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项全能作文套餐(第一周)3000字
本周菜单
[语言专项] 怎样的句子才是完整的?
[片断专项] 穿衣戴帽,各有所好。
[积累专项] 学会积累词汇。
开胃靓汤
俄国有个年轻作家名叫肖洛姆·阿莱汉,他的一部小说《美纳汉·孟德尔》受到了伟大作家高尔基的高度称赞,说这是“一本绝妙的好书”。可是,你知道他是怎样积累词汇的吗?
肖洛姆·阿莱汉13岁的时候就失去了母亲,他的继母为人很凶,经常打骂他。他习以为常以后,慢慢觉得继母骂人的话尖酸刻薄,很有特点,于是,他就偷偷地拿个本子把后妈咒骂他的话记录下来,例如:
“吃——让蛆虫把你吃掉!”
“叫——让你牙疼得叫起来!”
“缝——给你缝寿衣!”
“所有——让你患上所有的溃疡烂肉!”
后来,肖洛姆·阿莱汉把这些词汇编成一部小词典,命名为《后母娘的词汇》。他并且有意识地把后母娘的词汇用到作品中去,使他笔下人物的语言干姿百态,妙趣横生。
泰山起于?g(póu,“捧”的意思)土,江河源自涓流,知识则在于积累。我们积累词汇,也应该像肖洛姆·阿莱汉那样处处留心,使自己成为词汇的富翁,这就像农民把一粒粒的粮食收进仓库一样,用起来只需打开库门就行了。
【语言专项】
怎样的句子才是完整的?
有个同学写了一篇题目为《攻关》的日记:
夜,一片寂静。我正在做一道难题。我做来做去做不出,便到隔壁小芳家请教。小芳也在做这道题,也做来做去做不出。尽管做不出,还在坚持做。我被感动了,回到家里继续做下去,一直做到十一点,终于做出来了。
[分析]
在这篇日记中,作者的意思是:晚上做练习,碰上一道难题,小芳鼓舞了“我”,攻关取得了胜利。这则日记内容方面的毛病,我们姑且不去说,单就句子来说就有几个问题:
1、句式单调。如:“我做来做去做不出,便到隔壁小芳家请教。小芳也在做这道题,也做来做去做不出。”“做来做去做不出”连用了两次,让人读起来很单调、乏味。
2、用词单调。在这篇短短的日记里,单单一个“做”字就出现了十几次,这样,既不能准确地表情达意,又使人感到不简洁、不生动。
3、有的句子不完整。 如“我做来做去做不出,便到隔壁小芳家请教。”这句话,因为不完整,使人产生疑问:到小芳家向谁请教?在“小芳家”后面加“向她”就清楚了。
一、一个完整的句子的标准是:
表达了一个完整的意思,让人一看就明白。
二、句子的构成。
1、基本成分:
一个句子一般都有两个部分:前一部分说的是“谁”、“什么”,后一部分说的是“怎么样”、“是什么”。后一个部分是对前一部分的说明。有了这两个部分,句子就算是写完整了。
这两个部分大多数句子都不可缺少,它们是句子的基本成分。
[举例]
春天/来了。
鲜花/真漂亮。
我们/是少先队员。
2、增加连带和附加成分。
(1)有些句子在表示动作的词后面还有一个连带成分,表示动作发出的对象。
[举例]
德国游客游览了北京胡同。
(2)有些句子除了这三种成份外,还带一些附加成份。
“的、地、得”常常是这些附加成分的标志。
[举例]
老人手里拿着一束漂亮的鲜花。
老人悠然地谈着。
老人把故事讲得栩栩如生。
3、需要增加特殊成分的几种特殊句式。
(1)疑问句。
在疑问句中,经常需要增加“什么”、“怎么”、“对不对”、“好不好”等表示疑问的词语。
[举例]
你喜不喜欢读小说呢?
你借我读一天好不好?
[分析]
这两个都是向对方发问的句子,它们也都由两个部分组成,但前句末尾用了一个表示疑问语气的“呢”字,而后句则没有,但都表达了一个完整的意思。
(2)感叹句。
在感叹句中,经常需要增加“真”、“这么”、“多么”等表达感情程度的词语。
[举例]
他真神气啊!
他好酷!
[分析]
这两个句子都表达了对“他”的欣赏之情,都由两个部分组成,但前一句末尾用了一个感叹词“啊”,而后一句则没有,但都表达了一个完整的意思。
(3)祈使句。
[举例]
随手关门!
请勿吸烟!
[分析]
这两个句子跟上面例句不一样,都只有一个句子的后一个部分,这样表达的意思完整吗?
是的,这两个句子都表达了一种要求别人或命令别人的意思,它们的对象必定是“你”或者“你们”,这个对象就是句子的前一个部分,把它省去,不写出来,意思不会发生误解,所以它们还是表达了完整的意思。
有时,为了把请求的语气强调出来,就在句子的开头加一个表示礼貌语气的“请”字。
(4)回答句。
[举例]
老师问:“谁看过《我的童年》?”
王芳答:“我。”
老师接着问:“肖华,你看过吗?”
小华答:“没看过。”
[分析]
这两组问答句中的答句都是“半句话”,但也表达了完整的意思。第一个答句的意思是:“我看过这本书。”第二个答句的意思是:“我没看过这本书。”
这两个完整的意思分别只用了前一部分和后一部分来表达。因为这里的“半句话”分别紧承老师的问话。如果离开了上下句子的联系,这种“半句话”所表达的意思就不完整了,别人也就看不懂了。
(5)常识句。
[举例]
下雪了。
出太阳了!
[分析]
这两个句子讲了两种天气现象。对于这类天气现象,人们经常这样说,谁也不会产生疑问:谁下雨了?什么地方出太阳了?“天下雨了”、“天上出太阳了”的前一部分都省去了。因此,这种“半句话”也都表达了完整的意思。
(6)关联句。
[举例]
因为恐龙太挑食,所以早早地灭绝了。
霸王龙虽然不是最大的恐龙,但其它的恐龙都怕它。
[分析]
这两句话各表达了一个完整的意思。每一句话都由两个小句子组成,两个小句子的意思合在一起,才是要说的完整的意思。
第一句话里的前一个小句子,指明了后一个小句子发生的原因;后一个小句子是前一个小句子的结果,两者谁也离不开谁。第二句话里的前一个小句子,说霸王龙不是最大的恐龙,后一个小句子反过来说其它的恐龙都怕霸王龙,两个小句子的意思看起来是矛盾的,用“但是”一连起来,意思就完整了。
[练习]
1、把下面的句子补充完整。
(1)他在座谈会上(
)自己的意见。
(2)大家都积极地参加(
)。
(3)在党的培养下,雷锋成长为一个伟大的(
)。
(4)我们观看了(
)的(
)。
2、写留言条。
小明的妈妈12月8日要出差,叫小明放学后到奶奶家,请你帮小明的妈妈写一张留言条。要求句子完整,意思明白。
【片断专项】
穿衣戴帽,各有所好
我们知道,什么事物都有自己的特点。画长颈鹿不画长脖子,画青蛙不画大肚皮,画大象不画长鼻子,就是没有抓住特点。
人物描写也是这样。要使人物形象生动地出现在读者面前,就必须抓住人物外貌的特点,通过人物的“穿衣戴帽”,写出不同人物的“各有所好”,体现人物的特点。
[举例]
新老师一出现在我们面前,我一下子感觉到是《还珠格格》里的小燕子姐姐来了:白皙的脸上一对大眼睛闪闪发亮,像把整个教室都要照亮似的。说话时大眼睛一眨一眨的,长长的睫毛随着闪动,好像要跟嘴巴争着一起跟我们说话。
[赏读]
你说可爱不可爱?
我很好奇,就悄悄地跟随这个可怜的“大学生”乞丐来到桥下。只见现在的他:面街而跪时的满脸愁云已化作满面红霞,一张用河底烂泥“装修”过的脸上,浮着说不清是奸笑还是得意,一对小眼睛左瞟一下右瞅一眼,射出阴阴的光,叫我想到夜里偷油的老鼠,浑身不寒而栗。这时,他掏出刚才骗取的“爱心”,认真地数起来,不知他感到烫手不烫手?
[赏读]
你说可憎不可憎?
外貌描写要努力做到:
一、细腻。
对人物外貌进行细腻、具体的刻画,能使读者在头脑中浮现出一幅人物的彩色照片。
[例1]
舟舟才一岁半,长的胖胖的,白白的,看上去长得虎头虎脑,一双乌黑的大眼睛,像两颗黑宝石一样,总是东瞧瞧,西看看,像在找什么似的。他的鼻子有点塌,一张小嘴巴红彤彤的,还有一对小招风耳,胖胖的脸蛋红红的,像一个圆圆的大苹果,一笑还有一个小酒窝,可爱极了。
[例2]
我的妹妹是在下雪天出生的,所以叫雪梅。我们就叫她小雪,她是我们的小宝贝。她遗传了妈妈的前额,微耸出来,一双大眼睛,笑起来奇妙地眯成月牙儿。我们有时候逗她,要她张开眼睛来笑,她于是努力地睁着眼睛,嘴巴也张成大大的,一笑,又弯成了小月亮。小雪椭圆形的脸蛋上有两个又圆又深的酒窝儿,说话时也一闪一闪的,有时骗她有酒窝的人会喝酒,她吓了一跳,直嚷不要酒窝了。小雪的皮肤又白又嫩,脸蛋一年四季都是红红的,可爱得让见了她的人都忍不住想轻轻拧她一下。
二、全面。
在描写人物外貌的主要特征时,要多角度、多侧面地进行描写,反映出人物的思想、品格、性格。
[举例]
张老师实在太平凡了。他今年36岁,中等身材,稍微有点发胖。他的衣裤都明显旧了,但非常整洁,每一个纽扣都扣得规规矩矩,连制服外套的风纪扣,也一丝不苟地扣着。他脸庞长圆,额上有3条挺深的抬头纹,眼睛不算大,但能闪闪放光地看人,撒谎的学生最怕他这目光;不过,更让学生敬畏的是张老师的那张嘴,人们都说嘴唇薄的人能说会道,张老师却是一张厚嘴唇,从这张厚嘴唇里迸出的话语,总是那么热情、生动、流利,像一架永不生锈的播种机,不断地在我们的心田里播下希望和理想的种子,又像一把大扫帚,不停息地把学生心天上的灰尘扫净。(刘心武)
[赏读]
描写抓住特征,全面而细腻。从整体入手,写了年龄、身材,然后转入写衣着,重点放在“风纪扣”上,“每一个纽扣都扣得规规矩矩,连制服外套的风纪扣,也一丝不苟地扣着”,突出了张老师整洁、严谨、认真的特点。在描写脸部特征时,写得最细的是嘴,文字占了整段描写的大部分,用两个形象的比喻,生动地刻画了张老师循循善诱、认真负责的形象,以形传神。
[举例]
乐春红是四年级时从天星桥转来的渔家女娃。她有黑里透红的皮肤,稍厚而微微上翘的嘴唇,不时露出一排洁白而整齐的牙齿。刚来时,她总喜欢一个人在校园里这儿转转,那儿溜溜的。我断定她是“刘姥姥”进了大观园,不!是“小非洲”来到繁华的都市。对,是个“小非洲”!我真得意,为她取了个这么准确的“雅号”。
[赏读]
皮肤“黑里透红”是渔民的形象特征,“一个人在校园里这儿转转,那儿溜溜的”,写出了乐春红对新环境的好奇。短短几句话,由外而里简洁而全面地刻画出了一个少年的生活经历和内心世界。
三、传神。
抓住人物外貌的主要特征,突出重点,以形传神,不能面面俱到,眉毛胡子一把抓。
[举例]
老师也有不高兴的时候,这大多是同学的涂得乱七八糟的练习簿所引起的。在这种时候,我就看到他额上的皱纹更多了,声音也更低沉了,甚至干咳声也增多了,虽说他从不大声斥责我们,但我们却比挨了打还难受。同学们就立刻把订正得整整齐齐的作业本送到了他的手里。不一会儿,老师的嘴角上就又挂上了微笑。
[赏读]
当学生不认真做作业的时候,老师“额上的皱纹更多了,声音也更低沉了,甚至干咳声也增多了”,而当学生把整齐的作业本送到他手里时,“嘴角上就又挂上了微笑”。这两笔,传神地写出了老师的外貌和变化,表露了他的内心思想,表现了老师认真负责的教学态度。
这段文字由此给我们这样的启示:外貌描写要反映人物的精神面貌和表现文章的主题。
[练习]
1、你能根据下面外貌描写看出作者写的是个怎样的人吗?
(1)古铜色的脸上镶着一双亮光闪闪的眼睛,尖尖的下巴飘着花白的络腮胡须。他高高的个子,宽宽的肩膀,说起话来声音像洪钟一样响亮,走起路来地皮都忽闪忽闪的。一只黄毛大狗老是跟在他的后面,寸步不离。
被写者是一个这样的人:
。
(2)有这样一个女人,矮胖的身体,一头卷发披在肩上,胖胖的脸上嵌着一对三角形的小眼睛。她那厚厚的嘴唇整天不停地翻动,好像有说不完的新闻。
被写者是一个这样的人:
。
(3)她细长的瓜子儿脸,高高的鼻梁,一双水汪汪的大眼睛,两道弯弯的柳叶眉,一笑起来,两腮上现出两个深深的小酒窝。年龄的关系,眼角有几条鱼尾纹,但看起来像自来笑似的。
被写者是一个这样的人:
。
2、有人认为下面一段文字中的外貌描写完全是多余的,可以删去。你认为对不对?为什么?
我们爬到半山腰,突然前面出现了三岔口。往哪儿走呢?正在犹豫不决时,只见对面一位老太太搀着一个小女孩向我们走来。那老太太满头白发,额上刻着一条条深深的皱纹,颧骨突出,但眼睛却很有神;那小女孩扎着两只羊角辫,穿一身花衣服,两颗乌黑的眼珠朝我们骨溜溜地直打转。我迎上几步问老太太,去望江亭往哪走。老太太把手一指:“喏,右转弯。”于是我们打起精神,直奔望江亭……
(提示:与人物思想品质、与故事情节发展无关或关系不大的外貌描写,应从简或删去。结合这段文字的内容,作具体分析,不要盲目下结论或讲空洞的道理。)
3、鲁迅先生认为:要极省俭的画出一个人的特点,最好是画他的眼睛。这里所说的画眼睛,就是指要抓住最能体现人物内心世界的显著特点来写。
描写眼睛,年龄、性别不同,生活经历和性格不同,其表现形式也不同:
如:
他那双眼睛总是笑眯眯的,好像每天都有高兴的事。
她的眼睛肿得通红,好像刚刚哭过似的。
她那双又圆又大的眼睛,放射出热情的光芒。
她那亮晶晶的眼睛好像会说话,微笑的时候,脸上泛起两个小酒窝。
她的眼睛不大,却很有神采。
她的眼睛呆呆的,好像有满腹的心事。
这些有关人物眼睛的描写,寥寥几笔,都表现了人物的内心状态,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请你写一个段落,描写一双你最熟悉的眼睛,力争写得细腻、传神。
【积累专项】
学会积累词汇
有一篇《我爱春天》的作文这样写春天:
春天来了,真美啊!冰化了,花开了,鸟儿在叫,春风在吹,啊!美极了!我爱你啊,美丽的春天!百花齐放的春天!
你看,作者要赞美春天,心里也很激动,可是写不出春天“美”在哪里。尽管文章里用了许多“美”字,还有很多“!”号来表示作者激动的心情,但是读者并不感动。
另一位同学这样写春天:
人们赞美春天,尽情地讴歌春天,确实,当大地回暖、千枝绽绿的时侯,刚刚经历过严冬的万物,饱尝到春风的温暖,呈现出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不用提翠枝上的雀儿,也不用看解冻的涓涓流水,只要望一望枝头的嫩芽,谁心中不回荡着一个万紫千红的新春!
[分析]
同样是写春天,后一位同学由于掌握了丰富的词汇,把握住春天的特点,字里行间饱含着热爱春天的感情,我们读了以后确实感受到了春天的来临。
做衣服要用布料,盖房子要用木料,说话、写文章也要有材料,这就是词汇。有的同学掌握的词汇很少,一提起笔来就觉得没词儿,腹中空空,肚子里什么货都没有,有的即使勉强写出来了,也是空洞洞、干巴巴的几条筋,颠来倒去总是那么几个词。
其实,汉语的词汇非常丰富,就说描写春天的语汇吧,真是美不胜收,俯拾皆是。例如:
春风送暖、春意盎然、春深如海、春草如茵、春雨如油、春花似锦、春苗茁壮、春暖花开、春光融融、绚丽多彩、杨柳依依、五色缤纷、花红柳绿、鸟语花香……
为什么不用心积累和运用这些多彩的词汇呢?
如何积累词汇?
一、课文与积累。
词是能够独立运用的最小语言单位。每篇课文后面要求说说写写的词语,都应该正确地读写、用心地积累,做到能正确地读、写,并能正确运用。能按要求给词语进行归类。
二、阅读与积累。
阅读是写作的基础,也是积累的重要手段。多读一些适合自己阅读的书籍,并做好读书笔记,将书中的好词佳句摘录下来,整理在笔记本上,等到作文时充实到文章中去,使文章增添秀色。
三、理解与积累。
理解词语的方法:
(1)有些词不能光从字面上去理解,要注意它们的比喻或引伸义。
[举例]
“目瞪口呆”这个词常常用来比喻惊讶的样子,而不能只从字面上理解为大睁着眼睛、大张着口。
(2)要结合语言环境,联系上下文来理解词语的意思。
[举例]
这屋子里真闷。
你干吗生闷气?
[分析]
前一个句中的“闷”是密闭、不透气的意思;后一个句中的“闷”是心情不舒畅的意思。
[练习]
1、按要求写成语(至少五个)
(1)描写人物仪表的:
(2)表现人物优秀品质的:
(3)表现技艺高超的:
(4)表现朋友间情谊深厚:
(5)表现景色优美的:
2、把词语按一定顺序排列:
(1)中国 昆山实验小学 江苏省 昆山市六(1)班
(2)准备活动 领奖品 冲到 起跑
(3)全部 没有 少数 一半 多数
(4)头部 身体 上身 牙齿 嘴
3、划出不是同一类的词:
(1)梅花 兰花 菊花 雪花 荷花
(2)麻雀 鹌鹑 蹁蝠 喜鹊 翠鸟
(3)《少年科学》 《我们爱科学》 《明天的科学》 《小学生作文》
(4)矮 懒 高 胖 瘦
(5)米饭 稻子 面条 包子 大饼
4、找出每组适当的答案,在下面画一条横线:
(1) 剪刀对布匹锯子对a水泥b木材c椅子d砖头
(2) 花卉对公园化石对a商店b礼堂c博物院d图书馆
(3) 鸟蛋对雏鸟种子对a树木b花朵c幼芽d树根
(4) 声音对耳朵味道对a香甜b口腔c牙齿d舌头
(5) 绿色对颜色铅笔对a文具b钢笔c木头d铅笔盒
(6) 工人对机器战士对a坦克b大炮c机枪d武器
(7) 良药对苦口忠言对a顺耳b刺耳c逆耳d悦耳
(8) 成果对努力收获对a除草b播种c施肥d耕耘
邻厨飘香
美丽的心灵
雪像吹落的花瓣那样飘了下来。落在屋顶上,落在树木上,也落在冰封的河上,天地间成了一个银白色的世界。
早晨,我上街买东西。“唰——唰——”我向着声音望去,看到一个模糊的身影,高高的,瘦瘦的,拿着笤帚,慢慢地向前移着。是他,一个我天天都会看见的年迈的清洁工。他还是那么早,还是老样子,一步步地扫着这条马路。
我特意路过他的身旁,看到一双慈祥和善的眼睛,一张苍老、布满皱纹、饱经风霜的脸。此时,他正专注地扫着雪,是那样的经心,是那样的认真。他先把雪扫成一堆一堆的,再一堆堆地撮起来,然后脚步蹒跚地倒进垃圾堆去。
突然,他注意到不远的下水道被堵塞了。他快步走过去,用那双干枯的像灰树皮一样的手,把雪一点一点抠出来,直到通了为止。这时,他的脸上露出了舒心的笑容。然而,他的手已被冻得通红。他没有在意,仿佛已经习以为常了。他接着又向前扫去,高大的身影渐渐地消失了,他的身后留下了一条干净的马路。雪,洁白无暇,而那白发苍苍的清洁工的心灵比雪还要纯洁,还要美丽。
(北京王晋芬)
[赏读]
这篇作文写得成功的地方,就是抓住了人物的外貌特征来进行描写,表现了人物高尚的内心世界。
整篇文章的四次外貌描写是通过“我”的观察串联起来的。“我”的观察是由远及近,老清洁工的外貌是从“一个模糊的身影”写起,然后随着观察点的移近,写他那“一双慈祥和善的眼睛,一张苍老、布满皱纹、饱经风霜的脸”以及“干枯的像灰树皮一样的手”。这些外貌描写既符合人物的年龄特征、职业特征,又突出地表现了人物的优秀品质。
文章的结尾把老人的白发(外貌)和白雪(景物)融为一体来写,对于表现中心思想很有感染力。
共进晚餐
成语碰碰碰
请和爸妈一起做。
一、成语对话
姐姐阿梅和妹妹阿花都喜欢成语,平时总是话一出口,就有成语。有一天,她父亲说:“我今天来考考你俩,看看你俩对成语到底多熟。”姐妹二人满口答应。
父亲说:“现在来猜谜。”正在这时,两个小弟弟也要来猜,父亲把两个弟弟推开。阿梅立即说:“两小无猜。”父亲又指着墙上一张画着拔河场面的画,阿花很快接口说:“齐心协力。”小弟弟也挤到桌边来看,把墨水瓶撞倒了,桌上的白纸上流着一滩墨汁。姐妹异口同声地说:“一团漆黑。”正在这时,妈妈坐在旁边一手拿针,一手拿着线,眼睛盯着针孔。父亲指着妈妈的样子要姐妹俩说出成语来,姐妹俩都没讲出来。
你能说出这个成语吗?
二、在下面的横线上填上适当数字,使它们构成成语。
( )马当先( )龙戏珠( )心二意(
)通八达
( )神无主( )上八下( )仙过海( )死一生
( )全十美(
)炼成钢( )方百计(
)古长青
五项全能作文套餐(第一周)字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