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处理幼儿间纠纷的实践培养浅谈1600字
对于我们教师和家长来说,如何正确地处理孩子间的各种小纠纷,是一件非常头痛的事情。尤其是现代的孩子,独生子女居多,即便是非独生的孩子,都是几个大人回着转,都非常宠爱。孩子们在一起生活和学习,总难免会发生一些嗑磕碰碰的事情。如:某某小朋友今天打我了;某某小朋友不和我玩;某某小朋友一直欺负我,甚至,孩子之间发生了一些身体上的小伤害等等。
这时候我们总会很为难:想让孩子宽容忍让些吧,又怕孩子受委屈;想让孩子勇敢些,又不知道孩子会如何把握勇敢的分寸……小孩子在一起玩,为了鸡毛蒜皮的一些小事发生矛盾、争执是常有的事,有时还会动起手来。过去,家里孩子比较多,孩子养得不那么娇,家长一般不大干预;或是家长忙于生计和家务,就是发现孩子吃了亏,也顾不上管;即或是干预,也是取宽容、忍让的态度,是待人宽,责己严,一般不那么“护犊子”。
现在不同了,家里只有一个“宝贝疙瘩”,发现孩子发生冲突,家长往往要亲自出马,插手干预,并且多是护着,不能让自己的孩子吃一点亏。要是真吃了亏,那可就不得了了,有的到别人家告状,有的甚至还动手推推搡搡的。把小孩子之间一时的小冲突,扩展成了大人间的矛盾。其实,孩子们在一起玩耍、游戏的过程中,经常发生一些冲突、纠纷,这是孩子们在交往过程中的正常现象。从心理学角度来说,孩子之间的冲突、纠纷有利于培养孩子的自我意识,有利于孩子学习与人交往、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还有利于锻炼孩子的坚强意志。
因此,面对孩子的纠纷,家长采取何种态度是十分重要的。案例:牛牛和宝宝为抢一个水管发生争吵。两人在争执中不相上下,最后以宝宝挨打、牛牛挨咬结束争执。事后牛牛悄悄告诉我“妈妈让我不跟宝宝玩,以后他再咬我,我就咬他”。宝宝妈妈也表示自己儿子经常受欺负,有点委屈。分析:家长这样做的后果会使孩子变得不合群,缺乏人际交往的能力,慢慢地形成内向、怯懦、孤僻的性格,养成依赖父母、不敢独立处事的心理。而且,家长听信一面之词,容易感情用事,在判断上出现错误。可见,上述做法都是错误的。
那么,家长该如何正确地帮助孩子解决纠纷呢?您不妨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1、镇定情绪。有些家长对这些问题采用极端的处理方法,如,“他打你你就打他”鼓励孩子去和别人打,认为是培养孩子的竞争意识;还有的家长认为别的孩子不好,就限制自己的孩子与其交往,这都不是正确的解决方法。这样容易给孩子造成“爸爸,妈妈向着我”的错觉。而应心平气和地告诉孩子:“爸爸、妈妈只有知道究竟发生了什么事,才能发表意见。”引导孩子如实地将事实经过讲清楚。
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事,是别的孩子无意识的行为,还是自己孩子不对;是自己的孩子还是别的孩子确实以强凌弱,以大欺小。在找到事情根源后,家长不要急于发表意见,而应让孩子想一想该怎么办,这样既可以培养孩子独立处理问题的能力,又可以了解孩子的真实态度,便于针对性地进行教育。在孩子讲述的过程中,家长不能给予诸如“是谁先动手打的?”
“你没有动手,对吗?”等错误的诱导、暗示,而鼓励孩子讲出真话,做个诚实的孩子。2、解决纠纷。家长对待孩子之间的争执,应该冷静的态度,理智的进行处理,应该从培养孩子健康人格的角度处理,无论谁是谁非,对孩子都要采取多鼓励少责骂的方法。如果自己的孩子不对,要批评教育,让孩子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当面给被伤害的小朋友道歉,教育孩子做一个团结友爱,有礼貌,勇于承担责任,知错能改的好孩子。如果是自己的孩子受了委屈,也要认真分析实情,家长应该肯定孩子的行为:“你是对的,你比他做得好。”
家长的肯定,可以让孩子丢掉委屈情绪,产生自豪感。这种自豪感对性格懦弱、胆小的孩子来说,尤其重要。3、鼓励交往。作为家长,一定不要因为孩子间常发生争吵、纠纷而限制他与同伴交往。幼儿间发生争执时正常的,家长应该明白活泼好动的孩子在一起玩耍、游戏时,发生一些矛盾是难免的,不要小题大做,更不能把孩子之间的争执等同于成人之间的矛盾。
相反的,更应创造条件,鼓励孩子多与人交往,让孩子在交往、冲突、纠纷中获得更多经验,促进其社会性的更好发展。同时,家长最好能抽出时间诚恳地和对方父母交交心,彼此谅解,和和睦睦,易使孩子受到感染,化干戈为玉帛,在以后的日子里友好相处。总之,小孩子之间的争执或冲突,一般不是因为什么大不了的矛盾。
只是由于孩子小,处理问题的方式方法过于简单而已。小孩子一般是不记仇的,有时候,家长这里较起“劲”来没完没了,可没过多一会儿,刚刚发生冲突的孩子很可能已经在一起亲亲热热玩耍起来,把家长弄得很尴尬。孩子发生矛盾和冲突,我们都要相信:孩子我们共同真诚引导下,他们也能慢慢地学习并最终学会处理、解决各种矛盾和冲突的技巧,健康、快乐、自信、和谐地发展。
正确处理幼儿间纠纷的实践培养浅谈字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