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座古城的背影——哀凤凰1600字
它应该有阴阴的天色、粉粉的细雨,凉凉的微风,湿湿的空气,白墙、黑瓦、青石板。灰的天溶解吊脚楼重重叠叠的轮廓,淡淡的泛开,只剩下窗棂里透出的柔的光,浅的痕。
沱江缓缓地流动,拥着睡梦中的古城,呢喃着古老的梦语,吟唱着母亲的歌谣。江上深深浅浅的绿,映着岸边飞檐翘角的古塔和层峦叠翠的群山,薄薄如纱的晨雾,在远处山头缭绕。逶迤的江岸线以上是错节了的年华,以下是平缓的念想。安详与纯粹统统沉到水光之下,沉淀成透明的尘埃,沉在游弋的墨色水草与游鱼之间。
一叶小舟,一支长篙,斗笠蓑衣下的渔人,长长的涟漪,粼粼的水纹,渺渺的歌声……一幅舒展的水墨徐徐展开。 然而,沱江的水把梦想冷冷拍下,我见到的凤凰完全不是如此。如织的游人把宁静打破,把喧嚣带进,现在的凤凰,只是一个现代化的小城披上神秘而古老的外衣,蒙蔽世人的同时,掩盖不了内心的悲凉……我看到,一座古城渐行渐远的背影;我听到,一声凤凰默默老去的悲鸣……
古城到处是人山人海,不同的语言尖锐地刺激着耳膜;各式杂乱的服装随意摆弄着光和影,让无处歇息的眼睛疲惫不堪。石板路铺成了“现代商业街”,空气中充斥着高潮迭起的叫卖,间间古舍被改装成独立的商户,贩卖着各式现代工业制造的劣质物件。旅游景点早已实现自动化,机器刷卡代替了人工检票,商业化的浪潮冲击着古城的居民,随处可见“此处照相,收费一元”的木版……看不到苗家阿妹的娇俏,听不到情歌忽起的温馨,更感受不到“中国最美的小城”应有的幽雅与宁静……
沱江上来来往往的是游船,这条在沈从文笔下深情流淌过的河流,已没有那种远离尘世的和谐与静谧。多如过江之鲫的小船满载着穿着鲜红救生衣的游客往来穿梭,船上的人都举着照相机和摄像机拍着两岸的吊脚楼和楼后隐隐的青山。撑船的都是年轻力壮的男人,已见不着翠翠一样的俏丽身影。水面上漂着各式的垃圾,几叶破旧的渔船在艰辛地打捞它们。改成旅馆的吊脚楼,木脚早已远远离开水面。岸边摆满了凌乱的餐桌,游客面对着不再清澈的江水高声谈笑。
晚上的江面上浮着游人放下的花灯,火焰一闪一闪,只一会就烧成了灰烬,每当你放下手里最后一只灯,就会有许多孩子围上来。这里的孩子很精通买卖,很会说话,而且有着坚持不懈的精神。他们总是挂着脏兮兮的鼻涕,缠着同行的几个男生不停的说:哥哥,买一个吧,买一个吧,买一个送给姐姐吧!大多数人都慷慨解囊。
受够了世俗的景色,一行人来到一间名叫“素”的咖啡馆,英文名为“soul”。馆如其名,确是一处让人沉静心灵的场所。四处洋溢的木头清香,带走了疲惫的心绪;暖色调的柔和灯光,适合心灵的旅行。老板是个很懂咖啡的时尚人士,巧手调制,味道纯正,赏心悦目,再配上雅致的器皿、精美的甜点,咖啡在这里成了艺术品。
坐在临江的木窗边,吹着凉凉的夜风,在咖啡香中单纯地看着江面发呆,让心在空白中保持一种独立的清醒。夜晚的沱江是飘渺的,无数河灯承载着美丽的愿望,顺流而下,如同彼岸花,盛开在每个人心中,却遥远得不可捉摸。
就像凤凰,美丽的其实只是它虚化成的光影,刻进游人寂寞。 深夜,微凉。这座古城终于安静了下来,回到她百年来惯有的宁静状态。一行人站在河边,江面拂来的习习凉风,吹软了烦躁了一天的心,仿佛一下子穿越了时空,回到了过去。
沱江两岸吊脚楼上高高低低挂满楼檐的灯笼蜿蜒如龙,不辨首尾,把一江清澈的流水映得通红,江面雾霭袅袅升腾,此时凤凰,犹如梦境。这完全是另一个世界,全然不是白天世俗阳光里的步行街景象了,没有游人,没有商户,没有喧闹,每走一步都只听见石板路发出的声响,“嚓嚓嚓” ……家家户户紧锁的大门,还有不远处小犬的轻吠。掩门店铺边飘飞的兰花土布,点缀着清凉的夜色,这是民间质朴的浪漫,是带着乡土气息的动人风情。时光缓缓走过这老街,把石板磨得发乌;细雨静静洒在这小巷,把古城沁润的诗情画意。
没有多余的事物,一切都是那么完美的呈现在我们面前。一线蓝黑色得天空,从鳞次栉比的屋舍上钻出,阶梯状的侧檐,独特的姿态,仿如轻盈的蝴蝶翅膀,来自另一个遥远的国度;仿佛老唱片上的印轮,记载着古城一个又一个美丽。
这美丽,这安宁,这古城静静轻轻地讲述着生活——属于古城的过去。可是,这脱俗,这娴静,这梦境般的世界还能持续多久?那山,那水,那人,却永远握不住永恒…… 我就这样触摸着凤凰的昨日时光,仿似看到许多画面在渐渐老去,只有翠翠的歌声在沈老的笔下依然清亮;回过头,看到一座古城蹒跚的背影,渐行渐远,消失在朦胧虚幻的夜色里……
传说中的凤凰,应该有这样的容颜:它,是沈从文的《边城》,一双望穿秋水的眼寄寓漫长的等待;它,是黄永玉的国画,一支灵气的笔挥舞千年的沉淀;它,是宋祖英的山歌,一声婉转清亮的呼唤飘洒质朴的气息……
一座古城的背影——哀凤凰字相关文章: