乱世出英雄1400字
常听人叹三国往事,英雄辈出,群雄并起,割据一方。终抵不过天命,皆以失败告终,天下尽归不知何方神圣的司马家了。哀哉,三国;痛哉,三国;惜哉,三国!
在那个动荡的年代,方是英雄显圣时。说来可笑,国家安定乃民心所向,但英雄皆葬身于花柳繁华地,温柔宝贵乡,其才埋没。太平盛世需要的是治国安邦,不需要运筹帷幄的智商,决胜千里的信心以及羽扇纶巾的风度或是横刀立马的骁勇。此才情具为英雄所具,在盛世无施拳脚之地,遂泯然如众人矣。
昔魏武请人算命,曰:“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操大笑。愚以为若在治世,孟德确能用其材,诗词歌赋,小菜一碟,信手拈来,不费吹灰之力。但孟德的才能更多在将才上,非文学家之才华。曹操深谙兵法,又善用人之计,赚得夏侯惇、夏侯渊、张郃、许褚、徐晃、曹仁、张辽、曹洪、曹休、乐进、李典、于禁、庞德、典韦等一干猛将奔走效劳,以命相付,以报明公之德。又有郭嘉、贾诩、程昱等一干谋士出谋划策,曹军风光一时!
愚以为惟在乱世,孟德方尽其材。
最爱看华容道,割袍弃须两回目。不是我不支持孟德,是因为我喜欢看众将军的身影。曹操赤壁战败时,伏兵四起,这个将军大喊:“某某在此!”那个又放火为号,孟德自己也“肝胆皆裂”,然每次总会在最危难时有一彪军杀出,大喊:“丞相,某某在此!”颇有“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快感。所谓“养兵千日,用兵一时”,众将救驾得是时候。那份在敌军中穿梭,只为救恩公的情感,让人嗟叹不已。
若非孟德为英雄,天下英雄岂肯舍身相投?
倘若在盛世,没有机会领兵打仗,即使运气好,圣上派去领兵驻守边境,也难免会因边境邻国秋毫无犯而使英雄无用武之地。若是邻国偶有小股兵马进犯边境,也不可妄自出兵击之,以震军威。为何?先将情况上表奏知天子。京师离边境一般都较远,天子得知情报后,做决定,又持书回来,也要时间,敌军早已回营了。而且皇帝多会因为两国大局为重,说:“小不忍则乱大谋,两国修好乃大业也,只需提防些。”有人说“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但盛世之下,全民皆懒,厌恶军事,而乱世之时,皆盼望和平,深知要和平有两条路:对敌投降或战胜敌国。一般以人这自尊,皆自命不凡,又承父祖基业,世居于此,不想有辱于列祖列宗。只得战了,是谓以战得和。
有相才的人痛恨乱世。相才在于“文”,安抚百姓,屯积粮食,内修政理,外结盟国,辅佐君王,献安邦之策。有相才的人大多是书生,心肠好,仁慈、斯文、守规矩,绝做不出“许褚裸衣斗马超”这类事。身逢乱世,说手无缚鸡之力太夸张了,但无武功,或是不擅长,敌军攻城,兵临时城下,举家逃亡,运气不济就死于乱军之中,侥幸投生就颠沛流离。最好的就是能够在某个将军家当个谋士,幕府的,一家老小也算有安定的地方。
有将才的人欢迎乱世。他们自恃武艺高强,在乱世中,领兵打仗,乃已任也。在古时,两军对垒,主将偏将都得真刀真枪地交锋。常有这样的情节:“某某被某某一枪刺于马下,某某(后面所提的)遂率军掩杀,某某之众(前面所提的)大败。”当时打仗的胜负很大地寄在主将一人身上,要有真功夫。能当主将者,必要有勇,有武,否则一出阵与敌将厮杀不过,士气衰竭,军心大乱,故大败。他们也不是拿身家性命开玩笑的,但这是规矩。有将才的人可以不会吟诗作对,但他们武艺都绝对高强!当然,也有另一种情况,有谋略的大将,但军中常有不测,就是有试图的将领,也需有武艺护身。
观“三国演义”,无数好汉来了又走,真正的英雄,惟在乱世方可“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才有施展拳脚与满腔报负的空间。
唉,这就是三国!那,其他年代呢?我看概莫能外!
乱世出英雄字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