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歌喉1600字
中国历史上有许多绽放光彩、令人神往的时代,如强盛一时的秦汉,烽火连天的三国,昙花一现的五代,经济发达的两宋,文化繁荣的隋唐……但若论这当中对中华民族影响最大的时代,答案既非“忆昔开元全盛日”的盛唐,亦非雄汉,而是比这还早的、长达五百余年的东周,也就是春秋战国。
春秋战国长达五百余年,几乎年年都有战争,岁岁不得安宁。老百姓尸横遍野,生灵涂炭,可谓“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雄才霸主层出不穷,你方唱罢我登场,“梦里依稀慈母泪,城头变幻大王旗”。在这样一个烽火连天的乱世中,后人牢记住了两类人:一是诸如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之类的雄才霸主以及管仲、乐毅、廉颇、白起等贤臣良将,许多成语如退避三舍、一鸣惊人、卧薪尝胆、围魏救赵等都出自他们的故事;另一类就是“展百家歌喉”的先秦诸子。
著名学者易中天先生曾评价说:“春秋战国,是我们辉煌的时代;诸子百家,是我们智慧的结晶;而先秦诸子的百家争鸣,则是我们民族历史上的华彩乐章。”这样的评价是非常客观、毫不过分的。
“诸子百家”中的“诸子”指孔子、孟子、老子、墨子、韩非子等各家各派的代表人物;“百家”则主要是指儒、墨、道、法、纵横、兵、名、杂、农、医、阴阳等学派。
儒家。
儒家是中国历史上最有影响的学派,几乎左右了中国人两千多年的命运,直到现在还深深地影响着我们,我们生活中的一点一滴都有它的影子。
儒家的创始人是孔子,它被尊为“万世师表”“至圣先师”。其言行收录在弟子编纂的《论语》当中。“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敏而好学,不耻下问”“为政之德,譬如北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与朋友交,言而有信”“学而不厌,诲人不倦”……这一条条涉及政治、军事、教育、礼仪、伦理、交友、为人处世等多方面的名言,都出自孔子之口。孔子定下了儒家的核心价值观——“仁”,并解释说“仁”就是“爱人”,就是“克己复礼”,就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虽然他周游列国总是碰钉子,自己的政治主张没能实施,思想抱负没能实现,但孔子的思想(尤其是被后人批为“读书做官论”的“学而优则仕”)却深深地影响了后世学子几千年。他还亲自编写、修订了许多儒家经典,如《诗经》《尚书》《春秋》等,为儒家学说奠定了基础。
紧接着孔子的是“亚圣”孟子。如果说孔子是一位敦厚仁慈的长者,孟子就好比一位行侠仗义的侠客。它们虽然性格不同,时代也相隔一百多年,但依然能心灵相通、一脉相承。孟子的人生路途几乎与孔子如出一辙。他也曾周游列国数十年,但也和孔子一样,没能实施自己的政治主张。到了晚年,他闭门著书,将自己的学说整理为七篇文章,即是今天我们所见到的《孟子》。
儒家最打动我的,是“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精神。孔子曾说,“言必信,行必果”的是浅薄固执的小人,是最次等的士。孟子则是把话挑明了的:“大人者,言不必信,行不必果,惟义所在。”——讲不讲信用,看不看结果,一切都要用是否合乎大义来衡量。孔子、孟子周游列国,尽管到处碰钉子,但总还是要一步一步走下去。他们是为了最后的那个结果吗?非然也!难怪孔子说“杀身以成仁”,孟子说“舍生而取义”。司马迁曾说:“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这种杀身成仁、舍生取义的死正是重于泰山的,是永为世人所铭记的啊!
墨家。
墨家的创始人是墨翟,被后人尊称为“墨子”。孟子曾批评墨子:“墨氏兼爱,是无父也。无父无君,是禽兽也。”——他竟将墨子比作禽兽!
墨子的思想被后人简明扼要地总结为以下十条:兼爱、非攻、尚贤、尚同、天志、明鬼、非命、非乐、节用、节葬——仔细一看,这其中确有许多条都是和儒家学说针锋相对的,甚至有些就是冲着儒家来的。
比如,儒家说“仁爱”,是有等级、有差别的爱;墨家却提倡“兼相爱”,即是无等级、无差别的爱。
儒家秉承周公的政治主张,希望在礼坏乐崩的时代里恢复礼乐;墨家则说“非乐”,咱要摆脱划分等级的礼乐的束缚。
儒家不相信鬼神,孔子曾说“未知生,焉知死”;墨子则说“明鬼”,要用鬼神之说使百姓向善,不生邪念。
儒家要求对亲人厚葬,父死要守孝三年;墨家则讲“节葬”,不能再葬礼上铺张浪费。
……
作为一名军事家和科学家,墨子虽然反对战争,但只反对侵略战争,并不排斥维护正义的保卫国家战争。他发明了许多兵器、机械的制造技术,用于防守。此外在数学、力学、光学等方面均有许多贡献。著名教育家蔡元培先生称“先秦唯墨子颇治科学”,历史学家杨向奎说:“中国古代墨家的科技成就等于或超过整个古希腊。”
墨家的许多思想,如“兼爱”“非攻”“尚贤”“尚同”,提出了社会的公平与公正,却不能为统治阶级所接受。他一生反对儒家,却未想到自己的学说也和他们命运相同,真是针锋相对又同病相怜。他仿佛一位剑侠,为人民的利益挥舞着三尺宝剑,向帝国挑战……尽管他最后失败了,但依旧是英雄。
道家。
道家是先秦诸子中最高深、不入世俗的一派。它的代表人物有两位,一位是老子,一位是庄周。
老子,是神秘而高不可测的。他也许是一个人,也有可能是几个人甚至一群人;他也许“生而发白”,也许曾是周朝国家图书馆馆长,也许曾出关“化胡为佛”。他的姓氏名字,生卒年月,容貌长相,生平事迹,至今没有一个人能说得清楚。唯一能说清楚的,大概只是他留下了五千言的《道德经》吧。
《道德经》虽只有五千言,但句句金玉,字字珠玑,包含了无穷无尽的哲学思想。“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 ……说穿了是要清静无为,无知无欲,忘情寡欲。他不能想到社会的进步,只能将时代倒退到“结绳而治”的小国寡民社会,他的思想境界是“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虽然老子提倡“无为”,但终究还是想以“无为”追求“有为”,为统治阶级和社会作出贡献的。
庄子则不同。他一生看破功名,不屑利禄。楚王派人请他出山为相,他说“宁可做拖着尾巴在泥里爬的乌龟,也不愿死了留下骨头让后人尊敬”。就算家里揭不开锅了,他也逍遥自在,不受他人的人情。妻子死了,朋友来吊唁,他会“鼓盆而歌”。他一生几乎将什么都看透了,功、名、利、禄,甚至是死亡,他也是坦然面对,谈笑而论。他最高的思想境界是“逍遥游”,是驰骋蓝天几万里的鲲鹏,他不为世俗所拘、名利所累,一生追求逍遥,崇尚自由。庄子大概是先秦诸子中最贫穷也最快乐的吧!
法家。
法家讲“法”,所以是诸子百家中统治阶级最喜欢的一派。它的代表人物都是曾经变法或想变法的主儿,吴起、李悝、申不害、商鞅、李斯、韩非。吴起在楚国变法,李悝在魏国变法,申不害相韩,商鞅、李斯在秦,他们都是杰出的政治家与改革家,特点可以概括为:残酷,冷酷,横行霸道,冷眼看世界,为了变法不顾一切。基本上都是失败人士,吴起被射死,韩非被毒死,商鞅被五马分尸,李斯被腰斩灭族……之所以他们的下场都十分残酷,难有善终者,是因为触犯了贵族公卿的利益。比如商鞅变法的一项内容是奖励军功,就触犯了贵族的利益——宗室、贵戚凡是没有军功的,就不能世袭爵位、世代享受贵族的特权。所以,但凡是历史上的改革家,大多是不能善终的,大多是现任君主一死,大臣公卿或继任君主便将其处死。所以易中天先生将法家思想称为“血染的思想”,这当中的确凝结了太多改革家的鲜血。
法家也与儒家相对。法家的集大成者韩非与李斯都是先秦儒家最后一位代表人物荀子的弟子。同样是儒家,孟子认为“人性向善”,荀子却主张“性恶论”,即是说人性本来就是恶的。既然人人都是恶人,那就需要什么?“法”嘛,用“法”来约束他们,来制裁他们。于是荀子的两位弟子韩非、李斯都是法家。所以儒家和法家根本的区别在于,儒家讲究以德治国、广施仁政,而法家提倡用治国以法。这也是后人编《四库全书》时将儒家经典列为“经”,而《荀子》一书归入“子”类的原因,因为他已经不是原来的纯正的儒家了。
法家人物虽然都下场都很惨,但他们的思想却是历代君主最喜欢的。他们虽然也与儒家的学说针锋相对,但却不像墨家一样,自“独尊儒术”后便几乎销声匿迹,而是继续盛行。因为历朝历代无一例外有这个特点:表面尊崇儒家,满口仁义道德,骨子里却是法家的思想,推行的也未必是仁政。这是十分有趣的一点。
纵横家。
在先秦的诸子百家中,纵横家是最牛的,它以公孙衍、张仪、苏秦为代表人物,他们游说各国,合纵连横,孟子说他们“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而用著名学者鲍鹏山先生的话来说,他们则是“只要有官做,能富贵,既可悬头于梁刺股以锥,也可以朝秦暮楚,卖友求荣”的。和其他学派相比,他们只有权术阴谋,其他实在没有什么可取之处。
除了儒家、墨家、道家、法家、纵横家之外,先秦百家还有兵、名、农、医、杂、阴阳等学派。
兵家——以孙子、孙膑、吴起、尉缭为代表,其中十三篇军事理论《孙子兵法》,为“百世谈兵之祖”,对后世军事家影响深远;
名家——以惠施、公孙龙为代表,讲究逻辑,以善辩而闻名于世;
农家——以许行为代表,重视农民,主张“与民同耕”,和农民一起种地,被儒家唾骂;
医家——以神医扁鹊为代表,重视医学研究;
杂家——由秦朝商人相国吕不韦开创,纳众家之长来治国,代表作是《吕氏春秋》;
阴阳家——代表人物是邹衍,利用《易经》的阴阳观念提出宇宙演化论,在政治伦理上支持儒家,代表作《邹子》现已失传。
这就是我印象中的先秦诸子,这就是春秋战国!怪不得易中天先生会说这是“最牛的时代,最牛的人”——先秦的诸子百家构定了中国人的心理结构,为中华民族留下了一份永不腐烂的思想财富!
百家歌喉字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