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读的生的宁夏(31)1600字
田老师最后的希望都破灭了,现在没有一个人能够站出来,帮田老师说句公道话。
其实田老师不知道的是,站在他身前的这位大哥什么都清楚,只不过不愿意搅和到这件事情里面。别人当“看客”,就尽量扮演好“看客”的角色,出来跟“主角”抢戏,这还像话吗?
你可别小看了“看客”这个角色,他和主角一样,都是戏里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不是有句俗话说得好吗,“一千个围观者中,就有一千种‘看客’”。每一个人“看戏”,都是抱着不同的心态。有的人纯熟凑热闹,哪人多往哪钻。赶完了这场,赶那场。所以说这种“看客”最敬业。有的“看客”由始至终地关注着一场戏,时不时地还和身边的人低声讨论一下“剧本”。
“也不知道刚才那女的嗑的是不是安眠药,说是说要自杀,不一会就吐了出来,肯定先前一直含在嘴里,要不然怎么吓得到人——”
“我要是那个蓝发小子的母亲,我刚刚就从楼顶上跳下来了,要不是公安局的人出手早——”
当然,在“曲终人散”后,也不忘对“戏”的后续进行揣测。
“那女孩没人守,肯定还得自杀一回——”
“瞧他父亲的那个样,这小子肯定活不过今晚——”
和吃饭不一样,一餐不吃,最多肚子饿一会儿。“看戏”可不同,如果不小心错过“一场戏”,很有可能会遗憾终身。这种“看客”尽责尽责,“戏”不散场,人决不离场。及时“曲终人散”以后,也不遗余力地为“戏”地宣传做后期工作。所以说这种“看客”最敬业。
还有一种人,随着“剧情”的跌宕起伏,自己的情绪也跟着大起大落。
“你快去追啊,‘小三’跑了还可以去找,老婆跑了准带走你一半家产。”他们经常对“戏里的主角”手画脚,对“剧情”的推动有着不可磨灭的功劳。
但这些人却不适应有“暴力情节”或“危险镜头”的商业大片。如果遇到有人拦路打抢,或遇到有人落水,这些人往往选择集体沉默。但这并不影响他们的“演艺生涯”,要不说条条大路通罗马。在这场“救人的戏”里,我们不去逞“英雄”,在下一场“苦情戏”里,我们要抢足风头。所以说这种“看客”最强眼。
可能是因为市场不景气了,现在的“看客”越来越难找,你可不要以为这是大众素质提高的标志,
其实是人们对身边发生的事情渐感麻木的表现。那种有“火爆”场面的“戏”实在是太多了,人们渐渐对此失去新鲜感。要不怎么有人总结道,在现在这个年代,杀爹和被爹杀都算不上新闻了。只有更猛的料才能刺激人们麻木的神经。
所以说国内的电影总是赶不上国外的电影,现在连“看客”这一角色都千里难觅,又如何能拍得出好戏了?
如果说一个有“看客”的社会是人民的悲哀,那一个连“看客”都没有的社会,又是谁得悲哀了?
此时,徐父想起了神父马丁留下的一段发人深省的铭文。
“起初,他们追杀革命党,我不是革命党,我不说话。接着,他们追杀犹太人,我不是犹太人,我不说话。后来他们追杀工会成员,我不是工会成员,我不说话。此后,他们追杀天主教徒,我不是新教徒,我不说话。最后,他们奔我而来,再也没有人站出来为我说话了。”
“你最好现在就跟我滚出这个队伍,不要敬酒不吃,吃罚酒。”徐父的思绪被章老师的一句狠话给打断了。
看着前面排队的人越来越少,章老师意识到马上就要轮到自己了,如果再让田老师拖下去,他准会到自己前面打到盒饭。
“滚,你给我滚出去。”看着田老师一直没有动静,章老师上前揪他的衣服。
“你是不是想打架。”田老师举起了拳头,吆喝道。
徐父心想,要打早点打,刚才就应该打起来了,先前将这么多废话干吗了?看来徐父还在抱怨两人先前对自己的耳朵的“污染”。但口头上还是劝阻道。
“有话好好说,没什么解决不了的问题。”接着对着田老师说道。
“这明显是你的不对,你即然找不到证人,就应该懂味点,早点走开。你要是一直在这里干站着,问题永远都得不到解决。别耽误别人的事。”说着往身后指了指。刚才凝聚着的目光立马就散了,身后的人开始东张西望,仿佛徐父等人不存在似的。
“总之你现在赶快从这离开,早点去排队,说不定到天黑前还打得到盒饭。”
“别跟他废话,这小子就是欠揍。”章老师的拳头才伸出去一半,就被一只大手抓住了。
一个彪形大个出现在众人面前,大个约莫十六七岁的光景,但老成的脸上透不出一丝稚气
复读的生的宁夏(31)字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