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明朝》,守本心——读《明朝那些事》有感1200字
闲暇之余,我总爱将《明朝那些事儿》翻来覆去地阅读。七本书,已经被我翻了不下十遍,可以说,读第一遍,我是读其中精彩的故事情节;读第二遍,我是读经典的历史事件;读第三遍,我是读大无畏的民族豪情;读第四遍,我是读人的欲望与天性;读第五遍,我是读正义与邪恶的较量;读第六遍,我是读成大事者的隐忍;读第七遍,我读懂了——无论风云变幻,白云苍狗,守住本心,最为重要;读第八遍……
我爱读明史,正是源于《明朝那些事儿》。不仅因为这短短三百年是中国历史上不可缺少的一环;不仅因为朱元璋由南往北一统天下的独特战法;不仅因为一位位帝王将相传奇的人生;不仅因为无数先贤的热血与汗水,这些在别的史书上也能读到,却缺少了这本书的一些最宝贵的东西——精与神。作者没有像其他史书一样极力渲染英雄人物,极力贬低宦官弄臣,而是极尽人性本真,辨证地将人物剖析地淋漓尽致。与其这本书有灵魂,不如说作者自有他自己的角度。这也是我在这部书外学到的道理。读史书,并不是一味地死读就能读好,为什么《史记》能够成为经典,而其它的典籍却只能作为借鉴?史迁不仅记述了真实的历史,更是融入了自己对历史的评价,《明朝那些事儿》亦是如此。且不论作者的言论是非对错,总之,这是一本能被称之为好书的前提条件。
似乎话题扯远了,但我认为,不光写者应如此,读者亦然,这是一个读书人在读书之前理应先具备的——自己的思想。只有一个有思想的人,才会继承和发展别人的思想。这正是王守仁的作风。王守仁,字阳明,自幼崇尚朱熹,然而他的理论与朱圣人之言相去甚远。因为他有他自己的思想,他不是那些只会念四书五经的酸文腐儒,他是一个拥有完整的灵魂的人。且不论他一生的丰功伟绩,单单在其对后人思想的影响上可见一斑。毛主席也说过:“取其精华,弃其糟粕。”假如只对马列主义全盘吸收,只知“城市包围农村”,只是一味地闭关锁国,哪有如今中国的繁荣富强?党本身就是一种精神,既然我们的前辈带着这种精神打拼出一条光明大道,那么新世纪后的我们为什么不能开创更广阔的天地呢?
我很崇拜于谦,不仅仅因为他的正直;我很崇拜徐阶,不仅仅因为他斗倒了明朝第一奸臣严氏父子;我很崇拜张居正,不仅仅因为他的治国才能堪称明朝第一首辅。他们的共同点,可以用王守仁心学的精华来概括:“知行合一”。当然,这个道理,我尚不能完全理解,也没有人能够真真正正完全彻底地理解。但我能读懂的,是在暗无天日的官场里,在纷繁复杂的社会中,只有刚正不阿是不够的,只知勇往直前是不够的,甚至只有正义也不够,没有一颗八面玲珑心,怎么能够包住四面八方的邪恶?“对付贼人,就要有贼人的方法。”善良的夏璟栽在严氏父子手里,但是徐阶是凭着“狡猾”才将严氏父子一步步推向深渊。也许他也做过违背良心的事,但他是为了本心——锄奸铲恶。还是那句话,世事纷纭,一定要守住本心。守住本心,才能守住国家;守住本心,才能守住天下。
观《明朝》,品人生,叹兴衰,守本心。这本书教给我太多太多,短短数行实在难表胸中之臆。
观《明朝》,守本心——读《明朝那些事》有感字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