斜杠潮流1100字
真正的强者,无须“斜杠”,甚至,他们连标签也不需要。
当“斜杠”演化为一种潮流,是不是社会的中流砥柱也跟着倾斜了呢?
我在书店的畅销书架上发现了一个现象:大部分作者简介都以“斜杠”的方式呈现。比如前一阵子很火的一位作家,他这样介绍自己:“讲故事的人/业余厨子/不敬业的客栈老板/业余皮匠··.··”的确,一看即知:呦,这是个有故事的人!与之相反的是经典名著专栏的作者介绍:“亚历山大·索尔仁尼琴一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
谁不想拥有十八般武艺呢?可真正做到“样样精通”的又有几人?回想起演员江一燕被曝出建筑奖蹭奖事件,用心经营的“人设”轰然崩塌-她作为一名演员,优秀的作品却寥寥无几。孟子曾说,鱼与熊掌,不可得兼。并非所有人都能成为像达·芬奇一样的全才。
这也是社会风向的佐证。特朗普摇身变为网红,主持人有的出书,有的上综艺节目。当然,这也无可厚非,前提是把本职的事情做好。人们总以为标签就是军功章,密密麻麻,最好整件衣服都挂满。真正的强者,无须“斜杠”,甚至,他们连标签也不需要。我曾看过一部关于故宫文物修复者的纪录片,他们潜心工作,遇到人询问,只讲:“我是修文物的。”这并非“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的出世态度,而是沉淀过后的谦卑。
追求多元化,本身是一件好事,但万万不可将“爱好”与“专业”混为一谈。试想,若是社会上的每一个人都被“斜杠化”,那么当学生需要老师时,教师北漂去开个人摄影展了;当国家需要科技方面的人才时,将没有足够的专家人手,仅仅有一知半解、似懂非懂的人来制造飞船、火箭,那么整个社会将沦为一滩泥水,再没有所谓的“弄潮儿”。行业需要专一性,正如人心需要回归本源。博而不专、杂而不精已然变成这个时代的通病。钱三强曾将“从牛到爱”作为自身的座右铭,意即只有像老黄牛一般深耕细作才会在自己的领域有所建树。正如一万小时定律所说,当花费的时间足够,便水到渠成。
人的精力是有限的,而身处领域的深度是无限的。“愈研愈入,愈探愈出”的欢愉与样样浅尝辄止所得到的满足完全是两种境界。我怀念老一辈“往死里钻研”的那一股劲头,这在我们身上越来越少了。诚然,社会的发展被安上了加速器,一去不复返是必然的了,可是高速运转中能做到“我自岿然不动”更是一种成功。“如切如磋,如琢如磨”才是脱颖而出的关键态度。
在我的脑海中,青年人的发展应像一只漏斗:先是辽阔宽广、包罗万象,而后精益求精、一往无前,在宽度和广度间做到一种平衡。
“斜杠青年”的潮流使我联想起“脉动”饮料的广告图,当人倾斜时,看世界的视角也是歪斜的。我想在“斜杠潮流”中站稳脚跟,找准自己的位置。年轻的伙伴,莫被浪潮裹挟着迷失了方向啊!
斜杠潮流字相关文章:
★ 时潮流语400字
★ 新潮流500字
★ 潮流7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