更主要的,也许还是学生的综合素质与能力。所以,同样是学校,却各有各的校训,它体现一种教育主张与理念,有较强的思想性。它反映一个学校的教学目的——要培养什么样的人才?只有学校首先有“思想”,有目标,她教出来的学生才可能有思想与朝那个预期的目标奋进。校训,为一个学校的师生所共同遵守的行为准则。
而且,世界上著名的学校,她的校训也往往不同一般。可见校训的重要。哈佛的校训是这样的:让你与柏拉图为友,让你与亚里斯多德为友,但更重要的是与真理为友。柏拉图与亚里斯多德代表哲学、智慧、传统,但哈佛更看重真理,追求学术自由。北大到现在还没有一个明确的校训,她的校训有四个版本,但蔡元培的“思想自由、兼容并包”一直是北大师生心目中的“校训”。清华的校训取自梁启超1914年在清华题为《君子》的演讲:自强不息、厚德载物。意为君子自励犹天之运行不息,不得有一暴十寒之弊;君子接物,度量宽厚犹大地之博,无所不载。北师大的校训则为:学为人师,行为世范。意思是所学足为后辈之师,所行应为世人之范。
这些校训,都有个性,而不是千篇一律的大话、套话。所以它与它所属的学校的特征也很吻合,这几个学校之间显然是不能互换的。
我一直以为有个性的校训只能是可以进行个性教学的大学才配有,一般的中小学恐怕就只有千篇一律的基础教育“好好学习,天天向上”便足够了。岂料一天,湘潭市一中的围墙上就贴出了一条显目的“校训”,其中“志向高远、人格健全。”两句让我感受颇深。觉得这是很现实,很必要的“校训”。
据调查,中学生中有百分之六七十的人理想是当官,这种志向显然不叫“高远”,因为他们当官的目的非常明确,是看中了官的特权。而人格健全,则起码应该是遵纪守法,有道德,讲公德,应该有正义感、责任心、同情心,要懂得羞耻与脸红……而这些正是我们如今所缺失的。
我突然觉得这是一条通用的校训,它不只是适用于所有的中小学,同样也适用于所有的大学。
因为只有人格健全的大学校长,才不会校中办校,才不会高价卖指标来千方百计收学生的钱;只有人格健全的教授,才不会剽窃别人的论文……大学生不认真学习,考试作弊之风盛行;不关心国家大事,贪图享受;我们只听说捐助寒门学子,就没听说过寒门学子学成以后报效社会;大学生花父母的钱不心疼,攀比手机、名牌衣服,攀比高消费;浪费粮食不心疼,饭菜倒得到处都是,馒头咬一口就丢掉了;不讲卫生,纸屑垃圾随手扔,有的大学的走廊上比牛栏屋还脏……这些,体现的当然不是一种健全的人格。
人格健全是做人的前题,缺了这一点,再有天大的本事也于社会无益,所以,将它放在所有学校的校训前面,让师生们朝此努力,中国方有希望。
一则通用的“校训”字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