胜败融通,方得始终800字
项羽四面楚歌,怆然涕下;刘邦一统天下,击筑高歌。败,固然可悲;胜,固然可喜,但胜败乃兵家之常事,失败可能反会砥砺品性,化悲痛为力量;而成功者往往所之既倦,因斗志全无而致下一轮失败。故曰,胜亦何欢,败亦何忧,胜败融通,方得始终。
所谓胜败融通,有别于相对主义不变论,是对于成功和失败的冷静思索和理智分析,换言之,是以发展的眼光面对胜败,建构全新的精神路标。
史铁生曾说:生命的意义不在于向外的寻取,而在于向内的建立。胜败原因的内在寻觅和背后的发展思考,正是生命极具意义之所在。大获全胜的刘邦在踌躇满志中依然不骄不躁,寻求守四方的猛士,使得生命的意义不是止步于具体的战役和一统天下的瞬间,而是在能泽被大汉四百年的基业。若以孤立静止的心态面对成败,自然如同项羽般一蹶不振,发出奈若何的如斯悲叹。面对兵败如山倒的困境,多少人唏嘘卷土重来未可知,遑论胜者盛况岂能好景常驻好花常开?
不可否认,胜败相融,不以胜喜,不以败悲,有其消极的一面忘却失败可耻,可能沦为没心没肺;未能享受成功愉悦,似乎丧失生活乐趣。但若无冲突后的深思,何谈超越、共鉴和成功?台湾诗人余光中曾感慨:只有灵魂亮着,屹立于回忆的海啸。在探索成功的道路上不断回忆反刍,才是灵魂之灯经久不灭的动力。古有苏格拉底坦言未经省察的人生没有价值,换得了雅典人对民主政治的深思;今有中国梦对历史上的饱受蹂躏践踏大声说不,谋求平等的话语权昂首前行。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方是相融之要义。
而观之当下,这个现代社会似乎充斥着丰富得超过有用的商品、新奇得等于屠杀的美味、舒适得近似残废的生活以融通的态势思考全局的坚毅,似乎也在时代的消磨下渐渐消逝。受挫后的萎靡消沉、略有进步后的沾沾自喜不断抬头,如鸦片般腐蚀斗志,重塑坚持胜败融通的舆论生态,治愈时代的精神症候,或许势在必行。
有人恐有困惑:以发展的眼光坚持胜败融通意味着将一味地追求发展和胜利作为人生第一大义吗?此言差矣!荆轲悲歌易水,一去不返;李广不愿以久经沙场的余生受辱于刀笔小吏,横刀自刎。他们虽都以失败的结局终结其生命,但却因恰当审时度势取得了精神上的胜利和人们思想上的高山仰止。有些败局,虽千万人,吾往矣,是另一种意义的胜利。
楚灭无英图,汉兴有成功。胜败融通,可利于不败之地。
胜败融通,方得始终字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