杠精900字
我们今天的世界,似乎过分强调存在感。因而,一种名曰“杠精”的生物偷偷爬上了“2018年十大网络流行语”的榜单。这种被扭曲的“存在感”需求,引人深思。
杠精的第一特征就是爱发表反对意见,生存基本需求就是确认自己在提出不同见解。这种盲目反对带来的存在感确实有物质收益:数据时代,流量为王。发声就有关注度,一篇10万+的杠精文就意味着财源滚滚。即使在日常生活中,杠精相较“一针扎不出血”的“闷葫芦”而言,还是得到了更多机遇青睐的。
但抛开物质收益,“杠”带来的“精神收益”更不容小觑。没有深刻思想的人,头脑涨水,承受着“生命不能承受之轻”:无人关注欣赏,碌碌无为,朝九晚五单调无望。他们需要这歇斯底里的“杠”来打发空虚感,用膨胀的存在感获得生命有意义的幻觉。活像魏晋时期文人怪相百出,自诩风骨,却只是为了与空虚赛跑。
故而杠精们的悲剧显而易见:他们的存在感是假的。在一次次的“杠”中,他们还错过了闭上嘴巴,虚心学习,踏实提高的机会。
我以为,产生虚假存在感的悲剧,教育引导要负一半责任。从前我们被子曰诗云约束怕了,如今便像“开了锁的猴儿”,挣扎着要批判,要创新。语文课上,学生《论语》尚未背会两条,就被要求回答“何谓君子”、“何谓仁”的“大哉问”;乌克兰和苏格兰都分不清的学生,为了综合实践好看的履历,颤颤巍巍走上了模拟联合国的讲台,嘴巴天花一张便是globalissues。从前的教育,是过分强调沉淀,把人沉成一坛老酱;现在的教育,是没有沉淀便勒令学生输出,倒提着空瓶子拍着底儿要倒出东西来;更美其名曰“追求批判性思维”。孰不知,输出的前提是输入,批判的前提是了解。受教育的人,开始还存了几分敬畏不敢胡说,后面就连羞耻无知的心也一并忘却了。对知识、事实不存敬畏,不知道要对自己说的话负责,轻狂成了习惯,浮躁酿成品格,成批的“准杠精”就是如此造就的!长此以往,谁来思考,谁来对事实负责?只怕人间是一片空荡,只剩一片叽叽喳喳的吵嘴声。
学会静默是一种能力,也是一种美德。教书育人之所孕育社会风气,让人从小体会到厚积薄发、掷地有声的强大,更是一种责任。避免杠精再次爬上热词榜,避免吵闹的悲剧,我想,也该是从学会静默开始的。静默的背后不是一团虚无,而是正在积累中的资本。千钧一发时,一字动天地,抬眸换山河的资本。
无声胜有声。
杠精字相关文章:
★ 禁毒精文900字
★ 精700字
★ 杠精9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