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味道1100字
看了张爱玲的《童言无忌》中一段对童年美食的回忆,记忆里的老味道溢上舌尖……
几个月大时,我就送到乡下外婆家,在农村放养长大。窜东家走西家,家家美食吃了个遍,记忆最深的当数农村的牛肉了。
那时候,每周都有一个挑担子的老伯到村子里卖东西,各色棉线、锈针、鞋垫、剪子、发绳……大多是女人用的。唧唧喳喳围了一群村妇,东挑西捡,买的或没买的都高高兴兴又唧唧喳喳地走了,到了中午就没什么人光顾了。
这时,老伯挑着担子在石凳上坐下,靠着墙,取出一块蓝底黑纹方巾,里面包着几片干切牛肉,满脸幸福地嚼起来,有时候还撒点盐,深棕色的牛肉上沾着白色的盐粒,在口中越嚼越香,越嚼越有味儿,再抿口老酒,暖暖地在午后阳光下把牛肉细屑也吃得干干净净,还有比这更好的日子吗?可惜这最美味的牛肉我没吃过,只躲在木桩后看着老伯吃,嚼得每道绉纹都快乐舞蹈。但我肯定,世上再也没有东西比这更好吃了。没吃过干切牛肉,牛清汤倒是喝过。把整块的牛肉放到锅里煮,小火慢慢地能煮上好几个钟头,急得我围着灶台一圈圈地跑,央求外婆往灶里多加点柴。
好容易都好了,抢着要喝。一斤牛肉只剩半斤,所有的精华全在这汤里了,什么调料也不加,我鲜得人软了筋骨,汤里略微有点儿小细末儿,搔着人的舌头。喝完汤,满足地哈出一口白气,又后悔了,想把白气吞回来,不放过一点儿味道。农村的牛肉毕竟只有逢年过节吃得到,农村另一种美味——各试糕点,便是随时都能吃上。拿着根竹棍儿,欢欢喜喜地绕过蜿蜿蜒蜒的小廊深巷,跌跌撞撞地扶着斑斑驳驳的青苔墙,挑起墙缝中的青苔,没关系,用不了几天它又会生长。
就这样来到了太外婆家讨吃的。太外婆总搬着椅子坐在门口等我,见我来了就领我到屋子里拿出一个大铁箱,变成法似地掏出一块酥饼,抱着我乐乐呵呵地看我吃。酥饼又圆又大,两只小手才抓得过来,上面撒了点芝麻,松松软软,到嘴里就散了,于是香味就溢满唇齿。我总会很专注地在太外婆怀里吃完它,闻着太外婆身上香香的肥皂味和太阳的香味。抬头才发现太外婆一直对着我笑。她笑什么呢?明明是我吃了酥饼呀!还有一种糖,叫不上名来,我管它叫“该该糖”,是模拟糖粘在牙上,上下两齿用力分开的声音起的。还有芝麻糖,在锅中炒芝麻的香味传遍十村八店,而碾芝麻的味就更不用提了,单一闻,你就拔不动腿了,还有麻花、豆浆、各式花粥……不过现在这些都没了,因为没人肯花那么大工夫去做,机器做的总觉得少了一味料,我恨不能把这些个老味道都装在香水瓶里,尝不到,闻闻味也好。也许现在能比过去有更多的美味,但没见过吃得满脸幸福的人,想必这美味还藏在哪个不为人知的地方。
太外婆带着她永远慈祥的笑容,抱着外公到山上去,不回来了。农村原来的模样也随着他们一起去了。我突然意识到少了人情味儿这一料。古人说“礼失而求诸野”,若“野”也失,去哪儿找?老味道,老味道……
老味道字相关文章:
★ 夏的味道500字
★ 味道150字
★ 书的味道200字
★ 老味道11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