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不合时宜”与“合时宜”之间的转变900字
•在【寡人之于国也】中,孟子向梁惠王阐发了自己的政治理论与思想,从我们现代人的角度来看,孟子的思想值得一提,因为我们现在正在构建和谐社会,需要孟子的思想作为指导,但如果将心比心,从梁惠王的角度,从一个战国君王的角度来看,从一个特定的时代背景来看,显然孟子的思想在当时“不合时宜”。
• 首先,孟子是战国时期的人,那个时代诸侯混战,民不聊生,各国都在为掠夺资源,人口而战,哪里有心情去关注民生呢?统治阶级在思想上都不可扭转,何况当时的人民呢?人民连自己的生命都保不住,哪有心思吃饱穿暖,重视礼教呢?饥一顿,饱一顿,风餐露宿是常事。孟子之所以能提出关注民生的思想,我想身份决定了一切。孟子作为儒家学说的代表人物,他可以凭一张嘴到处游说,各诸侯在接见他的时候不可能小气的连一顿饭也供不起。因此孟子是在靠“化缘”填饱肚子。物质上的充裕,使孟子开始重视精神上的建设,但他只是从自己的角度考虑了,并没有从一个大的社会背景去认识问题。人就是这样,这山望着那山高,实现了这个目标,又要去完成那个目标,不过也好,这可以推动历史发展,社会进步------,从某种程度上说孟子很自私。
• 再回到梁惠王身上看,他听了孟子的话,并不代表他采纳孟子的思想,可以说有相当大的一部分是左耳朵进右耳朵出的,没准梁惠王心里还想“这个孟老头,出的什么馊主意。壮大地盘,我可等不及。”
• 这使我想到了以前所学的【邹忌讽齐王纳谏】。对于“群臣吏民,有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这样的描述,我一直怀疑,后来看一本参考书,也对上述描写作出了评价:“群臣吏民------”所说完全是文学创作的需要,作为一个封建统治者,根据他本身的性质,封建统治者,不可能让人民群众去“面刺”他,去揭他的短儿。民间的一些“犯上”的言论,会动摇封建统治者的统治,统治者一定会给予打击,历朝历代的文字狱就证明了这一点。即使邹忌讽齐王确有其事,但齐王也应该和梁惠王一样采取相同的处理态度。孟子和邹忌的思想在当时不合时宜。
• 作为现在的社会主义大国,关注民生,关注民权,已经成为我国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今天孟子和邹忌原本“不合时宜”的思想已经变得合时宜了。因为时代不同了,社会基础也不同了。当今人民安居乐业,基本上完成总体小康。孟子的思想完全可以指导我们向全面小康,向可持续发展目标进军。
• 这就是我对“不合时宜”转变为“合时宜”的论述。
论“不合时宜”与“合时宜”之间的转变字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