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永不认输1600字
008年5月12日,如果没有那场突如其来的灾难,这天也许只是历史长河中一个平凡的日子。然而,随着14点28分的地动山摇,曾经宁静祥和的城镇倾刻之间成为废墟,曾经幸福和睦的家庭转瞬之间支离破碎。从噩梦中惊醒的孩子,睁大清澈的双眼却找不到爸爸妈妈的身影,亲人间最平常不过的一声再见,竟就此成为了诀别。
抗灾宣传片里有这样一个画面,镜头定格于一位遇难者的垂下的手,屏幕上出现了下面一段话:没有人知道他曾是谁,没有人知道在最后一秒他想到了谁,这,就是灾难。
山河呜咽,草木含悲,日月无光,生死交织。谁也未曾想到,亿万中国人民翘首以待的2008年竟来得如此磨难坎坷。
但是,事实终将再次证明:撼山易,撼中华民族难!曾经的美丽家园不复存在,留下的,是不屈的人民。5000年的中华文明发展史几乎就是一部与天灾人祸抗争的历史。而在灾难面前,中国人民从未服输。在对一个民族精神和意志力最严峻考验的时刻,中国人民从未低头。
从5。12到今天已有一年多了,我却始终没有勇气提笔写下只字片语。因为,为了此时的激情澎湃我必须强忍泪水,为了此刻的行云流水我必须重温许多不忍再看地震报道。是的,我不够坚强。对于我们这群生于80年代,没有经历过战争,没有经历过饥饿,在记忆深处没有任何刻骨铭心苦难的人来说,这次地震对我们产生的巨大的心震是不难想象的。它让我们一下子明白了灾难、生死,这些曾感觉非常遥远的词语的真实含义。而灾难之时中国人民所表现出的感人精神,也让我们接受了一次心灵的洗礼,改变了对许多事物已根深蒂固的看法。
地动山摇的一瞬间,人的本能反应就是逃生,就是保护自己。而有这样一群人,他们放弃了生存的机会,张开双臂,以自己的血肉之躯筑成了保护学生的坚强堡垒,以生命完成了人生的最后一节课。地震造成了巨大生命财产损失,社会各界纷纷慷慨解囊,捐款赈灾,一位当年唐山地震中的孤儿先后捐出了1。1亿人民币,整整是他全部身家的三分之一。废墟之上,许多救援者在不分昼夜不知疲倦地展开营救,一个个生命的奇迹在他们手中诞生,而他们中的很多人自己的亲人却依然生死未卜,有的甚至是家中有多位亲人遇难,却强忍悲痛,寸步不离自己的工作岗位。
生命固然无价,但是在生死一线选择牺牲同样是对生命价值的礼赞;金钱诚然重要,但在危急时刻的倾囊相助却是对金钱意义的升华;亲情当然可贵,但是把对亲人的感情化为对更多人的大爱则增添了亲情的光辉。
在灾后的救援行动中,许多80后,甚至90后,冲在了最前线,成了此次抗震救灾的生力军。这些许多人眼中的“孩子”仿佛一天之间长大了,成为了可以冲锋陷阵的“战士”勇敢而坚决地承担起了自己的社会责任。
我有一位在遵义生活的同学,地震之后,同学们都焦急地讯问她的安危,她却说:“地是有点晃,没关系,当摇篮吧。不要担心我!” 在我的印象中,她是那样一个柔弱甚至娇气的女生,然而,我低估了与我同龄的她,低估了中国人骨子里的坚韧与乐观。
地震震动中国,中国感动世界。从抗灾第一线我们的领导人疲惫而坚定的面孔上,从哀悼日擦干泪水振臂高呼的“中国加油”的人群中,从受到重创却在灾后第五天就恢复生产的工厂里,我们看到了中国的希望,中国的脊梁。鲁迅先生说过:“唯有民族魂是值得宝贵的,唯有它发扬起来,中国才有真进步。”这个古老而新生的民族中逝去和活着的人民,正用顽强的民族精神的书写着一个大大的“人”字。我们唯有让自己年轻的,不够坚强的心在震动之后慢慢变得强大,才能真正担负起家国的希望,才能真正承载起民族的未来,才能做一个真正的无愧的中国人。
三个多月的时间已经过去,灾难带来的伤痛已渐渐平复。哀悼中我们低下头,为了战胜困难重建家园,我们更要挺起胸。
让大地忘却,她吞噬了多少鲜活的生命;让大地记住,废墟之上我们会重建起多少美丽而英雄的城市。让苍天忘却,那些痛失至亲的人绝望的哭喊;让苍天记住,复课的灾区孩子们坚强纯洁的笑容。让世界忘却,这里曾有过的伤痛;让世界记住,温暖着我们的博大而深沉的爱。让历史忘却,在这一年里她给与了中国多少苦难,让历史记住,挺起不屈脊梁的伟大的中国人民,为了倒下的同胞,正顶天立地地站着!
千磨万击,玉汝于成,艰难困苦,多难兴邦。凯里与四川相隔万里,然而我们与灾区人民的心没有距离;我们与灾区的群众素不相识,然而所有中国人都是流着相同血液的炎黄子孙。不能奔赴第一线去抗灾救人,在自己的岗位上兢兢业业忠于职守同样是在支援灾区。让我们把胸中澎湃的爱国热情化为不竭的动力,把心中爱的溪流汇成浩瀚的海洋,同灾区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同忍受同奋斗,用双手托起祖国明天崭新的太阳!
中国永不认输字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