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绣风水洞1400字
三天的天目山考察之行临近尾声,我们沿着石桥笔直地进到最后一个景点——锦绣风水洞。我没对它抱任何希望,从第一眼见到它就是一种朴素无奇的感觉。山,不及一揽七绝的天目山;水,不及波澜壮阔的青山湖;古院,比不过古色古香的钱王陵。这锦绣风水洞,几乎给我们一种“随便看看,反正快回去了”的好奇心被碾压之感。
抱着“死马当活马医,山洞当美景看”的心情迈入溶洞,有一种一下子就夜幕降临,伸手只能看见模糊轮廓的对黑暗的恐惧感。一步一步踩在石阶上浅浅的水膜上,朝着闪烁着五彩光芒的黑暗迈去。洞外的阳光被溶洞漆黑的大嘴吞噬,两旁的石壁附上了五彩的光晕。脚下的石阶两边为这天然溶洞的创造者——两条潺潺流淌“不可知其源”的溶洞小溪留了一掌宽的流道。
一路石壁变化无穷,鲜艳的灯光打在湿润的岩石上,反射出彩虹般的光晕。那些一掌宽的流道已不足让着开辟了千米溶洞的流水奔腾,它们跃出来,淌在我们走过的那些石道上,打湿了我们的鞋子。它们本就该这样,浩浩荡荡,气势磅礴地占领整个溶洞,这一切本就是它们创造的。然而人们发现了这里,他们将这博大胸怀、心怀壮志的水塞进窄窄的流道,将它们狂野的性子打磨得至柔至和,再没那创下千古奇观的壮阔雄伟的模样了。
我被眼前的景象着实惊艳到了,简单几眼,就打破了我第一眼见到它的不屑一顾。我敬畏起这座溶洞,这溪流水来。
过了潺潺流水相伴的走廊,一大片平台在第五次登上楼梯时映入眼帘。刚才还至柔至和的细流在这里汇聚,成了瀑布。不同于那些暴露在阳光下的“飞流淙淙”,这瀑布如同珠帘挂在钟乳石壁上,晶莹透亮,在五彩灯光的照映下更加闪耀,透着五彩的光,红色的深邃,绿色的亮丽,蓝色的幽寂。原本该在那瀑布边陪衬的树木、花草,才是也成了石头。石花、石绒球、石柱……石衬着水,水映着石。
洞中瀑布的确足以让人叹为观止,但真正令人惊奇的不该是它,而是我们脚下的平台。顶,已被埋没在黑暗之中,只能隐约见到几块凸出的石花、石柱;底,若不是五彩的灯,或许也该被遗失在深深的黑暗中;向前,幽远的五色的峡谷,直到连灯光都透不到的远处。这块空旷的平台,成了在激流冲刷下苟且存生的岩石,在这四面水流汇聚地残存的石块。如果流水拿出它们曾经的气势,我想,不多久这平台也会像这顶、这底、这峡谷一般被冲刷个干净。
盘旋铁梯而下,一路竟是淋着雨而来的。水在这溶洞之中无处不在,它是这里的创造者,是脚下潺潺流淌的小溪,是头顶上滴落的雨水。它们附着在石壁上,飘隐在空气中,淡淡地望着。它们花费千年去开凿的溶洞被人们观望、赞叹。
坐水上列车离开时,水又用另一种方式向我们表达它的雄心壮志。原本车厢内是薄薄的一层水,像踏过的石阶上的那水膜一般,连鞋底也不能没过。列车缓缓开启,两边的水纹从列车的壁荡漾开去。车厢内薄薄的水膜随着随着列车开动而抖动起来。水珠弹跳起来,溅在裤腿上,水深了,厢外的水涌进车厢,没过了鞋子。它们像烧沸了的水翻腾着,水花四溅。水互相拍打着,击打在石壁上,水声盖过了列车发动机的“嗡嗡”声,水翻腾着,灯光暗了,只听水“哗哗”地翻滚,灯光远远的,深邃而黯淡。
见到一线阳光从前面打破黑暗,穿透这块黑幕布,显得有些刺眼。迈出溶洞的第一步,又是平庸得无可言语的古院流水。小石径旁亦有飞瀑,是那种“飞流凉凉”的阳光下的瀑布。一点没溶洞内那晶莹的,珠帘般的模样了。
滴水穿石,奔流凿山,至柔至和的水在山间泠泠作响了万年,在山中辟出了这潮湿的地下仙境。谁说岩石就一定是刚强、坚韧不屈的象征?又是谁说流水就只有柔和模样?柔和的水一样可以把如钢似铁的岩石凿得窟窟窍窍。这水,便是柔中有刚了。
锦绣风水洞字相关文章:
★ 四季的风3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