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档>作文大全>小学生>六年级>想像作文

手足口病(转载)3000字

作者: 更新时间:

  手足口病是怎样传播的?1.接触病人皮肤。

  2.通过被病毒污染的手、毛巾、手绢等物品。

  3.患者喉咙分泌物(飞沫)传播。

  4.饮用污染的水。

  三。如何预防手足口病?

  做到“洗净手、喝开水、吃熟食、勤通风、晒衣被。”

  四。临床特征

  急性起病,发热;口腔粘膜出现散在疱疹,米粒大小,疼痛明显;手掌或脚掌部出现米粒大小疱疹,臀部或膝盖偶可受累。疱疹周围有炎性红晕,疱内液体较少。部分患儿可伴有咳嗽、流涕、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头疼等状。医生通常能根据病人的年龄、病人或家长的诉说的症状,及检查皮疹和溃疡来鉴别手足口病和其他原因所致的口腔溃疡。可将咽拭子或粪便标本送至实验室检测病毒,但病毒检测需要2-4周才能出结果,因此医生通常不提出做此项检查。依据:流行病学资料、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确诊时须有病原学的检查依据。

  五。鉴别

  根据上述临床特征,在大规模流行时,诊断不困难。但散在发生时,须与口蹄疫、疱疹性咽颊炎、风疹等鉴别:

  (1)口蹄疫由口蹄疫病毒引起,目前有7个血清型、65个亚型。主要侵犯猪、牛、马等家畜。对人虽然可致病,但不敏感。一般发生于畜牧区,成人牧民多见,四季均有。口腔粘膜疹易融合成较大溃疡,手背及指、趾间有疹子,有痒痛感。

  (2)疱疹性口炎四季均可发病,以散在为主。一般无皮疹,偶尔在下腹部可出现疱疹。

  (3)疱疹性咽颊炎,可由CoxA组病毒引起,病变在口腔后部;如扁桃体、软腭、悬雍垂,很少累及颊粘膜、舌、龈。不典型、散在性HFMD很难与出疹发热性疾病鉴别,须做病原学及血清检查。

  六。护理对策

  1、消毒隔离

  一旦发现感染了手足口病,宝宝应及时就医,避免与外界接触,一般需要隔离2周。

  宝宝用过的物品要彻底消毒:可用含氯的消毒液浸泡,不宜浸泡的物品可放在日光下曝晒。

  宝宝的房间要定期开窗通风,保持空气新鲜、流通,温度适宜。有条件的家庭每天可用乳酸熏蒸进行空气消毒。减少人员进出宝宝房间,禁止吸烟,防止空气污浊,避免继发感染。

  2、饮食营养

  如果在夏季得病,宝宝容易引起脱水和电解质紊乱,需要适当补水和营养。

  宝宝宜卧床休息1周,多喝温开水。

  患儿因发热、口腔疱疹,胃口较差,不愿进食。宜给宝宝吃清淡、温性、可口、易消化、柔软的流质或半流质,禁食冰冷、辛辣、咸等刺激性食物。

  3、口腔护理

  宝宝会因口腔疼痛而拒食、流涎、哭闹不眠等,要保持宝宝口腔清洁,饭前饭后用生理盐水漱口,对不会漱口的宝宝,可以用棉棒蘸生理盐水轻轻地清洁口腔。

  可将维生素B 2 粉剂直接涂于口腔糜烂部位,或涂鱼肝油,亦可口服维生素B 2 、维生素C,辅以超声雾化吸入,以减轻疼痛,促使糜烂早日愈合,预防细菌继发感染。

  4、皮疹护理

  宝宝衣服、被褥要清洁,衣着要舒适、柔软,经常更换。

  剪短宝宝的指甲,必要时包裹宝宝双手,防止抓破皮疹。

  臀部有皮疹的宝宝,应随时清理他的大小便,保持臀部清洁干燥。

  手足部皮疹初期可涂炉甘石洗剂,待有疱疹形成或疱疹破溃时可涂0.5%碘伏。

  注意保持皮肤清洁,防止感染。

  小儿手足口病一般为低热或中度发热,无需特殊处理,可让宝宝多喝水。

  体温在37.5℃~38.5℃之间的宝宝,给予散热、多喝温水、洗温水浴等物理降温。

  七。国际疫情

  手足口病是全球性传染病,世界大部分地区均有流行报导。1957年新西兰首次报导该病,1958年分离出柯萨奇病毒,1959年提出“手足口病”命名。美国、澳大利亚、意大利、法国、荷兰、西班牙、罗马尼亚、巴西、加拿大、德国等国家经常发生由各型柯萨奇、埃可病毒和EV71引起的手足口病。

  日本是手足口病发病较多的国家,历史上有过多次大规模流行,1969~1970年的流行以CoxA16感染为主,1973和1978年的2次流行则由EV71引起,1997~2000年手足口病在日本再度活跃,EV71、CoxA16病毒均有分离。20世纪90年代后期,EV71开始肆虐东亚地区。1997年马来西亚发生了主要由EV71引起的手足口病流行,4~8月共有2628例发病,仅4~6月就有29例病人死亡,死者平均年龄1.5岁。1998年我国台湾省发生EV71引起的手足口病和疱疹性咽峡炎暴发流行,在6月和10月两波流行中,共监测到129106例,重症病人405例,死亡78例,死亡病例大多为5岁以下的儿童,并发症包括脑炎、无菌性脑膜炎、肺水肿或肺出血、急性软瘫和心肌炎等。

  八。我国疫情

  我国自1981年在上海发现本病,以后北京、河北、天津、福建、吉林、山东、湖北、广东等十几个省(市)均有报导。1983年天津发生CoxA16引起的手足口病暴发流行,5~10月间发生了7000余病例;经过2年散发流行后,1986年又出现了以托儿所及幼儿园为主的暴发。1995年武汉病毒研究所从手足口病人中分离出EV71病毒,1998年深圳市卫生防疫站从患者分离出2株EV71病毒。2000年5~8月山东省招远市小儿手足口病暴发,市人民医院接诊患儿1698例,其中男1025例,女673例,年龄最小5个月,最大14岁;3例合并暴发心肌炎死亡。

  2006年,全国共报告手足口病13637例(男性8460例,占62.04%;女性5177例,占37.96%),死亡6例(男性4例,女性2例)。除西藏自治区外,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均有病例报告。报告发病数居前十位的省份依次为山东(3030例)、上海(2883例)、北京(2210例)、河北(1133例)、浙江(793例)、广东(670例)、黑龙江(576例)、四川(335例)、江苏(287例)和福建(240例)。

  截止2007年5月21日,2007年全国共报告手足口病5459例,死亡2例。与去年同期(2488例)相比,报告病例数上升119.41%。

  从近年报告的疫情资料来看,手足口病每年的发病时间高峰位于7月份左右。由于2007年全国气温上升较早,专家预测,可能导致手足口病发病高峰提前,2007年全国手足口病报告病例数将进一步增加。2008年4月于安徽省阜阳市爆发。四日零时到五日零时,阜阳市新增报告手足口病病例三百九十八例,其中住院两百五十三例,比上日减少五十五例。当日出院一百六十八例,无死亡病例。目前仍住院治疗的一千三百一十四例,其中危、重症病例比上日减少十一例。

  据悉,至今安徽省已经治愈两千六百四十二例,其中治愈重症、病危患者九十四例。

  进入2008年后,手足口病呈蔓延趋势。

  截至2008年5月7日,广东全省共报告手足口病病例4876例,死亡3例。近三日均无新发生的死亡病例报告。广东省对临床诊断怀疑为EV 71手足口病的191例病例标本进行了实验室检测,结果EV71核酸阳性只有33例,当中包含此前报告的佛山高明2例死亡病例,其他绝大多数患者病情平稳。

  从2008年1月1日至5月6日,天津市累计报告手足口病病例134例(发病率为1.28/10万),其中本市病例128例,外地病例6例,没有重症入院和死亡病例。

  截止5月7日18时,青海省共累计报告手足口病病例14例,根据临床诊断、流行病学调查和实验室技术诊断,确诊手足口病病例10例。

  九。手足口病和口蹄疫的区别

  口蹄疫与手足口病是截然不同的两种传染病,主要有以下区别:

  (一)疾病名称与疾病分类不同

  口蹄疫(AphthaeEpizootic),在《国际疾病分类》(ICD)中,列为ICD-10B08.802。

  手足口病(Handfootmouthdisease),在《国际疾病分类》(ICD)中,列为ICD-9074.3和ICD-10B08.401。

  (二)病原体不同

  口蹄疫的病原体为口蹄疫病毒,属人畜共患病原体。

  手足口病是由数种肠道病毒感染所致,各地流行中常见病原是柯萨奇病毒A组16型(即CoxAl6)等。

  (三)传染源不同

  口蹄疫病毒只引起偶蹄类动物如牛、羊、猪、鹿、骆驼等发生,成为人患口蹄疫的传染源。只有先出现兽疫,才有可能使人患病。

  手足口病的传染源是患者和隐性感染者,属于人类疾病。

  (四)传播途径不同

  口蹄疫是通过接触病畜口腔、蹄冠部的溃疡烂瘢,经皮肤黏膜感染的;偶尔也有食用了病毒污染而又未加热(巴氏消毒)的奶感染的。因此,人患口蹄疫是极为散在发生的。

  手足口病是由于接触病人,通过日常生活用品、食具、玩具的污染经口感染的,也可通过呼吸道传播。因此,可出现不同规模的流行。

  (五)发病人群不同

  人患口蹄疫决定于与病畜的接触,发病人群的年龄广泛;

  手足口病主要是幼儿和儿童传染病,3岁以下患儿占绝大多数。

  (六)症状体征不同

  口蹄疫、手足口病虽患病部位均在口腔、手指间、足趾端,有相似之处,但症状体征各有不同。口蹄疫起病后主要表现为发热等全身中毒症状和局部疱疹损害两大特征。

  手足口病大多无发热或低热,仅有呼吸道感染和口腔黏膜疱疹及手指、足部、臀部、膝部丘疹。

  (七)诊断依据不同

  口蹄疫需先有当地牲畜口蹄疫发生或流行,并有与病畜接触机会,或饮用病畜污染而未加热的奶等感染关系。

  手足口病,患儿传染性明显,呈流行性传播,且临床表现有区别。口蹄疫、手足口病都可在临床基础上诊断,必要时分离病毒做出病原学确诊。

  十。手足口病可有效预防

  手足口病对婴幼儿普遍易感。大多数病例症状轻微,主要表现为发热和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皮疹或疱疹等特征,多数患者可以自愈。疾控专家建议大家,养成良好卫生习惯,做到饭前便后洗手、不喝生水、不吃生冷食物,勤晒衣被,多通风。托幼机构和家长发现可疑患儿,要及时到医疗机构就诊,并及时向卫生和教育部门报告,及时采取控制措施。轻症患儿不必住院,可在家中治疗、休息,避免交叉感染。只要做好这些方面的工作,手足口病是可以得到有效预防和控制的。

  十一。流行环节及流行特征

  传染源人是本病的传染源,患者、隐性感染者和无症状带毒者为该病流行的主要传染源。流行期间,患者是主要传染源。在急性期,病人粪便排毒3—5周,咽部排毒1—2周。健康带毒者和轻型散发病例是流行间歇和流行期的主要传染源。

  传播途径主要是通过人群间的密切接触进行传播的。患者咽喉分泌物及唾液中的病毒,可通过空气飞沫传播。唾液、疱疹液、粪便污染的手、毛巾、手绢、牙杯、玩具、食具、奶具以及床上用品、内衣等,通过日常接触传播,亦可经口传播。

  与患者同一室最易感染。接触被病毒污染的水源,也可经口感染,并常造成流行。门诊交叉感染和口腔器械消毒不严也可造成传播。

  易感人群人对CoxAl6及EV71型肠道病毒普遍易感,受感后可获得免疫力,手足口病的患者主要为学龄前儿童,尤以≤3岁年龄组发病率最高,4岁以内占发病数85%—95%。

  流行方式本病常呈暴发流行后散在发生,该病流行期间,幼儿园和托儿所易发生集体感染。家庭也有此类发病集聚现象。医院门诊的交叉感染和口腔器械消毒不严格,也可造成传播。此病传染性强,传播途径复杂,流行强度大,传播快,在短时间内即可造成大流行。

  十二。并发症

  手足口病表现在皮肤和口腔上,但病毒会侵犯心、脑、肾等重要器官。本病流行时要加强对患者的临床监测,如出现高热、白细胞不明原因增高而查不出其他感染灶时,就要警惕暴发性心肌炎的发生。近年发现EV71较CoxAl6所致手足口病有更多机会发生无菌性脑膜炎,其症状呈现为发烧、头痛、颈部僵硬、呕吐、易烦燥、睡眠不安稳等;身体偶而可发现非特异性红丘疹,甚至点状出血点。合并有中枢神经系统症状的人,以2岁以内患儿多见。

  十三。治疗

  西医治疗

  如果没有合并症,手足口病患儿多数一周即可痊愈。治疗原则主要是对症处理,在医生指导下服用维生素B、C及抗病毒药物。此外,手足口病可合并心肌炎、脑炎、脑膜炎等病症,应及时复查。

  中医治疗

  ★金银花、板蓝根、连翘各6克,黄连3克,煎水漱口。

  ★如果疼得厉害,或者牙龈有红肿,可用板蓝根10克,黄芩、白藓皮各6克,双花3克,竹叶、薄荷各2克,煎水含漱。

  ★手足红肿明显,可用黄芩、黄连、丹皮各10克,红花6克,煎水浸泡。

  ★如果感觉瘙痒,可用生地、丹皮、板蓝根、白藓皮、地肤子各10克,忍冬藤20克,红花6克,煎水清洗患处,每日3次,连用1周。

  食疗方

  ★荷叶粥:鲜荷叶2张,白米50克,将荷叶切碎,煮粥给宝宝吃。

  ★竹叶20片,灯芯10根,扁豆15克,滑石6克,加少许糖,煎水给宝宝喝。

  十四。手足口病治疗和预防原则!

  1、治疗原则在治疗方面,本病如无并发症,预后一般良好,多在一周内痊愈。治疗原则主要为对症治疗。可服用抗病毒药物及清热解毒中草药及维生素B、C等。有合并症的病人可肌注丙球蛋白。在患病期间,应加强患儿的护理,作好口腔卫生。进食前后可用生理盐水或温开水漱口,食物以流质及半流质等无刺激性食物为宜。手足口病因可合并心肌炎、脑炎、脑膜炎、驰张性麻痹等,故应加强观察,不可掉以轻心。2、预防原则本病至今尚无特异性预防方法。加强监测,提高监测敏感性是控制本病流行的关键。各地要做好疫情报告,托幼单位应作好晨间检查,及时发现病人,采集标本,明确病原学诊断,并作好患者粪便及其用具的消毒处理,预防疾病的蔓延扩散。流行期间,家长应尽量少让孩子到拥挤的公共场所,减少感染的机会。医院应加强预防,设立专门的诊室,严防交叉感染。在伴有严重合并症的手足口病流行地区,密切接触患者的体弱婴幼儿可肌注丙球蛋白。3、预防控制措施

  手足口病传播途径多,婴幼儿和儿童普遍易感。做好儿童个人、家庭和托幼机构的卫生是预防本病感染的关键。

  (1)个人预防措施

  1.饭前便后、外出后要用肥皂或洗手液等给儿童洗手,不要让儿童喝生水、吃生冷食物,避免接触患病儿童;

  2.看护人接触儿童前、替幼童更换尿布、处理粪便后均要洗手,并妥善处理污物;

  3.婴幼儿使用的奶瓶、奶嘴使用前后应充分清洗;

  4.本病流行期间不宜带儿童到人群聚集、空气流通差的公共场所,注意保持家庭环境卫生,居室要经常通风,勤晒衣被;

  5.儿童出现相关症状要及时到医疗机构就诊。居家治疗的儿童,不要接触其他儿童,父母要及时对患儿的衣物进行晾晒或消毒,对患儿粪便及时进行消毒处理;轻症患儿不必住院,宜居家治疗、休息,以减少交叉感染。

  (2)托幼机构及小学等

  1.本病流行季节,教室和宿舍等场所要保持良好通风;

  2.每日对玩具、个人卫生用具、餐具等物品进行清洗消毒;

  3.进行清扫或消毒工作(尤其清扫厕所)时,工作人员应穿戴手套。清洗工作结束后应立即洗手;

  4.每日对门把手、楼梯扶手、桌面等物体表面进行擦拭消毒;

  5.教育指导儿童养成正确洗手的习惯;

  6.每日进行晨检,发现可疑患儿时,要对患儿采取及时送诊、居家休息的措施;对患儿所用的物品要立即进行消毒处理;

  7.患儿增多时,要及时向卫生和教育部门报告。根据疫情控制需要当教育和卫生部门可决定采取托幼机构或小学放假措施。

  (3)医疗机构的预防控制措施

  1.疾病流行期间,医院应实行预检分诊,并专辟诊室(台)接诊疑似手足口病人,引导发热出疹患儿到专门诊室(台)就诊,候诊及就诊等区域应增加清洁消毒频次,室内清扫时应采用湿式清洁方式;

  2.医务人员在诊疗、护理每一位病人后,均应认真洗手或对双手消毒;

  3.诊疗、护理病人过程中所使用的非一次性的仪器、物品等要擦拭消毒;

  4.同一间病房内不应收治其他非肠道病毒感染的患儿。重症患儿应单独隔离治疗;

  5.对住院患儿使用过的病床及桌椅等设施和物品必须消毒后才能继续使用;

  6.患儿的呼吸道分泌物和粪便及其污染的物品要进行消毒处理;

  7.医疗机构发现手足口患者增多或肠道病毒感染相关死亡病例时,要立即向当地卫生行政部门和疾控机构报告。

  十五。小孩子患手足口病的具体表现

  手足口病是一种由数种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主要侵犯5岁以下的宝宝。手足口病常常表现为: 患儿口腔内颊部、舌、软腭、硬腭、口唇内侧、手足心、肘、膝、臀部和前阴等部位,出现小米粒或绿豆大小、周围发红的灰白色小疱疹或红色丘疹。

   疹子“四不像”:不像蚊虫咬、不像药物疹、不像口唇牙龈疱疹、不像水痘。

   口腔内的疱疹破溃后即出现溃疡,常常流口水,不能吃东西。

   临床上不痒、不痛、不结痂、不结疤。

   患儿疼痛难忍,时时啼哭、烦躁。

   患儿尿黄。

   重疹患儿可伴发热、流涕、咳嗽等症状。

  手足口病一般一周内可康复,但如果此前疱疹破溃,极容易传染。手足口病具有流行强度大、传染性很强、传播途径复杂特点。病毒可以通过唾液飞沫或带有病毒之苍蝇叮爬过的食物,经鼻腔、口腔传染给健康儿童,也可因直接接触而传染。

  疫情报告

  (一)自2008年5月2日起,手足口病纳入丙类传染病管理。各级各类医疗机构要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定传染病防治法》和《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规范》的有关规定,对符合上述病例定义的手足口病病例进行报告。

  (二)报告内容与方法

  发现手足口病患者时,要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定传染病报告卡》中“其他法定管理及重点监测传染病”一栏中填报该病。实行网络直报的医疗机构应于24小时内进行网络直报。未实行网络直报的医疗机构应于24小时之内寄送出传染病报告卡。报告病例分“临床诊断病例”和“实验室诊断病例”两类。如为实验室诊断病例,则应在报告卡片“备注”栏内注明肠道病毒的具体型别,如为重症病例亦应在“备注”中注明“重症”。

  (三)局部地区或集体单位发生流行或暴发时,按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全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办法》及有关规定,及时进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报告。

  (四)报告信息分析和反馈

  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要对疫情报告信息进行逐级审核。县区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应每日浏览并分析监测数据,发现异常升高或病例呈聚集性分布或出现死亡病例,应及时核实并向同级卫生行政部门及上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应及时向下级疾控机构及医疗机构反馈疫情分析信息。

  手足口病预防控制指南手足口病(Hand-foot-mouthdisease,HFMD)是由多种肠道病毒引起的常见传染病,以婴幼儿发病为主。大多数患者症状轻微,以发热和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皮疹或疱疹为主要特征。少数患者可并发无菌性脑膜炎、脑炎、急性弛缓性麻痹、呼吸道感染和心肌炎等,个别重症患儿病情进展快,易发生死亡。少年儿童和成人感染后多不发病,但能够传播病毒。引起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包括肠道病毒71型(EV71)和A组柯萨奇病毒(CoxA)、埃可病毒(Echo)的某些血清型。EV71感染引起重症病例的比例较大。肠道病毒传染性强,易引起暴发或流行。为指导各地做好手足口病的预防控制,制定本指南。

  一、目的

  (一)指导医疗机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开展肠道病毒病的疫情报告和监测;

  (二)指导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和实验室检测;

  (三)指导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医疗机构开展公众预防和疫情应急处置。

  二、病原学

  引起手足口病的主要为小RNA病毒科、肠道病毒属的柯萨奇病毒(Coxasckievirus)A组16、4、5、7、9、10型,B组2、5、13型;埃可病毒(ECHOviruses)和肠道病毒71型(EV71),其中以EV71及CoxAl6型最为常见。

  肠道病毒适合在湿、热的环境下生存与传播,对乙醚、去氯胆酸盐等不敏感,75%酒精和5%来苏亦不能将其灭活,但对紫外线及干燥敏感。各种氧化剂(高锰酸钾、漂白粉等)、甲醛、碘酒都能灭活病毒。病毒在50℃可被迅速灭活,但1mol浓度二价阳离子环境可提高病毒对热灭活的抵抗力,病毒在4℃可存活1年,在-20℃可长期保存,在外环境中病毒可长期存活。

  三、流行病学

  (一)流行概况

  手足口病是全球性传染病,世界大部分地区均有此病流行的报道。1957年新西兰首次报道该病。1958年分离出柯萨奇病毒,1959年提出手足口病命名。早期发现的手足口病的病原体主要为CoxA16型,1969年EV71在美国被首次确认。此后EV71感染与CoxA16感染交替出现,成为手足口病的主要病原体。

  20世纪70年代中期,保加利亚、匈牙利相继暴发以中枢神经系统为主要临床特征的EV71流行,1975年保加利亚报告病例750例,其中149人致瘫,44人死亡。1994年英国发生一起由CoxA16引起的手足口病暴发,患者大多为1-4岁婴幼儿,大部分病人症状较轻。英国1963年以来的流行病学数据显示,手足口病流行的间隔期为2-3年。20世纪90年代后期,EV71开始东亚地区流行。1997年马来西亚发生了主要由EV71引起的手足口病流行,4-8月共有2628人发病,4-6月有29例病人死亡。

  我国于1981年上海首次报道本病,此后,北京、河北、天津、福建、吉林、山东、湖北、青海和广东等10几个省份均有本病报道。1983年天津发生CoxA16引起的手足口病暴发,5-10月间发生了7000余病例。经过2年低水平散发后,1986年再次暴发。1995年武汉病毒研究所从手足口病人中分离出EV71,1998年深圳市卫生防疫站也从手足口病患者标本中分离出EV71。

  1998年,我国台湾地区发生EV71感染引起的手足口病和疱疹性咽峡炎流行,监测哨点共报告129106例病例。当年共发生重症病人405例,死亡78例,大多为5岁以下的幼儿。重症病例的并发症包括脑炎、无菌性脑膜炎、肺水肿或肺出血、急性软瘫和心肌炎。

  手足口病流行无明显的地区性。一年四季均可发病,以夏秋季多见,冬季的发病较为少见。该病流行期间,可发生幼儿园和托儿所集体感染和家庭聚集发病现象。肠道病毒传染性强、隐性感染比例大、传播途径复杂、传播速度快,在短时间内可造成较大范围的流行,疫情控制难度大。

  (二)传染源和传播途径

  人是肠道病毒唯一宿主,患者和隐性感染者均为本病的传染源。肠道病毒主要经粪-口和/或呼吸道飞沫传播,亦可经接触病人皮肤、粘膜泡疹液而感染。是否可经水或食物传播尚不明确。发病前数天,感染者咽部与粪便就可检出病毒,通常以发病后一周内传染性最强。

  病人粪便、疱疹液和呼吸道分泌物及其污染的手、毛巾、手绢、牙杯、玩具、食具、奶具、床上用品、内衣以及医疗器具等均可造成本病传播。

  易感性

  人对肠道病毒普遍易感,显性感染和隐性感染后均可获得特异性免疫力,持续时间尚不明确。病毒的各型间无交叉免疫。各年龄组均可感染发病,但以≤3岁年龄组发病率最高。

  四、病例定义

  (一)临床诊断病例

  急性起病,发热,手掌或脚掌部出现斑丘疹和疱疹,臀部或膝盖也可出现皮疹。皮疹周围有炎性红晕,疱内液体较少;口腔粘膜出现散在的疱疹,疼痛明显。部分患儿可伴有咳嗽、流涕、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和头疼等症状。

  重症病例:1.有手足口病的临床表现的患者,同时伴有肌阵挛,或脑炎、急性迟缓性麻痹、心肺衰竭、肺水肿等。2.手足口病流行地区的婴幼儿虽无手足口病典型表现,但有发热伴肌阵挛,或脑炎、急性迟缓性麻痹、心肺衰竭、肺水肿等

  (二)实验室诊断病例

  临床诊断病例符合下列条件之一,即为实验室诊断病例

  1.病毒分离

  自咽拭子或咽喉洗液、粪便或肛拭子、脑脊液或疱疹液、以及脑、肺、脾、淋巴结等组织标本中分离到肠道病毒。

  2.血清学检验

  病人血清中特异性IgM抗体阳性,或急性期与恢复期血清IgG抗体有4倍以上的升高。

  3.核酸检验

  自病人血清、脑脊液、咽拭子或咽喉洗液、粪便或肛拭子、脑脊液或疱疹液以及脑、肺、脾、淋巴结等组织标本等标本中检测到病原核酸

  五、疫情报告

  (一)自2008年5月2日起,手足口病纳入丙类传染病管理。各级各类医疗机构要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定传染病防治法》和《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规范》的有关规定,对符合上述病例定义的手足口病病例进行报告。

  (二)报告内容与方法

  发现手足口病患者时,要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定传染病报告卡》中“其他法定管理及重点监测传染病”一栏中填报该病。实行网络直报的医疗机构应于24小时内进行网络直报。未实行网络直报的医疗机构应于24小时之内寄送出传染病报告卡。报告病例分“临床诊断病例”和“实验室诊断病例”两类。如为实验室诊断病例,则应在报告卡片“备注”栏内注明肠道病毒的具体型别,如为重症病例亦应在“备注”中注明“重症”。

  (三)局部地区或集体单位发生流行或暴发时,按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全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办法》及有关规定,及时进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报告。

  (四)报告信息分析和反馈

  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要对疫情报告信息进行逐级审核。县区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应每日浏览并分析监测数据,发现异常升高或病例呈聚集性分布或出现死亡病例,应及时核实并向同级卫生行政部门及上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应及时向下级疾控机构及医疗机构反馈疫情分析信息。

  六、流行病学调查

  发现手足口病报告病例数明显增多、病例呈聚集性分布、重症病例比例较大或出现死亡病例时,应组织开展流行病学调查。调查的主要目的:一是采集相关标本,开展实验室检测,明确病原并进行分型鉴定;二是收集临床资料,以了解不同型别肠道病毒的致病性、毒力、所致疾病临床类型及救治等;三是阐明本次流行/暴发的传播方式及感染的危险因素等,以便制定针对性的预防控制措施;四是评价不同防控策略和措施的有效性。流行病学调查方案和调查表应根据调查目的不同而进行专门设计。

  七、实验室检测

  (一)在手足口病高发季节,各省疾控中心要组织开展对手足口病病例的实验室监测。发生本病流行的省份每周至少采集5-10例患者的标本进行检测。标本采集和保存技术要求和标本送检单见附件1和附件2。标本检测方法见附件3。如有重症病例,应尽量对所有重症病例进行标本采集及实验室检测。如有暴发疫情应采集部分病例的标本进行病原检测。无检测能力的地区可将标本送至有条件的疾控中心实验室进行检测。采集标本时应注意收集病例的相关信息,填写个案调查表见附件4。

  (二)检测结果的报告与反馈

  各省每周五将本省已完成实验室检测的病例个案调查表以及检测结果一览表(附件5)的电子版上传至中国疾控中心疾病控制及应急处理办公室和病毒病所脊灰实验室。中国疾控中心对各地上报结果进行汇总分析后,向各省疾控中心反馈。

  八、预防控制措施

  手足口病传播途径多,婴幼儿和儿童普遍易感。做好儿童个人、家庭和托幼机构的卫生是预防本病感染的关键。

  (一)个人预防措施

  1.饭前便后、外出后要用肥皂或洗手液等给儿童洗手,不要让儿童喝生水、吃生冷食物,避免接触患病儿童;

  2.看护人接触儿童前、替幼童更换尿布、处理粪便后均要洗手,并妥善处理污物;

  3.婴幼儿使用的奶瓶、奶嘴使用前后应充分清洗;

  4.本病流行期间不宜带儿童到人群聚集、空气流通差的公共场所,注意保持家庭环境卫生,居室要经常通风,勤晒衣被;

  5.儿童出现相关症状要及时到医疗机构就诊。居家治疗的儿童,不要接触其他儿童,父母要及时对患儿的衣物进行晾晒或消毒,对患儿粪便及时进行消毒处理;轻症患儿不必住院,宜居家治疗、休息,以减少交叉感染。

  (二)托幼机构及小学等集体单位的预防控制措施

  1.本病流行季节,教室和宿舍等场所要保持良好通风;

  2.每日对玩具、个人卫生用具、餐具等物品进行清洗消毒;

  3.进行清扫或消毒工作(尤其清扫厕所)时,工作人员应穿戴手套。清洗工作结束后应立即洗手;

  4.每日对门把手、楼梯扶手、桌面等物体表面进行擦拭消毒;

  5.教育指导儿童养成正确洗手的习惯;

  6.每日进行晨检,发现可疑患儿时,要对患儿采取及时送诊、居家休息的措施;对患儿所用的物品要立即进行消毒处理;

  7.患儿增多时,要及时向卫生和教育部门报告。根据疫情控制需要当教育和卫生部门可决定采取托幼机构或小学放假措施。

  (三)医疗机构的预防控制措施

  1.疾病流行期间,医院应实行预检分诊,并专辟诊室(台)接诊疑似手足口病人,引导发热出疹患儿到专门诊室(台)就诊,候诊及就诊等区域应增加清洁消毒频次,室内清扫时应采用湿式清洁方式;

  2.医务人员在诊疗、护理每一位病人后,均应认真洗手或对双手消毒;

  3.诊疗、护理病人过程中所使用的非一次性的仪器、物品等要擦拭消毒;

  4.同一间病房内不应收治其他非肠道病毒感染的患儿。重症患儿应单独隔离治疗;

  5.对住院患儿使用过的病床及桌椅等设施和物品必须消毒后才能继续使用;

  6.患儿的呼吸道分泌物和粪便及其污染的物品要进行消毒处理;

  7.医疗机构发现手足口患者增多或肠道病毒感染相关死亡病例时,要立即向当地卫生行政部门和疾控机构报告。

  附

  肠道病毒消毒方法

  一、环境消毒要点

  (一)不需要大规模喷洒消毒。

  (二)只需要对经常接触的物体表面(如门把手、课桌椅、餐桌、婴儿床栏杆、楼梯把手等)、玩具、游乐设施、寝具及书本等做重点性消毒。

  (三)清洁完毕的物体可移至户外,接受阳光照射,通过紫外线杀灭病毒。

  二、消毒方法的适用

  (一)粪便:可用生石灰以1:1的比例与其搅拌均匀消毒。

  (二)食、饮具:用250毫克/升有效氯含氯消毒剂溶液浸泡30分钟。

  (三)生活用具、玩具、校舍、书籍:用500毫克/升含氯消毒剂溶液擦拭消毒,作用时间30分钟,或用0.3%过氧乙酸作用60分钟,或用紫外线灯直接照射30分钟。

  (四)患者衣、被单:阳光下暴晒或煮沸20分钟或用500毫克/升有效氯含氯消毒剂浸泡30分钟。

  (五)盛放排泻物的容器:用500毫克/升有效氯含氯消毒剂浸泡120分钟。

  (六)饮用水:用1~3毫克/升有效氯含氯消毒剂如漂白粉、优氯净等作用30分钟。

  (七)灭蝇:可用5%氯氰菊酯(奋斗呐)、2.5%溴氰菊酯或其他杀虫剂,按说明书使用。

  (八)生活污水:用50毫克/升有效氯含氯消毒剂作用120分钟。

  (九)垃圾:用1000毫克/升有效氯含氯消毒剂溶液喷雾作用120分钟。

  附

  正确的洗手方法

  正确的洗手方法是个人良好卫生习惯重要内容之一,能有效的防止肠道病毒的传播。在与患者接触后,触摸眼、口、鼻前,打喷嚏或咳嗽后,如厕后,带口罩前及摘口罩后,接触公共设施如扶手、门柄、电梯按钮、公共电话后、从外面回家后等均应及时洗手。推荐较合理的五步洗手法:湿、搓、冲、捧、擦。

  一、湿

  在水龙头下把手淋湿,擦上肥皂或洗手液。

  二、搓

  手心、手臂、指缝相对搓揉20秒:

  (一)掌心相对,手指并拢相互摩擦;

  (二)手心对手背沿指缝相互搓擦,交换进行;

  (三)掌心相对,双手交叉沿指缝相互摩擦;

  (四)一手握另一手大拇指旋转搓擦,交换进行;

  (五)弯曲各手指关节,在另一手掌心旋转搓擦,交换进行;

  (六)搓洗手腕,交换进行。

  三、冲

  用清水把手冲洗干净。

  四、捧

  用清水将水龙头冲洗干净,再关闭水龙头。

  五、擦

  用干净的毛巾/纸巾擦干或烘干机烘干。


手足口病(转载)字相关文章:

手足口病来了500字

手足口病来了400字

手足口病(转载)3000字

手足口病200字

手足口病的预防150字

手足口病150字

[虎飒征文]自从手足口病降临700字

手足口病300字

手足口病3400字

手足口病来了450字

手足口病(转载)3000字

手足口病是怎样传播的?1.接触病人皮肤。2.通过被病毒污染的手、毛巾、手绢等物品。3.患者喉咙分泌物(飞沫)传播。4.饮用污染的水。三。如何预防手足口病?做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上一篇:过年了

下一篇:淘气的小狗美美

精选图文

  • 藏300字
    藏300字

    我很喜欢拿老爸的手机玩游戏,所以周末的早上我起床第一件事就是把爸爸的手机藏在厕所的衣服底下,想玩的时候就拿出来玩一会儿,...

  • 气味记忆350字
    气味记忆350字

    在我的记忆中,有很多气味。学校里进行了消防演练,那些烟雾弹冒出橙色的烟雾。我们班有些勇敢的人,就直接从烟雾里穿过去,剩下...

  • 时间的快慢长短350字
    时间的快慢长短350字

    有时时间的快慢长短是心情决定的。我每天都要上网学习,那软件叫“叫叫阅读”,非常有趣。我学一遍后,就新增了许多知识。这不,...

  • 家人的爱200字
    家人的爱200字

    早晨,我一起床,就看见桌子上已经有热腾腾的椰奶、蒸南瓜、蒸板栗、香菇菌包和猕猴桃,这些都是我喜欢吃的。然后,妈妈和爸爸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