逐月1300字
“2040年1月2日,新的一年伊始,距Luna 1探月已是81周年,同时也是逐月计划建设的,最后一天。”
在个人终端内输入这行字时,我正站在即将完工的逐月基地最高层的窗边,俯视着月球表面银白的土地。
“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脑海中突兀地冒出这首诗,不由在唇齿间反复吟诵。
“Anestasia,这是你们中国的诗歌吗?”Lauren博士好奇的声音从身后春来,耳边小巧的耳麦形状的同声传译系统自动翻译出来,是博士的本音,毫无违和感。
我淡笑颔首,地球上的故乡,此时此刻,应该正是月上中天,一轮弯月牙如同一叶扁舟,在银河之上高悬,我的思绪渐渐飘向远方。
早在2014年11月,欧洲航天局就已披露首个月球人类基地方案,但最终未能实现。2018年12月8日,中国Chang‘e-4拍摄月背照片。次年,联合国正式宣布成立逐月计划 ,着手设计建造长期的月球基地并开始逐步建设小型基地进行实验。2030年,地球环境急速恶化:当年宏伟壮阔的建筑物早成了颓垣断壁;物种不断灭绝,无奈之下只好尽力保存基因;臭氧层逐渐减少,紫外线辐射严重威胁物种生存;温室效应加重……
在宇宙这个神秘的体系里,地球显得十分渺小,但是这微小的星体有它生命的延续。一系列的危机导致联合国提前派遣全球20多个大国在职航天员进驻国际月球空间站,开始建设逐月基地。我,是其中之一。
当年月球南北极区域的环形山内部发现了冰,这为人类建立长期月球基地创造了条件。运用热力开采法,在月球陨坑附近的永久光照区部署多个万向反射镜,通过反射阳光来照射陨坑加热水冰,通过控制发射镜的角度来控制水开采的速度,最终将月球水冰转化成火箭燃料。
月球的沙土含有很多的氧,于是提出了用月球沙土制造淡水和氧气的设想。先用铲车自动挖掘月面的沙土,从中选出含氧的铁矿物,然后用氢使含氧铁矿物还原,便可制得淡水了。有了水,通电使水电解,得到的是氧气和氢气。氧气经液化贮存,随时可向基地居民供应。最初用作还原剂的氢可以从地球上运来,生产开始后电解水获得的氢即可循环使用。据估计,190吨月球沙土含有15~16吨含氧铁矿物,可制得1吨氧气。而1年只需要生产1吨氧便可维持月球上10人生存的需要。
我们在太空站中反复地进行生物实验,先后培育出了100多种“太空植物”,实验也证明,生物在月球中仍可以诞生新生命。
一系列问题的不断解决,造就了今天的逐月基地。它覆盖地表8000平方千米,是一座圆形3层建筑物,直径64米,每层高4.5米。屋顶由混凝土建造,再覆以月球土,厚0.7~2.5米。墙壁分内外两部分,外墙6层,厚1.4米,内墙厚2.5米,内外墙中间夹0.7米厚的月球土,能够防止日夜温差过大的危害。
十年的奋斗成功在即,明天,我们就将返回地球家园,正式完成关系人类的逐月计划。此时此刻的基地内,无数航天员和科学家泣不成声,彼此拥抱,欢呼。
“十年,物是人非事事休。我们最终还是完成了逐月,历经艰辛,仿佛与此前无数为航天事业贡献一生的前辈们同心。
“逐月,追逐月亮,如果后来的后来,当地球早已成为历史,月球也最终无法适应人类的发展,那么,人类又该追逐什么呢?
“但是,希望永存在所有人类的心间,越来越多的人会醒悟,生命便是一场不断地思索,不断地求索,不断地追逐。”
我写下最后一行日记,遥遥望见地球——那颗水蓝色的,渺小却伟大的星球,也似乎望见此时家中同样遥望的亲人。良久,转头与Lauren博士相视而笑。
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
唯愿当歌对酒时,月光长照金樽里。
逐月字相关文章:
★ 风云逐月50字
★ 逐月450字
★ 弦弓逐月150字
★ 逐月13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