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高祖论三杰”800字
刘邦从一介草民,到为官,到后来称王,成为汉高祖,这中间的曲折在作者司马迁的笔下,简洁却又不失生动地呈现出来。《高祖本纪》更是成为后人了解刘邦的依据,也让历史没有随时间淹没。这中间,司马迁功不可没。
司马迁笔下的高祖,便是我们认识高祖的依据。今天,我们就凭借《高祖论三杰》这段文字,来品读一下司马迁是如何表现汉高祖的性格特点的。
“高祖论三杰”这段文字主要运用了高祖与臣子之间的问答来构思,也让刘邦的性格品质从这对话间呈现给读者。从问句“吾所以有天下者何,项氏之所以失天下者何”,便让读者读出了不一样的刘邦,以及(联系)前面的“列候诸将无敢隐朕”,可见高祖是要听实话,而不是(希望)迷惑(沉迷)于那些奉承与谄媚。他懂得反思,能听进谏言。一个问句为后文高祖独到却一针见血的分析作了铺垫,同样也能引起读者的思考,让读者有了兴趣。
对于高祖的问题,高起、王陵作了回答。下文便用了对比的手法,将高祖与项羽进行了对比。高祖与天下同利,项羽却妒贤嫉能,得地不予人利。运用性格的对比来突出高祖取胜的原因。而第二处对比便是臣子与高祖作了一个对比。高起、王陵回答得固然没错,但“公知其一,未知其二”,用高祖更为深入的剖析来作对比,也是突出高祖善于反思,卓见不凡。作者巧妙的构思,用臣子较为浅层的回答来引出高祖更为深入的见解,有一种层层递进、真相大白的感觉。这也让读者对刘邦产生了一些敬意。而这第三处对比便用在了高祖的话中。“此三者,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与“项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对比,来表现刘邦的知人善用。
本段中的一处排比也是恰到好处。三个“吾不如”让人不禁对刘邦的虚怀若谷有了好感,也惊异于刘邦的坦诚与自知。刘邦自知自己不如子房、萧何与韩信,也间接说明自己不如项羽,这其实并没什么,但刘邦却勇于在自己的臣子面前承认了(这)一切,这倒让读者对刘邦另眼相看,也是作者巧妙构思所在。
一段“高祖论三杰”便藏了这么多亮点,可见《史记》中的还有许多文章值得我们一一品读。
品“高祖论三杰”字相关文章:
★ 品曹操10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