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象山的石浦古镇700字
我身处在浙江省象山半岛南端,素有“浙洋中路重镇”之称,这因为我所拥有的独特风光而得名。孩子们世世代代生活在这里,耕田捕鱼,渐渐形成了一种丰富的渔文化,如今走在小道里,仿佛置身百年前的古镇。
古镇主街像从未变过,台阶自下往上曲折,青瓦自上往下绵延,连成一体。听老人家说这条叫作“碗行街”,由街上曾有很多卖碗铺而得名,“街道爬山坡,台阶密麻麻”是它的特点,于是先人用拾级升降的方法,开筑了这段长147米,落差35米的“S”状街道,人来人往,属于我的渔贾气息十分浓郁。两街道旁原木色的建筑上及明清时代的传统石雕图腾及依稀可辨的各种店铺字号,留住了那些带有“渔味儿”的老百姓,悠闲地坐在门前的石凳上,时不时还摇几下蒲扇,发出咸味的吆喝:“来玩啊,来看看!”热情地招揽着客人。
再往前走,你就能看到我一直引以为傲的特殊标志,五座饱经沧桑的月洞门式的封火墙有序排列着,他们之间相隔大概50米,这里有蔡楚生、王人作文吧https://www.zuowendang.com美、聂耳一行30多人拍摄的中国第一部有声电影、第一部国际得奖片《渔光曲》时下榻的“金山旅馆”;这里还有600余年的古城墙,见证着沧桑的历史,诉说着斑驳的岁月。
“郎不耕田依不织,一生生计在渔船”,所以,当你仔细地漫步在古道上,抬头就能看见房檐下挂着的一盏盏渔灯,这些纯手工制作的渔灯,能够在每年夏季台风的侵袭之后安然无恙的存在着,无不彰显着渔民手工技术的高超,这也正是渔文化的体现,而每幢房子几乎都有人家居住,门户敞开着不设防,只要你抬首即可探视前院风景,颇有种“大同社会”的风采。
如果说我是一颗大树,那么分布在我身旁新开发的十二个场馆就是长在树上的叶子,透过簌簌作响的片片叶子,我正在向你们展示久远的历史。深奥的渔文化,可歌可泣的抗争遗迹,世界著名的渔商贸易,这是先祖们留给我的回忆,但这并不只属于我,它属于每一位来这里追寻的人,而我,只是在这驻守了600年的小孩子,等待着有人来分享我的故事。
我是象山的石浦古镇字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